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媽媽和兩個孩子的對話
在這次第三屆“東湖講壇”之“家長講壇”中,我們有一位家長講的內容讓我感觸很深,這個媽媽是一個上市公司的白領,主管人力資源工作,長年累月忙得很少顧家,對孩子的教育也苦于沒時間打理。
這次她的論壇只給我們講了二段她與女兒之間的對話,但是給我們聆聽的觀眾帶來了很大的觸動。 在講母女間對話之前,她對家和孩子有這樣一段詮釋:我們很清楚孩子不是我們私有財產,她有她的角色和社會責任,她也是這個家的核心成員,我們必須給她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因此,我們創造了一個互相尊重的環境,所有與她有關的事情,我們都需要尊重她的意見。基于這些,我們的家必須有個愿景,所有的事情在有矛盾的時候,我們必須在愿景上找答案。
我們的生活也為這個愿景去努力。我們家的愿景是“快快樂樂過生活,每天追求幸福”,同時孩子給自己樹立的愿景是“快樂、安全”。
第一段對話,背景是孩子彈鋼琴引起的: 媽媽:“寶寶,你是不是有點不舒服。” 孩子:“是的,媽媽,我覺得我鋼琴新課有點困難,我有點害怕。”
媽媽:“寶寶,媽媽最希望你什么?” 孩子:“快樂!” 媽媽:“寶寶現在快樂嗎?” 孩子:“不快樂” 媽媽:“為什么呢?” 孩子:“因為我面對困難時,不能克服。我為自己不夠勇敢,難過!” 媽媽:“這樣,有用嗎?能帶來快樂嗎?” 孩子:“不能” 媽媽:“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孩子:“克服困難會帶來快樂,媽媽你能不能陪我一起克服困難?” 媽媽:“好的,媽媽這段時間比較忙,都要很晚才回家。
如果,回來和你一起克服困難,會影響你的睡眠。我們可以閑一段時間,先讓自己快樂起來。
如果,寶寶能自己一個人先克服一下,媽媽會很高興!媽媽為不能及時幫到你有點抱歉,寶寶能原諒媽媽嗎?” 孩子:“媽媽沒事的,我先試一試。最主要是我要克服的,但我總是想逃避。”
媽媽:“媽媽很開心,其實每個人碰到困難都會逃避,寶寶已經意識到了,相信你已經準備不逃避了。寶寶現在感覺如何?” 孩子:“媽媽,現在很輕松!希望媽媽早一點空下來,可以陪我一起克服困難。
媽媽,我覺得我很幸福。” 媽媽:“寶寶,媽媽因你感到幸福無比,謝謝寶寶和我聊天。”
媽媽告訴我們,因為這段對話,孩子的彈鋼琴被停止了二個半月,如今孩子又很開心地在繼續著她的鋼琴之旅了。 第二段對話,背景是孩子回家后忙于玩耍不做作業引起的: 媽媽:“我很生氣,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控制情緒,我的火在心中冒。”
(很大聲)孩子沒有出聲,跟著我的腳步往家里的方向走。走了一小段路。
媽媽:“你為什么不守承諾,做完作業再玩,你以前不是這樣的,到底發生什么事情讓你變的這樣?” (這時我有一個反思,我為什么不能把情緒平息下來,和她好好溝通呢?突然發現是因為她發現破壞了我給她定的規矩,所以我生氣了。當意識她這一點,我馬上就和她說) 媽媽:“把小手伸過來。”
(我輕輕拉住她的手往回家走。) 孩子:“媽媽,我原以為你拉我的手會很用力,卻發現很溫柔。
我知道媽媽不生氣了。” 媽媽:“剛才,媽媽是不是嚇到你了。”
孩子:“是的,媽媽從來沒有對我生氣過,我很害怕。” 媽媽:“剛才真的很生氣,但生氣沒有用,不能解決問題,是嗎?能告訴媽媽原因嗎?” 孩子:“媽媽,最近你和爸爸經常出差,連休息天都不在家。
晚上又經常開會,不能陪我。我覺得很孤單,所以我就很想出去找小朋友玩。
這樣,我會快樂一些。” (當孩子說到這里時,我的心被揪了一下,我抱住了孩子) 媽媽:“媽媽錯了,在不了解真相的情況下,就生氣。
