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節兒歌簡單
端午節歌謠
“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五月五日午,天師騎艾虎;薄劍斬百邪鬼入虎品。(陜西)
溫州民間流行著一首《重五謠》:
吃爻雄黃酒,毒蛇遠遠游。
重五草頭湯,疤瘰洗精光。
重五吃麥麥,字眼學起快。
吃爻重五卵,做個生員卵。
重五吃大蒜,讀書做高官。
2.端午節詩歌
端午節詩歌:《竹枝歌》(宋·范成大)五月五日嵐氣開,南門競船爭看來。
云安酒濃麴米賤,家家扶得醉人回。《競渡曲》(唐·劉禹錫)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蛟龍得雨耆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云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車注。
(一) 五月五,過端午, 賽龍舟,敲鑼鼓, 端午習俗傳千古。 (二) 五月五,是端午, 背個竹簍入山谷; 溪邊百草香, 最香是菖蒲。
(三) 雄黃酒,灑庭戶, 小孩頭上畫老虎。 一,二,三,四,五, 家家戶戶過端午。
(四) 粽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 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 那兒端陽, 處處端陽處處祥 (五)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五,是端陽; 粽葉香,裹五糧;剝個粽子沾上糖; 幸福生活萬年長。
3.端午節的兒歌
1 “棕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五月五,是端陽。
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
龍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編輯本段]【端午節詩詞】 五月五日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乙卯重五詩 【南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云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六幺令.天中節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 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
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吊祭江誦君賦。 感嘆懷王昏聵,悲戚秦吞楚。
異客垂涕淫淫,鬢白知幾許? 朝夕新亭對泣,淚竭陵陽處。 汨羅江渚,湘累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
滿江紅.端陽前作 千載悠悠,成習俗,天中端午。 逢佳節,粼粼波上,百舟爭渡。
萬戶家中纏米粽,三閭廟外吟君賦。 祭圣賢,忠義蕩乾坤,傷君去。
奸當道,謠言布;遭放逐,悲難訴。 嘆家亡國破,汨羅歸處。
志潔行廉爭日月,辭微文約傳千古。 子沉江,鶴駕淚淫淫,何其苦。
菩薩蠻 【宋】陳與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漁家傲【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
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
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
猶松等閑驚破紗窗夢。 端午【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音, 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編輯本段]【端午節諺語】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
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櫳。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櫳。
食過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櫳,食過五月粽,不夠百日又翻風。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癩蛤蟆躲不過五月五。
(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 。
(西北) 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山東) 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
