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籃球的一些故事
1891年12月初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后為春田學院),由該校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當年的籃球規則只有13條,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去世,終年78歲。
他未曾料到,由他創建的籃球項目竟然在二百多個國家流傳市面著,而且至今美國籃球還譽滿全球。 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籃球的功績,在春田學院校園內修建了美國籃球名人館-詹姆斯·奈史密斯紀念館。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桃籃別釘在鍵身房內看臺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
每次投球進籃后,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后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
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
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并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
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3次犯規判負1分;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鐘;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
上場比賽人數逐步縮減為每隊10人、9人、7人,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 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
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并有移種文字出版,發行于全世界,這樣,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并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間,規則曾多次修改,與現行規則有關的重要變化是:將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為失分隊在后場端線外擲界外球繼續比賽;進攻隊必須在10秒鐘內把球推進到前場;球進前場后不得再回后場;進攻隊員不得在"限制區"內停留3秒鐘;投籃隊員被侵犯時,投中罰球1次,投不中罰球2次等。
1952年和1956年第15、16兩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中,出現了兩米以上的多人,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曾兩次擴大籃球場地的"限制區"(也叫"3分區");還規定,一個隊控制球后,必須在30秒內投籃出手。60年代初有關10秒和球回后場的規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屆奧運會后取消了中場線改畫邊線的中點而中止。
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后,又恢復了中場線,這些規定又繼續執行。1977年增加了每隊滿10次犯規后,在防守犯規時罰球兩次,防投籃時犯規兩罰有1次不中再加罰1次的規定。
1981年又將10次犯規后罰球的規定縮減到8次。很明顯,人員的變化的技術,戰術的發展引起了規則的改變,而規則的改變又促進了人員和技術、戰術的進一步發展變化。
特別是50年代后期以來,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對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以及意志、作風等各方面都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籃球是1976年第21屆奧運會上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 籃球運動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傳入中國的,隨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里也有了此項活動。
