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仙過海的故事(簡短)
相傳白云仙長有一回于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圣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或呂洞賓)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后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
此時鐵拐李拋下自己另一項法器鐵拐(或說葫蘆),漢鐘離扔了芭蕉扇,張國老放下坐騎“紙驢”,其他神仙也各擲法器下水,橫渡東海。由于八仙的舉動驚動龍宮,東海龍王率領蝦兵蟹將前往理論,不料發生沖突,藍采和被帶回龍宮(亦說法器被搶)。
之后八仙大開殺戒,怒斬龍子,而東海龍王則與北海、南海及西海龍王合作,一時之間驚濤駭浪。此時曹國舅拿出玉板開路,將巨浪逼往兩旁,順利渡海。最后由南海觀音菩薩(或說如來佛)出面調停,要求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之后,雙方才停戰。
擴展資料:
后世影響:
有關八仙過海的故事,可以說是中國民間流傳最廣泛的道教神話故事了,幾乎是老幼皆知。
所謂八仙,就是指由道教的八位神仙組成的一個神仙群體,他們是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關于他們的完整說法始于元朝(1206-1368年),到明朝(1368-1644年)正式定形。
而關于他們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八仙過海",故事說:有一位神仙邀請八仙去他那里參加宴會并觀賞牡丹花,回來時,他們遭到東海龍王的阻撓,結果雙方以及他們的盟友分成兩大集團,展開了一場斗法較量,最后八仙和他們的朋友分別拿出自己的法寶,獲得勝利,順利地越過大海。
八仙過海的傳說是中國古代最動人的傳說之一,現在已經成為人們經常使用的成語和典故。特別在民間,它的影響是很廣泛的,由此引申出來的一些風俗習慣甚至流傳到日本的沿海地區。
八仙因為鬧過海,沿海人們大都有“七男一女不同船”的禁忌。理發業奉呂洞賓為祖師爺,相傳陰歷四月十四的所謂呂祖生日,各地理發業一般要熱鬧一番。民間祝壽要扮演八仙敬酒,渲染歡樂氣氛。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八仙過海
2. 成語故事 八仙過海 內容
相傳八仙過海時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術。民間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各顯其能)”的諺語,比喻各自有一套辦法,或各自施展本領,互相競賽。
傳說,有一天八仙要到東海去游蓬萊島。本來,騰云駕霧,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呂純陽偏偏別出心裁,提出要乘船過海,觀賞海景。他拿來鐵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拋,喝聲”變〃,頓時變成一艘寬敞、漂亮的大龍船,八位大仙坐船觀景,喝酒斗歌,好不熱鬧。不料,因此惹出一場麻煩來。原來,龍宮里有條花鱗惡龍,是龍王的第七個兒子,稱為“花龍太子”。這天,他閑得沒事,在水晶宮外游蕩,忽聞海面上有仙樂之聲,便循聲尋去,猛見一條雕花龍船,內坐八位奇形怪狀的大仙,其中有個妙齡女郎,桃臉杏腮,楚楚動人花龍太子見此仙姿,魂魄俱消,早忘了師傅南極仙翁的忠告,忘了龍王母的訓導,想入非非,似魔似癡的迷上何仙姑了。平靜的海面突然掀起一個浪頭,將雕花龍船打翻了。鐵拐李失了拐杖,幸虧抱著個葫蘆;漢鍾離打開蒲扇蟄腳底;張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驢背;藍采和攀住了花籃邊;韓湘子放下仙笛當坐騎;曹國舅心細,腳踏巧板浪里漂;只有呂純陽,毫無戒備,弄了個渾身濕透。
原來是花龍太子攔路搶親,把何仙姑搶到龍宮里去了。 花龍太子催動蝦兵蟹將,掀起漫海大潮,向七仙淹來。漢鍾離挺著大肚子,飄飄然降落潮頭,輕輕煽動蒲扇。只聽“嗚…忽…”一聲,一陣狂風把萬丈高的和蝦兵蟹將都煽到九霄云外去了,嚇得四大天王連忙關了南天門。花龍太子見漢鍾離破了它的陣勢,忙把臉一抹,喝聲“變”。海里突然竄出一倏巨鯨,張開閘門似的大口來吞漢鍾離。
只見鐵拐李向海中一招手,它的那根拐杖"唰"地竄出海面。鐵拐李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打在一堆軟肉里。原來,海礁已變成一只大章魚,拐杖被章魚的手腳纏住了。要不是藍采和的花籃罩下來,鐵拐李早被章魚吸到肚皮里去了。原來這巨鯨和章魚都是花龍太子變的。這時,花龍見花籃當頭罩來,慌忙化作一條海蛇,向東逃竄。張果老拍手叫驢,撒蹄追趕。眼著就要追上,不料毛驢被蟹精咬住腳蹄,一聲狂叫把張果老拋下驢背。幸虧曹國舅眼明手快,救起張果老,打死了蟹精。
3. 八仙過海的故事
八仙駕云去蓬萊仙島赴宴賞牡丹,蓬萊仙島是在東海之中,八仙飲呀醉醉,要過東海,呂洞賓乘酒興建議通個顯出自己的神通,按海面漂過去。
