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聯故事短篇
簡短的對聯故事有很多,例如:1、鄭板橋在山東當縣令時,有一天來了位告狀的老先生。
原來有戶人家年初的時候,請他到家中教書,那年月沒有勞動法,也沒簽用工合同,雙方口頭講定一年酬金八吊錢。沒想到,到了年底主人不但分文不給,反說老先生胸無點墨,誤人子弟。
待要和他理論時,竟被亂拳打出,眼見一年白干,衣食無著,無奈之下老先生只得告官。鄭板橋聽罷,決定先考考老先生的文才,就指著大堂上懸掛的燈籠出聯:四面燈,單層紙,輝輝煌煌,照遍東西南北;老先生對的是:一年學,八吊錢,辛辛苦苦,歷盡春夏秋冬。
鄭板橋一聽二話沒說,馬上傳喚那家主人,責令其加倍付錢,并留老先生在衙中做事,解決他此后的衣食。2、祝枝山的故事 傳說有一次祝枝山碰見了一個叫徐子建的師爺。
這位師爺自命不凡,傲氣十足,夸口說沒有能難住他的對子。這回相遇,他提出要和祝枝山比對子。
祝枝山問:“誰出?誰對?”“當然是你出,我對嘍!”師爺滿不在乎地說。祝枝山微微一笑,說出上聯: 三塔寺前三座塔; 徐子建一聽:就這個呀,有什么難的?張口對出: 五臺山上五層臺。
師爺正催促出個新對子時,祝枝山說 :“還沒完,我能加字。”“這有什么?我也能添字。”
祝枝山繼續說: 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徐子建想都沒想,就說: 五臺山上五層臺,臺…… 他說不下去了,總不能說五個 “臺”字吧?祝枝山說了句:“‘抬’不動了吧?”哈哈大笑,揚長而去。3、唐伯虎的故事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鄉村,看到農夫車水。
祝出對曰: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唐對道: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
祝唐之對實屬巧妙,傳誦一時。另有《笑笑錄》云,唐伯虎為一商人寫對聯,曰: “生意如春意,財源似水源。”
其人嫌該聯表達的意思還不明顯,不太滿意。唐伯虎給他另寫了一副,曰: 門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蟲,隊進隊出; 柜里銅錢,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其人大喜而去。 蚊子、虱子,皆為嗜血動物,人人見而厭之。
以此比喻生意和銅錢,形象不言而喻。此商人居然“大喜”,足見其無知與淺薄,聯趣正在這里。
此聯除用比喻外,還用了重言(隊,越)。 明朝大畫家、大詩人唐伯虎,他風流成性,為了秋香,他自稱是一個落泊的公子,賣身到華府為奴,改名華安,在華府他是書童,終日伴公子華文和華武讀書。
有一天,華太師帶了兩個兒子,還有教師爺和一群奴仆去春游,他游興正濃,他想考一考自己的兒子學業學得怎樣,他看見園里到處是蒲葉、桃樹和葡萄,便隨口吟出上聯來: 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誰知這華文華武兄弟倆是一對活寶,自然是張口結舌,對不出來。
那師爺是奉承的高手,平日只知溜須拍馬,他見自己的學生對不出來,馬上恭維說:“太師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文才蓋世無雙,這上聯雖然是信手拈來,但是這是絕對,蒲葉和桃葉的諧音組成葡萄葉,草本木本又指出了它的科目,這實在是一首絕聯,任何人都無法可對,佩服!佩服!” 唐伯虎聽了,獨自在那里哂笑,華太師得到師爺的恭維,正在沾沾自喜,看見華安哂笑,勃然大怒道:“大膽的奴才!你為何哂笑?難道你能對此聯?” 唐伯虎跪下稟道:“讓奴才一試!” 他邊走邊觀花園里的景致,目光在那兩旁的花叢中觀察,哦!有下聯了,他隨說出:“梅花、桂花、玫瑰花……”但念到此卡住了,華太師說:“對下去!” 唐伯虎張口結舌,汗流浹背,尷尬非常,快要難住了,突然看見自己心愛的姑娘,秋香和另一個名叫春香的丫頭站在華太師身旁,他脫口而出曰:“春香、秋香!” 華太師點頭贊道:“梅花桂花的諧音是玫瑰花,春香、秋香又指出它們開花季節,‘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對得好,對得好呀!華安!回去可領獎賞!” 華太師看著自己愚昧的兒子感嘆道:“雞冠花未放!”華安向那師爺瞟了一眼,諷剌答道:“狗尾草先生!” 從此,華太師就不敢小看“華安”了,從交談中,知他很有學問,但是總以為他真的是一個落泊的公子,哪里想到他卻是一代名人,為了秋香姑娘,賣身為奴,做出這樣荒唐事,從此華安就代替了教師爺的地位,由于得到唐伯虎的得力調教,華文、華武后來大有長進,也雙雙中了舉,華太師為了報答“華安”,允許他自選一個丫頭為妻,于是唐伯虎就選了秋香,成為文壇千古風流佳話。4、一日,寇準與友同游,乘興出對曰:水底月為天上月。
