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名人創新的事例
1、世界建筑大師格羅培斯設計的迪斯尼樂園馬上就要完工了,然而各景點之間的路徑該怎樣設計還沒有完美方案,格羅培斯心里十分焦急。
巴黎的慶典一結束,他就讓司機帶他去地中海濱。汽車在南部的鄉間公路上奔馳,這里漫山遍野都是當地農民的葡萄園。當他們的車子拐入一個小山谷時,發現那停著許多車。原來這是一個無人管理的葡萄園,你只要在路邊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籃葡萄上路。
據說這是當地一位老太太因葡萄園無人料理而想出的辦法。誰料到在這綿延百里的葡萄產區,總是她的葡萄最先賣完。這種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做法使大師深受啟發。回到駐地,他給施工部拍了份電報:撒上草種,提前開放。
在迪斯尼樂園提前開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許多小路,有寬有窄,方便自然。后來,格羅培斯讓人按這些踩出的痕跡鋪設了人行道。
1971年在倫敦國際園林建筑藝術研討會上,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在這個世界上,不知道該怎么辦的時候,選擇順其自然,也許是最佳選擇;同樣的道理,人在生活中無所適從的時候,選擇順其本性,也許不失為聰明之舉。
2、發明造紙術的是西漢勞動人民。東漢勞動人民在繼承西漢造紙技術后,又有所改進、發展和提高。但是蔡倫之前古代文獻中所提到的紙,都是絲質纖維所造的,實際上不是紙,只是漂絲的副產品。
至和帝時,尚方令(職掌管理皇室工場、負責監造各種器械)蔡倫組織少府尚方作坊充足的人力、物力,經過研究創新,在前人漂絮和制造雛形紙的基礎上總結提高,從原料和工藝上把紙的生產抽調到一個獨立行業的階段,用于書寫,監制出一批精工于前世的良紙。成就了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
3、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后的畫,明顯地不同于60歲以前。
70歲以后,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后,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據說,齊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4、司馬光跟大家在后院玩耍,有個小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都嚇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涌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5、哥白尼的“日心說”
在教廷、頑固派等保守勢力的威脅下,哥白尼不懼強權,堅持真理。提出了改變世界的”日心說“。哥白尼的偉大成就,不僅鋪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學的道路,而且開創了整個自然界科學向前邁進的新時代。從哥白尼時代起,脫離教會束縛的自然科學和哲學開始獲得飛躍的發展。
2. 求創新的名人例子,現代的,社會的
面對具體實際問題,從基礎著眼,創新突破――馮康及其數學成就
1997年,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教授曾在一篇演講中提到,中國近代數學能超躍西方與之并駕齊驅的主要有三個:一個是陳省身教授的示性類方面的工作;一個是華羅庚教授在多復變函數方面的工作;一個是馮康在有限元計算方面的工作。
馮康教授開創有限元方法的契機來自國家的一項攻關任務,即劉家峽大壩設計中包括的計算問題。面對這樣一個具體實際問題,馮康以敏銳的眼光發現了一個基礎問題。他考慮到按常規來做,處理數學物理離散計算方法要分四步來進行,但對幾何和物理條件復雜的問題,常規的方法不一定奏效。因而他考慮是否可以越出常規,并不先寫下描述物理現象的微分方程,而是從物理上的守恒定律或變分原理出發,結合電子計算機計算的特點,將變分原理和差分格式直接聯系起來,就形成了有限元方法。它具有廣泛的適應性,特別適合與處理幾何和物理條件復雜的工程計算問題。1965年馮康發表了論文“基于變分原理的差分格式”,引起了國際數學界的極大反響。
**以后,他又開始搜尋探索下一個突破口。70年代Amold的“經典數學問題”問世,闡述了哈密爾頓方程的辛幾何結構,給他很大的啟發,使他找到了學術發展新的突破口。他在計算數學中的長期實踐,使他深深領悟到同一物理定律的不同的數學表述,盡管在物理上是等價的,但在計算上是不等價的,這樣經典力學的牛頓方程、拉格郎日方程和哈密爾頓方程,在計算上表現出不同的格局。由于哈密爾頓方程具有辛幾何結構,他敏銳地察覺到如果在算法中能夠保持辛幾何的對稱性,將可避免人為耗散性這類算法的缺陷,成為高保真性的算法。這樣他就開拓了處理哈密爾頓系統計算問題的康莊大道,這在天體力學的軌道計算、粒子加速器中的軌道計算和分子動力學計算中得到廣泛的應用。1997年這一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點評:中國正面臨著新的發展,眾多大型土木工程,以及龐大的經濟體系、商業及金融體系,其中蘊涵著巨大復雜的問題有待解決,直接訴諸科學前沿問題,其突破必將依賴于科學的創新。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當今創新名人簡短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