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經典的禪語,謝謝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這一切。
★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今曰的執著,會造成明曰的后悔。 ★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悲傷如水,倒掉即空,空則明凈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釋迦如來 經典二:不可說。
(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縱然痛惜也)大黑天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大日如來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鬼子母神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藥師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彌陀如來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阿閦(音同措)如來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文殊菩薩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普賢菩薩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 誰入地獄 觀音菩薩。
2. 1000分求經典禪語
很喜歡蔡志忠的漫畫,尤其是他以中國古代經典書籍為題材的漫畫,畫風清朗,線條簡明,不失原書故事的本色實質,同時更好地闡明了原有故事的內容,體現了原有故事的涵義,寓教于樂,很是愛不釋手,家里也藏有一些,其中就有《禪說——尊者的棒喝》,但我一直記的是《六祖經典》或《六祖說禪》(因為自達摩在南北朝時期來中國所開創禪宗,傳至第六代宗師慧能之后,禪宗才開始發揚光大,生生不息,派別林立,日益強盛,故以前六位宗師尊稱為六祖)。
因為現自己不在家中,也只能遺憾不能求證了。“句句珠璣,鞭辟入里”,是我對此書的最佳感受及評贊,簡而言之,禪就是對人生的一種冥思,頓悟和理解的過程。
很可惜直至今日,禪宗已在中國幾乎消弭殆盡,少林寺雖為禪宗最大的衣缽繼承,但在現實的沖擊,商業的刺激,以及自身發展的偏差下,已變成了揚武抑思,以動代靜為內涵本質的禪宗,使得這可以說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文化(達摩曾在中國面壁九年,苦思冥想的而頓悟開創禪宗,并非他帶來自外國),離我們遙遙而去。而日本卻將其傳承下來,得以保存并發展,因此包括英文中的“禪”也來自于日語,而不是中國這片“禪”的生生之地。
既然你說不要胡亂摘抄,我就將我所記得的禪宗第六祖師慧能頓悟參禪后,寫的一首詩,這也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禪語,奉送給你,同時這也需你自己去參禪領悟。“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3. 說一點有意思的禪語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佛曰:忘記并不等于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于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佛曰: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
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佛曰:剎那便是永恒。
若人生了悟如佛,無悲無喜無夢無幻,無愛無恨四大皆空,生與死又有何區別。不能了,不能悟,不能舍,不能棄,參不透,舍不得。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問曰:"為何人有善惡之分?" 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問曰:"如何能靜?如何能常?" 佛曰:"尋找自我。" 問曰:"世間為何多苦惱?" 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 問曰:"人為何而活?" 佛曰:"尋根。" 問曰:"何謂之根?" 佛曰:"不可說。
" 佛曰: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
4. 求幾句簡短的能靜心的佛語.