從無以相對。楊大年剛好趕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
眾皆喝彩。5、劉貢父善屬對。
王安石出對試之:三代夏商周。劉對道:四詩風雅頌。
王字石夸其對句:真乃天造地設。6、蘇東坡與黃庭堅在松樹底下走棋。
一陣風吹來,松果掉進棋盤。蘇東坡得句曰: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黃庭堅對道:柳邊垂釣,柳絲常伴約絲懸。7、新婚之夜,蘇小妹欲試新郎秦少游之才,將秦拒之門外并出對曰:閉門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對,徘徊長廓。蘇東坡風狀,雖替妹夫焦急,卻又不便代勞。
突然,他靈機一動,拾起一塊石頭,投進盛滿清水的花缸里。秦少游聽到“卟通”一聲,頓時領悟,脫口而出。
2.關于春聯的小故事
關于春聯的小故事有: 1、紀曉嵐是清朝的大學士,有一次,他春節回家探親,鄉里有一家三兄弟請他寫春聯,他寫了一副“驚天動地門戶,數一數二人家”,橫批是“先斬后奏”的春聯。
這一來可不得了,有人以“犯上”之名,告了他個欺君之罪。 乾隆皇帝得知,立召紀曉嵐回京查問,紀曉嵐回道:“春聯是我寫的沒錯!這家老大是賣炮仗的,不是‘驚天動地門戶’嗎?老二是集市上管斗的,成天‘一斗、二斗’地叫,不是數一數二人家嗎?老三是賣燒雞的不是‘先斬后奏’嗎?” 一番話說得乾隆也笑了。
2、郭沫若小時候在私塾讀書。 有一次和同學偷吃了廟里的桃子。
和尚找先生來告狀,先生問是誰干的,沒人敢承認。先生說,我出個對子,誰能對上就免予懲罰。
先生出的上聯是:“昨日偷桃鉆狗洞,不知是誰?”郭沫若想了一下,對道:“他年攀桂步蟾宮,必定有我。”先生一聽,很高興,驚嘆其才華,于是,全部學生都免予處罰了。
3、有一位財主,父子倆花錢各捐了進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門口貼了一副對聯,以示慶賀。
對聯內容是這樣的:“父進士,子進士,父子同進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有一位讀書人讀了以后,在對聯上添了數筆,對聯變成了:“父進土,子進土,父子同進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財主見了又羞又怒,把對聯撕掉了。 4、明朝有個大才子叫解縉,就是《永樂大典》的主編。
解縉小時候家里很窮,父母以賣豆腐為生,他家對面是曹尚書府,院內種有大片竹林。過春節,他在家門上貼了一副春聯:“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
曹尚書聽下人稟報說有人拿他院里的竹子說事,就叫人把竹子砍了。小解縉深解其意,于是,上下聯各添了一個字:“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
曹尚書更加惱火了,讓家丁把竹子連根刨了。小解縉很淘氣,在上下聯又各添了一個字:“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
5、從前,有一位張秀才,恃才高傲。 有一天,他在田壟上遇到一位挑泥的農夫,田壟很窄,只能過一個人,兩個人誰都不肯讓路。
農夫笑道:“我有一個上聯,你若能對上下聯,我愿意給你讓道。” 秀才心想,我這么有才華,對個下聯有什么難的,就滿口答應了。
農夫說:“我的上聯是:一擔重泥遇子路(寓意:一旦仲尼遇子路)”。 張秀才苦思冥想,無言可對,只得下到田里給農夫讓路。
三年后,張秀才看到河工在決堤引水,傍晚,兩個河工嬉笑著一起回家。這時,秀才恍然大悟,續上了那個農夫的對聯:“兩堤夫子笑顏回。”
3.對聯小故事200字
