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準備一個簡短的探險家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險史上獲得了兩個“第一”:第一個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個到達南極。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險隊開始遠航尋找西北航道。整隊人馬在深入北極圈的威廉王島上安營扎寨,度過了兩個冬季,并在馬更些島上又度過了一個冬季。
他們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達太平洋的航行。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險家弗里喬夫·南森的“弗拉姆號”船離開挪威,前往南極。
1911年10月20 日,他趕在他的英國競爭對手斯科特船長前,從羅斯冰架東端的基地出發,于1911年12月14抵達南極。
2.探險家故事(短的)
探險家的故事 (一)魏格納的故事 魏格納于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國柏林,從小就喜歡幻想和冒險,童年時就喜愛讀探險家的故事,英國著名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成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
為了給將來探險做準備。他攻讀氣象學。
1905年,25歲的魏格納獲得了氣象學博士學位。1906年,他終于實現了少年時代的遠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麥探險隊,來到了格陵蘭島,從事氣象和冰川調查。
為了找到更多的證據,1930年4月,魏格納率領一支探險隊,迎著北極的暴風雪,第4次登上格陵蘭島進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數人失去了勇氣,只有他和另外兩個追隨者繼續前進,終于勝利地到達了中部的愛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慶祝自己50歲的生日后冒險返回西海岸基地。
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蹤跡。直至第二年4月才發現他的尸體。
他凍得像石頭一樣與冰河渾然一體了。 (二)馬可·波羅的故事 馬可·波羅出身于旅行世家。
他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泰奧都是威尼斯商人。他倆于13世紀60年代因經商到了中國。
1271年,兩人再度出訪,并帶年輕的馬可一起前往。他們到了中國,進宮覲見蒙古族統治者----元世祖忽必烈。
他們在中國逗留了24年,經商發了大財。馬可·波羅贏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遠行中國各地,并到過印度、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以及東南亞等地。
附:馬可·波羅的故事 馬可·波羅歷險記(第一集):魔幣被竊 故事發生在七百多年前,意大利航海家馬可·波羅即將卸任回國,中國古城香都國王忽必烈汗召見宰相福林,命他去寶庫取一枚魔力金幣,準備贈予馬可,不料早有叛意的福林竊走了那枚金幣,逃之夭夭。忽必烈汗遂將胸前的另一枚金幣一掰為二,將半枚交給馬可 馬可·波羅歷險記(第二集):家族秘密 若干年后的一個夜晚,爺爺發現東方出現了一顆耀眼的新星,便決意將家族的秘密告訴年輕的馬可,交給他珍藏的半枚金幣,囑咐他準備遠航去中國香都,探索那半枚魔力金幣的奧秘。
馬可·波羅歷險記(第三集):叛臣逼婚 福林篡奪了香都的王位,狂喜不已。他濫施淫威,逼迫荷花公主與他成婚,這樣他才能成為合法的君王。
然而公主堅貞不屈。她仰望星空,盼望救星的到來。
馬可·波羅歷險記(第四集):海上風暴 福林惱羞成怒將荷花公主關進了塔樓。又借助火神的威力在海上掀起了狂風巨浪,把馬可的帆船沉入海底。
海鷗瑞杰憤怒呵斥:“你以大欺小算什么本事!” 馬可·波羅歷險記(第五集):身陷海盜 爺爺的囑咐喚醒了馬可,他頑強地與海浪搏斗,被一艘大船救起。不料這是一艘被海盜侵占的戰艦,馬可在船上淪為苦力,而海盜船長垂涎的卻是馬可脖子上掛著的半枚金幣。
(三)麥哲倫的故事 死亡剝奪了麥哲倫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環球航行探險家的榮譽。1519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領探險隊尋找到通往東印度群島的香料群島這一西行路線,西行橫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風平浪靜,但后來情形開始惡化。
船隊中有一艘船遇風暴失事。接著幾名船長密謀反對他。
