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幾個科學小故事
德國科學家凱庫勒,對苯的原子成分是如何結合這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
1864年冬的某一天,凱庫勒坐在壁爐前打了個瞌睡,原子和分子們開始在幻覺中跳舞,一條碳原子鏈像蛇一樣咬住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轉。猛然驚醒之后,凱庫勒明白了苯分子是一個環,苯的原子排列是首尾相接循環排列的,就是現在充滿了我們的有機化學教科書的那個六角形的圈圈。
1921年,奧地利格拉茨大學藥物學教授洛伊在復活節的前一天夜里醒來,腦海里漂浮著一個極好的想法,他馬上拿過紙筆簡單地記錄下來。翌晨醒來他知道昨夜里產生了靈感,但令他驚愕不已的是:怎么也看不清自己所做的筆記。
他在實驗室里整整坐了一天,面對熟悉的儀器,總是回想不起那個設想。到晚上睡覺時,仍然一無所得。
但是到了夜間,他又一次從夢中醒來,還是同樣的頓悟,他高興極了,做了細致的記錄后,才回去睡覺。次日,他走進實驗室,殺掉了兩只青蛙,證明了神經搏動的化學媒作用。
神經沖動的化學傳遞就這樣被發現了.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為探求化學元素之間的規律,研究和思考了很長的時間,卻未取得突破。他把一切都想好,就是排不出周期表來。
為此他連續三天三夜坐在辦公桌旁苦苦思索,試圖將自己的成果制成周期表,可是沒有成功。大概是人勞累的緣故,他便倒在辦公桌旁呼呼大睡。
想不到睡夢中各種元素都按它們應占的位置排好了。一覺醒來,門捷列夫立即將夢中得到的周期表寫在一張小紙上,后來發現這個周期表只有一處需要改正。
他風趣地說:“讓我們帶著需要解決的問題去做夢吧。” 愛因斯坦幾乎每天都睡午覺。
當他想不通問題時,就會蓋被大睡,讓夢中的“高人”為他引路,尋找答案。他在1905年發表狹義“相對論”前,曾經花了多年時間進行思考和研究,其中有幾個關鍵的要點想不通。
一天,他躺在床上,帶著絕望的心情睡著了。突然間他的眼前好像出現了一道閃光,他猛然驚醒,馬上執筆將由這道閃光引發出來的思緒加以引申。
幾個星期后,改變人類的偉大思維終于誕生了。 --以上可在《“夢想”可以成真》里找到~。
2.關于科學的小故事(2個)短一點
炎炎夏日,小朋友們在享受愉快的暑假時,知不知道有一種可愛的小動物正在它們的學校里努力學習呢?以前,科學家們認為只有人類的小孩子是最幸運的,因為我們有老師和家長關心、教育。
而其他的動物則多是模仿同伴,自學成才。最近英國劍橋大學的桑頓教授發現,有一種動物也有老師來教課,它就是生活在非洲南部的海島貓鼬。
小貓鼬除了自己的父母以外,還會有很多其他成年貓鼬來教它們。那小貓鼬的老師教它們什么呢?語文?數學?還是自然科學?都不是,小貓鼬在學校里學習的是勞動技能,就是怎樣捕食,怎樣在大自然中生存下去。
貓鼬的老師是非常注重教育方法的,剛開始它們捉來一些已經被殺死的獵物給它們做練習,漸漸的用一些受傷的活生生的獵物來代替死的獵物,讓課程的難度增加一些。最后它們會活捉一些獵物來給學生們強化練習。
比如,成年貓鼬會捉來一只螞蚱放在小貓鼬面前,讓小貓鼬練習怎樣抓住一只跳來跳去的螞蚱并且迅速把它送進自己的嘴里美餐一頓。 剛開始學習的小貓鼬,就像剛剛入學的小學生一樣,雖然很有求知欲,但是還很不熟練,要是一不小心放跑了螞蚱怎么辦啊?不用著急,這時候貓鼬老師就立即飛身向前抓住逃跑的螞蚱,再次把它放在笨手笨腳的小貓鼬面前讓它再次練習。
螞蚱雖然是一種靈活的獵物,很容易從小貓鼬的手中逃脫,可它卻不是危險的獵物。如果這堂課要學習捉蝎子怎么辦呢?小朋友們不要為小貓鼬擔心啦。
貓鼬老師怎么會舍得讓自己的學生受傷呢?老師會把蝎子的毒刺拔掉再放到小貓鼬面前,避免它們在練習的過程中被蝎子蟄到。 小貓鼬的老師們為了小貓鼬的成長無私的奉獻,它們辛辛苦苦的到處捕獵,帶回獵物給小貓鼬們練習。
和我們人類一樣,小貓鼬的每一步成長都有它們的老師辛勤的汗水。很多人喜歡把手指關節拉得嘎嘣嘎嘣地響。
別以為這是件很簡單的事,實際上,人手指上的任何一個關節都無法在五分鐘內拉響兩次。不信你自己試試看:準備一塊表,首先把手指的某一關節掰響,聽不見響聲時,開始計時間,如果在五分鐘內,你能把同一關節再弄響,那么你就贏了。
手指關節能發出響聲是由于氣泡破裂而引起的。人的手指關節中有一定量的液體,液體中溶解有少量氣體。
當手指關節拉伸時,液體受到的壓力減小了,原來溶解在液體中的氣體就從中跑出來了(打開汽水瓶蓋時也會出現這種現象)。但是手指關節中的氣泡無法跑到別的地方去,再過大約十五分鐘,氣泡又被手指關節的液體吸收,所以你要想把手指頭再次弄響,一定要耐心等十五分鐘才行,而在五分鐘內是辦不到的。
3.簡短的科學小故事
“發明大王”愛迪生 電報、電話、電燈,這些東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看來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見慣,誰也不會因此而驚奇。
