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家名言
狄更斯:“頑強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
愛因斯坦: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
陶行知先生說過:“發現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
有位名人曾說過:“把熱愛自己的專業和熱愛自己的學生結合起來才是一個好教師。”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美國學者布魯巴克:“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問題。”
郭沫若說:“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種精神。”
著名外語教授許國璋:“古往今來杰出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無不都是靠自己學習,才能有所發明,有所創造,誰能教莎士比亞成為莎士比亞?誰能教愛因斯坦發現解釋宇宙的根本原理?誰能教魯迅先生刻畫出阿 Q 的形象?自己的學習和創造是前進的一種動力。”
葉圣陶先生提出:“凡為教,目的在于達到不需要教。”
2. 關于教育的名言
1、教育是一個逐步發現自己無知的過程。--杜蘭特
2、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別人。--蘇霍姆林斯基
3、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讓青年人畢生進行自我教育。--哈欽斯
4、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馬卡連柯
5、教育之于心靈,猶雕刻之于大理石。--愛迪生
6、教育是國家的主要防御力量。--伯克
7、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且點燃一把火。--葉芝
8、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園斯金
9、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味甜。--亞里士多德
10、多辦一所學校,就可以少建一座監獄。--雨果
11、對人民來說,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丹東
12、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蔡元培
13、如果給我一打嬰兒,我保證能夠任意把他們培養成任何一類人,或者醫生、律師、商人和領導者,甚至于乞丐和盜賊。 --華生
14、植物的形式由于栽培,人的行成由于教育。” --盧梭
擴展資料
對教育的定義,各國學者認識不同。
美國的杜威說:“教育即生活。”
英國的斯賓塞說:“教育為未來生活之準備。”
中國的李壯認為“教育是強迫或引導被教育者接受特定的知識、規矩、信息、技能、技巧等。”
孔子非常重視教育,他把教育和人口、財富作為立國的三大要素。他認為老百姓應該受教育,這些思想又比奴隸制時代前進了一大步。孔子承認知識和道德都是要靠學習培養出來的,教育是形成人的個別差異的重要原因,因而他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他的“有教無類”主張,也是從“性相近”的思想源出的。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他不僅在理論上進行探索,又以“甘當駱駝”的精神努力踐行平民教育。
聶圣哲先生:優秀是教出來的,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其實,家庭教育是一個人將來能否立足社會的根本。從人生的教育總量來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占80%的比重。 家庭教育沒有那么復雜,就是勞動教育,兩件事情,做家務,學吃苦,先從養活教育開始。
孔子:“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魯迅:“教育是要立人。”兒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導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據生活、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 [
黃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車上裝貨,而是向油箱注油。”
鐘啟泉:教育是奠定“學生發展”與“人格成長”的基礎。
秦文君:“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
3. 短的學習格言要有100字以上的格言介紹
唯有心靜如水者方能氣貫長虹作為剛剛步入高一的我們,面對今后三年緊張忙碌的高中生活,我們一定要記住這樣一句話“唯有心靜如水,方能氣貫長虹”.我們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面對社會上各種各樣的干擾與誘惑,我們就應該做到心如湖水般的平靜,一心一意的學習,唯有做到這一點,才能為我們高中三年艱辛的學習打下一個堅實的地基,日后在這堅實的地基上建橋、修路、蓋房豈不是輕而易舉?大家請記住,十年磨一劍,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所以說只有在平時的學習中心靜如水地積累、堅持,才能在三年后高考來臨時“氣貫長虹”,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吧。
4. 寫有關學習的名言,5句
關于學習的名人名言把學問過于用作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問上的規則而斷事是書生的怪癖.——培 根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朵和短的舌頭. ——弗萊格重復是學習之母. ——狄慈根當你還不能對自己說今天學到了什么東西時,你就不要去睡覺. ——利希頓堡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種的愚人;恥于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 ——佚 名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勞人天天都學到一點東西,而往往所學到的是發現昨日學到的是錯的. ——B.V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笛卡兒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 ——洛 克學問是異常珍貴的東西,從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恥. ——阿卜·日·法拉茲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 ——烏申斯基游手好閑的學習并不比學習游手好閑好. ——約·貝勒斯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 ——普列漢諾夫。
5. 有哪些學習名人名言
1.學無止境。
—— 荀子 2.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3.學然后知不足。
—— 禮記 4.活到老學到老。—— 諺語 5.學習永遠不晚。
—— 高爾基 6.重復是學習之母。 —— 狄慈根 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 孔子 8.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 9.單學知識仍然是蠢人。
—— 歌德 10.學貴得師,亦貴得友。—— 唐甄 11.師以質疑,友以析疑。
—— 李惺 12.不知則問,不能則學。—— 董仲舒 13.學問難窮,幫親師取友。