有一艘船調頭返航。麥哲倫將謀 反者中的一名處死,將兩名棄留在荒涼的海灘上后,又揚帆啟航。
當船隊抵達馬里亞納群島時,當地居民向他們發起了攻擊。在一次與菲律賓麥克坦島上部落的交戰中,麥哲倫陣亡。
(四)哥倫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于1451年出生在意大利的熱那亞港,14歲時就到海上生活。他通過對地圖和書本的學習和研究后確信,向西橫越大西洋航行能到達亞洲。
(五)阿蒙森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險史上獲得了兩個“第一”:第一個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個到達南極。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險隊開始遠航尋找西北航道。
整隊人馬在深入北極圈的威廉王島上安營扎寨,度過了兩個冬季,并在馬更些島上又度過了一個冬季。他們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達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險家弗里喬夫·南森的“弗拉姆號”船離開挪威,前往南極。1911年10月20 日,他趕在他的英國競爭對手斯科特船長前,從羅斯冰架東端的基地出發,于1911年12月14抵達南極。
3.簡短點的關于探險家的故事
1.大衛·立文斯頓:“闖”入非洲 探險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時 間:1841年至1873年 對于蘇格蘭博士、傳教士大衛·立文斯頓來說,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著實現了他自己的夢想。
他曾與獅子搏斗并差點失去一條手臂;他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并以英國女王的名字將它命名為“維多利亞”。 他在尋找尼羅河源頭的路上失明了。
5年后,新聞記者亨利·斯丹在一個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頓博士,并提出了著名的口號:“立文斯頓博士,我想我做!”這句口號,激勵了無數后來的探險家。 2.羅伯特·皮爾瑞:到達北極 探險成果:最早到達北極 時 間:1909年 羅伯特·皮爾瑞和他信賴的伙伴馬瑟·漢森(另一個天才探險家),以及其他4名隊員一起向北前進。
前往北極的途中,他們鏟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著極其寒冷的天氣,遭遇過漫無邊際的大霧——那大霧仿佛是整個北美大草原燃燒冒出的黑煙。 當他們最終到達北極時,衣衫破爛的皮爾瑞激動萬分,他揮舞著妻子親手縫制的美國國旗,真實地感覺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頂端。
3.羅德·阿蒙森:到達南極 探險成果:最早到達南極 時 間:1911年 在向北極航行的途中,羅德·阿蒙森突然決定前往南極。因為他認為,比起考察已經被開發的土地,成為首先到達南極的人更“酷”。
“我將在那里戰勝你!”阿蒙森把這個消息傳給了他的競爭者——正在前往南極途中的探險家羅伯特·斯科特。 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阿蒙森靠狗拖著雪橇在冰雪覆蓋的荒原上滑行。
事實證明,這簡直是絕妙的主意。因為,斯科特選擇了小馬做交通工具,結果糟透了,馬蹄在雪地上不停地打滑。
最后,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四個星期到達南極。4.龐斯·德·利昂:發現“陽光國度” 探險成果:發現佛羅里達 時 間:1513年 …… 曾經有一個傳說,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個嘗到不老泉的人,將得到財富、名譽和再次年輕的機會。
但問題是,沒有人知道這傳說中的泉水到底在哪里。 西班牙探險家龐斯·德·利昂從南美洲啟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島和圣·薩瓦多島,也沒有找到。
雖然龐斯沒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為第一個踏上這片土地、并將它命名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佛羅里達)的歐洲人,他的確獲得了財富和名譽。
4.探險家的小故事
1911年12月14日,挪威人羅爾德-亞孟森征服了南極,從而兩極的探索活動開始了一個偉大的紀元。
一個月之后,他的英國對手,羅伯特-斯科特也在一個月后到達南極點。然而不幸的是,在回程的路上,斯科特和他同行的四人全部因為饑餓和嚴寒而犧牲,當時,他們離下一個供給站僅僅幾英里的距離。
從此,斯科特成了一個傳奇,一個英國人心目中的英雄象征;而真正的勝利者,亞孟森卻為人們輕蔑、不屑。同樣的經歷,卻帶來如此強烈的反差。
