1. 馬云的創業故事400字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云 1964年10月出生于杭州。
1988年6月畢業于杭州師范學院外語系。 1995年4月創辦的“中國黃頁”網站,是第一家網上中文商業信息站點,在國內最早形成面向企業服務的互聯網商業模式。
1997年年底,馬云和他的團隊在北京開發了外經貿部官方站點、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等一系列國家級站點。 1999年初,馬云回到杭州以50萬元人民幣創業,開發阿里巴巴網站()。
2001年,為中國企業“入世”,更好地開拓國際市場的目標,阿里巴巴推出“中國供應商”服務,向全球推薦中國優秀的出口企業和商品,同時推出“阿里巴巴推薦采購商”服務,與國際采購集團沃爾瑪、通用電氣、Markant和Sobond等結盟,共同在網上進行跨國采購; 同年,阿里巴巴聯手全國工商聯、**發展研究中心等部門共同發起倡議在中國設立“9?19”誠信日,并在全球率先推出企業級網上信用管理產品“誠信通”; 同年,哈佛商學院在中國公開阿里巴巴經營管理實踐的MBA案例,并再次將阿里巴巴轉型期的管理實踐選為案例研究。9月,美國權威財經雜志《福布斯》再次將阿里巴巴選為全球最佳B2B站點之一,是中國唯一入選網站。
2000年10月,美國亞洲商業協會評選馬云為本年度“商業領袖”,以表彰他在創新商業模式及幫助各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實現全球化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1688)在港上市。
截至下午4點收盤,阿里巴巴股價達到39.90港元,是13.5元發行價的幾乎三倍。 當日,阿里巴巴以30港元開盤,經過短時震蕩并下探28港元后一路攀升,最高至39.95港元。
以收盤價估算,阿里巴巴市值約2000億港元,約300億美元。超過百度,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
百度股價突破了400美元,市值突破了1000億人民幣。 馬云稱,盡管阿里巴巴已經上市,但是仍然不覺得自己是大老板,至今對自己的定位仍然是一個創業者。
不過與上市前相比,由于公司人員結構更加龐大,自己的壓力也將比以前更大。 阿里巴巴B2B公司CEO衛哲在阿里巴巴上市掛牌儀式后表示,阿里巴巴接下來的發展和增長,會考慮國內更多的客戶服務中心的建設,會關注海外市場的拓展,也會更多關注新技術的引用。
“我們的投資方向是,第一看著、盯著對我們客戶有價值的技術。第二是獲得和我們現在不重復,包括國內和國外的技術。
第三包括新的電子商務的應用,也就是阿里巴巴沒有,但是在別的平臺上證明是可行的。我們希望通過投資進行合作。”
雅虎財經:馬云的成長故事與創業歷程。
2. 馬云創業經歷
馬云創業真經:沒錢也能創出大事業沒錢也能創出大事業很多人都想創業,但他們似乎又有一個不創業的理由:我沒有錢,我要是有錢的話,怎么怎么樣……似乎只要有錢,他就一定能創業成功。
可是馬云的創業經歷告訴我們:沒錢,同樣可以創業,同樣可以創出一番偉大的事業。馬云有過三次創業經歷,創業開始時都沒什么錢。
第一次:創辦海博翻譯社馬云之所以要辦翻譯社,主要是基于三個方面的考慮:1、當時杭州很多的外貿公司,需要大量專職或兼職的外語翻譯人才;2、他自己這方面的訂單太多,實在忙不過來;3、當時杭州還沒有一家專業的翻譯機構。很多人總是有想法,卻很少會有行動。
但是馬云一有想法,然后就是馬上行動。當時是1992年,馬云是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的青年教師,28歲,工作4年,每個月的工資還不到100元。
但沒錢不是問題,他找了幾個合作伙伴一起創業,風風火火地把杭州第一家專業的翻譯機構成立起來了。創業開始,也是舉步維艱,第一個月,翻譯社的全部收入才700元,而當時每個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
于是,好心的同事朋友就勸馬云別瞎折騰了,連幾個合作伙伴的信心都發生了動搖。但是馬云沒有想過放棄,為了維持翻譯社的生存,馬云開始販賣內衣、禮品、醫藥等小商品,跟許許多多的業務員一樣四處推銷,吃了很多苦頭。
整整三年,翻譯社就靠著馬云推銷這些雜貨來維持生存。1995年,翻譯社開始實現贏利。
現在,海博翻譯社已經成為杭州最大的專業翻譯機構。雖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相提并論,但是海博翻譯社在馬云的創業經歷中也劃下了重重的一筆。
第二次:創辦中國黃頁中國黃頁是中國第一家網站,雖然是極其粗糙的一個網站。網站的建立緣于馬云到美國的一次經歷。
1995年初,馬云參觀了西雅圖一個朋友的網絡公司,親眼見識了互聯網的神奇,他馬上意識到互聯網在未來的巨大發展前景,于是決定回國做互聯網。這次創業,馬云仍然沒有什么錢,所有的家當也只有6000元。
于是,馬云變賣了海博翻譯社的辦公家具,跟親戚朋友四處借錢,這才湊夠了80000元。再加上兩個朋友的投資,一共才10萬元。
