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點樣學打鼓
第二點,就是說由什么步驟學習打鼓
1---想玩玩而且并不會長期都打鼓的人,可以不開腕不學習分型,而是練習好基本鼓點。這樣可以有效的讓你清楚歌曲中鼓點的排布,然后是學會看鼓譜,這樣打鼓的時候可以按照鼓譜走,這樣可以相對較準確的打好節奏,之后就是多練習,這樣慢慢,就可以打很多歌曲。但是這樣的,一般是無法打好SOLO,因為沒有開腕,手腕的力度和敏捷度是絕對不及那些開腕的人,SOLO最重要的是,鼓點的繁雜度和趣味度,很多的節奏和鼓點需要高頻的敲擊動作,這樣的時候,沒有開腕的人,是打不出來的。
2--想把打鼓作為個人愛好和一種經常進行的活動的人,首先也好做的是最少3個月的開腕,這個時候請不要學習任何其他打鼓的知識。雖然會很悶,很單一。但是這個是將來你打鼓最重要的一個基本功,因為打鼓需要忍耐力和寬大的胸襟!通過這樣的基本練習,可以很好的鍛煉你的忍耐力和心胸寬廣度。之后就是學習基本鼓點和學會看鼓譜,這2個可以同時進行,因為開腕的人,手腕靈活度高,學習起基本鼓點會簡單很多,可以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鼓譜。之后是學習分型,分型的同時可以伴上一些簡單的樂曲來練習一下,這樣可以很有效的熟悉打鼓的感覺,重點是手的擺動和手腳的協調。最后就是不斷的進行練習,慢慢的用各種歌曲練習。SOLO需要借鑒前輩的SOLO,同時需要好好的發揮自己的風格。隨后的學習因人而異,但是請記住,基本功不是開始才學習,而是需要一直練習下去!
3--想做專業鼓手的人,需要的東西,我相信我并不需要多說,很多人都會知道,但是也請記住,專業鼓手,是一種活躍的優雅!在打鼓這種激烈的樂器演奏中,需要表達出一種穩定,一種成熟,一種帶有寬廣胸懷的牧羊人的感覺。這樣的鼓手才可能會成為真正的專業鼓手。在技術不斷進步的同時,心靈也要進步,請不要忘記,你的鼓,不是演奏給你自己的,是給所有聽的人,你會影響很多人!因為你是專業的!就要有專業鼓手的精神,有專業鼓手的素質!
最后,請各位看官多拍板磚,因為我一時有感寫的這篇文章,不算是什么教程,我更不具備說這些的資格,只是希望能提醒很多學習打鼓的人,學習打鼓需要很多,更不是什么簡單的事情。
2.哪種歌曲的鼓聲很明顯、節奏簡單,適合剛學打鼓的人來練習的
爵士鼓的學習與基本方法介紹(上)爵士鼓可以將現場氣氛帶到昂揚的境界,也可以表現出平靜安詳的情境,在福音音樂里爵士鼓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爵士鼓難度相當高,因為需要4肢分離,猶如4個人同時打4個樂器,何況一般教會中業余鼓手占絕大多數,其練習的時間一定是不足以與職業鼓手相比。所以學習爵士鼓最重要的課題是如何挑出適當合用的章節練習,然后馬上可以派上用場,簡而言之就是說如何當自己的老師,學習如何 ~自我教育~ 才行。
1.握棒方式:1.手的動作從握棒開始,不正確的握棒方法通常是使得日后進步困難的主要原因。但是握棒法依需要而有多種握法,不可局限1~2種握棒方法。
2.主要分為傳統式、對稱式。等握法,兩者差別只在左手的不同。
傳統握法以左手拇指與食指之間(虎口處)輕輕夾住鼓棒上下揮動。對稱握法左右手同樣之握法,雙手鼓棒成八字型,手背向上角度不一定,以右手為例,敲擊Hi-Hat 或 Ride Cymbal 時右手背向上的角度角度就是不一。
以左手來說,敲擊小鼓或落地鼓時左手背向上的角度也不一樣。3.拉丁音樂為求敏銳音色,常用13 吋短拉丁鼓棒,此時鼓棒尾端握手心,以雙手拇指、食指、中指敲擊。
4.剛開始握棒以輕松為原則,切勿用力緊捏,造成肌腱傷害不說,此外還有腕力使用不當,造成Tom Tom過門鼓點混濁,Hi-Hat 打點不清脆之缺點。 5.握棒的方式非常多樣,有時依需要可能一手握2支鼓棒,所以沒有那一種握法是絕對正確的。