或許,這個現實的故事也暗合了大多數故事中英雄必死的結局規律。 回答者:不吃人的狼 - 經理 五級 5-17 21:04 1911年12月14日,挪威人羅爾德-亞孟森征服了南極,從而兩極的探索活動開始了一個偉大的紀元。
一個月之后,他的英國對手,羅伯特-斯科特也在一個月后到達南極點。然而不幸的是,在回程的路上,斯科特和他同行的四人全部因為饑餓和嚴寒而犧牲,當時,他們離下一個供給站僅僅幾英里的距離。
從此,斯科特成了一個傳奇,一個英國人心目中的英雄象征;而真正的勝利者,亞孟森卻為人們輕蔑、不屑。同樣的經歷,卻帶來如此強烈的反差。
或許,這個現實的故事也暗合了大多數故事中英雄必死的結局規律。 回答者:meiyoutianli - 試用期 一級 5-18 09:33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有6位神奇的探險家,他們的探險行動,也許改變了整個世界! 在今天看來,這些小故事和那些可怕的經歷更像一部系列劇(其中的一些,確實被拍成了電影或電視):無論是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還是在干旱炎熱的沙漠里,這6位無畏的探險家,勇敢地面對一切,最終發現了地球上那些原來沒有人知道的地方。
如果你認為他們沒什么了不起——只不過是有人與獅子搏斗,有人吞下老鼠……那么,如果有膽量的話,你也去探險吧! …… 龐斯·德·利昂:發現“陽光國度” 探險成果:發現佛羅里達 時 間:1513年 …… 曾經有一個傳說,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個嘗到不老泉的人,將得到財富、名譽和再次年輕的機會。但問題是,沒有人知道這傳說中的泉水到底在哪里。
西班牙探險家龐斯·德·利昂從南美洲啟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島和圣·薩瓦多島,也沒有找到。雖然龐斯沒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為第一個踏上這片土地、并將它命名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佛羅里達)的歐洲人,他的確獲得了財富和名譽。
馬克·波羅:走進中國 探險成果:最早考察中國的歐洲人之一 時 間:始于1271年 在中世紀,當其他小伙伴還沉迷于彈子游戲時,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問他:要不要同他們一起騎馬從意大利旅行到中國。現在,讓我們看看真正不可思議的事吧:這個熱愛冒險的17歲男孩,竟然毫不猶豫答應了! 馬可說,在旅行中,他在沙漠里仿佛聽到了死神的召喚。
但是,當他到達龐大而輝煌的元大都(元朝首都)時,他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一切都那么神奇:可以買東西的紙(幣)、色彩艷麗的紋身,像神話中獨角獸一樣的犀牛… 馬可把這次旅行寫成了一本很受歡迎的書《馬可·波羅游記》。
后來,就是這本書喚起了另一名意大利青年的冒險精神,他就是:克里斯多福·哥倫布。 佛迪南·麥哲倫:環球旅行 ??探險成果:進行了第一次環球航行 ??時 間:始于1519年 在佛迪南·麥哲倫的時代,人們相信地球是圓的,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通過環球旅行來證明這個事實。
于是,證明地球形狀這件事,就成了麥哲倫義不容辭的責任。 可怕的暴風雨幾乎使他的船隊覆沒。
由于食品短缺,他和他的隊員們不得不拿船上的老鼠充饑。3年過去了,只有5艘船勝利到達終點,就是這些船帶回了第一批環球航行的勇士們。
??大衛·立文斯頓:“闖”入非洲 探險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時 間:1841年至1873年 對于蘇格蘭博士、傳教士大衛·立文斯頓來說,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著實現了他自己的夢想。他曾與獅子搏斗并差點失去一條手臂;他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并以英國女王的名字將它命名為“維多利亞”。
他在尋找尼羅河源頭的路上失明了。5年后,新聞記者亨利·斯丹在一個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頓博士,并提出了著名的口號:“立文斯頓博士,我想我做!”這句口號,激勵了無數后來的探險家。
??羅伯特·皮爾瑞:到達北極 探險成果:最早到達北極 時 間:1909年 羅伯特·皮爾瑞和他信賴的伙伴馬瑟·漢森(另一個天才探險家),以及其他4名隊員一起向北前進。前往北極的途中,他們鏟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著極其寒冷的天氣,遭遇過漫無邊際的大霧——那大霧仿佛是整個北美大草原燃燒冒出的黑煙。
