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邁的介紹
清邁(?????????),面積20107平方公里,是泰國第二大城市,是清邁府的首府,也是泰國北部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發達程度僅次于首都曼谷。市內風景秀麗,遍植花草,尤以玫瑰花最為著名,有“北國玫瑰”的雅稱。清邁的天然環境優美,平均海拔300米,是泰國的高原城市,氣候涼爽,是著名的避暑勝地。東部為坤丹山脈,西部為英坦昂山脈,山峰多在2,000米以上,主峰英坦昂峰是全國最高峰,海拔2,576米。中部為賓河流域。森林面積16,700平方公里,占全府土地73%。1清邁曾長期作為泰王國的首都,至今仍保留著很多珍貴的歷史和文化遺跡。城區內代表著泰北燦爛歷史文化的古老寺廟,同時,清邁的絲綢、紡織品等也著稱于世,每年都有大批絲綢、紡織品出口,是泰國制造業的重要支柱。清邁產煙葉著名,產量居全國第一。其他有柚木、稻米等。有紡織、碾米、卷煙等廠。礦產有石油、鎢、銀、錫等。2 清邁作為泰國的教育重鎮,擁有清邁大學(Chiang Mai University)、西北大學(Payap University)等多所著名高校。
2. 誰能詳細介紹一下清邁
①泰國北部的府。北鄰緬甸。全國最大的行政區。面積2.3萬平方公里。人口128.6萬(1986)。首府清邁。多山。東部為坤丹山脈,西部為英坦昂山脈,山峰多在2,000米以上,主峰英坦昂峰是全國最高峰,海拔2,576米。中部為賓河流域。森林面積16,700平方公里,占全府土地73%。十三世紀時,建有蘭那(或稱“南掌”)王國,多歷史文物。產煙葉著名,產量居全國第一。其他有柚木、稻米等。有紡織、碾米、卷煙等廠。礦產有石油、鎢、銀、錫等。
②泰國北部第一大城,清邁府首府。泰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于賓河兩岸。人口10.2萬(1980)。市郊土地肥沃,農產富饒。1296年起曾為蘭那王朝(或稱“南掌”)都城。舊城在河西,新城在河東,有兩座橋梁相連。以手工藝著名,有珠寶首飾、銀器、陶器、木雕、絲綢等。工業有柚木初步加工和鋸木等。交通發達,為北線鐵路終點站,距曼谷752公里。設有機場。有清邁大學、工藝學院、農學院等大專院校。市內寺廟約百座,有建于十三世紀的清門寺。市郊素貼山,有建于十六世紀的佛寺,為各地佛教徒朝拜圣地。旅游業發達。
清邁素以“美女和玫瑰”享譽天下,手工藝品名聞全國,遠銷國外,是泰國北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也是泰國第二大城市。距曼谷700公里,位于海拔300米的高原盆地,四周群山環抱,氣候涼爽,景色旖旎,古跡眾多,商業繁榮,是東南亞著名的避暑旅游勝地。
清邁是泰國古都,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建于1296年。1296年4月14日清晨4點,清邁在曼格萊王(King Mengral)的領導下落成,伏著良田千里、濱河(Maeping)護衛,清邁成為泰國黃金時期的根據地,并逐漸成長為現今泰國最大的一府、第二大城。
在清邁的府會廳前有一座三王雕像,述說著清邁城是得到了另外兩位國王的幫助。傳說曼格萊王在一次打獵時發現這里出現被視為吉祥象征的白色水鹿、白鹿與白老鼠,因此決定在此建城。曼格萊王與素可泰的藍坎亨王(King Ramkhamhaeng)、帕堯(Phayao)的南蒙王(King Ngam Muang)互結友好條約,形同兄弟,在建造清邁城時,得到二王非常大的幫助,集結了9萬人參與城市的興建。建好后的清邁城繞著一條18公尺的護城河,是一個長方形,東西寬1800公尺,南北長2000公尺。