當紀曉嵐先生很小的時候,他既聰明又頑皮,常常讓老師啼笑皆非(老師姓施);有一天,紀曉嵐帶著一只小黃鳥到學堂去玩,玩得正起勁的時候,施老師進來了;紀曉嵐馬上把鳥兒藏在墻上松脫的磚頭后面,石老師也瞧見了,他故意裝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課了。
可是當施老師吟著詩句走到墻邊時,突然用手把磚頭往后推,可憐的鳥兒就活活的被壓死了,老師還很得意的吟了一句: 「細 羽 佳 禽 磚 后 死」 紀曉嵐想了想,說:「老師,我能不能給您對個下句?」老師還是很得意,說:「當然可以。」 紀曉嵐說:「您念的是細羽佳禽,我給您對粗毛野獸,您的磚,我對石, 后我對先,死我對生,是: 「粗 毛 野 獸 石 先 生」 老師聽了,知道紀曉嵐是用諧音在罵他,鼻子都氣歪了,但是,他又沒對錯嘛。
4.求有趣對聯,簡短點的對聯故事
吟詩賞月 蘇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余,還常常開玩笑。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
有一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游西湖,船上備了許多酒菜。游船離岸,蘇東坡笑著對黃庭堅說: “佛印每次聚會都要趕到,今晚我們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詩,玩個痛快,他無論如何也來不了啦。”
誰知佛印和尚老早打聽到蘇東坡要與黃庭堅游湖,就預先在他倆沒有上船的時候,躲在船艙板底下藏了起來。明月當空,涼風送爽,荷香滿湖,游船慢慢地來到西湖三塔,蘇東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須,高興地對黃庭堅說:“今天沒有佛印,我們倒也清靜,先來個行酒令,前兩句要用即景,后兩句要用‘哉’字結尾。”
黃庭堅說:“好吧!”蘇東坡先說:“浮云撥開,明月出來,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黃庭堅望著滿湖荷花,接著說道: “蓮萍撥開,游魚出來,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這時候,佛印在船艙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聽黃庭堅說罷,就把船艙板推開,爬了出來,說道: “船板撥開,佛印出來,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 蘇東坡和黃庭堅,看見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個人來,嚇了一大跳,仔細一 看,原來是佛印,又聽他說出這樣的四句詩,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蘇東坡拉著著佛印就坐,說道:“你藏得好,對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賞月游湖,談笑風生。
水果和藥 蘇軾婚后不久,應邀去黃庭堅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趕來請他馬上回去,說夫人有急事。黃庭堅有心諷刺,吟道:“幸早里(杏、棗、李),且從容(蓯蓉為一味中藥)。”
這句里含三種果名,一種藥名。蘇軾頭也不回,蹬上馬鞍就走,邊走邊說:“奈這事(柰,蘋果之屬、蔗、柿)須當歸(當歸為中藥名)。”
東坡居士的才思實在令人拜服。尸骨”未寒 一天,蘇軾和佛印乘船游覽瘦西湖,佛印大師突然拿出一把提有東坡居士詩詞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聲道:“水流東坡詩(尸)!”當時蘇軾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著河岸上正有在啃骨頭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東坡吃草 閑來無事,蘇軾去金山寺拜訪佛印大師,沒料到大師不在,一個小沙彌來開門。
蘇軾傲聲道:“禿驢何在?!”。小沙彌淡定的一指遠方,答道:“東坡吃草!” 三人對必有我師 蘇軾與小妹、黃庭堅一日賞畫,見上面題聯有趣:輕風 細柳,淡月 梅花。
