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簡短家訓
1、“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一日,孔子站在庭院中,他的兒子孔鯉低著頭,很快地走過去。孔子攔住他問:“學詩了嗎?”孔鯉答:“沒有”。
孔子說:“沒學詩你怎么說話?”孔鯉便回去學習詩文。第二日,孔鯉又碰上了站在庭院內的孔子。
孔子問:“學禮了嗎?”孔鯉答:“沒有。”孔子說:“不學禮你怎么做人。”
于是孔鯉回去習禮了。這個故事叫做“過庭訓”,后來古人將父親訓斥兒子稱為“過庭訓”。
2、且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司馬談認為自孔子過世后的四百多年間,諸侯兼并、史記斷絕,當今海內統一,有許多明主賢君、忠臣義士等的事跡。
然而作為一名太史令不能盡到寫作的職責,內心十分不安,因此臨終時邊哭邊囑咐兒子司馬遷,希望它能子承父業,不要忘記撰寫史書。司馬遷不負父命,最終寫出了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3、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欲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這是諸葛亮在晚年時寫給他八歲兒子的一封家書。
在這封家書中,諸葛亮要求兒子要勤學勵志,從淡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下功夫。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
文末又諄諄教誨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諸葛亮為了蜀漢之國事日夜操勞,無暇顧及兒子的教育問題,于是寫下這封書信告誡兒子。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
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歐陽修勸戒子孫要努力學習,提升自身修養。告誡后代:人都要經過雕琢磨礪才能有所作為,人的習性是最容易受外面物質環境影響的,若不能時刻磨煉自己,提升學識修養與品德內涵,就會舍君子而為小人了。
5、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與牛爭力;走如馬,不與馬爭走;智如士,不與士爭智。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土地博裕而守以險者,安;祿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而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記而守以淺者,廣。
有德行的人不怠慢他的親戚,不讓大臣抱怨沒被任用。老臣故舊沒有發生嚴重過失,就不要拋棄他,不要對某一個人求全責備。
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會與牛競爭力的大小,即使飛跑如馬,也不會與馬競爭跑速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會與士爭智慧高下。德行廣大者以謙恭的態度自處,便會得到榮耀。
土地廣闊富饒,以節儉的方式生活,便會永遠平安;官高位尊而以卑賤的方式自律,你便更顯尊貴;兵多人眾而用畏怯的心理堅守,你就必然勝利;聰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態度處世,你將獲益良多;博聞強記而用膚淺自謙,你將見識更廣。
2.家訓家規家風怎么寫簡潔
家風家訓怎么寫1、做人要做老實(遵紀守法)、誠實(表里如一)、善良人,多做好事,終有好事。
2、族內子孫人等,妄作非為,有干名教者,不待鳴官,祠內先行整治。3、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4、重道德修養,嚴情操品性;扶正義,斥邪惡。5、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
6、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就有十世的子孫保之;如果是斬焉無后者,那是德至薄也。7、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8、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9、一戒是(晚)起;二戒懶惰;三戒奢華;四戒驕傲。
既守四戒,又須規以四宜:一宜勤讀;二宜敬師;三宜愛眾;四宜慎食。10、學生要三勤:手勤、腦勤、讀書勤。
11、休存猜忌之心,休聽離間之語,休作生分之事,休專公共之利。12、行軍打仗,兵最怕驕,驕兵必敗;兒女也最怕嬌慣,一嬌慣,那一定出現問題。
13、孝敬老人,嚴教子孫;尊老愛幼,親穆存心。14、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兄弟互相助,慈悲無邊境。
1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16、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呵反笑,至有識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3396366知,謂法當爾。
17、吾家食宋祿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18、無瑕之玉,可以為國器;孝悌之子,可以為國瑞。
19、我今僅守讀書業,汝勿輕捐少壯時。20、維祖卓識圖遷,艱難風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貫他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焉。
21、提倡勤儉持家,節約光榮,浪費可恥。22、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邊苦作舟。
23、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24、贍養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我做起代代相傳。
25、人遺子孫以財,我遺子孫以清白。26、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27、人皆因祿富,我獨以官貧。所遺子孫,在于清白耳。
28、親賢者、遠小人;重禮儀、講誠信。29、刻薄成家、驕奢淫逸,就是敗家相。
30、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31、家家有本難念經,唯有開心念得通。
