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團隊合作小故事
飛行的大雁
大雁有一種合作的本能,它們飛行時都呈v型。這些雁飛行時定期變換領導者,因為為首的雁在前面開路,能幫助它兩邊的雁形成局部的真空。科學家發現,雁以這種形式飛行,要比單獨飛行多出12%的距離。
合作可以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果。據統計,諾貝爾獲獎項目中,因協作獲獎的占三分之二以上。在諾貝爾獎設立的前25年,合作獎占41%,而現在則躍居80%。
啟示:分工合作正成為一種企業中工作方式的潮流被更多的管理者所提倡,如果我們能把容易的事情變得簡單,把簡單的事情也變得很容易,我們做事的效率就會倍增合作,就是簡單化、專業化、標準化的一個關鍵,世界正逐步向簡單化、專業化、標準化發展,于是合作的方式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這個時代的產物。
一個由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若干部分組成的整體,經過優化設計后,整體功能能夠大于部分之和,產生1+1>2的效果。
2. 團隊協作精神
團隊合作精神,簡單來說就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
團隊合作精神的基礎是尊重個人的興趣和成就。核心是協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并進而保證組織的高效率運轉。
團隊合作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相反,揮灑個性、表現特長保證了成員共同完成任務目標,而明確的協作意愿和協作方式則產生了真正的內心動力。團隊合作精神是組織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過合適的組織形態將每個人安排至合適的崗位,充分發揮集體的潛能。
如果沒有正確的管理文化,沒有良好的從業心態和奉獻精神,就不會有團隊合作精神。
3. 求一篇團隊合作的文章1000字左右
Unity is strength 團結力量大
There is no "I" in teamworks 全隊的配合不分你我
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 團級導致勝利,分歧導致失敗
If you can't pass, you can't play (喬丹教練對喬丹說的話) 如果你不會傳球,你就不會打籃球
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這時,老師笑瞇瞇地拿出一只玻璃杯,只見玻璃杯里面有幾個玻璃球。老師對大家說:“現在,請你們把玻璃球從玻璃杯里取出來,每個同學都有一次機會。你們可以用你們認為最有本事的那個手指把玻璃球從杯子里取出來!記住,只能用一根手指。”
孩子們的熱情被老師鼓舞起來了,教室里的氣氛非常熱烈。每個同學都認真地走上去,用他們的手指去取玻璃球,但是,不管他們怎么努力,玻璃球就是取不出來。孩子們都很著急。
這時,老師再次對孩子們說:“好了,你們可以邀請另外一個手指與原來那個手指合作,一起來取玻璃球。”這次,孩子們個個把玻璃球取了出來。
游戲做完了,老師對孩子們說:“現在你們應該明白了,一個人無論有多大的才能,他總有無法獨立完成的事情,人與人的合作是多么的重要。”
父母可以在家庭生活中與孩子也玩一些類似的游戲,比如,家里的大床需要挪位置,父母可以讓孩子一個人先來試試,孩子肯定是搬不動的,這時,父母就可以適時對孩子講解與人合作的重要性,然后與他一起搬動這床。成功的合作可以讓孩子產生良好的體驗,這種體驗能夠帶給孩子無窮的樂趣,進而促進孩子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行為。
再比如,玩游戲時,不與孩子配合,讓他一個人玩,他就會體驗到一個人玩的無趣,希望有人與自己一起玩。這也能讓孩子體驗與人合作的重要性。總之,父母應該充分利用生活當中的一切機會教育孩子。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給孩子設置合作競賽,讓孩子們盡力通過合作去完成任務。如果孩子一時沒有完成任務,父母也不要責怪孩子,而是應該讓孩子明白,成功的合作不一定要達到現實的目標,雖然有些合作的結果是失敗的,但是,在合作過程中,參與者都盡了自己的努力,同時,每個參與者都感到非常愉悅,這就是一種成功的合作。
4. 團隊合作范文
感恩 一直以來,"感恩"在我心中是"感謝恩人"的概念。
"恩人"者,乃于己有大恩大德者。而在美國的一次偶遇卻讓我。
誤出了感恩的另一層意味。 那是在洛杉磯的一家旅館。
早晨,我在大堂的餐廳里就餐時,發現自己的右前方有三個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頭寫著什么。在就餐的時間、就餐的地方,這三個孩子卻沒做與吃飯有關的事。
我難以按捺心中的好奇,試探著走了過去。在這些孩子的應允下,我坐在了他們旁邊。
看到我這樣一個膚色不同的外國人到來,他們沒有一絲扭捏,而是落落大方地和我談了起來。這三個孩子中一個約莫十二三歲戴眼鏡的男孩是老大,女孩八九歲是老二,另外一個小男孩五六歲是老三。