看是四字聯,中間卻各空一字,小妹建議為中間加字成為五言聯句。黃庭堅搶對為:輕風舞細柳 , 淡月隱梅花。
小妹則填: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蘇軾略一思索,立即響應,填字使之成為:輕風扶細柳 , 淡月失梅花。
縱觀三人對聯,蘇軾最妙:“扶”字不僅寫出風的輕柔和柳的纖弱,,而且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昵之態,因而更形象生動;“失”字也較“隱”字貼切,既強調了月光的皎,又兼顧梅花的潔,突出了兩者融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貼切。從前,某縣有個年輕秀才,二十多歲了,尚未娶妻。
這秀才儀表非凡,文才又好,是當地有名的才子,不少人家愿意和他結親,都被他一一拒絕。秀才擇偶倒不論門第,卻一定要找個才貌雙全的女子。
這小縣城的女子不是無才便是無貌,才貌雙全的又有幾個?因此,秀才的婚事便拖了下來。有一天,秀才出城訪友,來到一個小鎮,鎮里有個小藥鋪,他走得口渴,便去討碗水喝。
鋪中有一少女正在煎制膏藥,秀才見她容貌端正,便有愛慕之意,只不知她是否有才,便上前試探道:膏可吃,藥可吃,膏藥豈可吃?少女聞聲抬頭,見他是個秀才,知道是在索對,心想秀才都有些酸脾氣,我何不如此對答!于是一笑對道:脾好醫,氣好醫,脾氣不好醫。秀才見少女應對巧妙,很是高興,心想再試她一試,抬眼看到門外藥圃之中長有芍藥,張口又吟道:春暖帶云鋤芍藥;不想,少女張口即對道:秋高和露種芙蓉。
此時,秀才對少女已是傾心愛慕,但是素不相識,又不便開口,只得怏怏而去,心中卻一直放此女不下。朋友見秀才一直心神不定,問明緣由,笑道:“兄臺果然好眼力,此女一心想嫁個才子,至今尚未許人。
以兄臺人品,此事包在小弟身上。保管一說便成。”
后來,朋友果然出面做媒,少女見過秀才,心中也自愿意。秀才終于如愿以償,了卻終身大事。
一日中午,蘇東坡去拜訪佛印。佛印正忙著做菜,剛把煮好的魚端上桌,就聽到小和尚稟報:東坡居士來訪。
佛印怕把吃魚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魚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門迎接客人。兩人同至禪房喝茶,蘇東坡喝茶時,聞到陣陣魚香,又見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數了。
因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種打擊樂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著,必有蹊蹺。佛印說:“居士今日光臨,不知有何見教?” 蘇東坡有意開老和尚玩笑,裝著一本正經的樣子說:“在下今日遇到一難題,特來向長老請教。”
佛印連忙雙手合十說:“阿彌陀佛,豈敢,豈敢。” 蘇東坡笑了笑說:“今日友人出了一對聯,上聯是:向陽門第春常在。
在下一時對不出下聯,望長老賜教。” 佛印不知是計,脫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今日怎麼這健忘,這是一副老對聯,下聯是:積。
5.關于對聯的小故事
當紀先生很小的時候,他既聰明又頑皮,常常讓老師啼笑皆非(老師姓石);有一天,紀曉嵐帶著一只小黃鳥到學堂去玩,玩得正起勁的時候,石老師進來了;紀曉嵐馬上把鳥兒藏在墻上松脫的磚頭后面,石老師也瞧見了,他故意裝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課了。
可是當施老師吟著詩句走到墻邊時,突然用手把磚頭往后推,可憐的鳥兒就活活的被壓死了,老師還很得意的吟了一句: “細 羽 佳 禽 磚 后 死” 紀曉嵐想了想,說:“老師,我能不能給您對個下句?”老師還是很得意,說:“當然可以。” 紀曉嵐說:“您念的是細羽佳禽,我給您對粗毛野獸,您的磚,我對石, 后我對先,死我對生,是: 粗 毛 野 獸 石 先 生。”
老師聽了,知道紀曉嵐是用諧音在罵他,鼻子都氣歪了,但是,他又沒對錯嘛。
6.對聯、楹聯的故事 要簡短的 50至100字
