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短的時政述評
WTO多哈回合談判:談判歷經7年,中印聯手領導發展中國家利益團體,對抗美國為首西方發達國家利益團體,談判結果以失敗告終。
時政評價:1、中國為現階段為發展中國家,理應為本國及發展中國家利益說話(南南合作,南北對話)。2、此次談判主要挫折點是農業貿易問題,農業是我國相對脆弱產業,需要更多的保護。
(美國要求發展中國家降低農業關稅的同事確仍然維持國內農業的高額補貼政策。)3、美國在自己利益得到的情況下漫天要價,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處理國際合作問題往往只考慮本過既得利益,把風險轉嫁給他國。
高中知識忘的差不多了,還是希望能給你一點點幫助。
2. 求5篇政治時事點評
(1)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票房、收視率、發行量應該是文化產品接受市場檢驗的重要指標,但我們絕不能為了單純追求票房、收視率和發行量,而忽視藝術品位、放棄社會責任、突破道德底線、有損民族情感。
近期,中央在研究討論文化體制改革中,提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現象,在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過程當中,我們應當始終強調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絕不能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放棄社會責任,有損社會效益。面對當前出現種種“三俗”現象,我們有必要剖析其產生的原因。
點評:經濟利益的驅動。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以最少的付出獲取最大的經濟報酬成為一種價值追求,同時也不可避免對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產生影響,期望一夜暴富,浮躁風氣、快餐式創作流行起來,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對藝術創作產生消極影響。
管理不夠到位。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對一些不良風氣有時視而不見、聽之任之,沒有發揮好引導作用,缺乏發現、提倡反映主流價值、弘揚主旋律作品的能力。
外來文化的沖擊和影響。西方發達國家發端的由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從嚴肅藝術向娛樂文化發展的傾向影響越來越大,并迅速向新興國家、發展中國家擴展。
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同時出現低俗化、庸俗化的東西。 文藝批評流于形式。
目前,文藝批評狀況堪憂,對低俗、消極、混亂等不健康不正常現象不進行客觀批評,或不痛不癢,擊不中要害,批評缺乏針對性、實效性、公正性和權威性,有的甚至在利益驅動下做托,助長了低俗之風的泛濫 (2)根據日本于2010年8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按美元計算為12880億,而中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按美元計算為13390億,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量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無疑具有里程碑意義,但應如何正確看待這個“全球第二”?點評:中國GDP“全球第二”現象正常。中國通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實現了一個持續的快速增長,隨著“十二五”規劃的實施,中國經濟還將持續的發展,這是中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落后的現實所決定的。
中國離“全球第一”還要很大差距。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后,離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還有很大距離,美國的經濟規模大約在15萬億美元左右,是中國的3倍。
中國人均GDP遠遠落后。中國的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在全球排位在105位左右。
中國還有1.5億人還達不到聯合國一天一美元收入的標準,即使按照中國人收入1300元貧困標準線,還有4000多萬人沒有脫貧。 中國的經濟發展質量有待提高。
