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歌行意思簡短
園中的葵菜都郁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原文:長歌行
兩漢:佚名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擴展資料:
此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
這是一首詠嘆人生的歌。唱人生而從園中葵起調,這在寫法上被稱作“托物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園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葉片上滾動著露珠,在朝陽下閃著亮光,像一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
“少壯不努力”而老無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間一趟。調動讀者思考,無疑比代替讀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這首詩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厭的人生說教,使最后的警句顯得渾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鐘長鳴一般,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
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長:一是說老大無成,人生等于虛度了;二是說老年時才醒悟將于事無補,徒嘆奈何,意在強調必須及時努力。
2.長歌行的意思和中心思想
【標題】:長歌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 【內容】:-------------------- 桃李待日開,榮華照當年。
東風動百物,草木盡欲言。枯枝無丑葉,涸水吐清泉。
大力運天地,羲和無停鞭。功名不早著,竹帛將何宣。
桃李務青春,誰能貫白日。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
金石猶銷鑠,風霜無久質。畏落日月后,強歡歌與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解題】 這首詩選自《樂府詩集》卷三十,屬相和歌辭中的平調曲。
《樂府解題》說這首古辭“言芳華不久,當努力為樂,無至老大乃傷悲也。”把“努力”理解為“努力為樂”,顯然是一種曲解。
漢代的五言古詩,許多是慨嘆年命短促、鼓吹及時行樂的。這首詩從整體構思看,主要意思是說時節變換得很快,光陰一去不返,因而勸人要珍惜青年時代,發奮努力,使自己有所作為。
其情感基調是積極向上的。《樂府詩集》是宋代郭茂倩編的一部樂府詩總集,全書一百卷,分十二類。
上起漢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謠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樂章外,還保存了大量民間入樂的歌詞和文人創造的新樂府詩。
全書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對各種歌辭、曲詞的起源和發展,均有考訂。【注評】 青青園中葵,朝(zhāo)露待日晞(xī)。
園;園圃,種蔬菜、花果、樹木的場所。葵:我國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
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動詞,等待。日:太陽。
晞:曬干。○描繪葵的形象。
托物起興。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陽春:溫暖的春天。布:動詞,這里是散布的意思。
德澤:恩惠。春天把陽光、雨露帶給萬物,因而說是一種恩惠。
萬物:大地上的各種生物。生光輝:形容萬物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樣子。
○對春天的禮贊。 常恐秋節至,焜(kǖn)黃華葉衰。
常:副詞,表示情況或時間的持續和一貫性。時常。
恐:動詞,擔心。秋節:秋季。
至:動詞,到。秋氣肅殺,萬物多因長成而趨于衰敗、死亡,故爾擔心。
焜黃:顏色衰敗的樣子。華:同“花”。
衰:衰老,衰敗。○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過程。
不由得生出種種感觸。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
東:方位名詞用作動詞,表示朝東、向東的意思。海:大海。
何:疑問代詞,用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前,起修飾作用。常用來表示對時間、處所、事物的詢問。
時:名詞,時候。復:副詞,用在動詞前,表示‘某種情況的再現。
可譯作“重新”“又”。西: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向西、朝西。
歸:動詞,回。這句意思是光陰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由季節轉換聯想到日月不居。孔子說;逝者如斯,不舍晝夜。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少:少年時期。
壯:成年時期。合起來指人生命力旺盛的前半生。
努力:把力量盡量使出來。意即勤奮。
老大:指人生命力衰敗的老年時期。徒:副詞,表示動作的施行沒有取得成效一。
可譯為“空”。傷悲:悲傷。
○歸結為關于生命價值的感悟,精警動人。【簡析】 這是一首詠嘆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從園中葵起調,這在寫法上被稱作“托物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園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葉片上滾動著露珠,在朝陽下閃著亮光,像一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
詩人由園中葵的蓬勃生長推而廣之,寫到整個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陽光、雨露,萬物都在閃耀著生命的光輝,到處是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四句,字面上是對春天的禮贊,實際上是借物比人,是對人生最寶貴的東西——青春的贊歌。
人生充滿青春活力的時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樣美好。這樣,在寫法上它同時又有比喻的意義,即所謂“興而比”。
自然界的時序不停交換,轉眼春去秋來,園中葵及萬物經歷了春生、夏長,到了秋天,它們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輝的葉子變得焦黃枯萎,喪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發而長大,而老死,也要經歷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
這是一個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則。詩人用“常恐秋節至”表達對“青春”稍縱即逝的珍惜,其中一個“恐”字,表現出人們對自然法則的無能為力,青春凋謝的不可避免。
接著又從時序的更替聯想到宇宙的無盡時間和無垠空間,時光像東逝的江河,一去不復返。由時間尺度來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復生。