八仙就各人提出各人的寶貝,李鐵拐將伊的葫蘆,呂洞賓將伊的寶劍,漢鐘離將伊的芭蕉扇,藍采和將伊的花籃,何仙姑將伊的蓮花,曹國舅將伊的玉板,扔扔落去海咧,寶貝變大,六位神仙就彳奇在自己的寶貝頂面,而張果老就直接騎伊的老驢行在水面,韓湘子沒將伊的梅花笛扔落水,而是去彳奇咧漢鐘離的大芭蕉扇咧吹笛仔。八個神仙過海,寶貝將海水滾呀嘩嘩吼,韓湘子的笛聲沖上云霄,透入海底,驚動了東海龍王。
龍王的兩個龍太子率領魚兵蝦將出龍宮探看,將藍采和拖落水去,又搶去曹國舅的玉板。八仙剩七仙,合龍太子以及魚兵蝦將大戰,兩個龍太子一死一傷。
東海龍王請南海、北海、西海龍王助戰,四海龍王又合八仙大戰,打贏,又請來三官,就是天官、地官、水官相助,三官是神,很多所在都有三官廟。八仙也得到齊天、通天、攪海、翻江、移山五個大圣的幫助,大鬧了龍宮,救出藍采和,奪回曹國舅的玉板,大獲全勝。
后來,如來佛出面調解,請八仙,五圣合四海龍王、三官到靈鷲山講和,一場大風波才平息。因為受八仙過海故事的影響,往時漁民出海,忌克一只船坐七男一女,驚海龍王會誤會,以為八仙又來,會再引起爭斗,人不是神仙,逐個都會讓海龍王掠去做點心。
有的所在還禁止婦女落海,驚會讓龍王龍太子當做何仙姑,拖落水晶宮去成親。不過以后圖畫中的八仙過海的場面合形象,都很優美,八仙相合坐咧獨木船咧吹簫唱曲,風平浪靜,休閑浪漫,一派祥和景象。
4. 用簡潔的語言說出八仙過海的的故事
八仙過海是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于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
相傳白云仙長有一回于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圣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或呂洞賓)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后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此時鐵拐李拋下自己另一項法器鐵拐(或說葫蘆),漢鐘離扔了芭蕉扇,張國老放下坐騎“紙驢”,其他神仙也各擲法器下水,橫渡東海。
由于八仙的舉動驚動龍宮,東海龍王率領蝦兵蟹將前往理論,不料發生沖突,藍采和被帶回龍宮(亦說法器被搶)。之后八仙大開殺戒,怒斬龍子,而東海龍王則與北海、南海及西海龍王合作,一時之間驚濤駭浪。
此時曹國舅拿出玉板開路,將巨浪逼往兩旁,順利渡海。最后由南海觀音菩薩(或說如來佛)出面調停,要求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之后,雙方才停戰。
5. 八仙過海的傳說故事
相傳,一次,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游。
眾仙齊聲附合,并言定各憑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漢鐘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
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仙佇立荷花之上,隨波漂游。隨后,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藍采和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入水中,借助寶物大顯神通,游向東海。
八仙的舉動驚動了龍宮,東海龍王率蝦兵蟹將出海觀望,言語間與八仙發生沖突,引起爭斗。東海龍王乘八仙不備,將藍采和擒入龍宮。
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撕殺,腰斬兩個龍子。蝦兵蟹將抵擋不住,紛紛敗下海去,隱伏水底。
八仙則在海上往來叫戰。 東海龍王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合力翻動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濤巨浪,殺奔眾仙而來。
危急時刻,曹國舅的玉板大顯神通,只見他懷抱玉板頭前開路,狂濤巨浪向兩邊退避。眾仙緊隨在后,安然無恙。
四海龍王見狀,急忙調動四海兵將,準備決一死戰。正在這時,恰好南海觀音菩薩經過,喝住雙方,并出面調停,直至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雙方罷戰。
八位仙人拜別觀音菩薩,各持寶物,興波逐浪遨游而去。
6. 用簡潔的語言說出八仙過海的的故事
相傳白云仙長有一回于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圣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后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
此時鐵拐李拋下自己另一項法器鐵拐,漢鐘離扔了芭蕉扇,張國老放下坐騎“紙驢”,其他神仙也各擲法器下水,橫渡東海。由于八仙的舉動驚動龍宮,東海龍王率領蝦兵蟹將前往理論,不料發生沖突,藍采和被帶回龍宮。
之后八仙大開殺戒,怒斬龍子,而東海龍王則與北海、南海及西海龍王合作,一時之間驚濤駭浪。此時曹國舅拿出玉板開路,將巨浪逼往兩旁,順利渡海。最后由南海觀音菩薩出面調停,要求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之后,雙方才停戰。