—— 湯斌 14.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孔子 15.問學必有師,講習必有友。—— 陸佃 16.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
—— 袁牧 17.背得爛熟還不等于掌握知識。—— 蒙田 18.愛學出勤奮,勤奮出天才。
—— 郭沫若 19.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華羅庚 20.學問是苦根上長出來的甜果。
—— 李嘉圖 2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22.勤學和知識是一對最美的情人。
—— 佚名 2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 佚名 24.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 《增廣賢文》 25.刀要磨才鋒利,人要學才聰明。—— 越南諺語 26.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朵和短的舌頭。
—— 弗萊格 27.聞見廣則聰明辟,勝友之而學易成。—— 魏源 28.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朵和短的舌頭。
—— 弗萊格 29.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 張載 30.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顏真卿。
6. 【短讀書名人名言jianjiemingliao】
●僅次于選擇益友,就是選擇好書. 考爾德 ●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 別林斯基 ●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樣,可能會把你戕害. 菲爾丁 ●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優婉的安慰者. --伊薩克·巴羅 ●書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靈,它幫助我從腐臭的泥潭中脫身出來,如果沒有它們,我就會溺死在那里面,會被愚笨和鄙陋的東西嗆住. --《高爾基論青年》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 --蒲松齡:《阿寶》 ●攀登科學文化的高峰,就要沖破不利條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條件,并去創造新的條件. 高士其 ●青年同志們必須記住,想要連跑帶跳地把過去的一切文化遺產得著,那是辦不到的.這需要有堅定的頑強性和艱苦的勞動.要知道,在這條路上克服困難,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興奮劑. --《奧斯特洛夫斯基》 ●勤勉而頑強地鉆研,永遠可以使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舒曼論音樂與音樂家》 ●學問對人們要求最大的緊張和最大的熱情. 巴甫洛夫 ●……科學是到處為家的,棗不過任何不播種的地方,它是不會使其豐收的. --赫爾岑:《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杜工部集》 ●我們自動的讀書,即嗜好的讀書,請教別人是大抵無用,只好先行泛覽,然后決擇而入于自己所愛的較專的一門或幾門;但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現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 --魯迅:《讀書雜談》 ●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書……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這樣子,對于別人,別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魯迅全集》 ●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魯迅:《致顏黎民》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萬事指導我.你若想問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時、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與哥哥.還有一個西洋派,姓名顛倒叫幾何.若向八賢常請教,雖是笨人不會錯. --陶行知:《八位顧問》 ●積累知識,也應該有農民積肥的勁頭,撿的范圍要寬,不要限制太多,……牛糞、人糞、羊糞都一概撿回來,讓它們統統變成有用的肥料,滋養作物的生長. 鄧拓 ●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些書只要讀讀他們的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過于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 --《培根論說文集》 ●不要把許多雜亂的詞句塞在腦子里,而是要啟發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從這種能力之中流瀉出來---像從活的泉眼流出一樣---一條溪澗(知識)來. --夸美紐斯:《大教學論》 ●應該隨時學習,學習一切;應該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高爾基:《文學書簡》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所欲求者爾.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蘇軾:《東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朱熹:《訓學齋規》 ●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 --戴震:《戴東原先生年譜》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鄭板橋 ●無所不能的人實在一無所能,無所不專的專家實在是一無所專…… --《韜奮文集》 ●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選集》 ●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里淘金”. 趙樹理 ●我閱讀關于我所不懂的題目之書籍時,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該題目的膚表的見解,先瀏覽許多頁和好多章,然后才從頭重新讀起,以求獲得精密的智識.我對該書的終末,就懂得它的起音.這是我所能介紹給你唯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辯證法的邏輯》 ●重要的不是知識的數量,而是知識的質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卻不知道最有用的東西. 托爾斯泰 ●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它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 愛因斯坦 ●久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 程頤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劉向 ●我愛書.我常常站在書架前,這時我覺得我面前展開一個廣闊的世界,一個浩瀚的海洋,一個蒼茫的宇宙. 劉白羽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莎士比亞 ●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 莎士比亞 ●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