當他們最終到達北極時,衣衫破爛的皮爾瑞激動萬分,他揮舞著妻子親手縫制的美國國旗,真實地感覺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頂端。 ??羅德·阿蒙森:到達南極 ??探險成果:最早到達南極 ??時 間:1911年 在向北極航行的途中,羅德·阿蒙森突然決定前往南極。
因為他認為,比起考察已經被開發的土地,成為首先到達南極的人更“酷”。“我將在那里戰勝你!”阿蒙森把這個消息傳給了他的競爭者——正在前往南極途中的探險家羅伯特·斯科特。
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
5.簡短點的關于探險家的故事
1.大衛·立文斯頓:“闖”入非洲
探險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時 間:1841年至1873年
對于蘇格蘭博士、傳教士大衛·立文斯頓來說,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著實現了他自己的夢想。他曾與獅子搏斗并差點失去一條手臂;他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并以英國女王的名字將它命名為“維多利亞”。
他在尋找尼羅河源頭的路上失明了。5年后,新聞記者亨利·斯丹在一個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頓博士,并提出了著名的口號:“立文斯頓博士,我想我做!”這句口號,激勵了無數后來的探險家。
2.羅伯特·皮爾瑞:到達北極
探險成果:最早到達北極
時 間:1909年
羅伯特·皮爾瑞和他信賴的伙伴馬瑟·漢森(另一個天才探險家),以及其他4名隊員一起向北前進。前往北極的途中,他們鏟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著極其寒冷的天氣,遭遇過漫無邊際的大霧——那大霧仿佛是整個北美大草原燃燒冒出的黑煙。
當他們最終到達北極時,衣衫破爛的皮爾瑞激動萬分,他揮舞著妻子親手縫制的美國國旗,真實地感覺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頂端。
3.羅德·阿蒙森:到達南極
探險成果:最早到達南極
時 間:1911年
在向北極航行的途中,羅德·阿蒙森突然決定前往南極。因為他認為,比起考察已經被開發的土地,成為首先到達南極的人更“酷”。“我將在那里戰勝你!”阿蒙森把這個消息傳給了他的競爭者——正在前往南極途中的探險家羅伯特·斯科特。
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阿蒙森靠狗拖著雪橇在冰雪覆蓋的荒原上滑行。事實證明,這簡直是絕妙的主意。因為,斯科特選擇了小馬做交通工具,結果糟透了,馬蹄在雪地上不停地打滑。最后,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四個星期到達南極。
4.龐斯·德·利昂:發現“陽光國度”
探險成果:發現佛羅里達
時 間:1513年 ……
曾經有一個傳說,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個嘗到不老泉的人,將得到財富、名譽和再次年輕的機會。但問題是,沒有人知道這傳說中的泉水到底在哪里。
西班牙探險家龐斯·德·利昂從南美洲啟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島和圣·薩瓦多島,也沒有找到。雖然龐斯沒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為第一個踏上這片土地、并將它命名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佛羅里達)的歐洲人,他的確獲得了財富和名譽。
6.短小的探險家的故事 就是主要內容
【有幾篇短小的探險家故事,你可以選下。】
阿蒙森,挪威極地探險家,第一個到達南極的人。1872年7月16日生于奧斯陸附近的博爾格。曾在挪威海軍服役。1901年到格陵蘭東北進行海洋學研究。1903~1906年乘單桅帆船第一次通過西北航道(從大西洋西北經北冰洋到太平洋),并發現北磁極。在獲悉R.E.彼利成功到達北極后,積極準備探測南極。1910年6月乘“前進”號(Fram)從挪威出發,1911年1月3日到南極大陸的鯨灣,1911年10月20日阿蒙森與4個同伴乘狗拉雪橇向南極進發,12月14日到達。阿蒙森在南極進行了觀測研究,于12月17日離開。1926年5月11日至13日,阿蒙森和美國探險家L.埃爾斯沃思、意大利航空工程師U.諾比萊從挪威乘飛艇到阿拉斯加,第一次飛越了北極上空。1928年6月18日,阿蒙森在一次前往北極的飛行中失事亡故。主要著作有《南極》(1912)、《我作為探險家的一生》(1927)等。
曾經有一個傳說,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個嘗到不老泉的人,將得到財富、名譽和再次年輕的機會。但問題是,沒有人知道這傳說中的泉水到底在哪里。