可是你知道這些東西對于當時的人們是多么的至關重要和欣喜若狂嗎?人類因此而記住了它們的發明者——愛迪生。 被人們稱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
他的一生,僅是在專利局登記過的發明就有1328種。一個只讀過三個月書人,怎么會有這么多發明創造呢?我想,如果你聽說過“愛迪生孵小雞”的故事,就一定會明白,他的成功源于強烈的好奇心。
1847年,愛迪生降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米蘭市的一個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時候,愛迪生就顯露出了極強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兒問個不停,非要問出個子丑寅卯來。
一天,他指著正在孵蛋的母雞問媽媽:“母雞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干嘛呀?”媽媽說:“哦,那是在孵小雞呢!”下午,愛迪生突然不見了,家里人急得四處尋找,終于在雞窩里找到了他。原來,他正蹲在雞窩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雞蛋孵小雞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來,又是給他洗臉,又是給他洗衣服。
還有一次,他看見鳥兒在天空中自由飛翔,就想:既然鳥能飛,人為什么不能飛呢?于是,他找來一種藥粉給小伙伴吃,為了讓小伙伴飛上天空去。結果,小伙伴差點兒喪命,愛迪生也被父親狠揍了一頓。
好不容易,愛迪生長到了8歲,父母把他送進了一所鄉村小學讀書,以為從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學了。誰知,他仍然愛追根問底,經常把教師問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
有一回上算術課,教師在黑板上寫下了“2+2=4”,愛迪生馬上站起來問:“老師,2加2為什么等于4呢?”這個問題把老師問住了,他認為愛迪生是個搗蛋鬼,專門和老師鬧別扭,于是,在上了三個月的課以后,愛迪生就被老師趕回家了。 愛迪生的母親是位偉大的母親。
她沒有因為獨生子被攆回來而責怪他,相反,他決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當她發現愛迪生好奇心重、對物理、化學特別感興趣時,就給他買了有關物理、化學實驗的書。
愛迪生照著書本,獨自做起實驗來。可以說,這就是愛迪生搞科學發明的啟蒙教育。
長大了的愛迪生,學會了無線電收發報技術。他在斯特拉得福鐵路分局找到了一個夜班報務員工作。
按規定,夜班報務員不管有事無事,到晚上九點后,每小時必須向車務主任發送一次訊號。愛迪生為了晚間休息好,白天能鉆研發明創造,就設計了一個電報機自動按時拍發訊號。
這就是電報機的雛形。 沒過多久,他又對電報機進行了改進,經過多次試驗,一架新式的發報機試制成功了。
愛迪生望著自己發明的機器,欣慰地笑了。 應該說,愛迪生的每一項發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緊緊相聯的。
在他發明了電報之后,又開始搞電話實驗。他發現傳話器里的膜板能夠隨著說話聲音引起相應震動,就仔細觀察,并且在筆記本上做了詳細記錄。
由此,一個“會說話的機器”做成了。人們聽到這個消息,都紛紛前來觀看,并稱他為“最偉大的發明家”。
所以,好奇心是一個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決條件。 不僅著名的科學家需要好奇心,我們普通人要學習知識、有所成就也需要好奇心。
1991年7月,《光明日報》科技部曾對全國青少年科技小發明比賽中獲獎的118名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在“您的主要心理特征”一欄里,92%的同學寫的是“好奇心強”。湖南零陵地區道縣一中的少年何驥,在一天到雞棚撿蛋的時候,禁不住好奇地想道:雞蛋到底為什么一頭大一頭小呢?是大頭先出母體還是小頭先出母體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他每天一放學就立刻趕回家,蹲在雞棚旁靜靜地觀察,有時甚至連晚飯都忘了吃。
兩個多月以后,何驥終于發現:雞蛋是大頭先出母體。為此,他寫了論文,得到許多生物學家的稱贊。
他的發現,居然是鳥類文獻中還沒有記載過的新發現。 成才需要好奇心,但是有了好奇心并不意味著就一定能夠成才。
要想有成就,還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好奇心就好比一粒種子,沒有種子就長不出參天大樹,沒有好奇心的人也不可能有所發明,有所創造。