在1910年的全運會上舉行了男子籃球表演賽之后,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大、中學校的籃球活動逐漸開展起來,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開展得較好,水平也較高,當時的比賽規則很簡單,在球場中間畫一個約有1米直徑的中圈,中鋒隊員跳球時一只手必須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術也簡單,中圈跳球后,誰接到球就自己運球,超過防守人就投籃。
當時只會直線運球前進,傳球方法是單、雙手胸前傳球,跑動投籃是用單手低手上籃,立定投籃無論遠近都是用雙手腹前低手投籃。1925年前后,進攻和防守的5名運動員,有了較明確的分工,中鋒對中鋒,后衛對前鋒,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對手。
但前鋒的職責是只管進攻投籃,不管退守;后衛的職責是只管防守搶截球,不管投籃。前鋒和后衛很少全場跑動,只有中鋒要攻守兼顧。
以后又逐漸改為兩后衛1人助攻(活動后衛),1人留守后場(固定后衛),兩前鋒也變為1人留在前場專管偷襲、快攻,1人退守后場助防。技術動作也有所發展,跑動投籃出現了單手、高手投籃,立定投籃出現了雙手胸前投籃,傳球出現了單、雙手擊地傳球,運球出現了兩手交替運球躲閃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進的技術。
規則中增加了罰球區和罰球線,隊員犯規4次即被取消比賽資格,犯規罰球可由隊長指定任何1個隊員主罰。比賽時間分為上、下半時各20分鐘,中間休息10分鐘。
每次投中或罰中后,都在中圈跳球,重新開始比賽。而中國籃球運動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較大提高 。
籃球起源與發展 起源:現代籃球運動自1891年起源與美國。是美國東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春田市)當時的青年基督教學校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
當時稱為"奈史密斯球"后又稱"筐球"最后根據活動的內容是向籃球筐中投球,邊形象的命為籃球。 一,初創時期(19。
2.求一個關于籃球的小故事
有這樣的事的。
1982年,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亞籃球隊正在爭奪歐洲籃球錦標賽的決賽權。當比賽只勝最后8秒的時候,保加利亞隊以2分優勢領先,并且還掌握著球權。
一般來說,這已穩操勝券。但是那次錦標賽采取的是循環制,保加利亞必須超過對方5分才能取勝,可要用僅勝的8秒再贏3分,談何容易。
這時保加利亞隊教練叫了一次暫停,許多人對之付之一笑,認為保加利亞隊大勢已去,被淘汰是不可避免的,教練即使有回天之力,也很難力挽狂瀾,暫停結束后,比賽繼續進行。這時球場上出現了眾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見保加利亞拿球的隊員突然運球身自家籃下跑去,并迅速跳起投籃,球應聲入筐。
這時,全場目瞪口呆,全場比賽時間到。但是,當裁判宣布雙方戰成平局,需要加時賽時,大家才恍然大悟。
保加利亞這一出人意料之舉,為自己創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機會。加時賽結果,保加利亞隊贏了6分,如愿以償的出線了。
3.說說你的籃球成長故事
我現在大二,小學六年級開始打球的(不算前輩了 朋友的切磋吧)
小學由于力量不夠投籃都是端尿盆,滿場的二運 走步很正常 不過也沒人犯規 由于大家都走步二運于是也就公平了。當時的命中率竟然是我打到今天最高的時候 囧
初一那一年我身高暴增到一米七七,于是打籃球有了絕對的優勢,在內線如魚得水,由于力量的提高我已經學會投籃了,對規則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經可以有模有樣的打半場比賽了。籃下的技術還很粗糙不怎么會卡位半截籃也很差。不過由于同齡人還沒開始發育身體我靠身體也吃定他們了。第一次看籃球比賽是CBA,那時候江蘇南鋼還是千年老九,直到一個姓邱的教練帶來了雙塔戰術南鋼才開始崛起,那年叫個激動啊!第一次接觸NBA正好是活塞冠軍的那一年,所以我不了解艾弗森是什么樣的人以至于現在都有人說你不了解艾弗森 你不懂。我壓根沒看答案最猛時候的比賽當然不知道。也從那時起我有了自己的偶像 德克 諾維茨基。(好像我已經逐漸向他那種風格靠攏了)
高一是我籃球最強的一年了,不過由于那時大家都開始發育我身體未必占得到便宜。高一我身高一米八零。個子都初一長光了。于是我練習投籃,那年我的零角度以及罰球線的跳投都很準大概能有百分之六十。四十五度角我就是投不進,老有人說四十五度角最好投我實在難以理解。。。至于為什么我練罰球線的跳投因為我想反正要練罰球 我這么練順便把罰球都練了。籃下的卡位和籃板我也搞的像模像樣,至少當時我還是一個高手。
高二我長到一米八三,只能算比較高,打個大前鋒玩玩,技術沒什么變化,年級三對三比賽我們班太猛了 有四個校隊的(我是其中之一但其他三個正好都在他們自己位置上比我牛逼,雖然我比他們都要全面)于是我替補,最后我們班摘得桂冠。
高三年級籃球賽我們班那個后衛轉走了于是我干起了控球后衛。(我們班太強了 我如果到其他任何一個班都是絕對的主力中鋒 可惜年級第一中鋒和我一個班)毫無懸念地衛冕成功,因為別的班后衛被我強攻就玩完,他們換中鋒來防我我就傳球給大個 更加防不住了(笑)我貌似拿了得分王。
