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段愛平的個人事跡
1998年,段愛平嫁進了返底村。
為改善生活,她借錢做起了焦炭生意,兩年下來賺了幾十萬元。當時的返底村是個名副其實的窮村,村小學的教室是危房,孩子們沒有教師上課。
沒上過學的段愛平決定出資為村里建一所新小學。1999年,段愛平在沒有參加候選的情況下,高票當選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后,段愛平先后給村里蓋了學校,建了養老院。為了建養老院,她沒時間陪肝癌晚期的老伴,為了使村民發家致富,她帶領村民種植藥材,改造全村電網,投資園林建設,栽植樹木,而這些項目中段愛平自己就貼了十幾萬。
2013年,段愛平被診斷為淋巴癌,經過化療、電烤,她的脖子已經看不到完整的肌膚,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藥度日,身體已經到嚴重透支的地步。就是這樣,她也沒有離開工作崗位,每天想著的是要盡力再為村民做更多的事。
段愛平從小父母雙亡、生活貧寒,但她自強不息、努力奮斗,擺脫了貧困。2000年,她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她從調整產業結構入手,大力發展藥材種植、干果經濟林、養殖業等產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她從改善教育設施入手,多方籌資,甚至自掏腰包為村里辦實事,為村集體修建了小學,進行了農網改造、新建了敬老院,開展了園林村建設、河道治理工程、安裝了路燈,完成了村通公路和綠化亮化工程等。
2006年她不幸罹患食道癌,后又轉移擴散到淋巴。她沒有被病魔嚇到,仍帶病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她無私奉獻的精神和行動,在群眾中產生了極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在她帶領下,以前昔日又窮又破的返底村已變成現在的路通、樹綠、百姓安康的新農村。
2.段愛平先進事跡有哪些
段愛平,女,57歲,山西長治市襄垣縣王橋鎮返底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1998年,段愛平嫁進了返底村。為改善生活,她借錢做起了焦炭生意,兩年下來賺了幾十萬元。
當時的返底村是個名副其實的窮村,村小學的教室是危房,孩子們沒有教師上課。沒上過學的段愛平決定出資為村里建一所新小學。
1999年,段愛平在沒有參加候選的情況下,高票當選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后,段愛平先后給村里蓋了學校,建了養老院。
為了建養老院,她沒時間陪肝癌晚期的老伴,為了使村民發家致富,她帶領村民種植藥材,改造全村電網,投資園林建設,栽植樹木,而這些項目中段愛平自己就貼了十幾萬。 去年,段愛平被診斷為淋巴癌,經過化療、電烤,她的脖子已經看不到完整的肌膚,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藥度日,身體已經到嚴重透支的地步。
就是這樣,她也沒有離開工作崗位,每天想著的是要盡力再為村民做更多的事。
3.段愛平為什么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 政治題
先來看一看有關資料:段愛平,女,57歲(2014年),山西長治市襄垣縣王橋鎮返底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是一位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干部。2014年2月10日,段愛平當選201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1998年,段愛平嫁進了返底村。為改善生活,她借錢做起了焦炭生意,兩年下來賺了幾十萬元。
當時的返底村是個名副其實的窮村,村小學的教室是危房,孩子們沒有教師上課。沒上過學的段愛平決定出資為村里建一所新小學。
1999年,段愛平在沒有參加候選的情況下,高票當選為返底村委主任。上任后,段愛平先后給村里蓋了學校,建了養老院。
為了建養老院,她沒時間陪肝癌晚期的老伴,為了使村民發家致富,她帶領村民種植藥材,改造全村電網,投資園林建設,栽植樹木,而這些項目中段愛平自己就貼了十幾萬。去年,段愛平被診斷為淋巴癌,經過化療、電烤,她的脖子已經看不到完整的肌膚,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藥度日,身體已經到嚴重透支的地步。
就是這樣,她也沒有離開工作崗位,每天想著的是要盡力再為村民做更多的事。【獲獎名片】:一秉至公 【頒獎詞】: 山梁擋住了陽光,你用肩膀扛起鄉親的盼望。
村莊在漸漸豐滿,你的身體卻慢慢柔弱。莊稼,總要把一切還給泥土。
你貼工,貼錢,貼命,你還貼近百姓的心。 【推選理由】: 于丹:很多中國鄉村的變化,成就在基層村干部的手里,段愛平就是這樣一位村干部,這個嫁過來的媳婦把自己當成了返底村的女兒,扛起了返底村的希望,她就是返底村的底氣,她兜住了人心的底。
陸小華:村委會主任可能是中國最小的官,段愛平的當法,是把身家性命都捆一起為村民做事。她雖不識幾個大字,胸中卻有大義大理[1]。
如果這是一個政治非選擇題的話,理由有以下幾點:樂于助人,有責任心,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為人民服務。然后每一條后面再加上這些精神品質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要充分結合課本內的知識點)這樣就萬無一失啦望采納O(∩_∩)O謝謝。
4.201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要簡練
1 黃旭華
【簡歷】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
2 劉盛蘭
【簡歷】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
3 陳俊貴
【簡歷】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筑路士兵墓園的老兵
4 段愛平
【簡歷】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干部山西村官段愛平
5 沈克泉、沈昌健
【簡歷】35年前仆后繼、追逐科技夢想的“油菜花父子“
6 格桑德吉
【簡歷】懸崖邊上的護夢人,西藏墨脫山區教師
7 胡佩蘭
【簡歷】退休后20年堅持每天出診的仁醫
8 姚厚芝
【簡歷】為子女籌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重病母親