種子播種在黑土里以后,經過人們的澆灌、培育,會逐漸地破土而出,由小苗長成棟梁。有了好奇心,再加上汗水和心血,也一定能夠使你成為有用之才。
當代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說:“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學離不開好奇。道理很簡單,只有好奇才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可怕的是提不出問題,邁不出第一步。“正因為好奇心如此重要,所以,許多人都把好奇心稱為成功者的第一美德。
對于一個有志成才、渴望成功的少年來說,好奇心是最寶貴的。參考資料:/kp/*。
4.科學小故事20字
劉易斯·卡羅爾(Lewis Carroll)的真名叫查爾斯·勒特威奇·道奇森(1832~1898),是一位數學家,長期在享有盛名的牛津大學任基督堂學院數學講師,發表了好幾本數學著作。他因有嚴重的口吃,故而不善與人交往,但他興趣廣泛,對小說、詩歌、邏輯都頗有造詣,還是一個優秀的兒童像攝影師。
《愛麗絲漫游仙境》是卡羅爾興之所致,給友人的女兒愛麗絲所講的故事,寫下后加上自己的插圖送給了她。后來在朋友鼓勵下,卡羅爾將手稿加以修訂、擴充、潤色后,于1865年正式出版。故事講述了一個叫愛麗絲的小女孩,在夢中追逐一只兔子而掉進了兔子洞,開始了漫長而驚險的旅行,直到最后與撲克牌王后、國王發生頂撞,急得大叫一聲,才大夢醒來。這部童話以神奇的幻想,風趣的幽默,昂然的詩情,突破了西歐傳統兒童文學道德說教的刻板公式,此后被翻譯成多種文字,走遍了全世界。
卡羅爾后來又寫了一部姐妹篇,叫《愛麗絲鏡中奇遇記》(Through the Looking-Glass,and what Alice found there),并與《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一起風行于世。此外卡羅爾還著有詩集《The Hunting of the Snark》、《Jabberwocky》等作品。
5.關于科學的小故事(2個)短一點
炎炎夏日,小朋友們在享受愉快的暑假時,知不知道有一種可愛的小動物正在它們的學校里努力學習呢?以前,科學家們認為只有人類的小孩子是最幸運的,因為我們有老師和家長關心、教育。而其他的動物則多是模仿同伴,自學成才。最近英國劍橋大學的桑頓教授發現,有一種動物也有老師來教課,它就是生活在非洲南部的海島貓鼬。
小貓鼬除了自己的父母以外,還會有很多其他成年貓鼬來教它們。那小貓鼬的老師教它們什么呢?語文?數學?還是自然科學?都不是,小貓鼬在學校里學習的是勞動技能,就是怎樣捕食,怎樣在大自然中生存下去。
貓鼬的老師是非常注重教育方法的,剛開始它們捉來一些已經被殺死的獵物給它們做練習,漸漸的用一些受傷的活生生的獵物來代替死的獵物,讓課程的難度增加一些。最后它們會活捉一些獵物來給學生們強化練習。比如,成年貓鼬會捉來一只螞蚱放在小貓鼬面前,讓小貓鼬練習怎樣抓住一只跳來跳去的螞蚱并且迅速把它送進自己的嘴里美餐一頓。
剛開始學習的小貓鼬,就像剛剛入學的小學生一樣,雖然很有求知欲,但是還很不熟練,要是一不小心放跑了螞蚱怎么辦啊?不用著急,這時候貓鼬老師就立即飛身向前抓住逃跑的螞蚱,再次把它放在笨手笨腳的小貓鼬面前讓它再次練習。螞蚱雖然是一種靈活的獵物,很容易從小貓鼬的手中逃脫,可它卻不是危險的獵物。如果這堂課要學習捉蝎子怎么辦呢?小朋友們不要為小貓鼬擔心啦。貓鼬老師怎么會舍得讓自己的學生受傷呢?老師會把蝎子的毒刺拔掉再放到小貓鼬面前,避免它們在練習的過程中被蝎子蟄到。
小貓鼬的老師們為了小貓鼬的成長無私的奉獻,它們辛辛苦苦的到處捕獵,帶回獵物給小貓鼬們練習。和我們人類一樣,小貓鼬的每一步成長都有它們的老師辛勤的汗水。
很多人喜歡把手指關節拉得嘎嘣嘎嘣地響。別以為這是件很簡單的事,實際上,人手指上的任何一個關節都無法在五分鐘內拉響兩次。不信你自己試試看:準備一塊表,首先把手指的某一關節掰響,聽不見響聲時,開始計時間,如果在五分鐘內,你能把同一關節再弄響,那么你就贏了。
手指關節能發出響聲是由于氣泡破裂而引起的。人的手指關節中有一定量的液體,液體中溶解有少量氣體。當手指關節拉伸時,液體受到的壓力減小了,原來溶解在液體中的氣體就從中跑出來了(打開汽水瓶蓋時也會出現這種現象)。但是手指關節中的氣泡無法跑到別的地方去,再過大約十五分鐘,氣泡又被手指關節的液體吸收,所以你要想把手指頭再次弄響,一定要耐心等十五分鐘才行,而在五分鐘內是辦不到的。
6.幼兒科普小故事100字
科學源于生活,啟于生活,生活是科學的源泉
公輸般 (魯班)很注意對客觀事物的觀察、研究,他受自然現象的啟發,致力于創造 發明。一次攀山時,手指被一棵小草劃破,他摘下小草仔細察看,發現草葉兩邊全是排列均勻的小齒,于是就模仿草葉制成伐木的鋸,他看到各種小鳥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就用竹木削成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5653331飛鷂,借助風力在空中試飛。開始飛的時間較短,經過反復研究,不斷改進,竟能在空中飛行很長時間,