(山西) 有錢難買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 (寶山) 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江浙) 端午請菩薩,端六發烏賊 。(江浙)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江蘇) [編輯本段]【端午節歇后語】 端午節賣月歷——過時了 癩蛤蟆躲端午——躲的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端午節的黃魚——在盛市上 端午節后布谷叫——過時了 過了端午節劃龍船——過時貨 端午節吃餃子——與眾不同。
4.端午節的詩歌短一點的
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唐 杜甫《端午日賜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枹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搴翠幃,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唐 劉禹錫《競渡曲》 靈均死波后,是節常浴蘭。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堯潘《端午日》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歐陽修《魚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宋 蘇軾《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
——宋 蘇軾《少年游 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鬣。佳人相見一千年。
——宋 蘇軾《浣溪沙 端午》下闋 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 蘇軾《浣溪沙 端午》 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
——宋 張耒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在,只留《離騷》在世間。
——宋 張耒《和端午》 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 ——宋 秦觀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
奇絕。 難畫處,激起浪花,飛著湖間雪。
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 ——宋 黃裳《喜遷鶯 端午泛湖》 朱顏老去,清風好在,未減佳辰歡聚。
趣臘酒深斟,菖蒲細糝,圍坐從兒女。 還同子美,江村長夏,閑對燕飛鷗舞。
——宋 晁補之《永遇樂 端午》 高詠楚辭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紅。
無人知此意。 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墻東。 酒杯深淺去年同。
試澆橋下水。 今夕到湘中。
——宋 陳與義《臨江仙》 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
——宋 楊無咎《齊天樂 端午》 淡妝濃抹,西湖人面兩奇絕。 菖蒲角黍家家節。
水戲魚龍,十里畫簾揭。 凌波無限生塵襪,冰肌瑩徹香羅雪。
游船且莫催歸楫,遮莫黃昏,天外有新月。 ——宋 趙長卿《醉落魄 重午》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我欲于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 ——宋 趙蕃,《端午三首》其二 紅藕絲,白藕絲,艾虎衫裁金縷衣。
釵頭雙荔枝。 鬢符兒,背符兒,“鬼”在心頭符怎知? 相思十二時。
——宋 李石《長相思 重午》 醉看葵柳懷舊事,饞思櫻筍夢吾廬。 向時癡絕今愁絕,自讀《離騷》些老夫。
——宋 高箸《重午懷舊》 亦有魚龍戲舞,艷晴川,綺羅歌鼓。 鄉情節意;尊前同是,天涯羈旅。
漲綠池塘,翠陰庭院,歸期無據。 問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處? ——宋 盧祖皋《小龍吟 淮西重午》下闋 一、《端午節的懷念》佚名 回到吃粽子的家里, 回到掛菖蒲的門前, 回到飄滿艾香的城市與鄉村, 回到屈原縱身的一跳, 回到詩歌本身。
一條止于湖南的河流, 卻流經中國每一個人的心靈。 打撈也罷,求索也罷。
龍舟再快,也不過是, 時間的一枚梭子。 端午節,中國老百姓, 自發地一個節日。
幾千年地打撈, 幾千年地存在, 應該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 一個偉大的主題, 一個偉大的身影, 一個痛苦的問號和句號, 一塊問路的石頭和一顆, 求索的頭顱, 至今佇立江邊。
汩羅江,一條永遠流淌著, 詩歌的光榮與夢想的河流。 二、《在端午,聆聽》心曼。
墨香 菖蒲行走,艾草聯歡。 陳愛,掬捧經年的。
淚。藏進衣角,掛在舊時的月勾。
往事如水,取出, 《離騷》的厚重,在失衡的雨季, 層層疊疊。將無奈引入巢。
五月,一首詩站在門外, 不由自主地昂首。 興奮粒粒粽香,往下的詩句, 在一段段記憶話潮。