9 方俊明
【簡歷】榮譽遲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見義勇為好市民
10 龔全珍
【簡歷】守護開國將軍夢想,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革命老人。
望采納,謝謝。
5.201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及精神 要簡練一點
【事跡】黃旭華,男,87歲,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制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事跡】劉盛蘭,男,91歲,山東省煙臺市蠶莊鎮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事跡】陳俊貴,男,漢族,55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尼勒克縣喬爾瑪筑路解放軍指戰員烈士陵園管理員。
【事跡】段愛平,女,57歲,山西長治市襄垣縣王橋鎮返底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事跡】沈昌健,男,46歲,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楊橋村村民。
【事跡】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幫辛鄉小學的一名教師。
事跡】胡佩蘭,女,98歲,解放軍3519職工醫院和鄭州市建中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醫生。
【事跡】姚厚芝,女,38歲,重慶市巫溪縣塘坊鎮紅土村村民
【事跡】方俊明,男,56歲,湖北省武漢市武昌人。
【事跡】龔全珍,女,90歲,現居江西蓮花縣琴亭鎮金城社區。
6.楊善洲的事例簡短的,急
2010年春天,已持續半年的干旱讓云南很多地方群眾的飲水變得異常困難,施甸縣大亮山附近群眾家里的水管卻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們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場。近些年,隨著大亮山植被狀況明顯改善,山林的水源涵養功效得以很好發揮,附近村委會架起水管,將泉水從林場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戶,村民再也不用為吃水犯愁。受曠日持久的干旱影響,水管里的流水較之以往細小了很多,但足以讓附近的村民心滿意足,也讓他們對楊善洲的功勞更加念念不忘:“多虧了老書記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現在會是什么樣子。”
1988年3月,61歲的楊善洲從保山地委書記的崗位上退休,婉拒了時任省委書記普朝柱勸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請,執意選擇回到家鄉施甸縣種樹。20多年過去了,曾經山禿水枯的大亮山完全變了模樣:森林郁郁蔥蔥,溪流四季不斷;林下山珍遍地,枝頭鶯鳴燕歌……
一位地委書記,為何退休后選擇到異常艱苦的地方去種樹?植樹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挑戰?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讓夕陽人生散發出炫目的光彩?
“給鄉親的承諾總得兌現”
“擔任地委領導期間,有鄉親不止一次找上門,讓我為家鄉辦點事情。我是保山地區的書記,哪能光想著自己的家鄉,但畢竟心里過意不去呀,是家鄉養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們承諾,等退休后,一定幫家鄉辦點實事。”關于種樹,年逾八旬的楊善洲這樣解釋。
為了實現“幫家鄉辦點實事”的承諾,楊善洲把目光鎖定在施甸縣城東南44公里處的大亮山。楊善洲的家鄉就在大亮山腳下的姚關鎮陡坡村,兒時,母親常帶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藥等到集市上賣。原來這里林木參天,當年大煉鋼鐵時大量砍伐樹木,后來當地貧困農民又大規模毀林開荒,原本翠綠的大亮山變得山禿水枯,生態遭到嚴重破壞,周邊十幾個村寨陷入了“一人種一畝,三畝吃不飽”的困難境地。“再這么下去,子孫后代的日子可怎么過?”楊善洲憂心忡忡。
7.鄧稼先的簡要事跡50字以內
1924年出生于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學,在讀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后,他曾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后在父親鄧以蟄的安排下,他隨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就毅然回國。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制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擴展資料:
鄧稼先的主要成就: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并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
他自1958年開始組織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開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并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
鄧稼先不僅注重科技實驗,還格外注重對科學理論的及時梳理和總結。鄧稼先和周光召合寫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研究總結》,是一部核武器理論設計開創性的基礎巨著,它總結了百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這部著作不僅對以后的理論設計起到指導作用,而且還是培養科研人員入門的教科書。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鄧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