在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豈不就像葉上的朝露一見太陽就被曬干了嗎?豈不就像青青葵葉,一語秋風就枯黃凋謝了嗎?詩歌由對宇宙的探尋轉入對人生價值的思考,終于推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一發聾振聵的結論,結束全詩。這個推理的過程,字面上沒有寫出來,但讀者可循著詩人思維的軌跡,用自己的人生體驗來補足:自然界的萬物有一個春華秋實的過程,人生也有一個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過程;自然界的萬物只要有陽光雨露,秋天自能結實,人卻不同,沒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萬物經秋變衰,但卻實現了生命的價值,因而不足傷悲;人則不然,因“少壯不努力”而老無所成,豈不等于空走世間。
3.長歌行古詩簡潔大意
長歌行
詩人:漢無名氏 朝代:漢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長歌行的意思長歌行古詩賞析
【注釋】
①長歌:長聲歌詠,也指寫詩;
②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種體裁, 歌行體的簡稱,詩歌的字數,和句子的長度不受限制。
③長歌行是指“長聲歌詠”為曲調的自由式歌行體。
④衰:讀cui,古時候人們讀的沒有shuai這個音。
【譯文】
園中有碧綠的葵菜,露水將要被早晨的陽光曬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灑滿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生機。只擔心瑟瑟的秋天來到,樹葉兒枯黃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萬條大河奔騰著東流入大海,什么時候才能重西流?人也一樣少年時不努力,到老來只能是白白悔恨了。
【賞析】
這首詩選自《樂府詩集》卷三十,屬相和歌辭中的平調曲。《樂府解題》說這首古辭“言芳華不久,當努力為樂,無至老大乃傷悲也。”把“努力”理解為“努力為樂”,顯然是一種曲解。漢代的五言古詩,許多是慨嘆年命短促、鼓吹及時行樂的。這首詩從整體構思看,主要意思是說時節變換得很快,光陰一去不返,因而勸人要珍惜青年時代,發奮努力,使自己有所作為。其情感基調是積極向上的。
《樂府詩集》是宋代郭茂倩編的一部樂府詩總集,全書一百卷,分十二類。上起漢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謠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樂章外,還保存了大量民間入樂的歌詞和文人創造的新樂府詩。全書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對各種歌辭、曲詞的起源和發展,均有考訂。
4.長歌行的詩意,要簡潔,字要少
長歌行的意思:
菜園中生長著綠色的葵菜,葉上的晨露待陽光一照就干了。春天的暖氣向大地施布著恩澤,萬物就可充滿生機勃勃的光華。但時常叫我擔心的秋天來得太快了,便要紅花凋謝,綠葉枯萎。百條江河向東流入大海,何日能向西游呢?誰要是在年輕時不努力學習的話,那么,到了老年只能后悔而悲哀了。一切河流流到東海,什么時候才能再向西流呢?一個如果在少壯年華不抓緊時間, 有所作為,等到年紀大了,一事無成,再悲傷也沒有用了。
這是漢代樂府古詩中的一首名作。詩中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說明應該好好珍惜時光,及早努力。
5.長歌行的意思
菜園中生長著綠色的葵菜,葉上的晨露待陽光一照就干了。
春天的暖氣向大地施布著恩澤,萬物就可充滿生機勃勃的光華。但時常叫我擔心的秋天來得太快了,便要紅花凋謝,綠葉枯萎。
百條江河向東流入大海,何日能向西游呢?誰要是在年輕時不努力學習的話,那么,到了老年只能后悔而悲哀了。 /(一切河流流到東海,什么時候才能再向西流呢?一個如果在少壯年華不抓緊時間, 有所作為,等到年紀大了,一事無成,再悲傷也沒有用了。)
《長歌行》閱讀賞析作品簡介:漢樂府 "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秦及西漢輝帝時都設有"樂府令".漢武帝時的樂府規模較大,其職能是掌管宮廷所用音樂,兼采民間歌謠和樂曲.魏晉以后,將漢代樂府機關所搜集演唱的詩歌,統統稱為樂府詩.漢樂府創作的基本原則是"感于哀樂,緣事而發"(《漢書·藝文志》).它繼承《詩經》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廣闊而深刻地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現實.漢樂府在藝術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現在它的敘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選取典型細節,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雜言,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漢樂府已產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詩.流傳下來的漢代樂府詩,絕大多數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編著的《樂府詩集》中.原文: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注釋:此詩選自漢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本詩是其中的一首.長歌行:漢樂府曲調名.葵:古代的一種蔬菜.晞:曬干.陽春:就是春天,是陽光和露水充足的時候.布:散布,灑滿.德澤:恩澤.秋節:秋季.節,時節,節令.焜黃:枯黃.華:同"花".衰:為了押韻,這里可以按古音讀作.百川:無數條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今譯:園中的葵菜呵郁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賞析: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何以如此 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 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后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簡評:這是漢代樂府古詩中的一首名作.詩中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說明應該好好珍惜時光,及早努力.詩的前四句,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園子里綠油油的葵菜上還帶著露水,朝陽升起之后,曬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陽光中.世上的萬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煥發出無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們都要失去鮮艷的光澤,變得枯黃衰落了.萬物都有盛衰的變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過程.時間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樣,一直向東流入大海,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在年少力強的時候如果不珍惜時光,好好努力的話,到老的時候就只能白白地悲傷了!野望作者:【王績】 年代:【唐】 體裁:【五律】 類別:【未知】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注釋】:這首詩在藝術上以質樸自然見長。
