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底線與原則"的名言
名言如下:
1、戰國 孟軻《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釋義:像從前離婁那樣精明的眼睛,公輸般那樣的巧匠,不憑規和矩,是畫不成方圓的。
說的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有規矩和行為制度。制度是共同遵守的辦事的規程和行為準則。無論多么復雜的事情都可以用簡單的的事例加以說明。
2、西漢 劉安《淮南子》: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
釋義:工具放置不對,畫不出來正確的開頭。
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要把“守紀律,講規矩”當做是一種責任,樹立紀律和規矩意識,并且充分認識到守紀律講規矩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守紀律講規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3、三國蜀 劉備: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釋義: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惡”,即使是小惡也不能做。
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為壞事小而去做。小善積多了就成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惡積多了則“足以亂國家”。
4、意大利 但丁:意志若是屈從,不論程度如何,它都幫助了暴力。
人要有自己的處事意志和原則,不能被他人所操控。
5、唐 白居易《畫彌勒上生幀記》: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
釋義:時時不忘記最初的發心,最終一定能實現其本來的愿望。
堅守自己本心,和最初的信念,才能成就心愿,功德圓滿。在迷茫彷徨的時候不忘了來時的路,腳踏實地去做事。
2. 關于底線的常識句子
1.生活好比橄欖球比賽,原則就是:奮力沖向底線。
—— 美國第26任總統西·羅斯福《緊張的生活·美國青年》2.我們要維護一條道德的底線,那條底線,是對生命的尊重,一個社會是有規則的,不是隨性而為,不是暴力、濫交、背叛、屠戮!—— 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記者柴靜3.小時候把一次吃上個包子當作人生理想時,我很幸福;當月收入超過5000之后,我仍然感覺不到快樂。當事業愛情家庭金錢什么都不缺時,人們經常還缺一樣東西饑餓感。
保有底線的欲望是幸福的。—— 中國現代作家張愛玲4.博客屬于大家,也包括與我們觀點不一致的人,包括漫罵和人身攻擊的人,如果這樣的評論讓你看上去不舒服,那這是我們為了表達自由必須付出的代價——但我的底線是不要猥褻。
它會貶低人作為人應有的尊嚴。—— 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記者柴靜5.記者是一個普通的人,人都容易犯錯誤,能夠自知無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思考,同時接受思想市場的檢驗,才能盡可能地避免錯誤。
所以感謝批評者,哪怕是過激的批評。希望不要因為對我個人的善意,演變成對批評者無底線的攻擊。
—— 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記者柴靜《一點聲明》 關于底線的名言6.友情之美乃是人的靈魂之美,而靈魂之美必需時間的磨練,必需生活的考驗。所以,是不是朋友是很難說的:我們很多時候了解的不夠深,不知道對方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線是什么,不知道對方生活中最重要的價值觀的組成部分是什么,不知道對方的品性、個性到底是什么。
—— 復旦大學教師陳果7.這些都是一個自稱是娛樂策劃人的杜撰,這世界上總有一些根本不認識我的人假裝比我家洗手間的抽水馬桶更了解我。只要一個人沒底線,就可以隨意編新聞,發通告。
如何辨別真假新聞只有一個秘訣,這些杜撰者除了害人以為,還必須要利己,他們必須把自己的名字安放在這些自己編造的新聞里,順便可以博些眼球。—— 賽車手、作家、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韓寒8.南都娛樂周刊:那你怎么看網上傳你倆離婚、又懷孕、爭家產的傳聞?9.幸福在哪里暫且不說,痛苦卻是隨時可以感受得到。
這個社會的底線正不斷地被突破,奶粉中可以有三聚氰胺;蔬菜中可以有傷人的農藥;僅僅因為自己不舒服便可以奪走與自己無關人的性命;為了錢,可以隨時欺騙,只要于己有利,別人,便只是一個可供踩踏的梯子。理想,是一個被嘲笑的詞匯。
這樣的情形不是個別的現象,而是隨處可見。沒有辦法,缺乏信仰的人,在一個缺乏信仰的社會里,便無所畏懼,便不會約束自己,就會忘記千百年來先人的古訓,就會為了利益,讓自己成為他人的地獄。
