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鉆木取火的故事要簡練 急~~~~
在遠古蠻荒時期,人們不知道有火,也不知道用火。到了黑夜,四處一片漆黑,野獸的吼叫聲此起彼伏,人們蜷縮在一起,又冷又怕。由于沒有火,人們只能吃生的食物,經常生病,壽命也很短。
天上有個大神叫伏羲,他看到人間生活得這樣艱難,心里很難過,他想讓人們知道火的用處。于是伏羲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一場雷雨。隨著“咔”的一聲,雷電劈在樹木上,樹木燃燒起來,很快就變成了熊熊大火。人們被雷電和大火嚇著了,到處奔逃。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臨,雨后的大地更加濕冷。逃散的人們又聚到了一起,他們驚恐地看著燃燒的樹木。這時候有個年輕人發現,原來經常在周圍出現的野獸的嚎叫聲沒有了,他想:“難道野獸怕這個發亮的東西嗎?”于是,他勇敢地走到火邊,他發現身上好暖和呀。他興奮地招呼大家:“快來呀,這火一點不可怕,它給我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這時候,人們又發現不遠處燒死的野獸,發出了陣陣香味。人們聚到火邊,分吃燒過的野獸肉,覺得自己從沒有吃過這樣的美味。人們感到了火的可貴,他們揀來樹枝,點燃火,保留起來。每天都有人輪流守著火種,不讓它熄滅。可是有一天,值守的人睡著了,火燃盡了樹枝,熄滅了。人們又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痛苦極了。
大神伏羲在天上看到了這一切,他來到最先發現火的用處的那個年輕人的夢里,告訴他:“在遙遠的西方有個遂明國,那里有火種,你可以去那里把火種取回來。”年輕人醒了,想起夢里大神說的話,決心到遂明國去尋找火種。
年輕人翻過高山,涉過大河,穿過森林,歷盡艱辛,終于來到了遂明國。可是這里沒有陽光,不分晝夜,四處一片黑暗,根本沒有火。年輕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樹下休息。突然,年輕人眼前有亮光一閃,又一閃,把周圍照得很明亮。年輕人立刻站起來,四處尋找光源。這時候他發現就在遂木樹上,有幾只大鳥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樹上的蟲子。只要它們一啄,樹上就閃出明亮的火花。年輕人看到這種情景,腦子里靈光一閃。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樹枝,用小樹枝去鉆大樹枝,樹枝上果然閃出火光,可是卻著不起火來。年輕人不灰心,他找來各種樹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樹枝進行摩擦。終于,樹枝上冒煙了,然后出火了。年輕人高興地流下了眼淚。
年輕人回到了家鄉,為人們帶來了永遠不會熄滅的火種--鉆木取火的辦法,從此人們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懼中了。人們被這個年輕人的勇氣和智慧折服,推舉他做首領,并稱他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2.鉆木取火的故事主要內容簡便點
在古代,河南商丘一帶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經常捕食野獸,當擊打野獸的石塊與山石相碰時往往產生火花。燧人氏從這里受到啟發,就以石擊石,用產生的火花引燃火絨,生出火來。
在那個時代,有一位圣人從鳥啄燧木出現火花而受到啟示,就折下燧木枝,鉆木取火。他把這種方法教給了人們,人類從此學會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煉等,人類的生活進人了一個新的階段。人們稱這位圣人為燧人氏,奉他為“三皇之首”。
擴展資料:
鉆木取火的發明來源于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在遠古時,河南商丘一帶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經常捕食野獸,當擊打野獸的石塊與山石相碰時往往產生火花。燧人氏從這里受到啟發,就以石擊石,用產生的火花引燃火絨,生出火來。
燧人氏是傳說中發明鉆木取火的人,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記載。據《韓非子五蠹》記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鉆木取火
