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東肇慶是怎樣的
肇慶市位于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0多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市政府駐端州區城中路49號。
肇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漢置高要,隋稱端州,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趙佶因即位前曾封端王,故親賜御書,將端州改為肇慶,意為“喜慶吉祥之始”。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嶺南文化的發祥地,肇慶人文薈萃,古跡林立。梅庵、宋城墻、七星巖摩巖石刻、悅城龍母祖廟、德慶學宮等數十處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與佛教禪宗六祖惠能、李邕、包拯、湯顯祖、利瑪竇、孫中山、葉挺等中外名人的足跡交相輝映,撰寫了肇慶文風流遠的璀璨詩篇。
肇慶風光秀麗,旅游資源豐富。城區的七星巖,湖山一體、波光巖影,兼有陽朔之山、桂林之水形勝,美不勝收,素有“嶺南第一奇觀”的美譽;鼎湖山山高林密,峰巒競秀,古木參天,綠蔭蔽日,鳥語花香,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人和生物圈”生態定位研究站。以星湖風景區為中心,沿西江、綏江溯江而上,盤龍峽、“天下第一石”、千層峰、廣寧竹海大觀、燕巖等景點次遞展開,構成了千里旅游走廊的絢麗畫卷。
肇慶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肇慶東鄰穗、深、港、澳等經濟發達地區,背靠祖國大西南,是經濟發達地區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樞紐。國道321線、324線,三茂鐵路(廣州至湛江)貫穿全境;西江“黃金水道”通江達海,初步形成了陸路、水路、鐵路協調互補、快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體系。
千年名郡端州,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國家級優秀旅游城市,離廣州僅一小時車程。肇慶市第一中學是端州城區一所公立老牌名校,其前身是宋朝名相包拯當年在端州創辦的星巖書院,始創于1041年。歷代以來,一中都以嚴謹和諧的校風、驕人的辦學成績享譽社會,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歷史。肇慶市第一中學是廣東省綠色學校、肇慶市一級學校、肇慶市德育名校、肇慶市文明單位、先進集體。肇慶市一中成為了西江學子向往的學府。
2. 作文:端午節(介紹肇慶本地的節日風俗)
肇慶本地的節日風俗
馬上就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我們廣東肇慶人每逢過端午節都有必不可少的習俗------賽龍舟、包裹蒸(裹蒸又叫裹蒸粽)。下面我要給大家來說說肇慶裹蒸粽的做法。
裹蒸粽選用上等本地糯米,精選本地綠豆,鮮五花肉,食用植物油精心制作而成,每只裹蒸粽豬肉塊大分量足,甘滑油而不膩、肉香醇和,肉嫩味香,口感軟滑,吃后齒頰留香。光是從裹蒸里飄出來那陣陣香味就已經讓人不禁垂涎三尺了!
裹蒸粽吃起來是好吃,但其制做過程(廣東人叫包裹蒸)就一點也不簡單了,它的材料方面包括:糯米、綠豆、五花肉、冬葉、鹽、芝麻、食用油。包裹蒸的前一天就要把上等五花肉洗干凈,切塊,按各人口味加上各樣調味品腌制一個晚上;把糯米過濾小沙子(肇慶本地人叫淘沙);把綠豆泡一個晚上以后再去豆殼;把冬葉(一種葉狀植物,包裹蒸用的葉子)洗一次以后放到燒開了水的大鍋里面煮一下,再用清水洗二次,就可以開始包裹蒸了。包裹蒸要用到一個小工具,就是裹蒸的模具,有木制的,也有用星鐵做的,我們先把幾片冬葉疊放在這個模具里,再依次放糯米、綠豆、腌制好的五花肉;然后再在五花肉上放多一層綠豆、糯米,蓋上幾片冬葉,最后用草繩子綁緊以后就可以下鍋了。因為裹蒸太厚大了,所以把它煮熟了時間上也要需花多時,還有,剛剛起鍋的裹蒸特好吃!
裹蒸粽的制作方法看似很簡單,沒什么難度,可真正做起來還是很考究的,放置冬葉跟包好以后綁裹蒸工藝都要十分講究,弄不好裹蒸在煮的時候會散開的,有經驗的人告訴我,在挑選材料方面也要很講究,如果買了隔年的綠豆,做出來的裹蒸就不好吃了,因為隔年的綠豆不會煮軟的,就算裹蒸煮熟里面的綠豆還會一盤散沙般,一粒粒的不好吃。
上面就是我向大家介紹的肇慶特產-------肇慶裹蒸粽!有興趣嘗嘗的朋友來到我們肇慶市游玩一定要買幾只帶回去試試哦。像有些外面的客戶要向我們買真空鍍膜設備的,過來考察完了以后,臨走前我們都會買一些肇慶裹蒸粽送給他們,表達一下心意的。
馬上就到端午節了,歡迎大家來廣東肇慶過端午節,同時也來嘗嘗我們肇慶的裹蒸粽吧!
