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亥雜詩翻譯
已亥雜詩 (一)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釋]
1.這是《已亥雜詩》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國。
2.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啞。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究:終究、畢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擻: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解說]
“萬馬齊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現了龔自珍對清朝末年死氣沉沉的社會局面的不滿,因此他熱情地呼喚社會變革,而且認為這種變革越大越好,大得該像驚天動地的春雷一樣。他又認為實行社會變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熱情地呼喚:天公啊!請你抖擻精神,把各式各樣的人才都賜給我們吧。
--------------------------------------------------------------------------------
《己亥雜詩》(二)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
〔注釋〕
1.龔自珍:近代杰出文學家。
2.浩蕩句:浩蕩,廣闊深遠的樣子,也就是浩茫之意。白日斜,夕陽西下的黃昏時分。
3.吟鞭句:吟鞭,即馬鞭;東指,出城門向東;天涯,天邊。本句說當自己出了北京城門,便從此與朝廷隔絕,也就如遠至天涯屯。
4.落紅:落花。
2.《已亥雜詩的翻譯
【注釋】
1.這是《已亥雜詩》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國.
2.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啞.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究:終究、畢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擻: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譯文】
只有風雪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氣,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語終究是一種悲哀.
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3.已亥雜詩 譯文
不知道你想要找哪兩首,現找到兩著<;已亥雜詩>;,請您參閱,希望有用。
已亥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釋】
1.這是《已亥雜詩》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國。
2.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啞。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究:終究、畢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擻: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譯文】
只有風雪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氣,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語終究是一種悲哀。
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寫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歲次已亥,龔自珍辭官返鄉,又去北上迎接妻兒,在南北往來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壓抑、束縛人才的情況,作詩315首表達了變革社會的強烈愿望。
【賞析】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觀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于人材,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征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
己 亥 雜 詩 作者:龔自珍
原 文
只籌一纜十夫多,細算千艘渡此河。
我亦曾穈太倉粟,夜聞邪許淚滂沱!
譯 文
看看一條纜索用盡十多個纖夫的力氣,細細想想漕河上有千多艘運糧的船只。
慚愧啊,我也曾經領取過太倉的漕糧,夜半聽到纖夫的號子怎能不臥枕淚濕
4.已亥雜詩的翻譯和原文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詩的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中國形勢的看法。“萬馬齊喑”比喻在腐朽、殘酷的反動統治下,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到處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現實狀況。
“風雷”比喻新興的社會力量,比喻尖銳猛烈的改革。從大處著眼、整體著眼、大氣磅礴、雄渾深邃的藝術境界。
詩的后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傳誦的名句。詩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著優秀杰出人物的涌現,期待著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
它獨辟奇境,別開生面,呼喚著變革,呼喚未來。 [注釋] 1.九州:中國。
2.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啞。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
究:終究、畢竟。 5.天公:造物主。
重:重新。抖擻: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譯文】 只有風雪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氣,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語終究是一種悲哀。
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寫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歲次已亥,龔自珍辭官返鄉,又去北上迎接妻兒,在南北往來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壓抑、束縛人才的情況,作詩315首表達了變革社會的強烈愿望。
【賞析】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
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觀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
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于人材,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征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
詩人熱情地呼喚社會變革,而且認為這種變革越大越好,大得該像驚天動地的春雷一樣。他又認為實行社會變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熱情地呼喚:天公啊!請你抖擻精神,把各式各樣的人才都賜給我們吧。
己亥雜詩第五首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浩蕩離愁”,指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蕩:無限。
“吟鞭”指詩人馬鞭。“東指”指東方故里。
“天涯”指離京都遙遠。 “落紅”指落花。
此句暗喻自己是有愛國情懷的志士。 “花”指國家。
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類為國效力的高貴品質。后人又常用此句表達前輩對后輩的愛護.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
并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
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5.已亥雜詩翻譯
已亥雜詩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注釋】
1.“浩蕩”句:浩蕩:廣闊深遠的樣子,也就是浩蕩之意。 白日斜:夕陽西下的黃昏時分。
2.吟鞭:詩人的馬鞭。吟:指吟詩。 東指:東方故里。 天涯:指詩人故鄉杭州,有版本稱這指的是詩人不知今后該何去何從。
3.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這里比喻自己離開官場。
4.花:比喻國家。5. 護:保護。
譯文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馬鞭向東舉起,這一起身,從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辭官歸鄉,猶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泥土,還要報效國家,為國家盡自己的一份心力。
6.已亥雜詩的譯文
己亥雜詩
【作者及作品簡介】
龔自珍(1792-1841),又名鞏祚(zuò),字璱(sè)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中國近代杰出的啟蒙思想家、學者、文學家和愛國主義者。
【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全詩抒發了自己辭官司離京時的復雜感情,展示了詩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淪、始終要為國家效力的堅強性格和獻身精神。全詩移情于物,形象貼切,構思巧妙,寓意深刻。
【對照譯文及譯注】
浩蕩離愁白日斜(xiá),吟鞭東指即天涯。
離愁滿懷,正對著白日西下,揚鞭東去從此辭官赴天涯。[浩蕩:廣大無邊,這里形容愁思無窮無盡。離愁:離別的愁思。白日:太陽。吟鞭:詩人的馬鞭。]
[評析]以“白日斜”“天涯”來烘托離愁,可見詩人辭官心情的痛苦。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落花紛紛絕不是無情飄灑,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這二句用來比喻自己雖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命運。]
[評析]形象、貼切地展示作者為國效力的獻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