6.握棒的長短依需要也有多種,不過握在鼓棒尾端1/3處為多。想增加力道者可以握最尾端。
7.要是鼓棒槌頭有破損而仍然打鼓的話,很容易造成鼓皮凹痕,打出的鼓聲也不好聽,鼓棒是消耗品,該換時千萬不要吝惜。8.鼓棒槌頭要是有黑色污垢時,打小鼓時很容易將黑色污垢沾粘在小鼓的霧面鼓皮,如此當您想用鼓刷奏時,很難演奏完美的沙沙音效。
2.鼓棒種類: Top鼓棒的種類有各式各樣,以教會爵士鼓手常用的鼓棒來說:1.鼓刷(Brush)俗稱鼓掃把:有金屬及塑料材質刷毛之分,打擊之音色細膩柔和,用在音量需求小之地方如柔和的樂曲、空間狹小、傳統詩班教會。2.束棒(Rute):以細竹木條捆札而成,其打擊音色有沙沙聲,音質與音量介于鼓刷和一般鼓棒之間。
3.一般鼓棒(Sticks):外形有粗細輕重之分,一般來說重鼓點用較重的鼓棒,可是輪鼓卻比較吃力。4.棉槌(Mallets):鼓棒前端為棉或橡膠制品,打擊音色有低沈穩重莊嚴感,所以打擊落地鼓(Floor Tom)有定音鼓的味道。
如果用在輪鈸,會產生輕柔綿密的共鳴延音效果,可以營造出柔美天堂境地的效果。5.拉丁鼓棒(Latin Sticks):鼓棒前后端粗細一致,長度有13 吋、15 吋與16 吋3種,打擊牛鈴(Cowbells)、天巴鼓(Timbales)等等節奏音效,有熱情喜樂的感覺。
3.打擊姿勢:一位鼓手的打鼓姿態,大概就能顯露出來他打擊的水平如何。怎么說呢:1.上半身不正,左右肩不平衡。
2.鼓椅高度不適當,造成左右腳施力點不佳,鼓點強弱不平均,Hi-Hat 開閉時間抓不到。3.手臂僵硬,無法隨音樂律動擺蕩。
動作生硬無彈性,容易腰酸背痛,無法長時間演奏。4.只用臂力打鼓,腕力不太會用,造成過門鼓點混濁(尤其是鼓皮較松軟的落地Tom Tom), Hi-Hat 打點不清脆之缺點。
4.基礎練習一:往下扎根,向上結果。(賽37:31) Top1.基本手法是日后非常重要的關鍵,如果忽略此練習,很多節奏不容易練好鼓的音量最大,Tom-Tom的聲音聽不清楚,Solo的困難度就更高了。
不管學打擊過多久,基礎練習永遠不能停,此外手鼓的基礎練習也是如此。2.如果您想鼓藝精進,或是想以鼓為業,國際鼓手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udimental Drummers)于1933年所發表基礎打擊的26式練習(The 26 rudiments),就是最基本的課程。
如果要涵蓋交響樂與軍樂的小鼓技巧,那么國際鼓手協會于2000年所發表打擊40式練習(The 40 rudiments),就是非練不可的絕技啰。5.基礎練習二:輪鼓(Roll)又稱碎鼓或滾擊或連擊基本練習的項目非常多,但是輪鼓在過門與節奏(特別是Swing、Samba、Fusion)用到的地方很多,而在古典或現代樂團及音樂打擊科系的術科考試,輪鼓是必考的科目。
3.寫打鼓的藝術節表演作文
學校新一批鼓號隊又要開始了,我看到高年級鼓號隊的姐姐們打起鼓來又威風又漂亮,于是,就果斷地報了名。
剛開始訓練的時候,我覺得打鼓很容易,然而,真正學習的時候,才感到它的辛苦。由于要先練基本功,我們就把地當成我們的鼓面,跪下來敲。因為我的腿長時間跪著,膝蓋都跪青了,輕輕一碰就要疼上好半天呢!到現在還沒好。還有拇指和食指之間夾鼓棒的地方,都磨出繭子了。雖然我受了傷,但我沒有半途而廢,一直堅持了下來。
還有一次,一個簡單鼓點我總也打不準,老師看見了,并沒有批評我,而是認真的教我,我也很認真的學,直到打的鼓點很準確,老師才離開。
放學回到家,我會在窗臺上、桌子上練習,甚至睡覺前還在做著打鼓的動作,媽媽說我像著了魔一樣。所謂熟能生巧,只有勤學苦練,才能找到竅門,打好鼓。看來,每一件事的成功都要有一個十分艱苦的過程啊!
