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幾個體現工匠精神或精益求精的名人事例 簡潔點 謝謝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1、心細如發,探手輕柔,李峰高倍顯微鏡下手工精磨刀具,5微米的公差也要 “執拗”返工。2、心有精誠,手有精藝,顧秋亮僅憑一雙手捏捻搓摸,便可精準感知細如發絲的鋼板厚度。
3、蒙眼插線,穿插自如,李剛方寸之間也能插接百條線路,成就領跑世界的“中國制造”。4、高鳳林是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焊工,國家特級技師。
他心懷夢想,心平手穩,焊接飛天神箭。5、馬宇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復師,他能在毫厘之間,把握分寸,重現曠世兵馬俑。
6、中國高飛集團高級鈑金工王偉,在肉眼難辨的誤差里,手工打造精美弧線,托舉中國大飛機翱翔藍天。擴展資料現實意義:“工匠精神”在當今企業管理中有著重要的學習價值。
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 “短、平、快”(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
當其他企業熱衷于“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再出新品、再圈錢”的循環時,堅持“工匠精神”的企業,依靠信念、信仰,看著產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通過高標準要求歷練之后,成為眾多用戶的驕傲,無論成功與否,這個過程,他們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脫俗的、也是正面積極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大國工匠。
2. 大國工匠20個人物的100字介紹
中華技能大獎得主,福建省總工會兼職副主席) 工匠感言——知識改變命運 李萬君(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全國勞動模范,工匠精神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只要我們有一顆追求高標準,只要踏實,從基礎干起,工作就能干好,就一定會走得更好更遠。 許啟金(國網安徽電力宿州供電公司運檢部帶電作業班班長。
我將繼續帶領我的團隊搞好技術集成創新,為“中國創造”加油,為大國崛起貢獻力量。 鄧建軍(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全國勞動模范,鍛煉和激發了我發明創造的靈感和熱情,中國發明協會會員) 工匠感言——我從學徒工、一般工人到技師、高級技師、高品質的匠心,有一種不達目標決不放棄的精神,繼續做好技術攻關、傳技育徒工作,我要通過各種努力和實踐。
人生不一定要名牌大學畢業,但一定要把學習作為立身之本。不學習就很難找到自己期待的崗位,更難以實現職業生涯的發展,把自己的技能復制到更多的工友身上,帶領出在關鍵制造環節能夠挑大梁、擔大任的工匠級操作工人群體。
李 斌(上海電氣液壓氣動有限公司總工藝師,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全國知識型職工標兵) 工匠感言——做工人就要有一顆匠心,學習成就未來,技能成就人生,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十大杰出工人,山東省首席技師、踏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了我,是國家的快速發展給了我成長成才的機會和創新奉獻的力量,始終對自 己所從事的職業充滿感情、充滿忠誠,是堅守,全國勞動模范,國家電網公司生產技能專家) 工匠感言——創新不僅要注重高端的,也要注意基礎的,我從解決手頭工作中的難題出發搞創新,使創新精神在基層落地實踐。我堅信。
它是平凡人在平凡的崗位上都可以具有的一種優秀品質,能主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影響產業的興衰。 馮鴻昌(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全國勞動模范。
我將珍惜榮譽、腳踏實地。 代旭升(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東辛采油廠高級技師,全國勞動模范、技能大師,從來沒有離開過采油一線,是艱苦的一線工作生活,百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工匠感言——工匠精神,是在中華文明傳承過程中歷經千年而不朽的民族精粹,它的內涵早已超越了制造手藝提升與傳承,實質指向的是一種對于產品不斷追求精益求精的制造信仰,再創新業績,中華技能大獎得主,被譽為“高鐵焊接大師”和“工人院士”) 工匠感言——我是一名焊接工人,參與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焊接技術從追趕者到同行者、超越者的全過程。
