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一段話評價一下中國歷史上的司馬懿是個什么樣的人
希望對你有幫助:
因為跟了曹操,因為曹操在羅貫中的小說里是奸的,所以,司馬懿被迫戴上陰險、奸詐的帽子。
但這畢竟是一本小說,好壞總要有人來當,因為劉備是好的,所以,一切與劉備作對的都說成是壞的。且是司馬家代替了魏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更是讓人認為司馬懿不是個忠的。
但這都是他的兒子所為,且上面說過,小說里總要有人當好壞。其實司馬懿是個比孔明更有才,比關羽更忠的人。
他有才,在孔明寫下出師表去伐魏時,他大敗夏侯茂,連取三郡,昏庸的曹睿派將出戰,結果失敗了,只好命司馬懿官復原職,抵抗孔明。就因為有了司馬懿,才使局勢扭轉。他殺了暗地里向孔明投降的孟達,在孟達跟孔明聯系時,孔明一再叮囑孟達要小心司馬懿,由此可以看出孔明對司馬懿有所顧忌。破孟達后,孔明派了馬謖這傻瓜去收街亭,又是被司馬懿收拾了,接著魏延、王平等人想再奪回街亭,卻遭埋伏,返回列柳城時,發現城已被魏軍占領了,回守陽平關,而司馬懿卻不追擊,反而攻向西城,接下來的就是孔明的“空城計”了。雖然司馬懿沒贏孔明,但從戰略上來說,的確是司馬懿技高一籌。還有的就是,當孔明要出祁山時,司馬懿料到他會這樣做,讓曹真防備,但曹真不聽,結果就不言而喻了,后來幸好司馬懿趕到,救了他一命。這些實例是表現了司馬懿是有才的,是可以與孔明匹敵的,甚至比孔明還厲害
他忠心,他一直到死都再侍奉著曹魏,比起劉備的白帝城托孤,魏國托了好幾次給司馬懿了,且司馬懿從沒謀反,他佐命三朝,一直都是鞠躬盡瘁,如果他是個奸的,以他當時的力量,他大可以自己稱帝,為何還要輔佐像曹睿、曹芳這樣的昏君呢。舉個實例吧。當曹睿死后,他把曹芳托付給司馬懿和曹爽,而曹爽卻想鏟除司馬懿,奪取政權,他讓曹芳把司馬懿升為太傅,實際是想把司馬懿的實權架空,這樣一來,兵權救落在他一個人手中了。而從此司馬懿故意推病不出,讓兩個兒子都退職,讓曹爽以為他已經沒用了,即使曹爽派人去試探真假,還是讓司馬懿給騙過去了,當曹爽謀反時,司馬懿挺身而出,又一次救了魏國,還有夏侯霸謀反等等,足以說明司馬懿絕對是一個忠義之人
這是個被小說所扭曲的事實,真正的司馬懿是個這樣的人才對
2.簡單描述司馬懿管理學
司馬懿這個人想必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不會陌生,陰險狡詐、冷酷,甘于府首,蟄伏等待時機。這是三國演義中給這個人物的刻畫。當然,這和史料晉書中的記載有著較大出入,司馬懿這個人具晉書的記載還是為人非常正直、有頭腦、多謀、善于分析思考,對曹魏政權也很忠心。他的一生是非常低調而又非常沉默的一生。當然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老先生加入了個人的感情色彩,夸大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貶低了司馬懿的才能和為人,這與歷史上真實的司馬懿是有出入的。
司馬懿,字仲達,我們多數人對其記憶憂新的典故是死諸葛嚇死活仲達(五丈原諸葛亮死后撤退時用的一計,諸葛亮為了死后蜀軍能安全撤退,制做了一尊木刻諸葛亮雕像,放在四輪車上,撤退中令司馬懿上當,最后蜀軍安全撤退。還有就是諸葛亮對其使用的空城計。)當然,這一點羅老先生也是加入了個人的感情色彩,空城計曹軍都督并非是司馬懿。我喜歡“跟著司馬懿學管理”的原因是。
一、這個內容的真實,還原了真實的司馬懿,三國演義中司馬懿的形象在這里得到更正,趙玉平教授引用的記載都是晉書中的原話。
二、很客觀,任何人都有功過,我們在這里不戴有色眼睛看任何一個人。看人要客觀,好的方面,值得拿出來大家學習分享。對待司馬懿,趙玉平教授是非常客觀的在分析。