清邁的黃金時代是在提洛卡拉王在位期間(西元1441到1487年),他蓋了柴尤寺(Wat Chet Yot)、完成了柴迪隆寺(Wat Chedi Luang),并于西元1455年在柴尤寺舉辦了第八次的世界佛教會議,將蘭那的文化帶到全盛時期。
現今的清邁府總共有將近150萬的人口,面積10,107平方公里,有臺灣的1/3大,但是觀光客多半還是僅參觀位于清邁府西方、占地360平方公里的清邁古城及其近郊。清邁城處海拔310公尺的盆地上,距離曼谷700公里,凡是北部的宗教、文化、經濟、教育和運輸都以此為中心,它與曼谷有著天壤地別的時空感,曼谷炫麗又忙碌,清邁則純樸悠閑,是泰國最讓人留連忘返的城市
3. 有關泰國風景的介紹(簡短一點)
泰國以“千佛之國”聞名于世,素有“黃袍佛國 ”美譽,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佛教史的文明古國,在美麗富饒的國土上,有30,OOO多座充滿神話色彩的古老寺院和金碧輝煌的宮殿。
泰國佛寺外觀造型宏偉壯觀,建筑裝飾精巧卓絕,享有“泰國藝術博物館”美稱,是泰國的國寶、泰國文化的精萃。泰國90%的居民信奉佛教,民間藝術豐富多彩,是東南亞首屈一指的旅游大國。
泰國山區森林密布,奇花異木遍布,棲息著眾多珍禽異獸。泰國政府把一些天然森林區劃為自然保護區,并辟為森林公園。
森林中空氣清新,是森林浴的佳地。這里氣候四季皆春,又有瀑布、湖泊和各種飛禽走獸。
泰國主要旅游城市有“天使之城”曼谷,佛教圣地清邁;主要旅游區是“東方夏威夷”芭堤雅,“泰國明珠”普吉島,椰林海島蘇梅島,“三不管”金三角,“金湯城池”大城等;主要旅游景觀有金碧輝煌的大皇宮及帕信寺,富麗堂皇的玉佛寺,萬佛云集的臥佛寺價值連城的金佛寺,雄偉壯觀黎明寺,新奇秀美的大理寺,驚險刺激的鱷魚潭,民族風情濃郁的東芭文化村及玫瑰花園風景獨特的丹嫩沙多水上市場,神秘莫測的四面佛等。
4. 清邁旅游地介紹
你好,泰國北部第一大城,清邁府首府。泰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于賓河兩岸。人口10.2萬 (1980)。市郊土地肥沃,農產富饒。1296年起曾為蘭那王朝(或稱“南掌”)都城。
清邁(20張)舊城在河西,新城在河東,有兩座橋梁相連。以手工藝著名,有珠寶首飾、銀器、陶器、木雕、絲綢等。工業有柚木初步加工和鋸木等。交通發達,為北線鐵路終點站,距曼谷752公里。設有機場。有清邁大學、工藝學院、農學院等大專院校。市內寺廟約百座,有建于十三世紀的清門寺。市郊素貼山,有建于十六世紀的佛寺,為各地佛教徒朝拜圣地。旅游業發達。 清邁素以“美女和玫瑰”享譽天下,手工藝品名聞全國,遠銷國外,是泰國北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也是泰國第二大城市。距曼谷700公里,位于海拔300米的高原盆地,四周群山環抱,氣候僅存的泰北式廟宇清曼寺、契迪龍寺、蒲屏行宮泰式的美麗、馬沙山谷、老清邁、查育寺、部族研究中心、培山苗族村、泰北文化公園、清邁植物園、清邁動物園、清邁國家博物館、清曼寺、杜英沙那國家森林公園涼爽,景色旖旎,古跡眾多,商業繁榮,是東南亞著名的避暑旅游勝地。
清邁,泰國的清邁,這里有宜人的氣候,這里的風光旖旎,這里還是本國北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泰國第二大城市。曼谷就在其不遠處,這里四周環山還有很多的名勝古跡、商業繁榮。來清邁旅游,不僅能觀賞到美不勝收的景致還可看到這里遠近聞名的手工藝品名。
景點介紹:
帕辛寺,位置是在清邁古城西邊,是清邁規模最大、最有趣的佛寺,這里經過了很多次擴建才有現有規模,她與契迪龍寺同為清邁古城最崇高的寺廟。帕辛寺內古木參天,松蒼柏翠。走過這里的停車場,可以看到祈禱殿,殿前雕刻美輪美奐。祈禱殿右邊是一座圣壇,圣壇是按泰式標準風格建造的。左邊是藏經閣,藏經閣的幾基座上雕刻著非常精致的圖案,祈禱殿正后方是圣職授任大殿,用于對年輕小和尚的授任和其他一些寺內大型活動。圣職授任大殿旁邊是一寶塔,與祈禱殿平行,寶塔邊是一精巧的小祈禱殿,殿內的雕刻細微精妙,很是值得細細的觀賞。泰國每年4月13日至15日都舉辦潑水節慶祝活動,這里是人們慶祝潑水節的主要地點之一。