赫農王讓金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后,國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摻了銀子,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后來,國王將它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里,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就直向王宮奔去,一路大聲喊著“尤里卡”,“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后來,該定律就被命名為阿基米德定律。
7.簡短的科學小故事
赫農王讓金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后,國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摻了銀子,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后來,國王將它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里,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就直向王宮奔去,一路大聲很著“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后來,該定律就被命名為阿基米德定律。
愛國者阿基米德
在阿基米德晚年時,羅馬軍隊入侵敘拉古,阿基米德指導同胞們制造了很多攻擊和防御的武器。當侵略軍首領馬塞勒塞率眾攻城時,他設計的投石機把敵人打得哭爹喊娘。他制造的鐵爪式起重機,能將敵船提起并倒轉,拋至大海深處。傳說他還率領敘拉古人民制作了一面大凹鏡,將陽光聚焦在靠近的敵船上,使它們焚燒起來。羅馬士兵在這頻頻的打擊中已經心驚膽戰,草木皆兵,一見到有繩索或木頭從城里扔出,他們就驚呼“阿基米德來了”,隨之抱頭鼠竄。羅馬軍隊被阻入城外達三年之久。最終,于公元前二一二年,羅馬人趁敘拉古城防務稍有松懈,大舉進攻闖入了城市。此時,阿基米德正在潛心研究一道深奧的數學題,一個羅馬士兵闖入,用腳踐踏他所畫的圖形,阿基米德憤怒地與之爭論,殘暴的士兵哪里肯聽,只見他舉刀一揮,一位璀璨的科學巨星就此隕落。
8.有哪些科學發明小故事簡單的寫下來
高跟鞋15世紀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經常要出門做生意,又擔心妻子會外出風流.一個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后跟沾了許多泥,因而步履艱難.商人由此受到啟發,因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認為妻子穿上高跟鞋將無法在跳板上行走,這樣就可以把她困在家里.豈料,他的妻子穿上這雙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傭人陪伴,上船下船,到處游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講求時髦的女士爭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地盛行起來了.雨 衣1747年,法國工程師弗朗索瓦·弗雷諾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雨衣.他利用從橡膠木上獲得的膠乳,把布鞋和外套放在這種膠乳溶液中進行浸涂處理后,就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在蘇格蘭橡膠廠的麥金托什因生活窘迫,無力購買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他不小心將橡膠汁沾滿衣褲,怎么也擦不掉,只好穿著這射臟衣服回家.室外陰雨綿綿,麥金托什回到家卻驚喜地發現,穿在里面的衣服一點沒有濕,他索性將橡膠汁涂滿全身衣服.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膠布雨衣.剃須刀1828年謝菲爾德制成一邊有保護的刀片,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1895年,美國一位推銷員吉列偶遇發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賺大錢,想發明一種從從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東西.