有人說,我們要守住底線。但早就沒了底線,或者說底線被隨意地一次又一次突破,又談何守住底線?可守的底線在哪里?一天下午,我和身后的車輛正常地行駛在車道上,突然間,一輛豪華車逆行而來,鳴笛要我們讓路,可是正常行駛的我們無路可躲,于是,感覺被怠慢的那個車主,在車過我們身邊時,搖下車窗痛罵一番。
那一瞬間,我驚呆了:為這輛逆行而來的車和這個充滿憤怒的人。車主是一位年輕女子,面容姣好,像是有錢也受過良好教育,然而,這一瞬間,憤怒讓她的面容有些扭曲。
被指責的同時,我竟然沒有一絲的憤怒,倒是有一種巨大的悲涼從心中升起。因為我和她,不得不共同生活在同一個時代,而且有的時候,我們自己也可能成為她。
我們都無處閃躲。——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新聞評論員白巖松《幸福在哪里》10.人生還有四件大事不能糊涂。
第一,嫁娶之事不能糊涂。不是說嫁進官宦之家,就不糊涂了;也不是說娶一個美貌之人,就不糊涂了。
其實,這恰恰是糊涂的表現。嫁娶之事不能糊涂,最重要的一個標準是這個男人或女人是不是你一輩子都能夠愛下去。
嫁娶前一定先要讓自己從戀愛中走出來,冷靜一下、思考一下:這個女人很美,但是娶了她會幸福嗎?她有沒有其他的問題,比如她會不會操持家務、是不是吃喝無度、是不是花錢如流水。徐志摩如果不娶陸小曼,就可能不會遇上撞機事件。
徐志摩是一個詩人,他的愛是不顧一切的;陸小曼是一個心靈空虛的人,幾乎除了在社交場合上花錢就不知道其他事情的人。陸小曼是交際花,非常美麗。
詩人看見美是不顧一切的,所以徐志摩愛上了她。徐志摩不是出身富貴家庭的人,他不得不到處去賺錢,從上海到北京,又從北京到上海,不斷地講課。
為了省錢,他就坐郵政飛機,不用花錢,等于坐免費飛機,最后飛機撞到了山上。從生活角度來說,嫁娶和戀愛是兩個概念。
坦率來說,只要不結婚,你戀愛談得怎么樣,都沒有后果。所以,我建議大家戀愛談得長一點,最后大家冷靜下來后,才會發現這個人真的是我一輩子想要的人,這才不會有遺憾。
第二,欲望之事不能糊涂。欲望之事一定要控制,能控制在底線之上。
一個人又要尋求歡樂,因為尋歡作樂是人的本性,但是又要控制,是不容易的事情。我到現在還控制不住自己喝酒,我每次和朋友們在一起聚會,一定告誡自己千萬不要喝多,我說的不要喝多指的是不超過一斤的白酒量。
我是個豪爽之人,也自認為是大氣之人,所以一喝酒就喝醉。當然我。
3. 求一篇作文,題目“底線”
底線
在大自然中,存在著一條無形的線,任何生命越過了這條線,都將無法生存.魚兒的底線是水,向日葵的底線是陽光,小草的底線是露水.每個物種都在繁衍進化的過程中,堅守著這條線,他們都明白,跨過去,便是死亡.
而人類呢?人類的底線是否就是”一簞食,一瓢飲”呢?現實似乎遠不止如此.人類社會中,不僅僅有生存的底線,人類需要面對的,還有精神的底線.然而這兩條底線的存在并不是相輔相依的,而是此消彼長,你爭我奪.而我們所要做的,便是平衡生存底線與精神底線的權重.
生存底線,自人類擺脫原始社會之后,就不再是簡單的溫飽問題了.英國詩人庫柏曾說: 上帝創造了鄉村,人類創造了城市.我的理解是,上帝賦予了人類基本的生存環境,而人類膨脹的欲望無法得到滿足,于是便誕生了新的聚居形式.在城市中,人們釋放物欲,尋找快感.漸漸的,人的生存底線被抬高了:非名牌高檔不穿,非山珍海味不食,非高枕軟床不臥.”恥惡衣惡食”的世風盛行,甚至有人以此為榮,將自己的虛榮視作嬌貴.
而另一方面,精神底線面臨巨大的威脅,一步步被逼退到邊緣.有識之士奔走疾呼: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他們呼喚精神底線的抬高,呼喚高尚的回歸.然而,仍有無恥之徒狂妄的叫囂: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他們恃著圓滑的世俗哲學,安逸的游蕩于人世,持著”卑鄙”的名片,混跡于賢人雅士之間,尋找欲望的發泄口,一次次的降低精神底線來滿足無盡的生存奢求.
生存底線與精神底線,究竟取甚舍甚?為生存而舍棄精神,那豈不是”以心為形役”?為精神而犧牲生存,那失去了肉身,精神又將安放何處?解決這一命題,唯有尋找兩者的平衡點.我并不是一個崇古,復古的人,然而在這一問題上,我們的先人確實值得我們借鑒.從老子,莊子到陶潛,竹林七賢,他們遠離塵囂,摒棄俗欲,用質樸的生活來豐富精神世界.從蘇東坡,司馬光到林語堂,沈從文,他們浮沉于世,在逍遙詩意中度過一生.
尋找生存與精神的平衡點,不是奉行”斯多嘎”派,也不一定要像伯夷叔齊那樣死守精神底線,餓死山中,更不能像那些卑鄙小人舍義求生.將生存的底線稍稍降低,不計較吃穿的好壞,也許會因此多一份閑適,多一份清凈,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滋養精神生活.將精神的底線漸漸抬高,注重自我修養,必將多一份曠達,多一份智慧,精神的豐富能夠彌補物質生活的欠缺,這其中的美妙縱使揮擲千金也無法買到.
懂得平衡生存底線與精神底線之間的關系,必能如魚得水,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間.
老師,你能幫我判個分嗎?學校里老師打作文分數一直很低,我不知道是不是標準的問題.70滿分
還有,這一版的作文答疑怎么參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