32、活到老學到老躺在棺材里不算巧。33、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
34、漢之袁氏累世忠節,吾心所尚,爾等宜以之為師,時時訓誡自己。35、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36、婦女奢淫者敗;子弟驕怠者敗;兄弟不和者敗;侮師慢客者敗。37、奉先思孝,處下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
38、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39、房氏后裔起名,班輩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后,不得紊亂。
40、凡是不 愛已的人,實在欠缺做父親的資格。41、兒童是創造產業的人,不是繼承遺產的人。
42、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43、獨立人格、勤儉節約、凡事忍耐、不斷學習、為人正直、用心做事。
44、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養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治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45、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
46、成家子,烘如寶,敗家子,錢如草。47、常將有日思元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48、不以已長望人,雖卑賤皆得盡所能。49、不孝父母,敬神無益;兄弟不和,交友無益;存心不正,風水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心高氣傲,博學無益;做事乖張,聰明無益;時運不濟,妄救無益;妄取人財,布施無益;不惜元氣,服藥無益;淫惡肆意,陰陟無益。
3.家風至少10條,怎么寫
1、手持正義,肩挑道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2、與人為善,與鄰為友,嚴己寬人,既往不咎。
3、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勤學苦練,努力登攀抄。
4、舉止穩重,言語文明,團結友愛,勇奪先進。
5、寧讓人,勿使人讓我,寧吃虧,勿使人吃虧。
6、愛護公物,遵紀守法,造福子民,服務社會。
7、勤為本,德為襲先,和為貴,學在前。
8、尊老敬賢,扶危濟困,嚴以待己,寬以待人。
9、不做虧心事,不賺昧心錢,心里有盞燈,肚里能撐船。
10、人勝我,勿生嫉妒,人弱我,勿生鄙吝。
11、堂堂正正百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兢兢業業讀書,勤勤懇懇度治家。
12、處世以謙讓為貴,做人以誠信為本。
13、一日“三省”好處多,來日不唱悔恨歌。
14、少壯不努力,老大被人譏;少壯不立業,老大徒傷悲。
15、家有老千般好,好兒女多行孝,家有孝是問希望,精心栽培生長旺。
16、攢錢聚財,取之有道,男女老幼,處之有方。
17、干本份活,行俠義事,做正直人。
18、和睦友善,勤儉節約,科技致富,讀書為先。
19、積谷防饑,積德防老,送子讀書,兒行孝道。
20、夫妻相敬,舉案齊眉,婆媳答相讓,一家和氣。
4.家訓家規家風怎么寫簡潔
家風家訓怎么寫
1、做人要做老實(遵紀守法)、誠實(表里如一)、善良人,多做好事,終有好事。
2、族內子孫人等,妄作非為,有干名教者,不待鳴官,祠內先行整治。
3、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4、重道德修養,嚴情操品性;扶正義,斥邪惡。
5、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
6、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就有十世的子孫保之;如果是斬焉無后者,那是德至薄也。
7、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8、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9、一戒是(晚)起;二戒懶惰;三戒奢華;四戒驕傲。既守四戒,又須規以四宜:一宜勤讀;二宜敬師;三宜愛眾;四宜慎食。
10、學生要三勤:手勤、腦勤、讀書勤。
11、休存猜忌之心,休聽離間之語,休作生分之事,休專公共之利。
12、行軍打仗,兵最怕驕,驕兵必敗;兒女也最怕嬌慣,一嬌慣,那一定出現問題。
13、孝敬老人,嚴教子孫;尊老愛幼,親穆存心。
14、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兄弟互相助,慈悲無邊境。
1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16、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呵反笑,至有識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3396366知,謂法當爾。
17、吾家食宋祿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18、無瑕之玉,可以為國器;孝悌之子,可以為國瑞。
19、我今僅守讀書業,汝勿輕捐少壯時。
20、維祖卓識圖遷,艱難風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貫他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焉。
21、提倡勤儉持家,節約光榮,浪費可恥。
22、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邊苦作舟。
23、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
24、贍養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我做起代代相傳。
25、人遺子孫以財,我遺子孫以清白。
26、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27、人皆因祿富,我獨以官貧。所遺子孫,在于清白耳。
28、親賢者、遠小人;重禮儀、講誠信。
29、刻薄成家、驕奢淫逸,就是敗家相。
30、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
31、家家有本難念經,唯有開心念得通。
32、活到老學到老躺在棺材里不算巧。
33、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
34、漢之袁氏累世忠節,吾心所尚,爾等宜以之為師,時時訓誡自己。