進了大學玩的就比較少了,因為很多人要打游戲 泡女人。不過還是可以一個月打一兩次。現在我的身高是一米八五體重比較胖了170斤(以前六年一直是140到150之間)零角度不會投籃了 中投也沒以前準了,現在籃球純屬娛樂 鍛煉。
我僅僅是業余愛好者 比樓主混的差也請見諒,大家把經歷拉出來曬曬吧!權當交流討論
4.籃球專業小短文
Basketball, the ultimate in team sports(最典型的集體運動), can be played indoors and out, on a court or in the park. It doesn't cost a lot to play, it isn't complicated, and once you know how to play it, you can hang a hoop(設置一個籃圈) just about anywhere. Starting Out 開始吧! Basketball is a pretty simple game once you know a few rules. After you've learned the basic skills, you can walk up to any court and join a spontaneous pickup game(加入自發組織的一場比賽中去). Target areas 鍛煉效果: Basketball is a good cardiovascular exercise(心血管鍛煉) and is great for building muscular endurance(耐力). Since the game requires a lot of starting, stopping and sprinting, it helps strengthen the lower body(下肢), especially the quadriceps(四頭肌), hamstrings(腿筋), gluteus muscles(臀肌) and calves(小腿). Dribbling(帶球) and shooting(投籃) develop muscles in the arms and shoulders. Obviously, the fitness benefits increase with the pace of the game(很顯然,鍛煉效果隨運動節奏的加快而增加). Other pluses 附加效果: Shooting hoops(投籃) increases your energy(體力), stamina(耐力) and coordination(協調能力) and thus can make other aerobic activities, such as walking, running and in-line skating, easier(因此,能夠使其它有氧健身運動更容易). Also, the goal of scoring motivates players, because they forget they're exercising(得高分的目的激勵著打球者,使他們忘記正在進行鍛煉). The Warm-Up and Cool-Down 熱身動作和結束動作: Before you start shooting hoops(投籃), walk or bike to the court(球場) and spend a few minutes taking practice throws(練習擲球) or passing the ball around to your teammates(或給同伴們傳球). It takes five to 10 minutes to warm up your muscles, get your heart rate elevated(心跳加快) and break a sweat (a sign that you're ready to proceed). After the game, take time to cool down(平靜下來): Allow your heart rate to descend gradually(逐漸減緩) by strolling around the court(繞球場漫步) or walking home(步行回家). Be sure to stretch the following major muscle groups after you warm up (確保使以下的肌肉在熱身后得到伸展)to prevent injury and again after exercising(鍛煉后也是如此) to promote flexibility(以便提高柔韌性) and prevent soreness(避免酸痛):Biceps(二頭肌), Calves(小腿), Gluteus muscles(臀肌) (a.k.a.(又叫作。)
glutes), Hamstrings(腿筋), Quadriceps(四頭肌) (a.k.a. (又叫做) quads), Triceps(三頭肌) .。
5.有關體育的小故事
1、林丹小時候,媽媽總喜歡把他當成女孩子來打扮。
那時候的林丹胖乎乎的,頭發留得長長的,都快蓋住耳朵了,有時候,兩個小臉蛋上還被媽媽抹得紅紅的,再穿上媽媽買的紅色衣服,活脫脫一個小女孩。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全國各地風靡學電子琴。