作為大國工匠。
3. 工匠人物的艱辛故事
《格林童話》語言很優美,生動活潑。
如《青蛙王子》中的一句“青蛙撞到墻后不見了,落下來的卻是一個英俊和善、衣著華麗的王子”,這句話運用擬人手法,將動物賦予人的生命,成為故事中“人物”。又如《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有一句“天黑下來了,狂風卷著烏云壓在頭頂上,樹葉被吹得四處飛散,沙沙作響,海潮像煮沸的開水一樣向船翻滾著沖來”,生動形象地寫出狂風來臨時的情景。
《格林童話》用豐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張手法來編寫適合兒童欣賞的故事。通過說故事,闡明其中蘊含的道理,起到教育、歌頌或諷刺作用。
如《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懂得追求,但更應該懂得滿足。又如《三個工匠》告訴我們真正的高貴是發自內心的,源于品質的。
《格林童話》可讀性很強,小朋友們,你們不妨也去讀一讀吧,會從中受益的。
4. 大國工匠人物都是誰,事跡是什么
《大國工匠》里介紹了8位平凡又偉大的人: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高級技師胡雙錢、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國家高級工藝美術技師孟劍鋒、滬東中華造船集團焊工張冬偉、青島四方機車高級技師寧允展、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周東紅、港珠澳大橋鉗工管延安、“兩絲”鉗工顧秋亮。
拓展資料:1、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高級技師胡雙錢胡雙錢,男,漢族,1960年7月生,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數控機加車間鉗工組組長。人稱為“航空‘手藝人。
曾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質量金獎等榮譽稱號。1980年,從小就喜歡飛機的胡雙錢進入當時的上海飛機制造廠,親身參與并見證了中國人在民用航空領域的第一次嘗試——運10飛機研制和首飛。
那一刻他強烈感受到“造飛機是一件很神圣事”。然而,上個世紀80年代初運10項目下馬了,原本聚集了各路中國航空制造精英的工廠轉眼間冷清了下來,爭搶這些飛機技師的各公司專車甚至開到了工廠門口,面對私營企業老板開出的優厚工資,胡雙錢謝絕了。
2、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高鳳林,男,漢族,1962年3月生,中共黨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高鳳林班組組長。高鳳林曾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最美職工”等榮譽。
3、國家高級工藝美術技師孟劍鋒孟劍鋒,男,漢族,1968年11月出生于馬龍縣,大學文化(云南大學法學專業),1995年7月加入中國**,1991年7月參加工作,身體健康,現任曲靖市中級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5. 5個現代名人事例
羅斯福的故事 一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
他很少與同學們游戲或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
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
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死去。
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后,再也沒去搭理它。 幾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
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并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后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后,小男孩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顆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里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么。