西班牙探險家龐斯·德·利昂從南美洲啟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島和圣·薩瓦多島,也沒有找到。雖然龐斯沒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為第一個踏上這片土地、并將它命名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佛羅里達)的歐洲人,他的確獲得了財富和名譽。
在佛迪南·麥哲倫的時代,人們相信地球是圓的,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通過環球旅行來證明這個事實。于是,證明地球形狀這件事,就成了麥哲倫義不容辭的責任。
可怕的暴風雨幾乎使他的船隊覆沒。由于食品短缺,他和他的隊員們不得不拿船上的老鼠充饑。3年過去了,只有5艘船勝利到達終點,就是這些船帶回了第一批環球航行的勇士們。
羅伯特·皮爾瑞和他信賴的伙伴馬瑟·漢森(另一個天才探險家),以及其他4名隊員一起向北前進。前往北極的途中,他們鏟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著極其寒冷的天氣,遭遇過漫無邊際的大霧——那大霧仿佛是整個北美大草原燃燒冒出的黑煙。
當他們最終到達北極時,衣衫破爛的皮爾瑞激動萬分,他揮舞著妻子親手縫制的美國國旗,真實地感覺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頂端。
魏格納于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國柏林,從小就喜歡幻想和冒險,童年時就喜愛讀探險家的故事,英國著名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成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為了給將來探險做準備。他攻讀氣象學。1905年,25歲的魏格納獲得了氣象學博士學位。1906年,他終于實現了少年時代的遠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麥探險隊,來到了格陵蘭島,從事氣象和冰川調查。為了找到更多的證據,1930年4月,魏格納率領一支探險隊,迎著北極的暴風雪,第4次登上格陵蘭島進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數人失去了勇氣,只有他和另外兩個追隨者繼續前進,終于勝利地到達了中部的愛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慶祝自己50歲的生日后冒險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蹤跡。直至第二年4月才發現他的尸體。他凍得像石頭一樣與冰河渾然一體了。
7.探險者的故事(簡單的)
據英國媒體2日報道,兩名21歲的英國“少年探險家”詹姆斯·胡珀和羅伯·高特萊特靠雪橇、自行車和帆船作為交通工具,400天中穿越25000英里距離,從北極抵達南極。
去年4月8日,詹姆斯和羅伯從格陵蘭島的卡納克市出發,開始了“從北極到南極”的探險之旅。然而在第一天,他們就差點遭遇了生命危險。
羅伯回憶說:“我們乘著雪橇滑行,我的手套掉在了雪地上,當我走下雪橇去撿時,掉進了一個冰窟窿里,腦袋撞昏了。我在水中溺泡了4分鐘,詹姆斯趕到將我救了上來……我在醫院中昏迷了4小時才蘇醒過來。”
詹姆斯和羅伯花費3個月時間穿越了北極,接著他們駕駛帆船航行3000英里,在4周后抵達了紐約。當兩人駕駛帆船從巴拿馬灣駛向厄瓜多爾時,他們必須躲避海盜的襲擊。
羅伯回憶說:“那是整個旅程中最驚心動魄的部分,在我們離開巴拿馬城前,我們就聽說一艘船遭到了一群海盜的搶劫。每當發現有高速游艇經過時,我們的心臟就會狂跳起來。”
接下來,詹姆斯和羅伯離開陸地,從智利前往南極。一路上,他們經常遇到碩大的冰山和浮出海面的鯨魚,在抵達南極前4天,一場猛烈的風暴差點讓兩人喪生大海。
詹姆斯說:“風速達到每小時70英里,海浪高達24米,海上可見度幾乎為零。24米高的大浪突然出現在我們的船旁,就像是一座山,我緊緊抱住一根桅桿,我們的船翻覆了,但謝天謝地,它又靠自己的重量翻了過來。”
最后,兩人終于克服重重困難抵達了南極,完成了總行程25000英里的挑戰之旅。沒多久,他們又駕船前往1000英里外的澳大利亞悉尼市,那兒才是他們這趟旅行的終點站。
上個月,他們抵達了悉尼,如今已返回英國。詹姆斯說:“我們將告訴其他孩子和同齡人,只要你擁有自信心,你就能實現任何夢想。”
8.探險家的故事(簡練一點的)
1.大衛?立文斯頓:“闖”入非洲 探險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時 間:1841年至1873年 對于蘇格蘭博士、傳教士大衛?立文斯頓來說,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著實現了他自己的夢想。
他曾與獅子搏斗并差點失去一條手臂;他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并以英國女王的名字將它命名為“維多利亞”。 他在尋找尼羅河源頭的路上失明了。