:①新婚之夜,蘇小妹欲試新郎秦少游之才,將秦拒之門外并出對曰:閉門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對,徘徊長廓。蘇東坡見狀,雖替妹夫焦急,卻又不便代勞。突然,他靈機一動,拾起一塊石頭,投進盛滿清水的花缸里。秦少游聽到“卟通”一聲,頓時領悟,脫口而出:投石沖開水底天。蘇小妹聞聲大喜,急忙迎進新郎。
②有一財主,父子花錢各捐了一個進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門前貼了一副對聯,以示慶賀。聯曰:父進士,子進士,父子同進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才人王某讀罷,在對聯上寥添數筆,其聯頓成:父進土,子進土,父子同進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財主見了又羞怒,只得把對聯撕去。
7.有關對聯的小故事
對聯的由來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行業,甚至不同村落,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民俗,唯有貼對子,是最廣泛、最普遍、最崇尚文明、最富有文化內涵,而且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種民俗。
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財富,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對聯掛在柱子上的聯語叫楹聯;貼在門上的對子叫門聯;對聯升堂入室叫中堂;辦婚事貼對聯叫婚聯;辦喪事掛對聯叫挽聯;為老人祝壽叫壽聯;恭賀各類喜事的對聯叫賀聯;春節貼對子叫貼春聯。
細分還有節日聯、行業聯、題畫聯、書齋聯、書法聯和畫室聯等等,要屬春聯最時興、最普遍、最集中、最隆重、也最富有民族特色。 隨著歷史的推移和對聯文化的普遍應用,對聯則不僅是為了貼、掛、裝飾庭堂樓舍,而是融匯到了人們整個生活之中。
游玩時,交往中,餐桌上,乃至文人相會,都把對對聯當做一種文化交流,文化娛樂,甚至把它當做文明的對話,也有的把它當做發泄感情的工具。總之,歷史上曾有許許多多的膾炙人口的對對聯的故事。
傳說,有一位長工罵地主的故事。一位窮秀才無奈只好給地主打工,一個久旱不雨的暑伏天,老地主硬是讓長工去鋤田,說什么旱鋤田,澇澆園,旱田越鋤越勁旱,長工秀才只好頭頂烈日去鋤田,老地主不放心地坐在地頭上監工,干活的秀才汗流浹背,渴如吞火,只好懇請東家給點水喝。
東家沒表示給水,反而順口出一副對聯: 天上下雨不下水,下雨才能變成水,下雨變水多費事,天上不如就下水。 長工秀才聽了東家的聯語,放下鋤頭,對答如流地對出了下聯: 財主吃飯不拉屎,吃飯才能變成屎,吃飯變屎多費事,財主不如就吃屎。
那個監工的老地主一聽覺得自己受到了凌辱,一氣之下帶著水甩袖而去,長工秀才隨機去附近山泉喝水去了。 還傳說,古時候有位書生進京趕考,路上被強盜搶劫,饑寒交迫,只得乞討。
到了一戶財主門前,那財主看他這副窮相,即出一上聯云:“棕樹剝皮成光棍。” 書生知道財主有意諷刺他,即對下聯道:“花椒開口見黑心”。
生動形象地道出財主的黑心腸。 據說袁世凱自稱皇帝后,下令舉國歡慶,當時有人寫了這樣一副對聯: 普天同慶,當慶當慶當當慶 舉國若狂,情狂情狂情情狂 還傳說一光棍漢貼春聯的故事。
人家過年男女老幼闔家歡樂,貼春聯,放鞭炮。自己過年也得像過年樣,尤其貼對子不能免俗,因此,自己給自己寫了一副對聯: 有酒、有肉、有豆腐 無兒、無女、無妻室 橫批是:一人過年。
說明了貼對子的習俗,非常普遍,尤其貼春聯,幾乎達到村規民約的程度。一到小年臘月二十三,天天有日程安排,二十三糖瓜沾(送灶王爺上天的日子);二十四,寫大字;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準備肉(殺豬宰羊);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白面發;二十九,全都有;三十兒,搟煮餑餑皮兒。
這個二十四,寫大字,就指的是買大紅紙寫對子,因為一個村坊里寫大家的很少,尤其能寫對子的更是無幾,必須早準備,早請先生把對子寫好,三十兒再貼。京西都是三十兒上午貼對子,大概全國也如此。
因為三十兒是闔家團圓之日,就已經是過大年了。大年三十兒貼對子,更有除舊迎新的意義。
