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拼搏的名人事例(新一點的名人)
呵呵 別人的東西對自己不一定有用的 我在這里送給你100個勵志名言吧 希望對你會有用1.偉人所達到并保持著的高處,并不是一飛就到的,而是他們在同伴們都睡著的時候,一步步艱辛地 向上攀爬的。
2.旁觀者的姓名永遠爬不到比賽的計分板上。 3.自古成功在嘗試。
4.成功的法則極為簡單,但簡單并不代表容易。 5.即使是不成熟的嘗試,也勝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6.沒有口水與汗水,就沒有成功的淚水。 7.賺錢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賺錢的種子,便成不了事業家。
8.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9.世界會向那些有目標和遠見的人讓路。
10.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11.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12.若不給自己設限,則人生中就沒有限制你發揮的藩籬。 13.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
勇于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14.蟻穴雖小,潰之千里。
15.最有效的資本是我們的信譽,它24小時不停為我們工作。 16.絆腳石乃是進身之階。
17.銷售世界上第一號的產品——不是汽車,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銷給別人之前,你必須 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銷給自己。
18.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腳踏實地地邁一步。 19.積極思考造成積極人生,消極思考造成消極人生。
20.人之所以有一張嘴,而有兩只耳朵,原因是聽的要比說的多一倍。 21.別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須先由小河川開始。
22.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23.你的臉是為了呈現上帝賜給人類最貴重的禮物——微笑,一定要成為你工作最大的資產。
24.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 25.世上并沒有用來鼓勵工作努力的賞賜,所有的賞賜都只是被用來獎勵工作成果的。
26.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會都看到某種憂患。 27.出門走好路,出口說好話,出手做好事。
28.上帝助自助者。 29.怠惰是貧窮的制造廠。
30.莫找借口失敗,只找理由成功。(不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 31.如果我們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須種植更多的玫瑰樹。
32.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與別人共處逆境時,別人失去了信心,他卻下決心實現自己的目標。 33.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34.回避現實的人,未來將更不理想。 35.先知三日,富貴十年。
36.當你感到悲哀痛苦時,最好是去學些什么東西。學習會使你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37.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時間最不費力。 38.堅韌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門上敲得夠久、夠大聲,終會把人喚醒的。
39.夫婦一條心,泥土變黃金。 40.一個有信念者所開發出的力量,大于99個只有興趣者。
41.忍耐力較諸腦力,尤勝一籌。 42.環境不會改變,解決之道在于改變自己。
43.兩粒種子,一片森林。 44.每一發奮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賞賜。
45.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為良友,以經驗為參謀,以小心為兄弟,以希望為哨兵。 46.大多數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47.未曾失敗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過。 48.人生偉業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49.挫折其實就是邁向成功所應繳的學費。 50.任何的限制,都是從自己的內心開始的。