中國雖然經濟總量達到全球第二,但無論是人民的生活質量還是在科技、環保領域,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巨大的差距,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社會領域的發展還比較滯后,在教育、文化、衛生等領域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3)隨著我國民主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各類民意調查機構從無到有,逐漸壯大。除政府民意調查機構外,媒體、高校科研機構、外資以及國內民營的民意調查機構也相繼亮相,并活躍于我國政治和經濟生活等多個領域。
民意調查最大優點,在于調查更廣泛、更專業、更規范,結果更為準確全面,而且政府居于主動地位了解民意,對政府一些決策更有參考價值。如何看待民意調查機構的興起?點評:這來自于公眾的民主訴求。
我國民意調查機構的興起,有著其深刻的社會背景和政治背景。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群眾利益訴求、意見表達及價值判斷呈現多元化特征,各種社會矛盾日益凸顯。
公眾對于參與政府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的愿望越來越強,希望通過一定方式獲得對政府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這將使政府的決策更加科學。
收集民意可增強政策執行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保證政策的合理性,同時現代化使得政府決策越來越復雜,越來越依賴于知識而非簡單的經驗,民意調查能讓決策者客觀地獲得關于決策事項所包含的豐富信息,為政府科學、民主、依法執政帶來了新契機。 (4) 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7部門聯合制定的《關于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近日正式對外發布。
與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不同,“公租房”供給對象是城市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也即通常所說的“夾心層”。《指導意見》的出臺不僅意味著住房保障范圍的擴大,更為重要的是,如果該項措施能夠盡快落實到位,將有效遏制商品房價格的再度上漲。
在國內房地產供給體系中,保障房和商品房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斷層問題——保障房僅針對低收入與最低收入群體,而商品房價格則遠超普通公眾的承受能力。大量的中等收入群體,特別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白領階層,其住房需求難以獲得有效的制度保障。
而這部分社會群體因為面臨結婚、落戶,具有典型的房地產“剛性需求”,他們的市場行為決定著房價趨勢的變化。 之前的房地產調控結果已經表明,如果針對“夾心層”的剛性需求缺乏政策支撐,任何已有的調控政策效果都可能喪失。
因此,公租房的出現,并不僅是解決中等偏低收入群體住房問題的重要舉措,也事關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成敗。
3. 時政新聞及點評最近的要簡短的
一、韓國泡菜危機使我國部分地區白菜大漲價:
簡短版:謹慎看待“泡菜”商機。
補充:雖然韓國取消了高關稅,但是這個只是暫時的,今年年底就結束了,留給中國商家和菜農的時間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青島等地大白菜上市時間要等到11月下旬,可能一些地方難以分享這一商機。如果全國的菜農和商家都一擁而上,勢必導致明年供應量的大幅增加,從而菜賤傷農。
二、智利營救礦工成功:
簡短版:價值觀的勝利
補充:尊重所有公民的生命和生命尊嚴是文明的要義所在。反觀現實,在一起起礦難中,礦工的生命都顯得那樣脆弱,生命的神圣性都受到了漠視。種種對待生命的非文明現象的存在,無法讓我們感受到對人的生命的敬畏和對人的價值的崇尚理念,也是在消解生命的尊嚴和價值。但是,在智利礦難的救援行動中,我們不但看到了奇跡,也見證了人性的光芒,更看到了對生命的尊重。而這點,或許更值得我們去捫心自問,而不是成為一個旁觀者。
三、錢塘潮卷人事件:
簡短版:是天災也是人禍
補充:一些游客的生命意識和遵規意識太薄弱。錢塘江是全線禁泳的,作為水利設施的丁字壩更是根本不允許游客游玩。但是,很多人根本不把警示牌和安全告示放在眼里,“喊潮人”的勞動竟然成了違規的理由:反正潮來了有人會喊的。把自己本可以掌控的生命安全,不惜以違反規則的方式完全交到管理者的手里,這本身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冒險行為。自己的生命自己不愛惜,卻強求別人的保護,那是很可怕的。更何況,100多公里長的江岸,即使杭州警方全部出動,恐怕也不能保護好每一個違規游泳和去丁字壩游玩的人吧?