春聯不僅貼在大門二門上,大柁的立柱上貼上抬頭見喜,出門的迎面墻上貼上出門見喜,進門的影壁上貼上大大的福字,就近的碾子上也要送它個小福字。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場合都有固定的.聯語。
不論任何事情,場所、場合,有沒有對聯人們的感受就是不一樣,如新年用了它,人們就覺得春色滿園,生機勃勃;新婚時用了它,人們就感覺到喜氣滿堂,美滿幸福;新居時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駐,安居樂業;游覽景點有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嬌,景勝如畫;悼亡時用了它,使人悲中生慰,思隨美德。所以,它在群眾中的影響力比詩詞還大。
它能以美觀的形體,工整的對仗,鏗鏘的音韻和書法藝術,雕刻藝術相結合,相得益彰流芳百世。如果把文學藝術比作一個絢麗多姿的龐大的百花園,對聯文化,它就是這園中一榮盛開的格外光彩奪目的奇花。
8.名人與春聯的小故事
一 一日,寇準與友同游,乘興出對曰:水底月為天上月。
從無以相對。楊大年 剛好趕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
眾皆喝彩。 二 劉貢父善屬對。
王安石出對試之:三代夏商周。劉對道:四詩風雅頌。
王 字石夸其對句:真乃天造地設。 三 蘇東坡與黃庭堅在松樹底下走棋。
一陣風吹來,松果掉進棋盤。蘇東坡得 句曰: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黃庭堅對道:柳邊垂釣,柳絲常伴約絲懸。 四 新婚之夜,蘇小妹欲試新郎秦少游朐之才,將秦拒之門外并出對曰:閉門 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對,徘徊長廓。蘇東坡風狀,雖替妹夫焦 急,卻又不便代勞。
突然,他靈機一動,拾起一塊石頭,投進盛滿清水的花缸 里。秦少游聽到“卟通”一聲,頓時領悟,脫口而出:投石沖天水底天。
蘇小妹聞聲大喜,急忙迎進新郎。 五 某日朱元璋與劉伯溫下棋。
朱出對曰:天作棋盤星作子,日月爭光。劉伯 溫對道:雷為戰鼓電為旗,風云際合。
朱劉之對各合身份,用詞絕妙。 六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鄉村,看到家夫車水。
祝出對曰:水車車水,水隨 車,車停水止。唐對道: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
祝唐之對實屬巧妙, 傳誦一時。 七 明朝天啟元年,宰相葉向高路過福州,留宿新科狀元翁正春家中,翁即興 出對曰:寵宰宿寒家,窮窗寂寞。
葉向高見聯中全是寶蓋頭的字,先是一驚, 接著和道:客官寓宮宦,富室寬容。次日翁送葉上路,經過池塘時,葉說:翁 公昨夜講窮窗寂寞,我看未必。
你看:七鴨浮塘,數數數三雙一只。翁正春不 意被將了一軍,尋視池塘,眉頭一皺,當即應道:尺魚躍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說完,二人相視大笑。 八 徐晞上任,守令率諸生相迎。
諸生以徐出身貧寒,相見時頗為無禮。守令 心中惱怒,乃出對考諸生:擘破石榴,紅門中許多酸子。
諸生面面相覷,無人 能對。徐答曰:咬開銀杏,白衣里一個大人。
諸生驚報,再也不敢小覷徐晞也! 九 明人解縉,門對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門上貼了一副春聯:門對千根竹, 家藏萬卷書。
富豪見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縉深解其意,于上下聯各添一字: 門對千根竹短,家藏萬卷書長。
富豪更加惱火,下令把竹子連根挖掉。解縉暗 中發笑,在上下聯又添一字:門對千根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
富豪氣得目 瞪口呆。 十 程敏政人稱神童,宰相李賢欲招為婿,指著席上果品出對曰:因荷(何)而得藕(偶),程對道:有杏(幸)不須梅(媒)。
李賢大喜,乃將女兒配之。 十一 戴大賓五歲時,應童子試。
諸生見其年少,笑問:“欲為何官?”戴答道:“閣老”。眾人戲之曰:未老思閣老。
戴大聲答道:無才做秀才。眾皆大笑。
十二 楊慎,安用修,號升庵,生于明代弘治元年。相傳他五、六歲時在桂湖附 近一個堰塘里游泳,縣令路過,他居然不起來回避。