51.忘掉失敗,不過要牢記失敗中的教訓。 52.不是境況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況。
53.含淚播種的人一定能含笑收獲。 54.*山山會倒,*水水會流,*自己永遠不倒。
55.欲望以提升熱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56.只要路是對的,就不怕路遠。
57.一滴蜂蜜比一加侖膽汁能夠捕到更多的蒼蠅。 58.真心的對別人產生點興趣,是推銷員最重要的品格。
59.一個能從別人的觀念來看事情,能了解別人心靈活動的人,永遠不必為自己的前途擔心。 60.當一個人先從自己的內心開始奮斗,他就是個有價值的人。
61.生命對某些人來說是美麗的,這些人的一生都為某個目標而奮斗。 62.推銷產品要針對顧客的心,不要針對顧客的頭。
63.沒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別人的幫助,也沒有人窮得不能在某方面給他人幫助。 64.凡真心嘗試助人者,沒有不幫到自己的。
65.積極者相信只有推動自己才能推動世界,只要推動自己就能推動世界。 66.每一日你所付出的代價都比前一日高,因為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所以每一日你都要更積極。
今天太寶貴,不應該為酸苦的憂慮和辛澀的悔恨所銷蝕,抬起下巴,抓住今天,它不再回來。 67.一個人最大的破產是絕望,最大的資產是希望。
68.行動是成功的階梯,行動越多,登得越高。 69.環境永遠不會十全十美,消極的人受環境控制,積極的人卻控制環境。
70.事實上,成功僅代表了你工作的1%,成功是99%失敗的結果。 71.不要等待機會,而要創造機會。
72.如果寒暄只是打個招呼就了事的話,那與猴子的呼叫聲有什么不同呢?事實上,正確的寒暄必須 在短短一句話中明顯地表露出你他的關懷。 73.昨晚多幾分鐘的準備,今天少幾小時的麻煩。
74.拿望遠鏡看別人,拿放大鏡看自己。 75.使用雙手的是勞工,使用雙手和頭腦的舵手,使用雙手、頭腦與心靈的是藝術家,只有合作雙手、頭腦、心靈再加上雙腳的才是推銷員。
76.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重要。 77.“人”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眾”人的事業需要。
2. 拼搏的名人故事
西元一八○九年,在一個荒涼的肯德基州農場里,誕生了一位叫 亞伯拉罕.林肯 的小嬰兒,他就是末來第十六任的美國總統。
林肯十五歲的時候才開始認字母,每天早晚都要走四哩的森林小路到校求學。他買不起算術書,特地向別人借,再用信紙大小的紙片抄下來,然后用麻線縫合,做成一本自制的算術書。他以不定期上課的方式在校求學,知識都是"一點一點學的"。他所受的正規教育,總計起來上學的日子不過十二個月左右。林肯能在很艱難的情況下發奮讀書,是林肯不向命運屈服的表現,也是我們應該向林肯學習的地方。
林肯下田工作的時候,也將書本帶在身邊,一有空閑就看書。中午吃飯時,也是一手拿著玉米餅,一手捧書。他在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以后,曾說:「我能夠達到這一點小成果,完全是日后應各種需要,時時自修取得的知識。」林肯由一個貧窮的孩子成長為統率美國的政治家的歷程,深深地打動著我,他成功的關鍵在於奮發向上,努力不懈,迎接生活的挑戰。林肯做到了,成功了。
「沒有暗礁,激不起美麗的浪花」,林肯不屈服命運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一同向困難挑戰,創造出佳績.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于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后,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愿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于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后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后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3. 有關名人奮力拼搏的事跡
孟嘗君 中國戰國時期四公子之一,齊國宗室大臣。
即田文。田文的父親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的少子、齊宣王的庶弟。
孟嘗君襲其父田嬰的封爵,封于薛(今山東滕州東南),稱薛公,號孟嘗君。孟嘗君在薛時,廣泛招納賓客,達3000余人。