1、尋佛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2、覺者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3、佛國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凈。
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4、禪靜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5、凡圣 佛曰: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
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6、澄境 佛曰:一切皆為虛幻。
7、梵凈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 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8、梵音 佛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9、樂園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10、凈土 佛曰:忘記并不等于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于選擇,而不是刻意。
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11、禮佛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
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12、心塵 佛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3、四季 佛曰:緣來則去,緣聚則散,緣起則生,緣落則滅。14、沙門 問佛:世間為何多苦惱? 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15、過客 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說∶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 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16、過堂 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說∶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 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擁有它的資格。
17、春花秋月夏杜鵑,冬雪寂寂溢清寒。18、靜心 佛曰。
凈心守志。可會至道。
譬如磨鏡。垢去明存。
斷欲無求。當得宿命。
19、佛曰: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20、幻滅 佛曰:從忘我到無我,那就是禪心的顯現了。 21、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22、問佛:為何我的感情總是起起落落? 佛說: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 23、晨鐘 佛曰:吾法念無念念。
行無行行。言無言言。
修無修修。會者近爾。
迷者遠乎。言語道斷。
非物所拘。差之毫厘。
失之須臾。 24、夢幻泡影問佛:為何我的感情總是起起落落? 佛說: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
25、剎那 佛曰:剎那便是永恒。26、古寺月色 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亦涼。
27、神游 佛曰。 凈心守志。
可會至道。譬如磨鏡。
垢去明存。斷欲無求。
當得宿命。28、早課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9、授業 佛曰:執著如淵,是漸入死亡的沿線 佛曰:執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 佛曰:執著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 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門,早已超脫涅磐30、頓悟 禪者心也,心中有禪,坐亦禪,立亦禪,行亦禪、睡亦禪,時時處處莫非禪也。 禪也是頓生的,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空間,人頓悟,得禪意。
31、空中,落葉飄零;眼前,秋風凝霜。一位秀才問趙州禪師:“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 趙州禪師淡淡地說:“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
32、歲月 有人問大龍智洪禪師:“什么是微妙的禪?” 智洪禪師回答:“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33、輪回 自然界萬物最燦爛之日,為何就是委地之時?34、天外 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35、妙諦 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郁郁黃花皆是妙諦。 36、洗心 與山水親近,受自然洗禮,像梅水初放,似水滴輕賤 ;此情此境,以分不清那是山水那是人心 ,山水就是我,我就是山水 ;心底唇邊微笑中發出愿望: "愿將山色供生佛,修到梅花伴醉翁。
"。
5. 心清志明的禪語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佛曰: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 佛曰:為何不必? 佛曰:一切皆為虛幻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佛曰:菩提并無樹,明鏡亦無臺,世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問曰:“為何人有善惡之分?” 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問曰:“如何能靜?如何能常?” 佛曰:“尋找自我。” 問曰:“世間為何多苦惱?” 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問曰:“人為何而活?” 佛曰:“尋根。” 問曰:“何謂之根?” 佛曰:“不可說。”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
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佛曰:剎那便是永恒。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
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佛曰: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 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1.擇善人而交,擇善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為。 2.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3.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4.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招麻煩。
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 5.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能受苦乃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
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欲進步需思退步,若著手先慮放手。
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有余步。持黃金未為珍貴,知安樂放值千斤。
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忍為最高。切勿貪以外之財,知足者人心常樂。
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平安樂逍遙。 6.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
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 7.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欲是壽。
8.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 9.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工夫深。
10.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11.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 二.行善 12.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為至,福已遠離。
13.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點,把自己的理性升華到最高點,就是圣人。15.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消除了你的業障。
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你應該自立。感激 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定慧。-------感激所有使你堅定成就的人。
16.真正的布施,就是把煩惱,憂慮,分別,執著,通通放下。 17.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18.學佛,就是在學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覺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思想,見解。 19.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20.凡夫轉境不轉心,圣人轉心不轉境。 21.知“因果”即知進退。
知佛法,即得開心果。 22.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23.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24.智者知幻即離,愚者以幻為真。 25.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26.印光大師法語: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
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
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27.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28.是非以不辯為解脫,煩惱以忍辱為智慧,辦事以盡力為有功。 29.萬事得成于忍,與其能辯,不如能忍。
30.惡是犁頭,善是泥,善人常被惡人欺,鐵打的犁頭年年壞,未見田中換爛泥。
31.寒山問拾得:世人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我當如何處之?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32.凡夫迷失于當下,后悔于過去,圣人覺悟于當下,解脫于未來。
33.情生智隔。 34.羅馬人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臨終告訴侍者說:請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的如我凱撒者也,死后也是兩手空空。
35.人世間的艱難與困苦,就是一種考驗。 36.人如果有正確的信仰,在人生的旅途中所走的路就不會出差錯了。
37.有智慧的人能夠舍,能舍就能得,能得無限的快樂;不能舍就會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寧。 38.同樣是過一輩子,欲望大的人得花很大的力氣才能滿足需求;而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