4.我想請教一下打鼓技巧
打鼓小經驗/練鼓的技巧與條件/鼓皮的調節 作為一個鼓手,無論是單踩還是雙踩,不外呼解決幾個問題: 1:手腳的分家。
這是一個架子鼓鼓手的開始,其實練習方法很多很多,只要自己愿意思考,也可以編出非常不錯而且適合自己的練習點子。 2:姿勢的正確。
很多鼓手都沒有正確的姿勢,但是我說的正確是指符合自己運動和操作架子鼓的姿勢,這需要一個鼓手比較長時間去了解自己以及架子鼓。一般教材上所說的正確姿勢只是一個大眾的科學經驗,但它不是適應每一個鼓手,我們看國外優秀的鼓手,他們的姿勢也是千姿百態,其實這就是一個從大眾科學操作轉換成為適應自己的科學操作。
3:節奏感。 節奏感天生一半后天培養一半。
4:穩。 節奏穩健,點子扎實,擊鼓位置準確,力度均勻有顆粒感,這就是“穩”。
雙踩鼓手這一點應該很有體會,因為初步練習就是雙腳勻稱緩慢的輪踩,而手上換不同節奏,這就是練習“穩”。如果雙腳不能勻速,勻力的擊鼓,再快也是一塌糊涂。
5:自己的經驗和習慣。 自己的經驗就是養成自己風格的前提,習慣需要打破,需要重塑(不是說打破就是不要以前的鼓點)。
6:多思考、觀察、學習。 這是你是否有驚人潛力的前提。
現在我們的環境還很不令人滿意,沒有好的教學以及練習空間,所以只有多觀察、思考、學習,不僅僅是鼓,而是對音樂以及身邊的一切。 練習鼓的技巧與條件 有些情況做階段性的練習是有必要的,特別是傳統打擊技巧基礎,剛開始時一定要很嚴格要求。
在打擊方面。.手指、手腕、手臂。
.是可以分階段的。但是,演奏套鼓(Drum Set)手肘、手臂,不動是不可能的,因為各個鼓都有高低、上下。
所以必然會有移(擺)動的,可是在基本練習時,還是盡量以階段性并且做自我要求的練習。.最好。
國外有很多知名鼓手幾乎都受過傳統打擊訓練,加上在套鼓(爵士鼓)上的技巧訓練而成為非常特殊的演奏者,像這樣的例子非常多的,須要練習和深入的很多,要學習和體驗的有更多是永無止境的"。 無論現階段程度如何!現在幾乎都是將來所要踏出的第一個條件,所以。
.鞏固自己的條件是"絕對是首要之俓"。看到別人所能的,先自問自己是否也能?他們的條件是什么?為什么可以這樣?我們細心觀察、思維。
.對"鼓"技巧方面我們缺少什么?對"音樂"我們缺乏什么?對"經驗"我們應如何設法去達(到)成,該想辦法如何能去參與。將來如何能成就?那要看自己所設的目標和所做的努力,以及音樂藝術的包容性。
簡單說,眼光要看遠一點!初步踏入的學習環境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練習"須要有目標和方法,所謂方法就是要領~技巧、音樂、舞臺。
.都須要有體驗。學習(練習)只是初步階段(就學),真正要去實行的才是剛要開始唯有維持不變的信念,才有真正的明天(音樂)。
"學&qu雞涪慣皇甙郝軌酮憨捆ot;的是技巧與觀念,"習"的是要*自己努力與鍛煉,始能成為屬于自己的能力希望你能明白并且掌握這個學習道理,是不會很難的。 鼓皮的調節 把鼓皮放好,先用手按順序把鏍絲擰到你覺的已經很緊了的地步。
然后用鼓鑰匙擰,要用對稱點調法(我們平常說的按種表的點對點12點對6點~9點對3點),順序為上,下,左,右,左上,右下,右上,左下,調的當中要用手指不斷的按鼓皮,憑著感覺感受是否鼓皮的張力一樣!當然也是練你的經驗的時候!!然后都調好一遍之后我們要用手掌在鼓皮的各處用力的下按,這是為了讓鼓皮邊緣和鼓的腔邊緣加強磨合的程度。這時我們再用雙手的手指檢查每一對對稱的點,我們會感覺到鼓皮的張力又改變了,沒事,不慌。
其實按完鼓皮再調節一次是最重要的,所以按你的想法再稍稍調一下,這樣就行了!!然后軍鼓的下面的皮(底皮)也照這個方法調節,只不過要說的是底皮要比面皮松一點,要讓響鉉(沙帶)充分的和鼓皮共震,太緊了共震就不會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