5年后,新聞記者亨利?斯丹在一個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頓博士,并提出了著名的口號:“立文斯頓博士,我想我做!”這句口號,激勵了無數后來的探險家。 2.羅伯特?皮爾瑞:到達北極 探險成果:最早到達北極 時 間:1909年 羅伯特?皮爾瑞和他信賴的伙伴馬瑟?漢森(另一個天才探險家),以及其他4名隊員一起向北前進。
前往北極的途中,他們鏟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著極其寒冷的天氣,遭遇過漫無邊際的大霧——那大霧仿佛是整個北美大草原燃燒冒出的黑煙。 當他們最終到達北極時,衣衫破爛的皮爾瑞激動萬分,他揮舞著妻子親手縫制的美國國旗,真實地感覺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頂端。
3.羅德?阿蒙森:到達南極 探險成果:最早到達南極 時 間:1911年 在向北極航行的途中,羅德?阿蒙森突然決定前往南極。因為他認為,比起考察已經被開發的土地,成為首先到達南極的人更“酷”。
“我將在那里戰勝你!”阿蒙森把這個消息傳給了他的競爭者——正在前往南極途中的探險家羅伯特?斯科特。 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阿蒙森靠狗拖著雪橇在冰雪覆蓋的荒原上滑行。
事實證明,這簡直是絕妙的主意。因為,斯科特選擇了小馬做交通工具,結果糟透了,馬蹄在雪地上不停地打滑。
最后,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四個星期到達南極。 4.龐斯?德?利昂:發現“陽光國度” 探險成果:發現佛羅里達 時間:1513年 …… 曾經有一個傳說,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個嘗到不老泉的人,將得到財富、名譽和再次年輕的機會。
但問題是,沒有人知道這傳說中的泉水到底在哪里。 西班牙探險家龐斯?德?利昂從南美洲啟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島和圣?薩瓦多島,也沒有找到。
雖然龐斯沒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為第一個踏上這片土地、并將它命名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佛羅里達)的歐洲人,他的確獲得了財富和名譽。
9.關于一些探險家的簡短介紹(探險時的故事)和評價
羅伯特·弗肯·斯科特是英國皇家海軍軍官,原先他既不是探險家,也不是航海家,而是一個研究魚雷的軍事專家。
1901年8月,他受命率領探險隊乘“發現”號船出發遠航,深入到南極圈內的羅斯海,并在麥克默多海峽中羅斯島的一個山谷里越冬,從而適應了南極的惡劣環境,為他后來正式向南極點進軍打下了基礎。斯科特攀登南極點的行動雖比挪威探險家阿蒙森早約兩個月,但他卻是在阿蒙森摘取攀登南極點桂冠的第34天,才到達南極點,他的經歷及后果與阿蒙森相比有著天壤之別。
雖然他到達南極點的時間比阿蒙森晚,但卻是世界公認的最偉大的南極探險家。 1910年6月,斯科特率領的英國探險隊乘“新大陸”號離開歐洲。
1911年6月6日,斯科特在麥克默多海峽安營扎寨,等待南極夏季的到來。10月下旬,當阿蒙森已經從羅斯冰障的鯨灣向南極點沖刺時,斯科特一行卻遲遲不能向目的地進軍。
因為天氣太壞,雖值夏季但風暴不止,又幾個隊員病倒了,所以直到10月底,斯科特便決定向南極點進發。 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的探險隊從營地出發。
每天冒著呼嘯的風雪,越過冰障,翻過冰川,登上冰原,歷盡干辛萬苦。當他們來到距極點250千米的地方時,斯科特決定留下他本人和37歲的海員埃文斯、32歲的奧茨陸軍上校、28歲的鮑爾斯海軍上尉,繼續向南極點挺進。
1912年初,應該是南極夏季最高氣溫的時候了,可是意外的壞天氣卻不斷困擾著斯科特一行,他們遇到了“平生見到的最大的暴風雪”,令人寸步難行,他們只得加長每天行軍的時間,全力以赴向終點突擊。 1912年1月16日,斯科特他們忍著暴風雪、饑餓和凍傷的折磨,以驚人的毅力終于登臨南極點。
但正當他們歡慶勝利的時候,突然發現了阿蒙森留下的帳篷和給挪威國王哈康及斯科特本人的信。阿蒙森先于他們到達南極點,對斯科特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雷,一下子把他們從歡樂的極點推到了慘痛的極點。
此刻,斯科特清楚地意識到,隊伍必須立刻回返。他們在南極點待了兩天,便于1月18日踏上回程。
半路上,兩位隊員在嚴寒、疲勞、饑餓和疾病的折磨下,先后死去。剩下的隊員為死者舉行完葬禮,又匆匆上路了。
在距離下一個補給營地只有17千米時,遇到連續不停的暴風雪,饑餓和寒冷最后戰勝了這些勇敢的南極探險家。3月29日,斯科特寫下最后一篇日記,他說:“我現在已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
我們將堅持到底,但我們越來越虛弱,結局已不遠了。說來很可惜,但恐怕我已不能再記日記了。”
斯科特用僵硬不聽使喚的手簽了名,并作了最后一句補充:“看在上帝的面上,務請照顧我們的家人。” 過了不到一年,后方搜索隊在斯科特蒙難處找到了保存在睡袋中的3具完好的尸體,并就地掩埋,墓上矗立著用滑雪杖作的十字架。