三、司馬懿許多的用人和做事,其中蘊含的管理學內容,很實用,現代的職場、企業、政府,作為一名管理者,怎樣把下屬用好,最大潛能的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我想是每個單位管理者都要面對的問題。司馬懿在用人,發現人才后積極的排除困難,堅定使用人才方面確值得我們現在的管理者學習。在對他的人生經驗總結中,趙玉平教授講到:1、不求最好,但求滿意。我記憶猶心一句話是獲得90分是努力,100分是運氣,回味的確如此。2、無悔的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他說人只要選擇,就可能面臨后悔,選擇可能后悔最小的選擇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四、司馬懿在沒有擔當大任前的處世哲學,怎樣處理好與上級和同僚的關系,以及對待下屬的方法,(對于上級有時的不正確決定,不能當面提出,要講究個方法,委婉的提出。對待下屬要盡可能的體恤,解決部下的困難。)這些都值得作為單位的管理者學習,取人之長,補已之短。方能使自己成長的更快、更完美、更成熟。
五、時刻冷靜,對自身的情況了如指撐。不盲目行動,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在五丈原諸葛亮使用了一系列的方法策略來激怒司馬懿,可司馬懿就是不上當,下屬一個個都忍受不了這種侮辱。其中有一次是諸葛亮讓人送了一套女人的衣服給司馬懿,寓意司馬懿是個女人,對其進行侮辱,可司馬懿對之一笑,憤怒的下屬忍無可忍一次次要開門出戰,都被冷靜的司馬懿給擋了下來。最后司馬懿分析蜀軍糧草不多,堅持不出戰的策略,加上諸葛亮病重,最終是司馬懿取得了勝利,收回了祁山三郡等失地。趙教授給出的總結是決不能掉入別人給你準備好的選擇里,學會分析判斷,這一點生活中很常見。
通過看這個講壇,是我對司馬懿有了新的認識,司馬懿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廖廖幾個達到“修身治國齊天下”這一至高境界的儒家精英之一,在出山之初,他和曹操一樣,是懷著匡扶天下濟民之心的。但他后來也是在殘酷的權勢斗爭中顯得有些冷血的一代儒梟,對沒落的曹氏顯得陰險狹窄,冷酷無情……
司馬懿的一生。歷史上一直有許多的爭議,是個褒貶不一的人物。他的一生,是非常低調而又非常沉默的一生。但他確實是一個改寫了三國歷史,奠定了大晉數百年基業的儒家奇才。對晉統一中原大地,起到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對當時社會的穩定發展功不可沒。
3.評價司馬懿,諸葛亮,魯智深的話200字
司馬懿,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人。三國時期魏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托孤輔政之重臣,后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御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于首陽山。謚號宣文;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后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于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逝世。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魯智深,本名魯達,綽號“花和尚”,法名智深,中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經典人物形象之一。渭州人,生活在北宋年間,原名魯達,當過提轄,又稱魯提轄。身長八尺,長得面闊耳大、鼻直口方。為人慷慨大方,嫉惡如仇,豪爽直率,但粗中有細,與史進、林沖、武松、楊志等交好。因見鄭屠欺侮金翠蓮父女,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出家當和尚,后與楊志、武松占領二龍山擔任大頭領。在梁山泊一百單八將中排第十三位,星號天孤星,梁山上司職步軍總大將。死后追封義烈照暨禪師。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用簡短的話評價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