擴展資料
八仙的法器:
葫蘆(鐵拐李)、芭蕉扇(鐘離權)、漁鼓(張果老) 、荷花(何仙姑) 、花籃(藍采和)、劍(呂洞賓) 、笛子(韓湘子)、玉板(曹國舅)。
在民間傳說中,八仙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由于八仙均為凡人得道,所以個性與百姓較為接近,晚近為道教中相當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國許多地方都有八仙宮,迎神賽會也都少不了八仙。
俗稱八仙所持的檀板、扇子、洞簫、漁鼓、寶劍、葫蘆、荷花、花籃等八物為“八寶”,代表八仙之品。文藝作品中以八仙過海、八仙獻壽最為有名。今西安市有八仙宮(古稱八仙庵),其主要殿堂八仙殿內奉八仙神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八仙過海
7.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小故事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小故事我來答傳,一次,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游。
眾仙齊聲附合,并言定各憑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漢鐘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
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仙姑佇立荷花之上,隨波漂游。隨后,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藍采和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入水中,借助寶物大顯神通,游向東海。
八仙的舉動驚動了龍宮,東海龍王率蝦兵蟹將出海觀望,言語間與八仙發生沖突,引起爭斗。東海龍王乘八仙不備,將藍采和擒入龍宮。
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撕殺,腰斬兩個龍子。蝦兵蟹將抵擋不住,紛紛敗下海去,隱伏水底。
八仙則在海上往來叫戰。 東海龍王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合力翻動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濤巨浪,殺奔眾仙而來。
危急時刻,曹國舅的玉板大顯神通,只見他懷抱玉板頭前開路,狂濤巨浪向兩邊退避。眾仙緊隨在后,安然無恙。
四海龍王見狀,急忙調動四海兵將,準備決一死戰。正在這時,恰好南海觀音菩薩經過,喝住雙方,并出面調停,直至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雙方罷戰。
八位仙人拜別觀音菩薩,各持寶物,興波逐浪遨游而去。
8.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故事{簡單}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小故事 一次,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游。
眾仙齊聲附合,并言定各憑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漢鐘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
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仙姑佇立荷花之上,隨波漂游。隨后,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藍采和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入水中,借助寶物大顯神通,游向東海。
八仙的舉動驚動了龍宮,東海龍王率蝦兵蟹將出海觀望,言語間與八仙發生沖突,引起爭斗。東海龍王乘八仙不備,將藍采和擒入龍宮。
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撕殺,腰斬兩個龍子。蝦兵蟹將抵擋不住,紛紛敗下海去,隱伏水底。
八仙則在海上往來叫戰。 東海龍王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合力翻動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濤巨浪,殺奔眾仙而來。
危急時刻,曹國舅的玉板大顯神通,只見他懷抱玉板頭前開路,狂濤巨浪向兩邊退避。眾仙緊隨在后,安然無恙。
四海龍王見狀,急忙調動四海兵將,準備決一死戰。正在這時,恰好南海觀音菩薩經過,喝住雙方,并出面調停,直至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雙方罷戰。
八位仙人拜別觀音菩薩,各持寶物,興波逐浪遨游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