當時,林丹正在上學前班,班里的同學都被家長帶著去學電子琴,林丹也不例外。媽媽給他買了一臺“卡西歐”的電子琴,價值一兩百塊,這個價格在當時已經是很高的了。
可是,這么昂貴的電子琴卻沒能吸引住小林丹的注意力,天天坐在電子琴前,只動動手指頭,這可把愛動的小林丹憋壞了,剛彈上一會兒,他就想從椅子上下來東逛逛西走走,結果只練了一個星期,他就再也不肯練了。林丹的爸爸和媽媽都是體育愛好者,爸爸喜歡打乒乓球和排球,媽媽游泳,還打籃球,經常代表上杭縣去龍巖參加比賽。
媽媽想,兒子不愿練電子琴,可總得練點別的吧。于是,她打籃球的時候就帶上林丹,讓他自己在場上跑著玩。
當時,上杭縣體育館有少兒業余羽毛球的培訓,林丹周圍有很多小朋友都去那兒練球了。有一次,林丹跟著他們一起去體育館玩兒,他第一次看到了羽毛球。
看見小朋友們跑來跑去,揮拍、接球,林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好像是找到了一種對味的感覺。那一年,林丹5歲。
很快,林丹就進了培訓班。但因為是業余班,其實更多時候是在玩兒。
小朋友們在一起練習握拍、揮拍、跳繩等基本功,趁教練不注意,林丹就跟小朋友偷偷玩游戲,那段時光是快樂和無憂無慮的。那個時候,小小年紀的林丹就顯示出了不肯服輸、自尊心強的勁頭。
當時的訓練項目中,唯一讓林丹害怕的就是壓腿。剛開始的時候,小孩子的韌帶沒拉開,腿壓不下去,教練就幫他壓,小林丹疼得直哭,邊哭邊壓,回家后,媽媽還要幫他繼續壓。
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媽媽也從來沒有聽他說過不想去練了。周末的時候,訓練隊要長跑,繞著上杭縣城跑兩圈,至少也有幾千米,林丹是隊里年紀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著大一點的隊員跑,一定要跑完全程,絕不肯中途停下。
另外,在隊里打比賽,如果輸了球,教練還沒說什么,林丹自己就開始掉眼淚了。在業余班,林丹是唯一用左手打球的孩子,教練因此對他特別關注。
雖然因為年齡太小,林丹的技術水平在班里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身體素質很突出,當時班里進行技術評定,他的基本動作、步法,前后摸球線等項都名列前茅。2、5歲時梅西開始為當地的格蘭多里俱樂部踢球,教練就是他的父親。
7歲的時候這個小家伙就在紐維爾老男孩隊倍受稱贊。但梅西在11歲時被診斷出發育荷爾蒙缺乏,而這會阻礙他的骨骼生長。
家里的經濟條件難以承受小梅西的治療費用,由于他的天賦被巴薩的雷克薩奇看中,在2000年將他帶到諾坎普,梅西舉家搬遷到歐洲。在2000年9月,年僅13歲身高只有140cm的梅西去了巴塞羅那試訓。
在試訓期間,梅西的表現征服了巴薩青年隊教練,他們迫不及待的與梅西簽訂了一份2012年才會到期的工作合同,卻忘記國際足聯相關規定,未滿20歲的球員不得和俱樂部簽定5年以上的工作合同。巴塞羅那俱樂部在幫助西成長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俱樂部所安排的治療下,梅西在2003年身高已經達到1米7。
加泰羅尼亞人毫不猶豫的就給他在俱樂部注冊并安排他去醫療部接受治療。2008年這名來自羅薩里奧的21歲小伙子已經長到了170cm。
“梅西是吃著土豆和胡蘿卜長大的,是喝著那些沒有油沫的湯后去踢球的,但他比誰都懂事!” “我記得,而且永遠都不會忘記拿到診斷結果的那一天。當時天特別冷,當時我們在街上,梅西沒有任何表情,非同一般的冷靜,我知道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家里沒有任何能力讓他治療。”
站在梅西的身邊,父親豪爾赫眼眸中總是透著快樂抑或得意,但他內心的酸楚又有多少人能讀懂? “作為父親,我最清楚梅西的病源于營養不良。阿根廷盛產世界上最好的牛肉,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奶酪,但那不屬于我們。
梅西是吃著土豆和胡蘿卜長大的,是喝著那些沒有油沫的湯后去踢球的。”梅西的父親豪爾赫回憶當年只有11歲的梅西患上生長激素缺乏性侏儒癥時,不禁仍有些傷感,甚至當梅西已經成為這個星球上最好的足球運動員之后,“他從不抱怨,他年紀輕輕就比誰都懂事,這一點沒有人比我更清楚。”
3、劉翔少年時,上海市普陀區體校的教練顧寶剛發現他的身體素質非常出眾,便將他招入名下練習跳高。劉翔從小就十分好強,練習非常刻苦,成績提高很快。
但橫桿在快速提高一段時間后,再提高卻變得困難起來。劉翔很著急,以為是自己用心不夠,就給自己加練,他想用更加刻苦的訓練提升自己的成績。
可一段時間后,橫桿的提升高度微乎其微。顧寶剛找到劉翔,無奈地表示:“你的腿如果再長五厘米就好了。
以你現在的身高最多也就是個亞洲冠軍,你好好考慮一下是否放棄跳高劉翔因自身的不足而非常痛苦,但他又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在顧寶剛的建議下,他開始改練跨欄。
日復一日,春秋交替,那個不足留下的遺憾沉沉地壓在劉翔的心頭。2004年雅典奧運會110米欄賽場,劉翔羚羊般跨越一個個橫欄,風馳電掣地第一個沖過終。
6.一個簡短的名人的故事
科比是NBA著名的籃球明星,他曾經四次率領洛杉磯湖人隊登上NBA年度總冠軍的寶座。有一次,一位記者在采訪中曾經這樣問科比:“你為什么如此成功呢?”
對于記者的提問,科比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記者道:“你知道洛杉磯凌晨四點的樣子嗎?”