4. 求時事政治及評論一則 要求:時事熱點話題結合高中政治知識簡單評
報道原文:
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分組審議時,原福建省長黃小晶代表問財政部的同志,什么叫做建立公共資源出讓收益的全民共享機制?回答是不太清楚。黃小晶繼續說:“我建議這句話改成‘公共資源的出讓收益納入公共財政范疇’。因為原來的話寫得有些拗口,尤其是‘全民共享’的說法,容易讓人理解為‘全民分錢’。”
會議室頓時熱鬧起來,大家的共識是“全民共享應該予以明確,否則易以訛傳訛”。
評論:
我們的人民公仆和人民代表非常害怕”人民“二字。把人民這二個字劃掉,改成”公共財政范疇“這幾個字,他們就放心了。因為”公共財政范疇“,就是官員的錢袋子,他們如何花費,權力和自由度大得很。”全民“這二個字,就意味著他們可能無法具體把握花錢的方向和項目。所以他們要力爭把人民二字劃掉。看到人民或全民二個字,有人就看不懂了,心就慌了。改成財政二字,他們就放心了。
實際上,政府報告的表達是完全正確的,而且沒有歧義。一切公共資源屬于這個國家的人民。由公共資源產生的任何收益,應該歸人民所有。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近十年來,貧富分化的一個原因是,包括土地在內的公共資源,以拆遷或征用的名義,其收益被少數人所享有,從而導致了社會財富的非正常集中,導致了房地產泡沫和貧富分化的擴大。
一切屬于人民。但愿公仆和人民代表們,不要忘記了,你們的一切,包括權力和財富都來自人民。
5. 最新政治新聞評論,100多字就好了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正在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機,這從網友的調侃可以看出。
慈善事業在內地起步較晚,近年來各種詐捐、騙捐多發,上海盧灣紅十字會還爆出天價餐費的丑聞。慈善組織到底應該如何運作?所募善款去向應該如何監管?6月27日,記者采訪了香港紅十字會以及部分業內人士。(《南方都市報》6月28日)
香港紅十字會,盡管是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的分會,但公信度高,備受好評,原因不外乎四個字。
一是審。為了確保專款專用,香港紅十字會每年年末都會請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做審計,審計結果會在年報中詳細呈現。曾幾何時,李連杰的壹基金被稱為“中國NGO中和國際先進經驗最為接近的民間慈善組織”,獲此褒獎,原因并不復雜,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負責壹基金的審計,每年要出具五份財務報告(四份季報和一份年報)。壹基金的流動資金,不僅由會計師事務所全程跟蹤監督,且其賬務全部在壹基金的官方網站上公開發表,讓所有的人都能夠看到。正如壹基金創辦人李連杰所稱,每一分錢的流向都有清晰的顯示,到災區去的時候不看收據,要看每個老百姓的簽名和手印。
二是曬。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之后,要將長達50多頁的報表向公眾曬一曬,市民通過網頁或電話均可查詢到善款的去向。反觀內地的一些慈善組織,有的甚至連網站都沒有,更遑論曬報表了。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王行最日前透露,“我國的基金會超過2200家,其中1288家基金會沒有建立自己的官方網站,慈善信息不公開,不透明。”(《新京報》6月10日)而事實上,早在2006年,民政部就頒發《基金會信息公布辦法》,要求基金會向社會公布年度工作報告、募捐活動的信息、資助項目的信息以及財務會計報告。但從執行情況看,全國有一半左右的基金會,尚沒有公開慈善內容和財務信息。為何不公開?不公開或許就存有貓兒膩。
三是說。說即說法,慈善者捐的錢用在哪里了,紅十字會得給個交代,得有個說法,不是簡單地向公眾說,而是必須向慈善者說,據香港紅十字會發言人蘇小姐表示,“(香港紅十字會)一定會給數額較大的捐贈者做文字圖片和財務運用的報告,而小數額捐贈的市民,我們也會組織探訪團去察看。”而我們看到,不少內地慈善者將錢捐出去了,卻從未收到慈善組織的反饋信息,既不知道受益者是誰,也不知道受益者是怎么花錢的。更可怕的是,還有造假現象,據報道,一些慈善者通過一慈善組織一對一捐助了17名兒童,只有3名收到捐款。曾讓他們感動流淚的學生來信,居然有8封是假的。
四是管。據報道,目前,香港慈善機構的監管由不同政府部門負責,慈善組織根據籌款行為向不同部門申請。據了解,負責監管的香港社福署還將于今年8月實施新措施,以加強監管工作。其實,社福署的管,不是官僚化的管,而是監管和服務,即盡量精簡行政程序,方便進行籌款活動,同時力求確保這類活動不會對市民造成不便和滋擾,并保障捐款人的權益。此外,審批和監察機構籌款活動,并調查管理不善或行政失當的個案,問題嚴重的將撤銷牌照。撤銷牌照,這在內地恐怕不可想象吧?
其實,縱觀審、曬、說和管,都是國際慣例,即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并沒有什么新穎之處,但就是這簡單的幾個字,卻發揮了巨大威力。做到這幾個字,本來就是慈善組織存在的題中應有之義。
字數有點多,你自己刪除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