對于一家網絡公司來說,區區10萬元,實在是太寒酸了。很多人都說,做網絡公司,沒個幾百萬上千萬是玩不轉的。
又有人說,如今的環境跟馬云創辦中國黃頁的時候截然不同了,那時10萬可以,現在肯定不行。說這種話的人,這輩子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因為他們眼里看到的都是困難。
對于中國黃頁來說,創辦初期,資金也的確是最大的問題。由于開支大,業務又少,最凄慘的時候,公司銀行賬戶上只有200元現金。
但是馬云以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克服了種種困難,把營業額從0做到了幾百萬。堅持夢想。
沒錢,只要你有決心,肯努力,不要被困難嚇倒,夢想的光輝一定會照進現實。第三次:創辦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無疑是中國互聯網史上的一次奇跡,這次奇跡是由馬云和他的團隊創造的。
阿里巴巴創業開始,錢也不多,50萬,是18個人東拼西湊湊起來的。50萬,是他們全部的家底。
然而,就是這50萬,馬云卻喊出了這樣的宣言:“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那是1999年,中國的互聯網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國外風險投資商瘋狂給中國網絡公司投錢,網絡公司也是瘋狂地燒錢。50萬,只不過是像新浪、搜狐、網易這樣大型的門戶網站一筆小小的廣告費而已。
阿里巴巴創業開始時相當艱難,每個人工資只有500元,公司的開支也精打細算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來用。外出辦事,發揚“出門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車。
據說有一次,大伙出去買東西,東西很多,實在沒辦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馬路上向的士招手,來了一輛桑塔納,他們就擺手不坐,一直等到來了一輛夏利,他們才坐上去,因為夏利每公里的費用比桑塔納便宜2元錢。
8年后的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市值200億美金,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馬云和他的創業團隊,由此締造了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奇跡。
中國大部分想創業的人都是一樣,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他們比馬云聰明多了,能想出非常多的創業好點子來,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去執行過。
因為他們有著太多的借口和理由。于是,他們繼續過他們平庸的生活。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北京大學2008年開學典禮上說了這樣一段話:“人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一定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
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瑣碎。”看完馬云的三次沒錢的創業經歷,再聽了俞敏洪關于人生的論斷,你還會為自己創業尋找“沒錢”或是沒有其他什么的借口嗎?你要做的是:想到了,馬上就去做!像馬云那樣,只要你付出所有的努力,世界上就沒有你做不到的事情!其實創業之門隨時為你敞開,走出第一步的時候,你便和馬云在一條路上了。
不同之處在于他已經跑出很遠,而你剛剛起步。
3. 馬云的創業故事
讀書時,他的成績從沒進過前三名。他的理想是上北大,但最后他只上了杭州師院,還是個專科,而且考了3年。第一年高考他數學考了1分,第二年19分。
馬云后來常說自己的創業經歷至少可以證明:“如果我馬云能夠創業成功,那么我相信中國80%的年輕人都能創業成功。”·
大學畢業后,馬云當了6年半的英語老師。期間,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譯社,用業余時間接了一些外貿單位的翻譯活。錢沒掙到多少,倒是闖出了一點名氣。1995年,“杭州英語最棒”的馬云受浙江省交通廳委托到美國催討一筆債務。
結果是錢沒要到一分,倒發現了一個“寶庫”——在西雅圖,對計算機一竅不通的馬云第一次上了互聯網。剛剛學會上網,他竟然就想到了為他的翻譯社做網上廣告,上午10點他把廣告發送上網,中午12點前他就收到了6個email,分別來自美國,德國和日本,說這是他們看到的有關中國的第一個網頁。“這里有大大的生意可做!”馬云當時就意識到互聯網是一座金礦。