還讓你被嚇到,對不起。” 孩子:“媽媽,其實我也有錯,我可以打電話告訴你,我很想玩。
我很想爸爸媽媽!媽媽一定會同意我先玩一會兒的,是嗎?” 媽媽:“寶貝,媽媽很感動,因為你的善解人意。” (當著孩子的面,我流下眼淚,告訴她我的內疚和感動,孩子用小手緊緊抱住我。
從此,孩子要改變我們的約定,都會打電話征求我的意見。) 這位媽媽在最后深情地說:“對于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也不能確定是否很有效。
我只是知道要充分尊重她。去接受她所有一切,分享她的所有喜、怒、哀、樂。
我們彼此都會認為我們是最好的朋友。” 對于現在的大多數家庭來說,孩子是唯一的,由此也因為這個唯一而帶來了很多孩子培養理念上的偏激和激進,“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大多數家長錯誤的共識,在孩子的培養過程中拔苗助長、盲目攀比、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等現象屢見不鮮。
上述的這個媽媽對孩子的定位非常準確:孩子有自己的角色和社會定位,我們應該做的是如何培養她找到自己的角色,能以最佳的狀態融入到社會中,畢竟生活是孩子自己過的,父母不可能相伴孩子一生。我們應該清楚這樣一個道理:“父母退一步,孩子進一步,這就是成長”。
我想我們大多數家長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以成人的思維去衡量孩子的行為,以自身的好惡去影響孩子的喜好,以孩子的讀書作為孩子成才的唯一標準。社會需要多元化的人,每個人的發展也并不是唯一的和單向性的,愿天下父母都能真正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場,了解孩子。
2. 母親和孩子的對話(關于感恩)
盛開的感恩之花
鮮花感恩雨露,是因為雨露滋潤著它的成長;小草感恩大地,是因為大地給了它生活的空間……我要感恩我的父母,是因為他們給了我生命,讓我學會感恩。
父母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從一個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傾注了父母無盡的愛。雖然父母不能給我們奢華的生活,但是他們給予了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
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讓他們感到欣慰就足夠了。
我記得電視曾播過一部感人的廣告:一個小男孩,吃力地端著一盆水,天真地對母親說:“媽媽,洗腳!”這樣的廣告到今天,仍在熱播。感人的原因,不是演員當紅,而是它的情感感人肺腑,不知感染了多少有情人。
很多人看到這情景流淚,不止為了這個小男孩,為了那一份至深的愛,還為了發自內心的感恩。這樣的事,不是每人都不能做到,而是不愿去做。試問:“你們的感恩在哪里?”
父母為子女架起了愛的橋梁。當我們受傷時,哭泣時,難過時,他們都會安慰我們,使我們重尋回信心。試問:“父母的用心良苦,你們能感受到嗎?”
所謂“父愛如山,母愛似海”!讓我們永遠銘記父母的生養之恩,學會感恩,讓它滌蕩世間一切塵埃,消解世間的怨言吧!
3. 急求適合朗誦的詩歌,形式要媽媽和孩子對話的那種
母親的眼淚和孩子的夢
母親的眼淚和孩子的夢 (詩歌)_[點擊查看原圖]
母親的眼淚和孩子的夢
聽——
耳畔的聲音
這是誰在哭泣?
它是如此冰冷地刺痛了
我干澀的眼睛
腳底枯萎的小花
身旁的母親淚眼迷離
是誰的屠刀如此犀利
寒光閃耀
硝煙鐵蹄
是否
還有縷縷飄散殆盡的俠骨柔情?