斯科特領導的英國探險隊的勇敢頑強精神和悲壯業績,在南極探險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他們歷經艱辛,艱苦跋涉,卻沒有將所采集的17千克重的植物化石和礦物標本丟棄,為后來的南極地質學作出了重大貢獻。
它們探險的日記、照片,也都是南極科學研究的寶貴史料,至今仍完好地保存著。為了讓人們永遠地紀念他們,美國把1957年建在南極點的科學考察站命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站。
斯科特的悲劇為什么會發生? 斯科特雖然成功地到達南極點,卻沒能夠平安歸來,最后全軍覆沒,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幾條。首先,斯科特非常迷信人拉雪橇的優越性,但對使用愛斯基摩狗有偏見,因而他選擇攀登南極點的主要運輸工具是西伯利亞矮種馬和3輛履帶式拖拉機。
拖拉機只走了幾天注油系統就壞了,只得作為一堆廢鐵,扔在雪地里。由于馬西伯利亞矮種馬不能適應南極高原惡劣的環境,體力不支,斯科特他們只好在崎嘔的冰原上用人力拖著笨重的雪橇步行前進,消耗了隊員大量體力,也影響了行進速度。
其次,他們返回在羅斯冰架上預設的補給倉庫時發現,裝在油桶里的煤油神秘地流光了。后來人們才知道,焊錫在低溫下會變成粉末狀,煤油流失是焊錫變性所致。
第三,壞天氣不斷困擾著斯科特一行,原本應該是相對較好的天氣卻變成少見的狂風暴雪,使斯科特他們無法前進,最后,盡管離補給營地只有17千米了,但這居然成為他們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 阿蒙森 挪威極地探險家,第一個到達南極的人。
1872年7月16日生于奧斯陸附近的博爾格。曾在挪威海軍服役。
1901年到格陵蘭東北進行海洋學研究。1903~1906年乘單桅帆船第一次通過西北航道(從大西洋西北經北冰洋到太平洋),并發現北磁極。
在獲悉R.E.彼利成功到達北極后,積極準備探測南極。1910年6月乘“前進”號(Fram)從挪威出發,1911年1月3日到南極大陸的鯨灣,1911年10月20日阿蒙森與4個同伴乘狗拉雪橇向南極進發,12月14日到達。
阿蒙森在南極進行了觀測研究,于12月17日離開。1926年5月11日至13日,阿蒙森和美國探險家L.埃爾斯沃思、意大利航空工程師U.諾比萊從挪威乘飛艇到阿拉斯加,第一次飛越了北極上空。
1928年6月18日,阿蒙森在一次前往北極的飛行中失事亡故。主要著作有《南極》(1912)、《我作為探險家的一生》(1927)等。
10.關于探險家的事例 要簡短的 不少于20字 要10個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明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徐霞客游記》,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廈風景資源的旅游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近年,視徐霞客為游圣,步徐霞客足跡,游覽祖國大好河山已成為中國旅游界的嶄新時尚。
彭加木(1925—1980),廣東番禺人,漢族,1947年畢業于南京中山大學農學院,畢業后先后擔任北京大學農學院土壤系助教,中國科學院助理員,助理研究員,1961年,上海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64年選為上海全國人大代表,1979年任新疆科學院副院長,他先后15次到新疆進行科學考察,3次進入巴音郭楞的羅布泊進行探險,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時,因科學考察中缺水, 彭加木主動出去為大家找水,不幸失蹤,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化作了羅布魂,將他對羅布泊之情、對巴音郭楞之情永遠系在巴音郭楞人民、全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心中。
張騫的故事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前往大月氏國。他的使命是幫助該地區人民起來抵抗侵略者。張騫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獲釋后再度前往中國以西的地方探險。他的旅行路線經過阿富汗,當時尚無人到過中國以西這么遠的地方。張騫回來后,使大漢皇帝第一次聽到了關于印度、中東以及歐洲諸國的消息。張騫是第一位橫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國人,后來的中國商人帶著絲綢和玉石,沿張騫所經過的路線,翻山越嶺來到中國西北并穿過了戈壁沙漠。這條路線后來被稱為“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