一天,吉列刮胡子,發現剃刀的刀片正適合這種構想.他設計出種安全剃刀夾持柄,但找不到能制成薄刀片的廠家.到1901年,他遇見機械師卡森,才解決了技術問題,使鋤形刀架與雙刃可換刀片合成一體,并申請了專利.早在1900年,電動剃須刀已在美國獲得專利,但第一種適于商業制造的電動剃須刀是由美國退役陸軍上校希克設計,并于1928年獲得專利的.鏡 子我們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鏡”.14世紀初,威尼斯人用錫箔和水銀涂在玻璃背面制鏡,照起來很清楚.15世紀紐倫堡制成凸透鏡,是制玻璃時在內部涂上一層汞劑而成.現代鏡子是用1835年德國化學家利比格發明的方法制造的.把硝酸銀和還原劑混合,使硝酸銀析出銀,附在玻璃上.拉 鏈拉鏈是1891年由美國芝加哥機械師賈德森最先發明的.賈德森為了解除每天系鞋帶的麻煩,就發明一種可以代替鞋帶的拉鏈.這種拉鏈是由一排鉤子和一排扣眼構成,用一個鐵制的滑片由下往上拉,便可使鉤子與扣眼一個依次扣緊.賈德森把樣品送到1893年的哥倫比亞博覽會上展出,得到好評,并因此取得了專利.如今,拉鏈的品種不斷增多,其應用不只限于日用品,而且已進入科研、醫療、軍事等領域,被某些人譽為20世紀科技界的10大文明之一.冰 箱第一臺人工制冷壓縮楊是由哈里森在1851年發明的,哈里森是澳大利亞《基朗廣告報》的老板,在一次用乙醚清洗鉛字時,他發現乙醚涂在金屬上有強烈的冷卻作用.乙醚是一種沸點低的液體,它很容易發生蒸發吸熱現象.哈里森經過研究研制出了使用乙醚和壓力泵的冷凍機,并把它應用在澳大利亞維多利的一家釀酒廠,供釀酒時制冷降溫用.第一臺用電動機帶動壓縮機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師布萊頓和孟德斯于1923年發明的.后來一家美國公司買去了他們的專利,于1925年生產出第一批家用冰箱.“發明大王”愛迪生電報、電話、電燈,這些東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看來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見慣,誰也不會因此而驚奇.可是你知道這些東西對于當時的人們是多么的至關重要和欣喜若狂嗎?人類因此而記住了它們的發明者——愛迪生.被人們稱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他的一生,僅是在專利局登記過的發明就有1328種.一個只讀過三個月書人,怎么會有這么多發明創造呢?我想,如果你聽說過“愛迪生孵小雞”的故事,就一定會明白,他的成功源于強烈的好奇心.1847年,愛迪生降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米蘭市的一個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時候,愛迪生就顯露出了極強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兒問個不停,非要問出個子丑寅卯來.一天,他指著正在孵蛋的母雞問媽媽:“母雞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干嘛呀?”媽媽說:“哦,那是在孵小雞呢!”下午,愛迪生突然不見了,家里人急得四處尋找,終于在雞窩里找到了他.原來,他正蹲在雞窩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雞蛋孵小雞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來,又是給他洗臉,又是給他洗衣服.還有一次,他看見鳥兒在天空中自由飛翔,就想:既然鳥能飛,人為什么不能飛呢?于是,他找來一種藥粉給小伙伴吃,為了讓小伙伴飛上天空去.結果,小伙伴差點兒喪命,愛迪生也被父親狠揍了一頓.好不容易,愛迪生長到了8歲,父母把他送進了一所鄉村小學讀書,以為從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學了.誰知,他仍然愛追根問底,經常把教師問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術課,教師在黑板上寫下了“2+2=4”,愛迪生馬上站起來問:“老師,2加2為什么等于4呢?”這個問題把老師問住了,他認為愛迪生是個搗蛋鬼,專門和老師鬧別扭,于是,在上了三個月的課以后,愛迪生就被老師趕回家了.愛迪生的母親是位偉大的母親.她沒有因為獨生子被攆回來而責怪他,相反,他決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當她發現愛迪生好奇心重、對物理、化學特別感興趣時,就給他買了有關物理、化學實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