噩夢般的討債之旅結束了,馬云灰溜溜地回到了杭州,身上只剩下1美元和一個瘋狂的念頭。成為“阿里巴巴”馬云的想法是,把中國企業的資料集中起來,快遞到美國,由設計者做好網頁向全世界發布,利潤則來自向企業收取的費用。
馬云相信“時不我待,舍我其誰”!找了個學自動化的“拍檔”,加上妻子,一共三人,兩萬元啟動資金,租了間房,就開始創業了。這就是馬云的第一家互聯網公司——海博網絡,產品叫做“中國黃頁”。在早期的海外留學生當中,很多人都知道,互聯網上最早出現的以中國為主題的商業信息網站,正是“中國黃頁”。所以國外媒體稱馬云為中國的*et
4. 馬云的創業故事
讀書時,他的成績從沒進過前三名。
他的理想是上北大,但最后他只上了杭州師院,還是個專科,而且考了3年。第一年高考他數學考了1分,第二年19分。
馬云后來常說自己的創業經歷至少可以證明:“如果我馬云能夠創業成功,那么我相信中國80%的年輕人都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0333638能創業成功。”· 大學畢業后,馬云當了6年半的英語老師。
期間,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譯社,用業余時間接了一些外貿單位的翻譯活。錢沒掙到多少,倒是闖出了一點名氣。
1995年,“杭州英語最棒”的馬云受浙江省交通廳委托到美國催討一筆債務。 結果是錢沒要到一分,倒發現了一個“寶庫”——在西雅圖,對計算機一竅不通的馬云第一次上了互聯網。
剛剛學會上網,他竟然就想到了為他的翻譯社做網上廣告,上午10點他把廣告發送上網,中午12點前他就收到了6個email,分別來自美國,德國和日本,說這是他們看到的有關中國的第一個網頁。“這里有大大的生意可做!”馬云當時就意識到互聯網是一座金礦。
噩夢般的討債之旅結束了,馬云灰溜溜地回到了杭州,身上只剩下1美元和一個瘋狂的念頭。成為“阿里巴巴”馬云的想法是,把中國企業的資料集中起來,快遞到美國,由設計者做好網頁向全世界發布,利潤則來自向企業收取的費用。
馬云相信“時不我待,舍我其誰”!找了個學自動化的“拍檔”,加上妻子,一共三人,兩萬元啟動資金,租了間房,就開始創業了。這就是馬云的第一家互聯網公司——海博網絡,產品叫做“中國黃頁”。
在早期的海外留學生當中,很多人都知道,互聯網上最早出現的以中國為主題的商業信息網站,正是“中國黃頁”。所以國外媒體稱馬云為中國的*et。
5. 馬云創業經歷
馬云1988年畢業于杭州師范學院英語專業,之后任教于杭州電子工學院。
1995年,在出訪美國時首次接觸到因特網,回國后創辦網站“中國黃頁”。1997年,加入中國外經貿部,負責開發其官方站點及中國產品網上交易市場。
1999年,正式辭去公職,創辦阿里巴巴網站,開拓電子商務應用,尤其是B2B業務。目前,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網站之一。
阿里巴巴網站的成功,使馬云多次獲邀到全球著名高等學府講學,當中包括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麻省理工、哈佛大學等。1988年-1995年 杭州電子工學院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1995年-1997年 創辦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信息發布網站“中國黃頁”;1997年-1999年 加盟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開發外經貿部官方站點及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1999年至今 創辦阿里巴巴網站,并迅速成為全球最大B2B電子商務平臺,目前已成亞洲最大個人拍賣網站;2003年 創辦獨立的第三方電子支付平臺,目前在中國市場位居第一。
2005年 和全球最大門戶網站雅虎戰略合作,兼并其在華所有資產,阿里巴巴因此成為中國最大互聯網公司。2006年至今 成為央視二套《贏在中國》最有特色,最受影響的評委,還用中國雅虎和阿里巴巴 為《贏在中國》官方網站提供平臺。
《贏在中國》主辦人:王利芬2007年8月推出了以網絡廣告為贏收項目的營銷平臺“阿里媽媽”。阿里巴巴以支付的低端門襤吸引了大量的中小站長加入.2008年 阿里巴巴實行廣告三包政策,再次掀起波浪 馬云是最早在中國開拓電子商務應用并堅守互聯網領域的企業家,他和他的團隊創造了中國互聯網商務眾多第一:開辦中國第一個互聯網商業網站——“中國黃頁”,提出并實踐面向中小企業的B2B電子商務模式,為互聯網商務應用播下最初的火種;他在中國網站全面推行“誠信通”計劃,開創全球首個企業間網上信用商務平臺;他發起并策劃了著名的“西湖論劍”大會,并使之成為中國互聯網最大的盛會。