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顆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雖然沒有成為一名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
也許那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許那樹是如此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只要有這養料的澆灌,它就能長得枝繁葉茂,甚至長成參天大樹。 除了偉大的牛頓和偉大的愛因斯坦,再沒有一個人象他那樣為人類的進步做出過這樣大的貢獻。
即使牛頓和愛因斯坦也都曾從他身上汲取過智慧和靈感。他是“理論天才與實驗天才合于一人的理想化身”,他就是敘拉古的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生平 阿基米德(Archimedes,約前287—212),誕生于希臘敘拉古附近的一個小村莊。他出生于貴族,與敘拉古的赫農王(King Hieron)有親戚關系,家庭十分富有。
阿基米德的父親是天文學家兼數學家,學識淵博,為人謙遜。阿基米德受家庭的影響,從小就對數學、天文學特別是古希臘的幾何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當他剛滿十一歲時,借助與王室的關系,被送到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城去學習。亞歷山大位于尼羅河口,是當時文化貿易的中心之一。
這里有雄偉的博物館、圖書館,而且人才薈萃,被世人譽為“智慧之都”。阿基米德在這里學習和生活了許多年,曾跟很多學者密切交往。
他兼收并蓄了東方和古希臘的優秀文化遺產,在其后的科學生涯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公元前二一二年,古羅馬軍隊入侵敘拉古,阿基米德被羅馬士兵殺死,終年七十五歲。
阿基米德的遺體葬在西西里島,墓碑上刻著一個圓柱內切球的圖形,以紀念他在幾何學上的卓越貢獻。 阿基米德的成就 阿基米德無可爭議的是古代希臘文明所產生的最偉大的數學家及科學家,他在諸多科學領域所作出的突出貢獻,使他贏得同時代人的高度尊敬。
阿基米德求得了拋物線弓形、螺線、圓形的面積和體積以及橢球體、拋物面體等復雜幾何體的體積。在推演這些公式的過程中,他熟練的啟用了“窮竭法”,即我們今天所說的逐步近似求極限的方法,因而被公認為微積分計算的鼻祖。
他還利用此法估算出∏值在 和 之間,并得出了三次方程的解法。面對古希臘繁冗的數字表示方式,阿基米德提出了一套有重要意義的按級計算法,并利用它解決了許多數學難題。
阿基米德在力學方面的成績最為突出,這些成就主要集中在靜力學和流體靜力學方面。他在研究機械的過程中,發現了杠桿原理,并利用這一原理設計制造了許多機械。
他在研究浮體的過程中發現了浮力定律,也就是有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阿基米德在天文學方面也有出色的成就。
他設計了一些圓球,用細繩和木棒將它們聯接起來模仿日月和星辰的運動,并利用水力使它們轉動。這樣日食和月食就可以生動的表現出來了。
阿基米德認為地球是圓球狀的,并圍繞著太陽旋轉,這一觀點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動說”要早一千八百年。限于當時的條件,他并沒有就這個問題做深入系統的研究。
但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就提出這樣的見解,是很了不起的。 阿基米德的著作很多,作為數學家,他寫出了《論球和圓柱》、《論劈錐曲面體與球體》、《拋物線求積》、《論螺線》等數學著作。
作為力學家,他著有《論平板的平衡》、《論浮體》、《論杠桿》、《論重心》等力學著作。在《論平板的平衡》中,他系統地論證了杠桿原理。
在論浮體中、他論證了浮體定律。 阿基米德不僅在理論上成就璀璨,還是一個富有實踐精神的工程學家。
他一生設計、制造了許多機構和機器,除了杠桿系統外,值得一提的還有舉重滑輪、灌地機、揚水機以及軍事上用的投射器等。被稱作“阿基米德舉水螺旋”的揚水機是為了將水從大船的船艙中排出而發明的。
揚水機可以利用螺旋把搬運到高處,。
6. 關于尊中的名人事例5個 要簡潔(大概內容) 謝謝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
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
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劉備三顧茅廬.官渡之戰袁紹的謀臣許攸投奔曹操,曹操高興的連鞋都沒穿,在美國,一個頗有名望的富同在路邊散步時,遇到一個衣衫襤褸、形同瘦骨的擺地攤賣舊書的年輕人在寒風中啃著發霉的面包。有著同樣苦難經歷的富商頓生一股憐憫之情,便不假思索地將8美元塞到年輕人的手中,然后頭也不回地走開了。
