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寫樹的古詩或現代詩題目是“樹”要有作者,內容不要太長,不可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曹操《觀滄海》) 2、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3、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4、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詠柳》) 5、忽如一夜春風來,干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灝《黃鶴樓》) 7、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8、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9、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10、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1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榕樹 (楊萬里)直不為楹圓不輪,斧斤亦復赦渠薪.數株連碧真成菌,一脛空肥總是筋.岸樹 (楊萬里) 岸頭樹子直如筠,誰遣相招住水濱.不合鏡中貪照影,照來照去總斜身。
2. 描寫樹的短現代詩
1、《樹》
作者:現代詩人艾青
一棵樹,一棵樹
彼此孤離地兀立著
風與空氣
告訴著他們的距離
但是在泥土的覆蓋下
他們的根伸長著
在看不見的深處
他們把根須糾纏在一起
《樹》是現代詩人艾青于1940年春天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收錄在《艾青詩選》。
2、《一棵開花的樹》
作者:現代詩人席慕蓉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你終于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3. 關于樹的現代詩
1、致橡樹 作者: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象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象刀,象劍 也象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象沉重的嘆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2、青檀樹下 作者:路也 你可知道,這棵千年老樹 扎根在石灰巖的縫里 名叫青檀 它是制作宣紙的原材料 體內該藏有多少天下文章錦繡河山 我們坐在樹下喝茶 用的是木魚石茶具,石料就采自這山中 茶葉叫靈巖青,產于不遠處的茶園 沏茶的水離得更近,順著這棵青檀的裸根往北看 舀自七步以外的那眼清泉 烹茶時點燃的是酸棗樹枝 由樵夫晃晃悠悠地挑來 你再看,我這一襲布衣的倒茶人,那么勤勉 也是地地道道本地產 這個秋末的午后,風多么清,天多么藍 一只貍貓在菊花叢里臥眠 客官,不要急于上路,請多喝幾盞 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3、去山頂種一棵橡樹不是松樹 作者:小引 去山頂 種一棵橡樹 讓落單的鳥 望著它飛 我曾經想過 在月亮好的夜晚 一個人去那里 看看山下的燈光 就可以了 我靠著橡樹 什么都不說 山頂寂靜無聲 人間若有若無 我的橡樹 在微風中顫抖 每一片葉子都不同 每一片葉子都很好4、致夜樹 作者:廖偉棠 永遠感謝,夜里的樹 你們黑暗中手挽著手,那么安詳 你們要去哪里呢,能否把我也帶上?永遠慰藉,黑中之黑 你用藍色墨水在我身體繪畫一切 花綻、蟲飛,但我不在此身上 永遠美麗,撫捫著新月 你們相愛而不相防,婆娑著相忘 人世間何事,第一萬個夏天臨漾5、樹 作者:周夢蝶 等光與影都成為果子時 你便怦然憶起昨日了 那時你的顏貌比元夜還典麗 雨雪不來,啄木鳥不來 甚至連一絲無聊時可以折磨自己的 觸須般的煩惱也沒有 是火?還是什么驅使你 沖破這地層?冷而硬的 你聽見不,你血管中循環著的吶喊?“讓我是一片葉吧!讓霜染紅,讓流水輕輕行過……” 于是一覺醒來便蒼翠一片了!雪飛之夜,你便聽見冷冷 青鳥之鼓翼聲6、一棵開花的樹 作者:席慕蓉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請你細聽 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你終于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4. 關于樹的現代詩歌
1 遠樹 作者:陸華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樹與樹的距離 而是 同根生長的樹枝 卻無法在風中相依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樹枝無法相依 而是 相互了望的星星 卻沒有交匯的軌跡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星星之間的軌跡 而是 縱然軌跡交匯 卻在轉瞬間無處尋覓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瞬間便無處尋覓 而是 尚未相遇 便注定無法相聚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是魚與飛鳥的距離 一個在天 一個卻深潛海底 2 河邊樹 戴暈 現在,河邊沒有花了 只有一條小路 白極了,像從大雪球里 抽出的一段棉線 黑皮膚的樹 被冬天用魔法 固定在雪上 隔著水,他們也沒忘記 要互相指責 