3.鉆木取火的故事70字
鉆木取火傳說
12000年前時昆侖山上多白石,白石積聚之處,少草木,唯一能在石頭上生長樹,叫燧木。燧木有個特點,只有樹桿,沒有皮,有樹枝,沒有樹葉。看上去就是一棵干的樹,你把他的樹枝當成樹葉來看,也可以。每年會掉樹枝,第二年再生。
但是這時候沒有任何一個人說,我看見一個木頭,我就上去鉆一鉆,看會不會起火,人不會有這種意向的。
但是有一天,昆侖山中來了一只鳥,后世管她叫畢方,畢方這種鳥有一個習慣,它是嘴特別尖,喜歡啄那個木頭。轉木取火其實是啄木取火,當畢方啄木之時,那樹竟生起火來。 著火之后,這些燧人氏族人一看著火了,這樣也能著火。等畢方一走,他們拿別的燧木也試著鉆,試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53863著看看能不能起火。后來他們用在里面磨的辦法,用盡辦法想最后成功了,轉木取火。
當然這個鉆木取火之后,人們當時僅限于一種木頭,就是燧木,用它來取火。但是燧木取火之后,我們說這個燧人氏鉆木取火之后,因為那場大災難的來臨,隨著他們9000年后從昆侖山上遷下來,遷到日月山的時候,這種原來存在的木頭不復存在了。那么鉆木取火,只是我們的一個很遙遠的傳說,人們想盡辦法才能鉆木取火。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面,以至于距現在9000年到3000年之間,多時候都知道鉆木取火是非常辛苦的。我們必須要想方設法挑各種各樣的木頭,來用不同的辦法鉆。挑什么樣的木頭呢?春天的時候用柳樹,夏天的時候用棗杏,秋天的時候用柞,不同的木頭來保證鉆木取火成功。
當然,在鉆木取火的同時,距現在4000多年的時候,人們發現還有一個辦法能取火。把一個桶敲成半橢圓形,讓它保持光滑,打磨光滑,越光滑越好,里面凹下去,對著太陽,那塊放著柴草,這樣對上它去照,就像咱們今天說的放大鏡一樣,照的時候來取火。有太陽的時候,用陽燧來取火,沒有太陽的時候用木燧來取火。但是木燧取火其實是非常的不容易的。
等到最后的時候,我們說據現在1800年的時候有火石,那個火石不是靠火石本身取火,是下面像電一樣的東西,我們管那個叫火輪,只要有火星濺在上面,立即就著火。到近代的時候有火鐮、火石,但是有一個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怎么存儲火。
最早的時候,就像所有的人都想的一樣,其實你不用特意的去存儲,因為你這個族群在洞里面,那個火都是永遠不滅的,但是這不是長久的辦法,他們要遷移,遷移的過程發明了陶土,陶土是用泥捏好,黃土一和,和完以后把火就直接放在里面,周圍燒硬,防止它裂。
后來為了防止裂,放在陰干的地方,里面有兩個窟窿眼,就跟咱們現在的蜂窩煤的爐子差不多,只是用陶土做的蜂窩煤爐子。把那個木頭燒到一半的時候,把它放在里面,然后蓋上那個,就留兩個眼,其實就是咱們現在說的木炭,用木炭的辦法保存火種。就是以前的陶土。
這個辦法一直用到了4000多年,從9000多年日月山上出來,一直用了5000多年,直接用了4000多年,等到后面的時候,有一個更簡單的辦法,在渭河流域有一種草叫白蒿,一米多長,把這種草在它長成年之后拔下來,每邊兩根,總共六根草,編在一起,有兩米左右長,曬干之后,一年四季在那兒放著,他們要生活,要去別的地方,大家要做不同的東西的時候,只要拿一根艾蒿就行了,路上拿一根艾蒿,就不滅。到了那個地方,揀了一些柴火,這樣一吹,火就著了。
燧人氏族對人們最大的貢獻,是我們第一次認識到可以自己動手創造火種,而創造火種的靈感,來自于一種叫畢方的鳥,來自于燧木。所以這個氏族就以燧木為號,我們把他稱之為燧人氏族。但這個燧人氏族跟昆侖山上另外一個族群最后融合,融合成一個族,這個族叫羌族,今天還有這個族群存在。后來燧人氏族消失不在了,但是羌族一直存在。
參考資料
4.急求鉆木取火的故事
燧人氏鉆木取火的故事
最早的火是從自然界里天火得來的,肯定當時的
人們為了保持火種,要用專門的人看管,其職責不僅重要,而且神圣,估計這類看
管火的人最后都變成祭師或者巫師.古代波斯有拜火教,大約就是神乎看管火的
重要性發展起來的原始宗教.
然而,火并非能夠長時間保持得住的,總會發生意外情況使火種熄滅,特別對于
脫離了群居生活的小家小戶來說,老上部落集體火種處取火也不方便,沒有火的
時候想火,如果沒有現代化的火柴或打火機,或者其他手段,要想生火是一件十
分困難的事情.艽野塵夢里講到陳渠珍等一行二十多人,從藏北高原向內地回返,
火柴不久快要用光,那時的火柴不是抗風火柴,擦出的火苗很容易在藏北高原的
強風下被吹滅,于是每當需要生火時,二十幾個人排成兩排,用身體擋住強風,讓
擦火柴的人站在中間,小心翼翼地只管把火點燃點大,這個故事說明了我們平時
見慣不驚的火及其取得方法一旦失去,方可理解其意義.