秦昭王聽說孟嘗君的賢德,欲求見孟嘗君。孟嘗君入秦后,被任為相。
后來秦昭王聽信讒言 ,囚禁孟嘗君并預謀殺害他。孟嘗君在門客的協助下 ,逃回齊國 。
孟嘗君回到齊國之后,任為齊相。他堅持主張聯合韓魏牽制楚國,并發展合縱抗秦的勢力。
后來遭人誣告而為齊王所懷疑,謝病歸老于薛。后因日益驕奢的齊王仍想除掉他,只得又逃到魏國,被魏昭王任命為魏相。
他主張聯合秦國、趙國與燕國,共同討伐齊國,使戰國形勢為之一變。齊王死后,孟嘗君返國,中立于各諸侯國之間。
王安石寫過一篇文章 全文如下 讀《孟嘗君傳》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 嗚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 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 士之所以不至也。
吳起(BC440~BC381): 衛國左氏(今山東定陶西)人。年輕時曾在孔子徒弟曾參門下學習。
初為魯將,BC412年,齊軍攻魯,吳起率魯軍到達前線(為取得這個立功名的機會,他殺死了齊國籍的妻子,此即“殺妻求將”),沒有立即同齊軍開仗,表示愿與齊軍談判,先向對方使者示弱,以老弱之卒駐守中軍,以麻痹齊軍將士,然后出其不意地以精壯之軍突然向齊軍發起猛攻。齊軍倉促應戰,大敗。
戰后魯國國君受讒言影響,對他甚為猜忌,吳起就入魏為將,被一代英主魏文侯魏斯任命為西河的守將,抗拒秦國和韓國。BC409年,吳起先在河西少梁筑城,作為前進基地,然后率軍攻取秦河西地區的臨晉、元里,并增修此二城。
次年,攻秦至鄭,筑洛陰、合陽,盡占秦之河西地,置西河郡,任西河郡守。這一時期他曾與諸侯大戰76場,全勝64場,其余不分勝負,辟土四面,拓地千里。
特別是BC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激勵士卒,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于已的秦軍,這是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也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大的諸侯國。 吳起鎮守西河期間,強調兵不在多而在“治”,首創考選士卒之法:凡能身著全副甲胄,執12石之弩(一石約今30公斤),背負矢50支,荷戈帶劍,攜三日口糧,在半日內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選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賦和田宅租稅,并對“武卒”嚴格訓練,使之成為魏國的精銳之師。
吳起治軍,主張嚴刑明賞、教戒為先,認為若法令不明,賞罰不信,雖有百萬之軍亦無益,曾斬一未奉令即進擊敵軍的勇士以明法。吳起做將軍時,和最下層的士卒同衣同食。
睡覺時不鋪席子,行軍時不騎馬坐車,親自背干糧,和士卒共擔勞苦。士卒中有人生瘡,吳起就用嘴為他吸膿。
這個士卒的母親知道這事后大哭起來。別人說:“你兒子是個士卒,而將軍親自為他吸取瘡膿,你為什么還要哭呢?”母親說:“不是這樣。
往年吳公為他父親吸過瘡膿,他父親作戰時就一往無前地拼命,所以就戰死了。現在吳公又為我兒子吸瘡膿,我不知他又將死到那里了,所以我哭。”
魏文侯魏斯死后,吳起遭丞相公叔痤和大夫王錯設計陷害,被迫于BC383年投奔楚國。先任宛守,一年后升令尹,掌軍政大權,主持變法。
吳起針對楚國積弊,剝奪舊貴族政治、經濟特權,裁減冗員冗費,用于選練軍隊,以求富國強兵。僅一年,貧弱的楚國開始強盛,向南平定百越;向北兼并陳國和蔡國,并擊退了韓、趙、魏的擴張;向西征伐秦國,兵威四方。
BC381年,楚悼王熊疑死,反對改革的舊貴族追殺吳起,他無處可逃,于是趴在楚王的尸體上,被貴族們亂箭射死,尸體又被車裂。而在新王即位后追究冒犯先王尸體的罪行時,參與此事的貴族有七十余家被滿門抄斬(報自己的大仇于死前,吳起之智可稱匪夷所思)。
著有《吳子》一書(《漢書藝文志》錄《吳起》48篇),但已散佚,現存的版本據考證應是漢朝人所寫。又有人根據《左傳》描寫戰爭的真實程度、有傾向性地對魏、楚歷代先王贊美和對楚國貴族的鄙視提出《左傳》也是吳起的作品,若果真如此,他就是軍事家、政治家、史學家三合一了。
贊曰:尉繚稱吳起“提七萬之眾,天下莫能當之”,實非過譽。后人言名將,必以“孫吳”比之。
吳起每到一國,只要國君能用之,必然能使國家強大起來。他在魏建立的制度,使得魏成為戰國初期的頭號超級大國;入楚后又能以變法在短時間內使楚國重新強大起來,政治才華毫不遜于軍事才華,不應但以軍事家視之。
后世儒生常以他的個人品德對他大加非議,又以他的結局作為不能變法的依據。這些儒生固然品德高尚(也僅限于理論上),可是國家有事時,他們除了可恥的投降和毫無意義的自殺又能干些什么呢? 孫臏(約前380~前320) 戰國中期杰出的軍事家。
齊國阿鄄之間人。孫武的后代。
曾與龐涓同學兵法。研讀過孫武及晉將荀息、孫軫的兵書。
龐涓為魏惠王將軍,忌其才能,騙他到魏,處以臏刑(去膝蓋骨),故稱孫臏。后由齊國使者秘密載回,被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