35、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36、婦女奢淫者敗;子弟驕怠者敗;兄弟不和者敗;侮師慢客者敗。
37、奉先思孝,處下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
38、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9、房氏后裔起名,班輩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后,不得紊亂。
40、凡是不 愛已的人,實在欠缺做父親的資格。
41、兒童是創造產業的人,不是繼承遺產的人。
42、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43、獨立人格、勤儉節約、凡事忍耐、不斷學習、為人正直、用心做事。
44、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養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治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
45、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
46、成家子,烘如寶,敗家子,錢如草。
47、常將有日思元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48、不以已長望人,雖卑賤皆得盡所能。
49、不孝父母,敬神無益;兄弟不和,交友無益;存心不正,風水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心高氣傲,博學無益;做事乖張,聰明無益;時運不濟,妄救無益;妄取人財,布施無益;不惜元氣,服藥無益;淫惡肆意,陰陟無益。
5.家風家訓怎么寫100字數
一、好家風·長者興家之道 1.家有一老,勝過萬寶。
家庭中已身為祖輩的人都可以稱之為長者了,作為長者一定要發揮一家之寶的作用。 2.長者是一家的天德星,應以德為根,“德”是擔當一家的過,平和一家的錯。
3.長者要性如灰,溫和無火氣,少說話,不嘮叨,不說家人長短,帶頭互相看大家的好處,還得要兜全家。 4.要知足常樂,在家頤養天年,宣揚家風,贊嘆祖德,教育子孫懂得知恩,感恩,報恩。
5.不要管閑事,不要過多牽掛子孫,子孫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讓位給后輩當家,不擺老資格。“兒孫自有兒孫福” 6.家里有問題,長者應生慚愧心,是我老人沒做好,有缺德之處,沒把家人教育好。
7.家里不管誰有錯,不管發生什么災難和是非,都不外揚家丑。 8.不造是非,不說是非,不傳是非,不聽是非,要擔當是非,不怕是非,調和一家不生是非。
9.一家是否發達,子孫是否興旺,與堂上長者有無善根福德直接有關,老人有德,子孫興旺,老人缺德,一家災殃,家道不興,香火衰敗。 10.長者要多行善事,廣積陰德。
一方面可為家庭修德免罪,一方面為子孫培德扎根,庇蔭子孫。 11.長者如大地,默默地承載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懷寬大,家庭福報就大。
12.長者有德是最好的風水,最高等的風水。 二、好家風·父母興家之道 13.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為根。
即以全家安樂為己任,造福一家。 14.上要尊老,下要愛幼,用感恩的心去完善一切,讓家庭上下和睦。
15.向子女宣揚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盡孝榜樣給子女看,用感恩先輩的恩德,來啟蒙后代。 16.不安排老人做事,他們喜歡什么就做點什么,但要多關心老人,長勸他們多休息。
17.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18.小孩是否健康與母親關系很大,有無智慧與父親關系很大,是否福德莊嚴就看父母是否經常以快樂的愛心去做事做人。
19.子女不聽話,不孝順,首先要問自己是否也不孝順老人,是否有做不對的地方,對上不認可父母的功德,對下子女怎么教育都不到位。20.孩子不明理等于果子酸了,果子不甜要在樹根上下功夫。
21.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罵子女,因為子女的成敗也與父母本身的心性德有關,第二要考慮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當之處。 22.孩子不用管得太多,全憑德行感化。
明白他的個性,幫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嬌,不溺,不打,不罵。
多鼓勵常肯定,少批評,不用物質誘惑。 23.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稟性,涵養天年,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子女,不論兒女孝不孝,但問自己慈不慈。
24.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會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響自己家庭,大的影響社會,也有負天地之恩,把孩子教好,責任重大。
三、好家風·子女興家之道 25.子女是一家的天貴星,以孝為根。 26.為人子女,年幼時很難在生計上幫助父母,最重要的是少讓父母擔憂,不讓父母擔憂是最大報恩。
長至成年要盡心盡力孝父母之身,之心,之志。 27.作為子女,應以盡孝為己任,能承祖業,弘揚家風,立志超過前輩。
28.給老人物質的滿足,那是一種義務,還不算全孝,“孝”還要完善自己的本分,給父母放心,不給父母添麻煩,才是真孝。 29.孝還要順,即接受父母的言教,讓父母安樂。
即使父母明顯是錯的,也不當面頂撞。 30.父母有過,不埋怨父母,還把父母該做的事情也完善起來,這叫做為父母補漏。
子女能為父母補漏,才真正是一家的天貴星。若一味順從,難免陷親于不義,也不算真孝。
31.我們的生命降臨在這一家,等于是和這一家的生命有緣。好壞都是自己的緣分。
有痛苦有煩惱是這一家在成就你,磨練你,成全你了結自己的果報,同樣要感恩報恩。絕不能抱怨自己生不逢時。
32.不管父母慈不慈,但問自己孝不孝。 33.想盡孝,要從性,心,身三界入手。
性不化不能孝性,心不誠不能孝心,身不修不能孝身。 34.孝身,要在父母衣食住行上留心,養父母之身。
孝心,要懂父母之心,父母所愛何物,我必愛之;所近何事,我當奉行之;所親何人,我當敬之。孝性務要使老人天性和樂,面無愁容,不使老人動性,含飴弄孫,以樂天年。
35.孝分有理孝,事孝,身孝。理孝就是要尊重老人;事孝就是我們盡己所能為父母提供物質方面的需要;身孝就是我們要完善自身本分,不讓父母擔憂。
36.老人在世能令其安心,快樂,為盡孝。老人臨終能令其安詳含笑而去,算是盡孝盡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