可是
我們都不需要這些——
無謂的光和影
難道說
和平的橄欖枝非要等到在毀滅之后
才能發出新芽?
媽媽和孩子
小時候
我是媽媽的孩子
每天站在
媽媽畫好的標尺下
慢慢長大
??
長大后
我成了孩子的媽媽
接過媽媽手中的舊標尺
我照著媽媽的樣兒
測量孩子成長的速度
??
可我發現,越是這樣
不辭辛勞的澆灌
眼前的幼苗
越是長得癭弱緩慢
??
終于
我累得
收起了手中的標尺
坐在不遠的沙發處
目測那棵樹的變化
??
我驚喜地
看到那棵
瘦弱的小苗
竟在我不經意間長出了
許多綠綠的枝葉!
4. 有沒有母親與孩子間感人的對話
母親的一生為你做了什么你知道嗎??你自己看看吧 當你1歲的時候,她喂你吃奶并給你洗澡;而作為報答,你整晚的哭著 當你3歲的時候,她憐愛的為你做菜;而作為報答,你把一盤她做的菜扔在地上 當你4歲的時候,她給你買下彩筆;而作為報答,你涂了滿墻的抽象畫; 當你5歲的時候,她給你買了漂亮的衣服;而作為報答,你穿著它到泥坑里玩耍; 當你7歲的時候,她給你買了球;而作為報答,你用球打破了鄰居的玻璃; 當你9歲的時候,她付了很多錢給你輔導鋼琴;而作為報答,你常常曠課并不去練習; 當你11歲的時候,她陪你還有你的朋友們去看電影;而作為報答,你讓她坐另一排去; 當你13歲的時候,她建議你去把頭發剪了,而你說她不懂什么是現在的時髦發型; ! 當你14歲的時候,她付了你一個月的夏令營費用,而你卻一整月沒有打一個電話給她; 當你15歲的時候,她下班回家想擁抱你一下,而作為報答,你轉身進屋把門插上了; 當你17歲的時候,她在等一個重要的電話,而你卻抱著電話和你的朋友聊了一晚上; D? 當你18歲的時候,她為你高中畢業感動得流下眼淚,而你卻跟朋友在外聚會到天亮 當你19歲的時候,她付了你的大學學費又送你到學校,你要求她在遠點下車怕同學看見笑話; 當你20歲的時候,她問你“你整天去哪”,而你回答:我不想像你一樣; G 當你23歲的時候,她給你買家具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對朋友說她買的家具真糟糕; 當你30歲的時候,她對怎樣照顧小孩提出勸告,而你對她說:媽,時代不同了; 當你40歲的時候,她給你打電話,說今天生日,而你回答:媽,我很忙沒時間; 當你50歲的時候,她常常患病,需要你的看護,而你卻為你的兒女在奔波 終于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從來沒做過的事,它們像榔頭般痛擊著你的心。
如果母親仍健在,那么別忘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深地愛著她。如果她已經不幸永遠離開了你, 那么你必須記得,母愛才是天底下最無私的愛。
5. 急求一段媽媽對兒子說的話
兒子,老媽最近很厲害吧,學會上網了!再也不用怕看不到你的樣子了。
老媽真的好開心。都說在父母眼里孩子永遠是孩子,你也一樣。
我也希望自己能像以前一樣照顧你,但老媽清楚,雛鷹遲早有一天會筑起自己的巢的。老媽會一直支持你所做的任何決定的。
我相信,兒子你也希望老媽我幸福。我在很努力的過日子,周圍的姐妹們經常來看我,教我各種東西。
說實話,老媽確實很惦記你,但老媽并不寂寞,老媽有自己充實的生活。只要你平平安安,開開心心,照顧好你自己,就是老媽此生最大的幸福了。
所以,兒子你要對老媽又信心,也對你自己有信心,老媽會一直等你回來的,家里一切放心。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媽媽和孩子的簡短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