騎象叢林游,這是很多的游客來到這里一定要去游玩項目,騎著大象走進叢林,翻山、過河,這里還有大象表演和竹筏漂流。和大象親密接觸,和大自然近距離接觸。
在清邁,親身的經歷這些景點,似乎感受的更為真實和透徹。前往清邁旅游的游客來自五湖四海且越來越多,在這里感受旅游熱潮中的快樂。
5. 清邁的概況是怎樣的
清邁是清邁府的首府,泰國的第二大城市,素有“泰北玫瑰”之稱,是泰國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發達程度僅次于首都曼谷,這座曾沉睡在泰國北部的古城,現頗受眾人青睞。
這里是鄧麗君生前最愛的度假地,甚至連生命的最后一刻都留在了這里。與熱鬧的首都曼谷相比,清邁有著完全不同的氣質:清爽的空氣、幽靜的城市、親近自然的街景、沉淀幾百年甚至更久的文化底蘊。
當你穿行在清邁古城花木扶疏的小巷中,輕聲哼唱著“好像花兒開在春風……”,一定會發現,曲調中的寧靜甜美與眼前的一切如此契合。因此也就不難理解,清邁為什么會成為鄧麗君最鐘愛的城市。
6. 泰國清邁景點介紹
所有的國家都各具特色、有所不同,而有些國家則尤其特異。
泰國,在許多人眼里堪稱是東南亞地區中最具異國風情的國度,就滿足于自己特別的氣質。在她七百年來的獨立歷史中,泰國舉國上下展示了一種令人驚異的堅毅傳統,這個傳統的基石,是人對國教"佛教屹立不搖的信仰,以及對君主制度的尊崇,盡管民主立胄已在公元一九三二年完成,王室尊嚴一如昔日國王尚是人民的救世之主時代般受到崇敬。
素可泰 素可泰意為"幸福的開端",是泰族人歷史上建立的第一個真正獨立的王國。從13世紀中葉至14世紀末,素可泰王朝曾盛極一時,是泰國文明史上的黃金時代。
這一時期的宗教藝術和建筑被認為代表著最經典的泰國風格,其最大特色是蓮花座的裝飾和鐘形佛塔。 素可泰地區有兩座歷史公園:素可泰歷史公園和西薩差那萊歷史公園。
素可泰歷史公園: 素可泰古越是素可泰王朝都城遺址,距曼谷約420公里,在14世紀末被大城王朝吞并后成為一座棄城,逐漸淹沒于叢林之間。近些年來,經過大規模的修繕,這座占地45平方公里的古城已被辟為歷史公園,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址。
近100座歷史遺址和4個大型池塘散落于修剪整齊的綠茵之間。游覽素可泰古城的最佳時間是每年水燈節,即泰國陰歷12月的滿月之日(一般為西歷11月)。
用芭蕉葉和鮮花作成的水燈漂浮在池塘中,水波中閃映著古剎、佛像的倒影,充滿了詩情畫意。 藍干亨國家博物館: 藍干亨大帝是素可泰王朝功績最顯赫的君主,他統一的國家,擴大了疆域,崇尚小乘佛教,創制了現代泰國文字。
他還積極與中國發展關系,曾派人到中國訪問過兩次,學習陶器制作工藝。這家博物館將為你探索素可泰古城的秘密提供一些感性知識。
館內收藏有素可泰王朝最優秀的佛像創作,其中那尊行走佛像,被認為是泰國佛像中的極品。館內展示的一塊藍干亨大帝碑文記載:"素可泰日益繁榮。
水中有魚,田中有稻……自由買賣,無需納稅。"這塊碑文是泰國文字的最早紀錄,也是泰國古典文學中的著名片段。
瑪哈塔寺: 建于13世紀,是古城中規模最大的寺廟,四周圍有磚墻和護城河,是素可泰古城的精神和行政中心。院內有198座佛塔,在佛殿殘存的磚柱中間還坐著一些幸存下來的佛像。
灑溪寺: 坐落在一個大池塘中間的小島上,環境十分幽雅。佛殿建筑為典型的素可泰時代風格,佛塔則是典型的錫蘭卡式鐘形佛塔。
西川寺: 位于瑪哈塔寺西北1.5公里。這里被緊緊圍在據說有3米厚的高墻內的坐佛今天依然受到泰國人的尊崇,因此絕對不要動爬到佛像身上留影的念頭。