咱們祖先里有個燧人氏就發明了鉆木取火,大家都知道這句成語,恐怕沒有人真
正試過,到底傳說里的燧人氏是怎樣實踐出這個取火方法的?
實際上鉆木取火非常困難,如果不信,你給我鉆鉆試試?你很可能花了九牛二虎
的氣力,最大的成績不過把木頭鉆得冒煙,然而還是生不起火!
鉆木取火需要選用非常干燥的,易于燃燒的的木材,比如干榆樹,干柳樹的木頭,
鉆的過程也非常長,而且旁邊還要放許多干樹葉,干稻草一類易燃物質,一旦木
頭有稍許火星,火星就可以掉在極其干燥的材料里,逐漸把它們引燃,由濃煙而
最后大火焉.
由于這個原因,鉆木取火是一件很費時費力的事情.后來人們把銅鏡磨成凹型,
利用它來會聚陽光,使之點燃材料,這種銅鏡被成為"陽燧",大約出現在西周時
期.然而陽燧取火的限制比較大,它必須有陽光才能夠實現取火.
后來發明了火鏈,火鏈是一種易于產生鐵屑的鐵作成,狀如鐮刀,除了它以外,
還配備了一個石頭,這個石頭稱為打火石,它在和火鏈撞擊時易于產生火花,還
得有一張火棉,火棉是一種很容易燃燒的棉絨,當火鏈和石頭撞擊出火星時,火
星掉在火棉里,火棉迅速被引燃,以后就是怎樣把火棉產生的星火變成大火的
故事了.據說到了宋代,火棉已經經過硫磺處理,,引燃火的效率大大提高.
我有一次在野外看見人們用火鏈生火,那個生火的人很有經驗,火花很快就打
出來了,接下,火花引燃了火棉,火棉又把一堆干樹葉引出濃煙,那人在樹葉外
面堆了許多干枯的小樹枝,他用一管小的吹火筒,輕輕地吹冒煙的樹葉,很快,
濃煙里出現了大火苗,最后點燃了干樹枝.整個過程大約用了二十多分鐘.
5.誰知道鉆木取火的故事,要完整的哦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有很多以智慧、勇敢、毅力為人民造福的英雄,燧人,就是其中的一個。
在遠古蠻荒時期,人們不知道有火,也不知道用火。到了黑夜,四處一片漆黑,野獸的吼叫聲此起彼伏,人們蜷縮在一起,又冷又怕。由于沒有火,人們只能吃生的食物,經常生病,壽命也很短。
天上有個大神叫伏羲,他看到人間生活得這樣艱難,心里很難過,他想讓人們知道火的用處。于是伏羲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一場雷雨。隨著“咔”的一聲,雷電劈在樹木上,樹木燃燒起來,很快就變成了熊熊大火。人們被雷電和大火嚇著了,到處奔逃。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臨,雨后的大地更加濕冷。逃散的人們又聚到了一起,他們驚恐地看著燃燒的樹木。這時候有個年輕人發現,原來經常在周圍出現的野獸的嚎叫聲沒有了,他想:“難道野獸怕這個發亮的東西嗎?”于是,他勇敢地走到火邊,他發現身上好暖和呀。他興奮地招呼大家:“快來呀,這火一點不可怕,它給我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這時候,人們又發現不遠處燒死的野獸,發出了陣陣香味。人們聚到火邊,分吃燒過的野獸肉,覺得自己從沒有吃過這樣的美味。人們感到了火的可貴,他們揀來樹枝,點燃火,保留起來。每天都有人輪流守著火種,不讓它熄滅。可是有一天,值守的人睡著了,火燃盡了樹枝,熄滅了。人們又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痛苦極了。
大神伏羲在天上看到了這一切,他來到最先發現火的用處的那個年輕人的夢里,告訴他:“在遙遠的西方有個遂明國,那里有火種,你可以去那里把火種取回來。”年輕人醒了,想起夢里大神說的話,決心到遂明國去尋找火種。
年輕人翻過高山,涉過大河,穿過森林,歷盡艱辛,終于來到了遂明國。可是這里沒有陽光,不分晝夜,四處一片黑暗,根本沒有火。年輕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樹下休息。突然,年輕人眼前有亮光一閃,又一閃,把周圍照得很明亮。年輕人立刻站起來,四處尋找光源。這時候他發現就在遂木樹上,有幾只大鳥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樹上的蟲子。只要它們一啄,樹上就閃出明亮的火花。年輕人看到這種情景,腦子里靈光一閃。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樹枝,用小樹枝去鉆大樹枝,樹枝上果然閃出火光,可是卻著不起火來。年輕人不灰心,他找來各種樹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樹枝進行摩擦。終于,樹枝上冒煙了,然后出火了。年輕人高興地流下了眼淚。