馬云率領他的阿里巴巴運營團隊匯聚了來自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萬注冊網商,每天提供超過810萬條商業信息,成為全球國際貿易領域最大、最活躍的網上市場和商人社區。馬云創立的阿里巴巴被國內外媒體、硅谷和國外風險投資家譽為與 Yahoo 、Amazon 、eBay 、AOL 比肩的五大互聯網商務流派代表之一。
它的成立推動了中國商業信用的建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為中小企業創造了無限機會,“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馬云創辦的個人拍賣網站淘寶網,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本土化的獨特道路,從2005年第一季度開始成為亞洲最大的個人拍賣網站。
馬云是中國大陸第一位登上美國權威財經雜志《福布斯》封面的企業家;2002年5月,成為日本最大財經雜志《日經》的封面人物;2000 年 10 月,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 2001 年全球 100 位“未來領袖”之一;美國亞洲商業協會評選他為2001年度“商業領袖”;2004年12月,榮獲CCTV十大年度經濟人物獎。馬云是最早在中國開拓電子商務應用并堅守在互聯網領域的企業家,他和他的團隊創造了中國互聯網商務眾多第一。
他開辦中國第一個互聯網商業網站,他提出并實踐面向亞洲中小企業的B2B電子商務模式,他于2002年3月10日起在中國網站全面推行"誠信通"計劃,從而在全球首創企業間網上信用商務平臺,他發起并策劃了著名的"西湖論劍"大會,使之成為青年企業家交流與成長的平臺。2002年成為杭州市政協委員。
哈佛大學兩次將他和阿里巴巴經營管理的實踐收錄為MBA案例。在2002年1月發布的阿里巴巴第二份MBA管理案例,哈佛引用了馬云對阿里巴巴的核心價值的闡述,"馬云認為阿里巴巴的價值不在于每天的瀏覽量是多少,而在于能否給客戶帶來價值。
"以此來表明對阿里巴巴迅速發展的認可。馬云是中國大陸第一位登上國際權威財經雜志《福布斯》封面的企業家,并于2002年5月成為日本最大的《日經》雜志的封面人物,《日經》雜志高度評價阿里巴巴在中日貿易領域里的貢獻 "阿里巴巴已達到收支平衡,成為整個互聯網世界的驕傲。
自中國加入WTO以來,日本市場逐漸升溫,大量的日本企業將目光投向阿里巴巴,并對她寄予了濃厚的興趣和希望。" 馬云于1995年4月創辦了"中國黃頁"網站,這是全球第一家網上中文商業信息站點,在國內最早形成面向企業服務的互聯網商業模式。
1997年年底,馬云和他的團隊在北京開發了外經貿部官方站點、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和中國外經貿等一系列國家級站點。 1999年3月,馬云和他的團隊回到杭州,以50萬元人民幣創業,開發阿里巴巴網站。
他根據長期以來在互聯網商業服務領域的經驗和體會,明確提出互聯網產業界應重視和優先發展企業與企業間電子商務(B2B),他的觀點和阿里巴巴的發展模式很快引起國際互聯網界的關注,被稱為"互聯網的第四模式"。1999年10月和2000年1月,阿里巴巴兩次共獲得國際風險資金2500萬美元投入,馬云以"東方的智慧,西方的運作,全球的大市場"的經營管理理念,迅速招攬國際人才,全力開拓國際市場,同時培育。
6. 誰能介紹關于馬云創業事跡
呵呵,我很敬佩馬云,所以,我比較了解馬云的事跡,我看上面的朋友說的不夠完整。
馬云,1994年1月開創了海博翻譯社,后來,接觸互聯網后,認為互聯網很有發展潛力,于1995年-1997年 創辦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信息發布網站“中國黃頁”,1999年,開創了現在的阿里巴巴,這是一個電子商務平臺。后些年,全資了淘寶,開發了支付寶等等。
2005年,宣布收購雅虎中國..和楊致遠形成合作關系..對易趣的一個反擊。就此,馬云先生一生創業經歷用了7年,已經成功地走上了輝煌的人生。
——這是本人親手所寫,絕無半點抄襲,我本人最看不起抄襲的人,好吧,樓主,希望對你有幫助——冰結。
7. 馬云的創業歷程和貢獻100字左右
其實這個問題要真寫的話,幾天也寫不完,在我個人的認知中,總結以下幾點創業歷程
1. 不甘心---九十年代做為英文老師來說 收入穩定且體面,已經很不錯了
2. 初試牛刀---辦了個翻譯社 效益一般 糾結中
3. 眼界---跑西雅圖要賬吧,貌似是,讓人關了幾天,出來看到人家用的586登錄的網頁查看信息,覺得機會來了
4. 能力---中國有一句話叫高瞻遠矚,還有一句話叫一意孤行,老馬是個相當執著的人,在當時人的思維里其實就是個忽悠,而18羅漢能跟著他,其實一大半人都是迷茫的,當時真沒幾個明白老馬心思的,成王敗寇吧,十字路口,萬幸老馬很堅定
5. 機會---這在當時我個人認為真的是能力的體現,李開復開了5000,要老馬阿里巴巴的一半,老馬不給,最后是孫正義的2000,分了現在所稀釋過后的14%左右,現在的孫正義去年是島國的首富
6. 太陽升起來了,也就是現在呈現在大家面前的老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