水,仍在流著 在沒有人的時候 就唱起不懂的歌 她從一個溫暖的地方來 所以不怕感冒 她輕輕呵氣 好像磨沙玻璃 她要在上面畫畫 我不會畫畫 我只會在雪地上寫信 寫下你想知道的一切 來吧,要不晚了 信會化的 剛懂事的花會把它偷走 交給嚇人的熊蜂 然后,蜜就沒了 只剩下一盞小燈 3 致橡樹 作者 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緣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決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蔚籍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 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陽光 甚至春雨 不 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 緊握在地下 葉 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相互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 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雄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 風雷 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 流嵐 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4 尋找一棵開花的樹 席慕容 走了多少年,只為尋找一棵開花的樹 尋找一段過往,尋找一顆驛動的心 風從山坡上吹著,大地的笑容寂寞 我打馬,從這里走過 我滿懷著期待 仔細傾聽著別樣的聲音 而多年以來,卻從來不曾有過 那些花曾開在空中,曾開在水中 還有許多動情的笑容,時刻提升著我的心跳 我們說好了的 我來時,你就會開花 用最美的形式迎接我的到來 我找遍了天涯,走過了海角 卻不曾發現你的影蹤 我的馬兒也走不動了 我的世界寒冷遍地,白雪飄飄 在回去的途中,我仍然兩手空空 我躺在陳舊的木屋中,懷念過去 花開時,你正美麗 而一些細小的響動 正從不遠的地方傳來 猛烈的震動著我的耳朵 一瞬間,讓我有了似曾相識的感覺 花開的聲音 讓所有的喧嘩 都趨于安靜 我的花,在冬天的夜晚 正為我獨自盛開 我走在平靜的小路上 我的花,正為我盛開。
5. 描寫植物的現代詩,簡短
窗邊的樹
弗羅斯特(美1874——1963)
我窗邊的樹呵,窗邊的樹,
夜幕降臨時我把窗關閉;
但永遠不要拉上窗簾吧,
以免將你我隔離。
你是地上崛起的朦朧夢影,
你像浮云一樣飄忽不定,
你輕巧的葉舌高聲宣講的一切,
并非一切都情理至深。
但樹呵,我曾見狂風將你搖撼。
假如你窺見我在這屋中睡眠,
你會看到我也曾猛烈地被激蕩,
幾乎被暴風席卷。
那天命運出于它的兒戲,
把我們兩個聯系在一起:
你受的是外界氣候的影響,
而我是內心風雨的蕩激。
6. 關于樹的現代詩與賞析
樹 艾青 一棵樹,一棵樹, 彼此孤離地兀立著 風與空氣 告知訴著他們的距離 但是在泥土的覆蓋下 他們的根伸長著 在看不見的深處 他們把根須糾纏在一起 [詩歌解讀]: 要理解這首詩歌,還需要知道一個歷史事實,就是過去曾經有外國人侮辱我們民族是“東亞病夫”和“一盤散沙”。
這雖然不一定全部是事實,但也的確反映了在列強侵略下我們民族遭受凌辱的精神受到扭曲的一些現象。 艾青正是以詩人敏感的心道靈感受和銳利的政治目光深切地體察到了時代和社會脈搏的動向,意識到了我們民族的覺醒已經到來,才從原野上一棵棵“彼此孤離地兀立著”的樹的意象獲專得靈感,產生了“在看不見的深處/它們把根須糾纏在一起”的聯想。
艾青賦予那些生長在大地上的一棵棵樹以活生生的性格,以獨具的眼光看到了“在泥土的覆蓋下/它們的根伸長著”的潛在的事實,把它們作為一個偉大民族正在團結并凝聚成堅強力量的象征。他的這種藝術的表現,使人們在對生活現象的觀察和融入中,獲得了一種詩意的快感并進而產生哲理的領屬悟。
7. 關于樹的現代詩與賞析
鄉愁
席慕蓉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賞析】
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遠離故鄉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漢,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葉落歸根。
席慕蓉將這份鄉愁用簡短的七行三節詩進行概括:第一節寫鄉音的清新繚繞,笛聲“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試想一年四季又有幾個晚上沒有月光啊,這就隱隱喻出游子無時無刻不在懷戀故鄉。第二節寫鄉情的悵惘,對故鄉的懷念漸漸遙遠,時間的推移搖落了故鄉的輪廊,僅剩一種模糊不清的悵惘,如霧里別離,濃似血卻又隔著一層迷蒙的云霧。用霧里的揮手別離來比喻對故鄉的模糊而悵惘的印記,是用一種可觀可感的具象來描述抽象的主觀感受,可謂生動形象、貼切自然。第三層寫鄉愁的永恒。是從上兩層的鄉音繚繞和鄉情纏綿過渡而來,這在形式上極具新穎意味。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詩人用沒有車輪的樹永駐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發了深似海洋的愁緒和懷戀、悵惘的情感。
情感抒發與意象選擇的融合,使整首詩的意境深邃悠遠。比喻的貼切自然、語言的樸素優美更使整首詩具有牧歌式的情調。
8. 關于樹的詩歌
《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
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