沒走多遠,富商忽然覺得這樣做不妥,于是連忙返回來,從地攤上撿了兩本舊書,并抱歉地解釋說自己忘了取書,希望年輕人要介意。最后,富商鄭重其事地告訴年輕人說:“其實,您和我一樣也是商人。”
兩年之后,富商應邀參加一個商賈云集的慈善募捐會議時,一位西裝革履的年輕書商迎了上來,緊握著他的手不無感激地說:“先生,您可能早忘記我了,但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你。我一直認為我這一生只有擺攤乞討的命運,直到你親口對我說,我和你一樣都是商人,這才使我樹立了自尊和自信,從而創造了今天的業績……”富商萬萬也沒有想到,兩年前一句普通的話竟能使一個自卑的人樹立了自尊心,一個窮困潦倒的人找回了自信心,一個自以為一無是處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優勢和價值,終于通過自強不息的努力獲得了成功。
不難想象,這位富商當初即使給年輕人很多錢,沒有那一句尊重鼓勵的話,年輕人也斷不會出現人生的劇變。這就是尊重的力量啊。
**總理是一位極具風度的外交家。在一次會見中,**接待了一位從一個國力比中國要強盛得多的國家而來的領導人。
在見面時,那位領導人竟然待著手套,主動要求與**握手。總理并沒有回避,也沒有多言,而是應客人的要求,與對方握了手。
正當那位領導人得意洋洋地認為,在中國的土地上成功地侮辱了中國的領導人時,**則不慌不忙地向身邊的隨從要了一條潔白的手帕,輕輕地擦拭著剛才握手的那只手,然后,當著那位領導人的面,將手帕丟進了垃圾箱。周圍的人,無不為總理這得體而又強有力的回擊叫好。
一個靜謐的深夜,窗外有雨在詮釋著淅淅瀝瀝的詩意。這時,我忽然想起曾經聽說過這么一個故事:是在一個極其普通的家庭。
冬春換季的時候,母親把放了整整一個冬天的該用得著的生活用品拿了出來,進行整理、歸類。母親意外地發現,女兒去年秋天才買的一雙鞋子已經穿著不合腳了,但是又沒有合適的人可送,怎么辦呢?雖然這雙鞋子還比較新,也很漂亮,最后也只好決定丟掉。
女兒于是自告奮勇地要把鞋子丟進垃圾箱里去。但是母親卻阻止說:“別忙。”
一邊說著一邊接過這雙鞋子,拿出鞋油和鞋刷,細細地擦拭、上油。女兒不解地問:“不是要丟掉嗎?”“是的,”母親頭也不抬地回答,“但這是一雙還能穿的鞋子,撿垃圾的人或者別的人也許會穿的。
我們要把鞋子擦得干干凈凈的,這樣做是對受施者的尊重。”鞋子擦好了,亮得幾乎讓人舍不得丟掉。
母親把鞋子遞給女兒:“去,現在你可以把鞋放在垃圾桶旁邊了。”“你直接把鞋子送給那個撿垃圾的人不是更好嗎?”女兒又問。
“不,”母親搖搖頭,“撿垃圾的人自食其力,他們并不是乞食者。當面給他們東西,會使他們覺得難堪的。
放在那里讓他們高高興興地撿走,才是真正的善行——不讓他們有被施舍的感覺。”于是女兒照做了。
后來,母女二人在陽臺上,隔著透明的玻璃窗,看到那個撿垃圾的人快樂地、小心翼翼地收起那雙鞋子,邁著比以前輕快得多的步子踏上歸路。也許,他是等不及要把這雙又新又漂亮的禮物送給自己疼愛的女兒?他會不會把拿鞋子的手放在背后讓女兒猜自己給她帶回了什么好東西,然后繪聲繪色地給她講述自己意外得到這件寶貝的經過?母女二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心中充滿了歡樂。
丟掉一雙已經不能穿的鞋子是一件太細小也太尋常的生活瑣事,然而,故事中的母親卻把它演繹成了一個如許溫馨的故事。而這種轉變的產生,只是源于母親擁有一顆對他人的尊重之心。
是的,尊重可以創造奇跡,盡管也許它只不過是一個淺淺的微笑,一聲輕輕的問候。但是對你我來說,這已經足夠了,因為它意味著生活的美好,以及社會的和諧。
這樣的氛圍,才是我們孜孜不倦地追求的目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這是儒家的推崇,我們可以看到,在這里,它所強調的,是典型的以己推人,但是,它同時又是營造和諧社會的不二法門。就好像詞里所說的,“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的確,只有真正地做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方能真正意識到應該重視每一個個體的存在,方能真正地尊重別人,一如愛護自己。所謂“惺惺相惜”,我想,是可以從這個層面來理解的吧。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耳邊似乎響起了賣花少女清脆婉轉的叫賣聲。
想必一定會有很多人為之停留,欣賞、購買吧。那彼此陌生的臉上互相尊重的笑容,是比春日杏。
7. 10篇名人的故事 要超短的
從前有個人叫作王羲之,他的父親是王獻之,他以為他自己的毛筆字寫得很好了,就自己寫了一個“大”字,去給父親看,他的父親看后,什么也沒說,在“大”字下面加了一點。
王羲之不高興,便拿給母親看,母親說:“除了下面的一點寫得還可以,其他寫得都不好。他就回到父親這邊要求重新學寫毛筆字。
王獻之把王羲之帶到了后院,給他看了八大缸的水,要求他把這些全部寫完,他的字自然會寫好。于是王羲之勤奮刻苦練字,終于寫出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并且自成一體,成為一代書法宗師。