年輕人回到了家鄉,為人們帶來了永遠不會熄滅的火種--鉆木取火的辦法,從此人們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懼中了。人們被這個年輕人的勇氣和智慧折服,推舉他做首領,并稱他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6.鉆木取火的典故 要簡潔1、2百字
鉆木取火是根據摩擦生熱的原理產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較為粗糙,在摩擦時,摩擦力較大會產生熱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會生出火來。鉆木取火的發明來源于我國古時的神話傳說。燧人氏是傳說中發明鉆木取火的人。
相傳一萬年前,有燧明國,不識四時晝夜。其人不死,厭世則升天。國有燧木,又叫火樹,屈盤萬頃,云霧出于其間。有鳥若鶚,用咀去啄燧木,發出火光。有位圣人,從中受到啟發,于是就折下燧枝鉆木取火,人們就把這位圣人稱為燧人氏。
燧人氏是傳說中發明鉆木取火的人,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記載。據《韓非子五蠹》記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日燧人氏。在熟食中,燧人氏不僅發明了人工取火,而且最早教人熟食。
7.鉆木取火的典故 要簡潔1、2百字
鉆木取火是根據摩擦生熱的原理產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較為粗糙,在摩擦時,摩擦力較大會產生熱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會生出火來。鉆木取火的發明來源于我國古時的神話傳說。燧人氏是傳說中發明鉆木取火的人。
相傳一萬年前,有燧明國,不識四時晝夜。其人不死,厭世則升天。國有燧木,又叫火樹,屈盤萬頃,云霧出于其間。有鳥若鶚,用咀去啄燧木,發出火光。有位圣人,從中受到啟發,于是就折下燧枝鉆木取火,人們就把這位圣人稱為燧人氏。
燧人氏是傳說中發明鉆木取火的人,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記載。據《韓非子五蠹》記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日燧人氏。在熟食中,燧人氏不僅發明了人工取火,而且最早教人熟食。
8.鉆木取火的神話故事,字數不超過200字
首先鉆木取火不是神話,如果說是神話的話,火都是神的
在希臘神話中,人類是提坦神普羅米修斯(英文:Prometheus/希臘文:Προμηθε??)創造的。(普羅米修斯含義是深謀遠慮)他也充當了人類的教師,凡是對人有用的,能夠使人類滿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給人類。同樣的,人們也用愛和忠誠來感謝他,報答他。但最高的天神領袖宙斯(Zeus)卻要求人類敬奉他,讓人類必須拿出最好的東西獻給他。普羅米修斯作為人類的辯護師觸犯了宙斯。 作為對他的懲罰,宙斯拒絕給予人類為了完成他們的文明所需要的最后的物品——火。但普羅米修斯卻想到了個辦法,用一根長長的茴香枝,在烈焰熊熊的太陽車經過時,偷到了火種并帶給了人類。 于是,宙斯大怒,他吩咐火神給普羅米修斯最嚴厲的懲罰。 但是火神(Haphaestus)很敬佩普羅米修斯,悄悄地對他說:“只要你向宙斯承認錯誤,歸還火種,我一定請求宙斯他饒恕你。”
普羅米修斯搖搖頭,堅定地說:“為人類造福,有什么錯!我可以忍受各種痛苦,但決不會承認錯誤,更不會歸還火種!” 火神不敢違背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羅米修斯帶到高加索山,用一條永遠也掙不斷的鐵鏈把他縛在一個陡峭的懸崖上,讓他 火
永遠不能入睡,疲憊的雙膝也不能彎曲,在他起伏的胸脯上還釘著一顆金剛石的釘子。他忍受著饑餓、風吹和日曬。 此外,宙斯還派一只可惡的鷲鷹每天去啄食普羅米修斯的肝臟,白天肝臟被吃完了,但在夜晚肝臟會重新長出來,這樣,普羅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便沒有盡頭了。盡管如此,他還是沒有屈服。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至一位著名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Heraclus)用箭射死神鷹,用石頭砸碎鐵鏈,將他解救出來為止,他一直忍受著這難以描述的痛苦和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