自己省略的寫寫吧
3. 廣東肇慶的七星巖里面的鐵索橋是怎樣的
轉到西門廣場再回頭后,有一座鐵索橋同時吸引了我和玉的目光,不約而同要到橋上試試。
花了4元錢買了兩張門票,等了約莫2分鐘輪到我們上橋了(因橋上人多,必須加以限制),其實所謂的鐵索橋就是在兩座山頭之間橫架幾條粗壯的鐵鏈,然后在上面鋪一些鐵板,兩邊加上一些扶手。就構成了這一座鐵索橋。
人走在上面,不用說都會搖搖欲墜,更別說一二百人一起走在上面,其一起共振產生的沖力可想而知。開始十來米走得還算穩當,走一步抓一下鐵鏈倒也沒怎么逗留。
然而一到二三十米左右,也就是橋中心時,隊伍忽然停滯不前了,連續一二分鐘都是這樣子,只感到一大幫人在拼命搖啊搖,橋也就隨著這一聲聲吶喊左右劇烈擺動。真是進退兩難,因為橋上人太多,一旦失控將難以控制。
不過還好的是,原來橋中心還有一位保安在維持秩序,很快地他將人群疏散開了,隊伍很有秩序地過去了,回頭一望,剩下在橋上的人也不是很多啦。這感覺來一次夠厲害的就行了,可別老經歷,有恐高癥或者心臟病的人切勿模擬。
其實按景區治理規定,游人是不可以在鐵索橋上亂搖亂晃的,可是看來景區治理員也不想凈掃游人的興致,究竟可以創收嘛。 (這座鐵索橋長約20米,寬1米,用一塊塊的鐵板鋪在鐵鏈上形成的。
橋底離水面只有50厘米高。)。
4. 裹蒸的由來
裹蒸不是粽子,還因為民間則傳說不同。
民間傳說粽子與紀念屈原相關,而裹蒸的由來則是為了感念包公。據說,包拯在端州(今肇慶)一心為民、鐵面無私,做了許多的好事,因為政績突出被調往京城,在即將離開端州赴任之際,當地老百姓對包拯倍懷感念,用家中最寶貴的糧食--糯米、綠豆加上過節才能吃到的豬肉,制作了一種形狀好像鐵拳的食物,讓包拯帶著路上吃,這就是裹蒸,它是包公鐵拳的象征。
一個小小的裹蒸,寄托著百姓對鐵面無私者的永世感念。千百年過去了,傳說故事雖然各不同,但裹蒸的習俗卻延續至今。
過去,包裹蒸是春節習俗,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包裹蒸、吃裹蒸就成為日常生活的風味食品了。
5. 給遠方親友請到肇慶過大年的一封信怎么寫
你可以這樣寫:(1)先籠統介紹一下肇慶的特色之處,例如:它擁有一顆耀眼的綠寶石——北回歸線上的綠洲,七星巖;它還有那。
(2)或者先簡單的設置一個設問句:肇慶名字的由來你又了解嗎?這樣就接著寫出來(多一些聯想就好)(3)接下來就進入主題: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或習慣將你了解的、感受過的、體會到的肇慶過年時的氣氛、節目列舉出來(不需要一一列舉,這樣會顯得文章不簡潔,最好是自己家鄉的一些鮮為人知的習俗一類的詳細講述就好些)(4)風景、名勝古跡、美食、習俗等(5)主要多選用豐富多彩的詞語,雖說開頭可以籠統,但最好擬好開頭(設下懸疑之類的:摘取一些名作的寫春節情景的片段,從而引出自己的文章內容;要自然引出)。
6. 肇慶包公詞在那里
在中國歷史上凡是為國家和百姓做了好事而受到擁戴的杰出人物,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公德,總是為其建祠立廟,敬若神明。肇慶包公祠就是肇慶人民紀念包拯功業的一座祠堂。包公姓包,名拯,叫包拯。在中國歷史上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和政治家。包公做官清正廉明,有“民本”思想,比較關心民間疾苦,斷案比較公正,所以群眾都比較擁戴他。
肇慶包公祠坐落于城西廠排街(原包拯所設端州驛站處),占地11500平方米,以牌坊、山門、大殿、東西配殿、鐘樓、鼓樓為主體建筑,配以亭、閣、廊、井、池組成仿宋建筑群,布局嚴謹、古樸大方、莊嚴肅穆、巍峨壯觀。正殿塑包公金身坐像,東西配殿繪包公政績及民間傳奇壁畫,并塑宋代名將岳飛、文天祥像,是古端州名郡一處重要名勝古跡。
宋代名臣包拯,為官剛正廉明,不畏權貴,執法公正,鐵面無私,千百年來一直為世人敬頌。包拯在肇慶任端州府尹三年,為端州人民挖井引水,開荒教學,留下不少歷史古跡。肇慶包公祠重光后,到肇慶包公祠朝拜的粵港澳及東南亞游人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