此刻,汨羅江, 被一枚葉子,帶進塵世的杯盞。 不用淚,不用愁。
只愿詩意如故, 把苦澀泡淡,枯葉喊綠。 曾經包裹的憂心,經過千年洗禮, 再去聆聽,龍舟小調。
畫面上早已積滿了;幸福。 一個朝代的寒,被另一個朝代暖和, 三、《端午》一點塵埃 菖蒲,艾葉, 粽子,雄黃酒。
用一根草繩連著, 牽出一段歷史。 屈子、楚懷王、奸臣。
組合在一起, 就是明星與黑暗的交鋒。 時代遠了, 汨羅江水淺了, 就是那縱身一躍。
水光照亮后人, 永遠記著自己丈量愛國的深度。 四、《品味端午》一個自在人 汨羅江水的嗚咽, 已被歷史的風雨淹沒。
撕開粽葉, 撫摸千年暗傷, 觸及不到詩人心跳的律動。 美人,香草。
在歲月的河流中, 與天問一道被漸漸漂白。 自從“江陵端午祭”, 申遺成功,撕開粽葉, 只見一具具空殼。
到處都是新鮮的傷口。 沒有滴血。
這一天, 我們依然和祖先一樣。
5.關于端午節的詩歌
五月五日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乙卯重五詩 陸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云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菩薩蠻 (宋·陳與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
彩絲剪就交絨索。樽俎泛菖蒲。
年年五月初。主人恩義重。
對景承歡寵。何日玩山家。
葵蒿三四花。 漁家傲(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
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里黃驪時一弄。猶松等閑驚破紗窗夢。
六幺令.天中節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
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 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吊祭江誦君賦。
感嘆懷王昏聵,悲戚秦吞楚。 異客垂涕淫淫,鬢白知幾許? 朝夕新亭對泣,淚竭陵陽處。
汨羅江渚,湘累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 滿江紅.端陽前作 千載悠悠,成習俗,天中端午。
逢佳節,粼粼波上,百舟爭渡。 萬戶家中纏米粽,三閭廟外吟君賦。
祭圣賢,忠義蕩乾坤,傷君去。 奸當道,謠言布;遭放逐,悲難訴。
嘆家亡國破,汨羅歸處。 志潔行廉爭日月,辭微文約傳千古。
子沉江,鶴駕淚淫淫,何其苦。 端午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端午節關于香包的歌曲
歌名中帶端午的歌:有關端午節、端午日、端午竟舟~ 歌詞中帶端午的歌:晚風花香、一年之計、珠璣路晨光、師兄 有關端午的歌曲 云海蒼茫 鳳凰飛翔 九天任來往 清涼酒漿 潔白衣裳 蘭花為你香 長長的想 遠遠的望 歲月在流淌 深深的情 沉沉的愛 永在我心上 秋風落葉 白露橫江 星辰在閃亮 親親家園 遙遙故鄉 千里多迷茫 長長的想 遠遠的望 歲月在流淌 深深的情 沉沉的愛 永在我心上 歌詞:《又到端午節》 作者:蘇一一 又到一年一度端午節, 滿大街、都是飄香的粽葉, 好想嘗嘗久違的風味, 又怕從此打開思鄉的情結。
一層一層的翠綠粽葉, 裹著爹娘的辛勞與歡悅, 吃一口粽子,道一聲感謝, 似海恩情啊,在心頭奔瀉。 又到五月初五端午節, 滿大街、洋溢節慶的濃烈, 家家戶戶掛起了艾草, 還有遠嫁歸來風韻的阿姐。
一片一片的芳香艾葉, 熏染老屋的白天和黑夜, 編一只香囊,繡一只蝴蝶, 萬千情絲啊,綿延了歲月。
7.關于端午節的詩歌.【給短一點的,每個標點符號隔開3個字.】
關于端午節的兒童詩歌粽子香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端午花端午花,紅又紅,摘朵鮮花送金龍.端陽,端陽,粽子粽,拿個粽子塞龍洞.龍戴鮮花吃粽子,吃飽粽子回龍洞,請你不要傷害屈原公公.(一)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習俗傳千古.(二)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三)雄黃酒,灑庭戶,小孩頭上畫老虎.一,二,三,四,五,家家戶戶過端午.(四)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祥(五)桃兒紅,杏兒黃;五月五,是端陽;粽葉香,裹五糧;剝個粽子沾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六)五月五,是端陽;龍船雙雙鬧長江;兩邊坐著劃船手;中間坐著打鼓郎;咚咚鏘;咚咚鏘;咚咚咚咚鏘.五月初五是端午,家家戶戶包粽子,門窗插起艾條草,胳膊系上百鎖子.五月端午吃軟米,飯香棗甜喜心中,辨好艾草掛門臉,過夏經秋熏蚊蠅.五月端午端粽子,九月重陽重鏡子,五月編下艾腰子,九月用來熏蚊子.金鎖子、銀鎖子,不如戴個百鎖子.初一,不戴柳,死嘍變成大黃狗!初二,不戴艾,死嘍變成老太太!初三,不戴百鎖,死嘍變成黑騾!打莖(粽)葉、筏莖(粽)的,單五(端午)清晨等不得!墜荷包、穿火蒜,端著蒸米滿街轉!點雄黃、喝黃酒,掂上敬(粽子)的到處走!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