縣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掛在 一個古樹上,并告訴楊慎:“本縣令出副對子,如果你能對得出,饒你不敬之罪!”縣令剛念完上聯:千年古樹為衣架。楊慎即對出:萬里長江做澡盆。
縣令嘆服,贊楊慎為神童。 十三 沈義甫八歲時,其師命對云: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
沈對道:青山原不 老,為雪白頭。師愛其聰明,贊之不絕。
十四 清朝侍學士榮光,因爭設津浦鐵路車站,受到輿論的譴責。津門某報撰聯云: 芝光爭設車站,求榮反辱面無光。
該報懸賞征對,應者紛然,佳作有:勝保妄 談兵,未勝先驕身莫保。又一聯:載振為藏嬌,千載一時名大振。
聯語所述均 為實事,且與上聯工力悉敵,一時傳為笑談。 十五 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同年十一月二日,日軍侵占大連。敗訊 傳來,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有人憤然書聯于北京墻頭:萬壽無疆,普天同 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
慈禧垂簾聽政二十余年,喪權辱國,死后卻被尊為 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對此,有人書聯嘲之:垂簾廿余 年,年年割地。
尊號十六字,字字欺天。 十六 蘇昆名丑楊三在演白蛇傳時,諷刺了李鴻章的賣國行為,后被李迫害致死。
觀眾十分氣憤。有人寫了這樣一副對聯:楊三已死無蘇丑;李二先生是漢奸。
李鴻章排行第二,故稱李二先生。 十七 俞曲園攜女游西湖靈隱寺,見冷泉亭有一聯,俞輕聲念道:泉自幾時冷起; 峰從何處飛來。
其女笑答:泉自禹時冷起;峰從項處飛來。俞驚部:項字何謂?其女道:項羽若不將此山拔起,峰安得飛來? 十八 李某為官,巧立名目, 搜刮錢財,百姓無不恨之入骨。
其死后有人戲作 一聯曰:早死一時天有眼,再留三日地無皮。 十九 王某平日揮霍無度,過年時缺柴少米,在門上貼副對聯:行節儉畫,過淡 泊年。
鄰居在上下聯各添一字:早行節儉事,不過淡泊年。觀者為之捧腹。
二十 某生家貧,向親友借貸,均被拒絕。中舉后,親友紛紛前來巴結,趨之若 鶩。
書生感慨萬千,在門口貼了一副對聯: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 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親遠戚,誰肯雪中送炭; 僥幸今年,科舉頭、二、三場內,文章皆合適,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 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 二十一 秀才張某恃才高傲。
一天,在田垅遇一挑泥農夫,不肯讓路,兩人均不得 過。農夫笑道:我。
9.找幾個對聯小故事
對聯的由來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行業,甚至不同村落,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民俗,唯有貼對子,是最廣泛、最普遍、最崇尚文明、最富有文化內涵,而且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種民俗。
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財富,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對聯掛在柱子上的聯語叫楹聯;貼在門上的對子叫門聯;對聯升堂入室叫中堂;辦婚事貼對聯叫婚聯;辦喪事掛對聯叫挽聯;為老人祝壽叫壽聯;恭賀各類喜事的對聯叫賀聯;春節貼對子叫貼春聯。
細分還有節日聯、行業聯、題畫聯、書齋聯、書法聯和畫室聯等等,要屬春聯最時興、最普遍、最集中、最隆重、也最富有民族特色。 隨著歷史的推移和對聯文化的普遍應用,對聯則不僅是為了貼、掛、裝飾庭堂樓舍,而是融匯到了人們整個生活之中。