這個問題搞得記者一頭霧水,他疑惑地搖了搖頭。
科比見狀言道:“我知道每天凌晨四點洛杉磯的樣子。”
記者聽完,不由得對科比格外尊崇。
一個人的成功絕非偶然,它是有多種因素構成的,但有一個條件是必須的,那就是勤奮努力,任何一個沒有付出的人,斷然是不會成功的。就像科比,每天不到凌晨四點就起床訓練,灑下了那么多的汗水,才造就出了一位籃球天才。
7.籃球的來歷150字
打籃球150字
今天早上,我約了亮亮哥哥一起去打籃球。我們來到小區的籃球場開始打球。我給亮亮哥哥提了一個建議:在球場上選五個點作為投籃點,每個人分別在點上投籃,投進了就換,投不進就繼續投。
直到五個點都投進,最后看誰用的次數少誰就獲勝。我們開始投了,一開始我投得很順利,但到了最后一個點卻怎么也投不進了。一直連投了十二次才勉強投進,而亮亮哥哥剛開始投得并不順手,到了后面卻有如神助般以十一次蠃了我。我不甘心失敗,繼續向哥哥挑戰,但次次輸給他。我非常沮喪,也服了哥哥。以且,我要經常練習投籃,提高球技,爭取打敗哥哥。
打籃球150字
今天,我和爸爸去西江體育場打籃球。
到了西江體育場,選擇了一塊地,找到了對手,我們開始比賽了。
比賽一開始,就被敵軍領先。爸爸急了,倒把球射進了,變成了一平。對方也不甘示弱,我們展開了激戰。在烈日下,戰爭變得更加激烈,誰也不讓誰,直到11:9,我軍一馬當先,我才放松了一些。結果,驕者敗,一下子被敵軍追十四平。我直咬牙關,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球一扔,球果然入了球籃。15:14的成績還不太理想,有一點不安穩。果然不出我所料,敵軍猛把球一拋,球進了,成了15平。我默默地對自己說:這次可不能輸呀!
最后,我以19:16的成績贏了這場比賽。但我不能傲,因為,這次贏了,下次我就能贏了嗎看
打籃球的故事150字
世界上有許多快樂的事,雖然很多事都忘了,但那件事在我心中的烙印還沒有消失。
一次,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和爸爸去打籃球,到了我們開始投球,我和爸爸說﹕逗爸爸我們來打一場球賽吧。地爸爸說﹕逗好哇。地雖然我表面上那么說,但心里卻想著我一定會超越爸爸的。就這樣,激烈的戰爭開始了,首先有我發球,但是我沒進,爸爸跑了三步投了籃,居然進了,我心想一定是我太大意了。就這樣我們連續投了十多個球爸爸全進了,我只好請教他,逗拜他為師,地爸爸教我一些技巧,日積月累這回我投籃越來越好了。
打籃球150字
人人都有自己喜愛的運動,有的人喜歡跳繩,有的人喜歡游泳。而我喜歡打籃球。我喜歡打籃球不但是因為打籃球好玩,而且可以鍛煉身體有助我長高。
今天我拿上籃球,叫了同學一起去打籃球。我們每對三人,一名裁判,如果有人犯規三次,裁判就上場打,犯規的就當裁判。
比賽開始了,裁判扔起球雙方隊長跳起拍球,球正好;落到我的面前,我快接球,跑向對手的球門,這時一張大手向我的球伸來。一瞬間,球就從我的手里被搶去。那人一下子就投進了。我們輸了。
打籃球真好玩!
8.誰知道關于NBA球星的故事
1963年2月17日,邁克爾·喬丹出生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一家天主教醫院。
他是迪洛瑞斯和詹姆斯·喬丹的第四個孩子,也是三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他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
老喬丹夫婦從小就有意識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和種族自尊心,并注意給孩子們良好的家庭教養,教育他們要有禮貌、誠實并且尊敬老人“我的家給了我爭取成功的信念。我小時候所受到的教育非常有益,一直在推動和幫助我成為今天的我。
我的品格和笑聲像父親,我的商業頭腦和嚴格像母親。”喬丹不無深情地說。
老喬丹夫婦的五個孩子在父母的培養教育下健康成長,沒有給父母惹太多麻煩,只有邁克爾常常弄出點惡作劇讓父母傷神。兒時的邁克爾很有幾分像流浪兒湯姆·索亞。