佛像高15米,寬11米。 西薩差那萊歷史公園 位于素可泰歷史公園以北約50公里的雍河旁,占地45平方公里,是素可泰古城姐妹城市遺址,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址。
這個歷史公園掩映在青山綠草之間,游人不多,很適合騎自行車游覽,也可以騎大象在公園里繞一圈。 考盤家蓬寺: 這個寺本身沒有特別之處,但從落在一座小山上,是遠眺公園全景的上佳地點。
章隆寺: 意為"大象寺",是西薩差那萊古城的中心,由藍干亨大帝建于13世紀末期。鐘形的錫蘭式佛塔底座是39頭大象,當年曾經很宏偉的臺階象征著登上天堂之路。
在這座寺廟前,你往往可以發現真的大象。 差達尤塔寺: 在章隆寺對面,意為"七排塔寺",因為這里的33座小佛塔排成七排。
寺內所有的佛塔都有蓮花頂,是典型的素可泰風格。據傳,這里的佛塔下埋著素可泰王朝王室成員的骨灰。
南帕亞寺: 建于15世紀或16世紀,比古城內的所有其他寺廟都晚。主塔是典型的錫蘭式鐘形佛塔,底座也曾雕刻有大象。
主殿外墻上刻有大城王朝早期的裝飾圖案。 普拉西拉塔那瑪哈塔寺: 位于古城以南3公里。
據認為這座寺廟建成素可泰王朝以前,因此有比較濃重的古高棉風格。入口的門楣上雕有古高棉風格的佛頭,主殿里供奉著一座大型素可泰風格的坐佛,旁邊是一尊行走佛像,充分展示了素可泰佛像雕刻流暢圓潤的藝術風格。
寺廟旁有一座木頭吊橋橫跨雍河,當地人騎著摩托車晃晃悠悠地過橋也可算作一景。 大城 大城意為"和平之城",位于曼谷以北86公里,從1350年至1767年是暹羅國的首都,大城王朝可謂泰國歷史上的全盛時代:統治范圍包括今天的老撾、柬埔寨和緬甸,歷經417年,33個國王,到17世紀大城的人口達到100萬,歐洲、中國和日本的商人不遠萬里來到這里經商。
當時,所有到過此地的人都為它的繁華所折服。 雖然這座和平之城最終于1767年被入侵的緬甸軍隊燒毀并劫掠一空,但從數量眾多的宮殿廟宇遺跡中仍可以依稀看到大城王朝當年曾有過的輝煌。
到大城游玩的是佳方式是從。
7. 清邁的詳細資料
清邁,是泰國第二大城市,是清邁府的首府,也是泰國北部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發達程度僅次於首都曼谷。
面積17.5平方公里,人口18萬。市內風景秀麗,遍植花草,尤以玫瑰花最為著名,有“北國玫瑰”的雅稱。
清邁的天然環境優美,平均海拔300米,是泰國的高原城市,氣候涼爽,是著名的避暑勝地。清邁曾長期作為泰王國的首都,至今仍保留著很多珍貴的歷史和文化遺跡。
城區內代表著泰北燦爛歷史文化的古老寺廟,同時,清邁的絲綢、紡織品等也著稱于世,每年都有大批絲綢、紡織品出口,是泰國制造業的重要支柱。
8. 泰國簡短資料
泰王國泰國風光集萃(20張)(Kingdom of Thailand),簡稱泰國(Thailand,Thai)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民族特色中較奇怪的為長頸族。東臨老撾和柬埔寨,南面是泰國灣和馬來西亞,西接緬甸和安達曼海。在1949年5月11日以前,泰國的名稱是暹羅。 首都曼谷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由紅、白、藍三色的五個橫長方形平行排列構成。上下方為紅色,藍色居中,藍色上下方為白色。藍色寬度相等于兩個紅色或兩個白色長方形的寬度。紅色代表民族和象征各族人民的力量與獻身精神;泰國以佛教為國教,白色代表宗教,象征宗教的純潔;泰國是君主立憲政體國家,國王是至高無上的,藍色代表王室,藍色居中象征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純潔的宗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