從談話中我了解到他們和母親是暫時住在這家酒店里的,因為他們正在搬家,新房還未安頓好。 當問他們在做什么時,老大回答說正在寫感謝信。
他一副理所當然的神情讓我滿臉疑惑。這三個小孩一大早起來寫感謝信?我愣了一陣后追問道:"寫給誰的?""給媽媽。
"我心中的疑團一個未解一個又生。"為什么?"我又問道。
"我們每天都寫,這是我們每日必做的功課。"孩子回答道。
哪有每天都寫感謝信的?真是不可思議!我湊過去看了一眼他們每人手下的那沓紙。老大在紙上寫了八九行字,妹妹寫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寫了兩三行。
再細看其中的內容,卻是諸如"路邊的野花開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薩餅很香"、"昨天媽媽給我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之類的簡單語句。我心頭一震。
原來他們寫給媽媽的感謝信不是專門感謝媽媽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而是記錄下他們幼小心靈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他們還不知道什么叫大恩大德,只知道對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應心存感激。
他們感謝母親辛勤的工作,感謝同伴熱心的幫助,感謝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理解……他們對許多我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其實,"感恩"不一定要感謝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善于發現關并欣賞美的道德情操。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我們囿于這種"不如意"之中,終日惴惴不安,那生活就會索然無趣。
相反,如果我們像這些孩子一樣,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善于發現事物的關好,感受平凡中的美麗,那我們就會以坦蕩的心境、開闊的胸懷來應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讓原本平淡的生活煥發出迷人的光彩! 摘自《讀者》2004.7 作為上帝的兒女,我們是不是也象那三個孩子那樣對主每時每刻賜給我們的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呢? -------------------------------------------狐貍的分割線------------------------------------------------------------------ 學會感恩 11月24日,2005年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是西方國家的感恩節! 在感恩節的當天,我過去一起打工的一個很要好的朋友,也是我曾經提攜過的一個下屬----小智,發給我一條短信:“雖然我不相信基督,但我認同感恩,真的感謝上蒼讓我們相識,但愿我們成為一生的好朋友!祝福你----我親愛的朋友!祝你感恩節快樂!” 我朋友的這條短信,提醒我那天是感恩節。于是,我馬上向我需要感恩的父母、朋友、同事等發送了感恩的問候短信,表達我心中的感激之情。
我覺得西方人的感恩節很好,他們用節日的方式開展道德教育活動,應該說形式和效果可能都不錯。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不少人不懂得感恩。
也因為不懂得感恩,便認為父母生他養他是自然應該的;朋友的幫助支持是理所當然的;有一份工作和有一個生存的空間是情理之中的事等等。于是,在長者面前喪失了應有的孝道,傷害了長者;在朋友面前缺乏了應有的真誠,失信于朋友;在工作方面缺少了應有的主動,懈怠了工作。
長此以往,必將使自己一誤再誤,一錯再錯,最后可能成為或者被世人拋棄,或者沒有了應有的事業,甚至沒有了生存的空間,或者郁郁寡歡,過著孤獨的潦倒的日子。這樣的例子很多,沒有必要在這里列舉。
所以,我們要學會感恩,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如果我們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明白是誰給予了我們的生命,是誰把我們養大成人,是誰在真正關心幫助我們;我們就會明白有這份盡管可能是不太理想,卻是來之不易的工作是如何的重要;我們更會明白有一個生存的環境和喘息的空間的彌足珍貴。
所以,如果我們學會了感恩,就會尊敬我們的長者,努力去替她們做點什么;如果我們學會了感恩,就會體貼、關心自己的親人和朋友,知道他們曾經的關愛,理解他們今天的喜悅、擔憂、甚至痛苦,明白我應該給予的支持和關懷;如果我們學會了感恩,就會珍惜眼前的這份工作,曉得努力工作不是為了別人,正是為了自己;如果我們學會了感恩,就會發現世界是多么的需要和平與友愛,環境需要共同去保護…… 讓我們學會感恩吧! 但愿我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