他曾在1989年的CBA“戴維·里特曼夜話”節目中談起過他小時候的一有趣的冒險經歷。在他兩歲時,有一天老喬丹正在自家后院用手電筒檢查車子的發動機,沒注意邁克爾好奇地在玩弄通電線路,小手觸及了電線的接頭,被摔出一米多遠,差一點喪了小命。
五歲的時候,他的父母禁止他玩斧頭,他不聽。有一次他偷偷拿斧頭到外面去劈柴,結果一不留神,斧頭沒砍中木柴,卻砍到了自己的腳趾。
他痛得又喊又叫,回到家里父母也手足無措,只好請來一位沒有行醫執照卻自稱是醫生的女鄰居,這位女“醫生”上來就在邁克爾鮮血淋漓的腳趾上澆了一大盞煤油,痛得邁克爾大喊大叫,但卻止住了流血。 1970年邁克爾十三歲的時候,隨家人搬到北卡羅萊納州南郊小鎮威明頓。
在那里,老喬丹夫婦買下了一大塊土地以供孩子們打球、騎自行車和舉行摩托車比賽,而調皮的邁克爾卻常常把自己翻進溝里。有一次,‘為模仿當時飛越駕駛摩托車的新聞人物,小喬丹騎著一輛摩托車,帶著哥哥拉瑞,想沖上一個泥墩,飛越一條水溝,結果沒有成功,兩人都摔得皮開肉綻。
喬丹想瞞過父親,把傷疤用布遮了起來,但老實的拉瑞卻“出賣”了弟弟。雖然受到父親嚴厲的批評,但喬丹并沒有就此住手,他又偷偷練習了好幾次,直到老喬丹發現后,責令他將摩托車賣掉為止。
當喬丹一家到達威明頓時,當地的種族爭端已趨緩和,社會環境相對比以前好得多。由于可供黑人孩子和白人孩子共同就讀的聯合學校還沒有建好,邁克爾姐妹五個的主要活動就是體育運動,他們玩籃球、檄攬球,有時比賽跑步、跳遠。
在所有孩子們喜歡的運動項目中,唯有游泳讓邁克爾感到恐懼。在他七歲那年,有一次和一個小伙伴下海玩水,在岸邊淺灘上平躺著,讓海浪輕輕托著他們搖晃。
突然間…個回頭浪把他們卷向大海深處,不會游泳的兩個孩子嚇傻了,拼命地掙扎,小伙伴竭力拉著喬丹向水下沉去。驚恐萬分的喬丹拼命向岸邊劃去,可小伙伴卻松開了緊拽著他的小手……眼睜睜地看著小伙伴溺死,從此使他對水敬而遠之。
“凡是到可能落下水的地方,我都會特別小心。”成年后的喬丹老實地承認,“如果是在游泳池邊舉行的大型酒會, 人又很多,有可能意外將我擠落泳他的話,那我會遠離池畔,首先我會弄清楚哪一邊較深。
然后離遠一點,就算是站在比較淺的一邊,我也從不貼著邊緣站。” 由于孩子多且都好玩,喬丹家很快成為附近孩子們聚會和玩耍的中心。
迪洛端斯·喬丹說:“邁克爾是我所有孩子中最好玩鬧的一個。他總是喜歡往人多的地方湊,如果有什么東西需要嘗試,那他一定是第一個。
他比任何人都更需要約束。”詹姆斯·喬丹說:“邁克爾總是故意跟我們作對。
如果我們告訴他爐子燙人,不要碰它,他偏偏去碰它;如果他看見寫有‘油漆未干’的電線桿,他會伸手摸摸它是否真的沒干。”“所有的孩子都派有一些家務活,邁克爾時常耍小脾氣,故意把他該做的事弄得一團糟,這常常令我們十分惱火。
有一次我甚至發現他把自己的零花錢付給其他孩子而讓他們幫助他做家務活。” 不僅在家中不愿意干活,喬丹在學校讀書時也不愿意“多動腦筋”,更不愿意做那些“煩人的”家庭作業。
整個小學和初中階段,喬丹的字習成績一直徘徊在B和C之間,但地卻非常熱衷各種競賽,父親實在徹底明白邁克爾不可能繼承自己的事業,成為一名合格的機械師后,決定對他因勢利導,指導兒子在自己后院的簡易籃球場上字刁籃球規則。很快,邁克爾就成為小學籃球隊中的一員虎將。
邁克爾從向其他人的挑戰過程中漸漸明白了一些道理,他知道了適當的自我約束能使他在參加各種競賽時免受傷害。在體育方面他向比他大一歲的哥哥拉瑞挑戰;在學習上他與比他小一歲的妹妹歲絲琳比賽;在其他方面,他向自己的父母挑戰。
青春期的到來使邁克爾的生活麻煩頻出。他在初中一年級時就被停學三次。
一次是因為他離開學校去練習跳躍投籃,一次是因為他把一支冰棒扔在了叫他“黑鬼”的女孩頭上;一次是因為與一個男孩打架——這個孩子把邁克爾辛辛苦苦畫在學校籃球場上的地線擦掉了。讀初三時,邁克爾打了他“平生最后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架”。
一天下午,喬丹準備和同學一起打棒球,征得老師的同意盾,做和一個要好的同學提早幾分鐘下課,到空地上去畫線。正當二八計開心心地用粉筆畫出了棒球場,準備招呼同學過來玩的卻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