赫魯曉夫評畫 有一次,赫魯曉夫去參觀一個抽象派畫展,看著看著,他大罵起來:“這叫什么畫,一頭驢子用它的尾巴可以畫得比這更好。”他把負責畫展的恩斯特叫來臭訓一頓。
不料,恩斯特也不是盞省油的燈,當面頂撞說:“你不是藝術批評家,也不懂美學,你對美術作品一竅不通。”赫魯曉夫自然不理會這個,反而說出一番令人大開眼界的真心話來: “當我是一名礦工時,我不懂;當我是黨的一名低級官員時,我不懂;當我在望上爬的各級階梯上時,我不懂。
但今天我是總理,是黨的領袖,因此,我現在當然懂得,不是嗎?” 沈從文聽戲 汪曾祺記晚年的沈從文,說到他在家鄉聽古調猶存的弋陽腔儺戲,打鼓的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他對年輕人打鼓失去舊范很不以為然:“沈先生聽了,說:‘這是楚聲,楚聲!’他動情地聽著‘楚聲’,淚流滿面。” ——張業松《聽沈從文說話》(見《文匯讀書周報》2003年12月5日) 第歐根尼小故事 古希臘的一個哲學家第歐根尼的故事,亞歷山大是當時的皇帝。
一天,第歐根尼在曬太陽,亞歷山大對他說:“你可以向我請求你所要的任何恩賜。”第歐根尼躺在酒桶里伸著懶腰說:“靠邊站,別擋住我的太陽光。”
亞歷山大托人傳話給第歐根尼,想他去馬其頓接收召見。第歐根尼回信說:“若是馬其頓國王有意與我結識,那就讓他過來吧。
因為我總覺得,雅典到馬其頓的路程并不比馬其頓到雅典的路程遠。” 有一次亞歷山大問第歐根尼:“你不怕我嗎?”第歐根尼反問道:“你是什么東西,好東西還是壞東西?”答:“好東西。”
第歐根尼說:“又有誰會害怕好東西呢?” 征服過那么多國家與民族的亞歷山大,卻無法征服第歐根尼,以至于他感嘆:“我若不是國王的話,我就去做第歐根尼。” (摘自《古希臘的智慧之思并辨著》,華夏出版社) 驢和總裁的關系 一個城里男孩凱尼移居到了鄉下,從一個農民那里花100美元買了一頭驢,這個農民同意第二天把驢帶來給他。
第二天農民來找凱尼說:“對不起,小伙子,我有一個壞消息要告訴你,那頭驢死了。”凱尼回答:“好吧,你把錢還給我就行了!”農民說:“不行,我不能把錢還給你,我已經把錢給花掉了。”
凱尼說:“OK,那么就把那頭死驢給我吧!”農民很納悶:“你要那頭死驢干嘛?”凱尼說:“我可以用那頭死驢作為幸運抽獎的獎品。”農民叫了起來:“你不可能把一頭死驢作為抽獎獎品,沒有人會要它的。”
凱尼回答:“別擔心,看我的。我不告訴任何人這頭驢是死的就行了!” 幾個月以后,農民遇到了凱尼。
農民問他:“那頭死驢后來怎么樣了?”凱尼說:“我舉辦了一次幸運抽獎,并把那頭驢作為獎品,我賣出了500張票,每張2塊錢,就這樣我賺了998塊錢!”農民好奇地問:“難道沒有人對此表示不滿?”凱尼回答:“只有那個中獎的人表示不滿,所以我把他買票的錢還給了他!” 許多年后,長大了的凱尼成為了安然公司的總裁。 (龔寶良摘自4月10日《文化報》) 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 有一個盲人,小時候深為自己的缺陷煩惱沮喪,認定這是老天在懲罰他,自己這一輩子算完了。
后來一位教師開導他說:“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愛他的芬芳。”
他很受鼓舞,從此把失明看做是上帝的特殊鐘愛,開始振作起來,向命運挑戰。若干年后,他成了一個著名的盲人推拿師,為許多人解除了病痛,他的事跡被寫進當地的小學課本。
把人生缺陷看成“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這個思路太奇特了,盡管這有點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七八,這個世界上誰不需要找點理由自我安慰呢?而且,這個理由又是這樣的善解人意,幽默可愛。
世界文化史上有著名的三大怪灰,文學家彌爾頓是瞎子,大音樂家貝多芬是聾子,天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是啞巴,如果用“上帝咬蘋果”的理論來推理,他們也都是由于上帝特別喜愛,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的緣故。 就說帕格尼尼吧,4歲時出麻疹,險些喪命;7歲時患肺炎,又幾近夭折;46歲時牙齒全部掉光;47歲時視力急劇下降,幾乎失明;50歲時又成了啞巴。
上帝這一口咬得太重了,可是也造就了一個天才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3歲學琴,即顯天分;8歲時已小有名氣;12歲時舉辦首次音樂會,即大獲成功。
之后,他的琴聲幾乎遍及世界,擁有無數的崇拜者,他在與病痛的搏斗中,用獨特的指法弓法和充滿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個世界。著名音樂評論家勃拉茲稱他是“操琴弓的魔術師”,歌德評價他“在琴弦上展現了火一樣。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工匠精神名人簡短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