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用一兩句話,對《搭石》中“美”的行為作出簡單的評價補充:9點
《搭石》一文中有許多地方都使我們感受到“美”,既有看得見的具體的美,如: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_______!前面的________,后面的________,________的聲音,像________;清波________,人影________,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文中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如: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________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________,一定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________,直到________了才肯離去。 答案協調有序 抬起腳來 緊跟上去 踏踏 輕快的音樂 漾漾 綽綽 急著 不平穩 放下帶的東西 找來合適 踏上幾個來回 滿意沐浴在細小玉片中的情景又浮現出來。
那一串串無線的白花瓣兒被仙女的柔手輕輕地撒下,清柔、嫵媚。抬起頭想看看那雙美手。
2. 四年級上冊20課《搭石》課后的小練筆怎么寫
在我心中那抹不去的記憶,就是家鄉那清澈的小溪了,只要想起它我就又被它的美給深深地陶醉了!
春天,大地春回,萬物蘇醒。我跑到小溪邊洗腳。它歡快地用它那清澈的溪水直沖我的腳,它的伙伴們——花草樹木也在沉迷中醒了過來。他們生根發芽,長出嫩綠的葉子、開出鮮艷的花兒,為小溪增添了許多生機。那活潑歡快的小魚兒胡蹦亂跳、那可愛的小鳥兒唱起了“迎春歌”、那美麗的蝴蝶也來湊熱鬧。
夏天,炎熱的大地,鄉村父老們都熱得想熱鍋上的螞蟻,這不得不使我不由自主的來到小溪邊洗澡。那里的很多小孩也來到這兒玩水,清涼的溪水使我更加喜愛它了。這時,那搗蛋的螃蟹盡出來鬧事,盡愛夾人的腳。我們互相潑水,使小草也受到滋潤。就像是小溪為我們創造的“潑水節”呢!
秋天,樹葉紛紛飄落,給小溪鋪上了一條金黃的道路。一切事物都好像累了,無精打采,仿佛要睡了。黃昏到來,一切都成了金黃的,美極了!
時間一點點地流逝,轉眼間,冬天已經來臨。小草、花兒、大樹,還有那搗蛋的螃蟹,也都徹底沉睡了。
美麗的小溪!一切事物都等待著春天的到來
3. 五年級上冊第五課搭石
句子理解
1、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含義:一塊塊、一排排搭石,靜靜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卻無怨無悔、默默無語。這正是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精神的寫照,也是鄉親們相親相愛、友好互助情感的紐帶。
2、《搭石》表現了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3、第2自然段重點描寫了調整搭石的老人,“無論怎樣”“只要”“一定”“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生動地刻畫了老人認真細致的動作,表現了老人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優秀品質。
4. 小學語文如何評課
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定和達成,是衡量課的好壞的主要尺度。
所以教學目標要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本領域教學特點。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訓練的過程,包括字、詞、句、段、篇和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的訓練。
教學目標是否明確,主要指語文基本功訓練的目標是否明確,需要傳授哪些知識,進行哪些語文基本功訓練,每一項知識、訓練達到什么程度,都應十分明確、具體。2.對教材的理解處理是否恰當理解教材是教好一節語文課的基礎,而恰當地處理好教材是教好本節課的關鍵。
對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確,反映了教師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3376366的知識水平和語文能力;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對教材的處理,主要是對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的處理,以及據此設計的基本教學思路。
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包含以下方面:(1)看對教學內容的取舍是否合理。一篇課文需要講解的東西很多,教師一定要有所取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舍得"。
(2)看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否突出。就語文課來說,所謂重點、難點,一是課文本身的重點、難點,指對突出課文中心起關鍵作用的內容和一些學生不易理解的內容;二是基本功訓練的重點,指在引導學生讀懂課文,進行字、詞、句段、篇和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訓練過程中,選擇一兩項著重進行訓練。
(3)看是否善于從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出既符合教材特點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思路。教學既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又要考慮學生的實際。
首先,教學思路不是憑空而來的,是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設計的。其次,教學設計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變化了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設計,使之更加適合教學的需要。
3.教學過程是否體現了正確的教學理念教學過程的設計是否合理,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得當,主要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體現了新的學習方式。即: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關愛、尊重中下等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把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與必要的接受性學習相輔相成;重視指導學法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1)看教師如何處理教與學的關系。看一節語文課是否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主要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得怎樣。
包括:一看教師是否發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二看是否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體現了學生自主的學習;三看是否體現了教師引導學生在不斷的探索中得出結論的過程;四看是否重視學習方法的滲透。(2)看課堂上學生是否有足夠的語文實踐活動。
主要指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把大量的、有層次的語言文字訓練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3)看教師如何處理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關系。
主要看教師是單純地傳授語文知識,還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特別要看教師是否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看教學手段是否恰當有效。看教師能否從教學實際出發選擇恰當而有效的教學手段,使現代教育媒體與教學有機結合。
看教師使用電教媒體的技術熟練程度,是否效率高,效果好!4.教師的基本素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課堂教學的好壞,歸根結底取決于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教師評課就要透過教學過程,看到授課者內在的專業素質。語文教師的教學基本素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語言基本功。
要求能夠流暢地運用普通話進行教學,語言規范,用詞準確,語句通順,講課通俗易懂,并能及時發現、糾正學生說話中的語病;(2)朗讀基本功。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語調高低適宜,語速快慢適度,在朗讀方面可為學生示范;(3)板書基本功。要求寫字正確、工整美觀、板書嫻熟。
(4)看教態。要求教態自然、親切,感情飽滿,舉止端莊,熱情大方,富有感染力。
(5)看操作。運用教具、操作微機等的熟練程度。
5.教學效果是否顯著課堂教學效果就是教學取得的成效,它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一是看課堂教學效率,即單位時間取得的績效,學生在有限的40分鐘內能輕松愉快地學習。
二是看學生受益面,要關注全體學生的收益狀態,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和進步。三是看目標達成,這里要強調多維目標的達成度,不僅看學會了多少知識,提高了哪些能力,還要看學生在思想教育、情感體驗、實際操作等方面的收獲。
總之,好的課堂教學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使學生有豐富的知識積累,語文能力得到提升、情感得到陶冶、視野思維得到拓展、素養得到全面提升。評課應注意的三個問題5.1切忌泛泛而評,要突出重點,抓好亮點。
評課者在評課前要充分熟悉教材內容,課標要求,聽課時有詳有略地記錄好教學過程,把隨感隨想以批注形式寫下來,便于評課時作出具體的指導。評課切忌泛泛而評,一定要有所側重,肯定執教者的一個亮點。
凝視每堂課都有值得回味的亮點:《搭石》:激情引讀,聽出了"協調有序"的踏踏聲,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