游玩時,交往中,餐桌上,乃至文人相會,都把對對聯當做一種文化交流,文化娛樂,甚至把它當做文明的對話,也有的把它當做發泄感情的工具。總之,歷史上曾有許許多多的膾炙人口的對對聯的故事。
傳說,有一位長工罵地主的故事。一位窮秀才無奈只好給地主打工,一個久旱不雨的暑伏天,老地主硬是讓長工去鋤田,說什么旱鋤田,澇澆園,旱田越鋤越勁旱,長工秀才只好頭頂烈日去鋤田,老地主不放心地坐在地頭上監工,干活的秀才汗流浹背,渴如吞火,只好懇請東家給點水喝。
東家沒表示給水,反而順口出一副對聯: 天上下雨不下水,下雨才能變成水,下雨變水多費事,天上不如就下水。 長工秀才聽了東家的聯語,放下鋤頭,對答如流地對出了下聯: 財主吃飯不拉屎,吃飯才能變成屎,吃飯變屎多費事,財主不如就吃屎。
那個監工的老地主一聽覺得自己受到了凌辱,一氣之下帶著水甩袖而去,長工秀才隨機去附近山泉喝水去了。 還傳說,古時候有位書生進京趕考,路上被強盜搶劫,饑寒交迫,只得乞討。
到了一戶財主門前,那財主看他這副窮相,即出一上聯云:“棕樹剝皮成光棍。” 書生知道財主有意諷刺他,即對下聯道:“花椒開口見黑心”。
生動形象地道出財主的黑心腸。 據說袁世凱自稱皇帝后,下令舉國歡慶,當時有人寫了這樣一副對聯: 普天同慶,當慶當慶當當慶 舉國若狂,情狂情狂情情狂 “當慶”、“情狂”,都是當地吵喪時的哀樂聲。
這副對聯巧妙地表達了人民群眾對袁世凱的蔑視。 還傳說一光棍漢貼春聯的故事。
人家過年男女老幼闔家歡樂,貼春聯,放鞭炮。自己過年也得像過年樣,尤其貼對子不能免俗,因此,自己給自己寫了一副對聯: 有酒、有肉、有豆腐 無兒、無女、無妻室 橫批是:一人過年。
說明了貼對子的習俗,非常普遍,尤其貼春聯,幾乎達到村規民約的程度。一到小年臘月二十三,天天有日程安排,二十三糖瓜沾(送灶王爺上天的日子);二十四,寫大字;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準備肉(殺豬宰羊);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白面發;二十九,全都有;三十兒,搟煮餑餑皮兒。
這個二十四,寫大字,就指的是買大紅紙寫對子,因為一個村坊里寫大家的很少,尤其能寫對子的更是無幾,必須早準備,早請先生把對子寫好,三十兒再貼。京西都是三十兒上午貼對子,大概全國也如此。
因為三十兒是闔家團圓之日,就已經是過大年了。大年三十兒貼對子,更有除舊迎新的意義。
春聯不僅貼在大門二門上,大柁的立柱上貼上抬頭見喜,出門的迎面墻上貼上出門見喜,進門的影壁上貼上大大的福字,就近的碾子上也要送它個小福字。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場合都有固定的.聯語。
豬圈的門口貼上: 六畜興旺 五谷豐登 騾馬成群 牲口鞍子的鞍橋子上貼上: 日行千里路 夜走八百程 鞍子的迎風上貼上:“一路平安”,相當對聯的橫批。以上這些對聯,都是固定場所聯,幾乎家家通用,是個大氛圍的民俗。
趣談對聯,談古論今。歷史上的好對聯,多如牛毛;有名聯家層出不窮;膾炙人口的對聯故事,如雨后春筍。
只是個別的過俗,俗得不堪入耳,更不能登高雅之堂。 當今,一個嶄新的先進文化的時代,對聯文化仍是一朵絢麗的鮮花,在文化藝壇上盛開不敗。
為了攝取對聯文化的營養,我走訪了京西的幾個山村和門城鎮的大街小巷。看得出,確有不少對聯出自聯家之手。
如一個鞋店的門聯: 前程遠大腳跟須站穩 工作浩繁步驟要分清 某肉店的門聯: 聽憑揀肥挑廋做到無爭無悔 絕不短斤缺兩保證又正又公 某藥店門聯: 三更到來三更賣 半夜敲門半夜開 某理發店門聯: 雖是毫末技藝 卻為頂上功夫 以上這些行業性對聯,表達了經營宗旨,體現了經營特色,對于繁榮市場,擴大商品銷售,提高服務質量,裝飾店鋪門面,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即便站在文學藝術的角度看,這些民眾文化,也絕對是俗而不俗。 在集聯的旅途中,也確看到了聯中的玉中之瑕或叫美中不足。
給我一個不大好的印象:內容太單調,文化內涵太浮淺,有的真是驢唇不對馬嘴。 說及內容單調,大部分對聯不是“財”,就是“福”,含“財”字的對聯最高,幾乎過半,不是財源廣進就是財運亨通。
也許這是時代的一個特征,人們把錢看得過重。但勸君莫要忘記,錢是人掙的,只要人活得健康,勤懇,尤其堂堂正正,生財有道,不悉財源沒有。
如像有的高官,已是厚祿,但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