全詩寫的是秋色中的山野,在閑適的情趣中,也透露出詩人彷徨無依的莫名苦悶。[注釋](1)東皋:山西省河津縣的東皋村,詩人隱居的地方。
(2)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3)落暉:落日的余光。
(4)犢:小牛。采薇:《詩經.召南.草蟲》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見君子,我心傷悲。”又《詩經.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市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此處暗用二詩的句意,借以抒發自己的苦悶。[譯文]在黃昏的時候,我佇立在東皋村頭悵望,彷徨徘徊心中沒有主張。
每一棵樹都凋謝枯黃,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暉。放牛的兒童騎著小牛回家,獵人騎著駿馬帶回獵物。
我看到這些人又并不相識,心情郁悶于是長聲歌唱《詩經》中“采薇采薇”的詩句。------------------------------------------------------------------------《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
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后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舉目四望。
6.“長歌行”的詩意 要求簡單易懂一點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
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
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譯文:園中的葵菜呵郁郁蔥蔥,
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
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
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
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
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
7.長歌行的意思
1、譯文
園中的葵菜都郁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2、原文
作者漢樂府 漢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這是漢代樂府古詩中的一首名作。詩中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說明應該好好珍惜時光,及早努力。詩的前四句,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園子里綠油油的葵菜上還帶著露水,朝陽升起之后,曬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陽光中。
世上的萬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煥發出無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們都要失去鮮艷的光澤,變得枯黃衰落了。萬物都有盛衰的變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過程。時間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樣,一直向東流入大海,一去不復返了。
我們在年少力強的時候如果不珍惜時光,好好努力的話,到老的時候就只能白白地悲傷了!
擴展資料
《長歌行》是一首中國古典詩歌,屬于漢樂府詩,是勸誡世人惜時奮進的名篇。此詩從整體構思看,主要意思是說時節變換得很快,光陰一去不返,因而勸人要珍惜青年時代,發奮努力,使自己有所作為。
全詩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來葉落、百川東去等鮮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葉秋落、流水東去不歸來,發生了時光易逝、生命短暫的浩嘆,鼓勵人們緊緊抓住隨時間飛逝的生命,奮發努力趁少壯年華有所作為。
其情感基調是積極向上的。其主旨體現在結尾兩句,但詩人的思想又不是簡單的表述出來,而是從現實世界中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體形象,寓教于審美之中。
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配樂演唱外,還擔負采集民歌的任務。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此詩是漢樂府詩的一首。長歌行是指“長聲歌詠”為曲調的自由式歌行體。
這是一首詠嘆人生的歌。唱人生而從園中葵起調,這在寫法上被稱作“托物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園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葉片上滾動著露珠,在朝陽下閃著亮光,像一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詩人由園中葵的蓬勃生長推而廣之,寫到整個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陽光、雨露,萬物都在閃耀著生命的光輝,到處是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
這四句,字面上是對春天的禮贊,實際上是借物比人,是對人生最寶貴的東西──青春的贊歌。人生充滿青春活力的時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樣美好。這樣,在寫法上它同時又有比喻的意義,即所謂“興而比”。
參考資料:長歌行-搜狗百科
8.{長歌行}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啊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xī)。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kūn)黃華(huā)葉衰(cui)。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 園中有碧綠的葵菜,露水將要被早晨的陽光曬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灑滿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生機。
只擔心瑟瑟的秋天來到,樹葉兒枯黃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萬條大河奔騰著東流入大海,什么時候才能重西流?人也一樣少年時不努力,到老來只能是白白悔恨了。
2)院子里長著青翠碧綠的蔬菜。等到太陽一出來,菜葉上的露水就被曬干了。溫暖的春天在散布她的恩惠。大自然的一切都在壁壁生暉。時常擔憂秋天的到來。花啊,葉啊全都枯萎了。千百條江河都滾滾流向東海。什么時候才能再向西返回?
年富力強時不努力發奮作為。等到年老體衰時就只能空自悲傷。
3)中心思想:這首詩是觸景生情之作,表達了詩人勸導世人要珍惜人生,不要虛度光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