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泰國簡短資料
泰王國泰國風光集萃(20張)(Kingdom of Thailand),簡稱泰國(Thailand,Thai)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民族特色中較奇怪的為長頸族。東臨老撾和柬埔寨,南面是泰國灣和馬來西亞,西接緬甸和安達曼海。在1949年5月11日以前,泰國的名稱是暹羅。 首都曼谷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由紅、白、藍三色的五個橫長方形平行排列構成。上下方為紅色,藍色居中,藍色上下方為白色。藍色寬度相等于兩個紅色或兩個白色長方形的寬度。紅色代表民族和象征各族人民的力量與獻身精神;泰國以佛教為國教,白色代表宗教,象征宗教的純潔;泰國是君主立憲政體國家,國王是至高無上的,藍色代表王室,藍色居中象征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純潔的宗教之中。
2.關于泰國風土人情的簡單文字資料
泰國人見面時要各自在胸前合十相互致意,其法是雙掌連合,放在胸額之間,這是見面禮,相當于西方的握手,雙掌舉得越高,表示尊敬程度越深。平民百姓見國王雙手要舉過頭頂,小輩見長輩要雙手舉至前額,平輩相見舉到鼻子以下。長輩對小輩還禮舉到胸前,手部不應高過前胸。地位較低或年紀較輕者應先合十致意。
別人向你合十,你必須還禮,否則就是失禮。合十時要稍稍低頭,口說“薩瓦迪!”(Sawattdee,即“您好”)。雙方合十致禮后就不必再握手,男女之間見面時不握手,俗人不能與僧侶握手。與別人談話時不得戴墨鏡,手勢要適度,不許用手指著對方說話。從別人面前走過時(不管別人是坐著或站著),不能昂首挺胸,大搖大擺,必須躬著身子,表示不得已而為之的歉意。婦女從他人面前走過時,更應如此。學生從老師面前走過時,必須合十躬身。
泰國是個王國,泰國人民對王室很尊敬,身為游客也應入鄉隨俗,對他們的國王、王后、太子、公主等表示敬意,在電影院內播放國歌或國王的肖像在銀幕上出現時,也應起立。凡遇盛大集會、宴會,乃至影劇院開始演出之前,都要先演奏或播放贊頌國王的“頌圣歌”,這里全場肅立,不得走動和說話,路上行人須就地站立,軍人、警察還要立正行軍禮,否則就會被認為對國王不敬。
泰族的主要儀式大致可以分為加冕儀式、出家剃度儀式、灑水儀式、新屋落成儀式和其它儀式等。
泰國民族熱情和禮貌的性格早已聞名于世,相信來泰國的人們都曾得到泰國人民的熱情友好、好客有禮的招待。盡管泰國人看來很靦腆,實際上他們很容易與陌生人融洽相處,而且總是臉帶笑容,故泰國有“微笑國度”之美稱。但泰國各民族都有一些禁忌,如果違犯了他們的禁忌,會引起主人或他人的不滿,甚至會引起當地群眾的強烈反對,日后會發生疾病、死亡或作物歉收等,都會認為是由違犯禁忌的人所造成的。入鄉隨俗,來到泰國有必要知道的一些當地的風俗習慣。
3.泰國的資料
泰國(TheKingdomofThailand) 位于亞洲中南半島中部。
東與柬埔寨毗連,東北與老撾交界,西北與緬甸為鄰,南與馬來西亞接壤。國土面積513115平方公里,人口6040多萬。
泰國95%的居民信奉佛教,全國的寺廟有3萬多座,被稱為“千佛之國”、“黃袍佛國”,在世界上享有“充滿佛教神秘色彩的旅游之國”的勝譽。 泰國是一個具有熱帶綺麗風光的國家,年平均氣溫在24-30度之間。
全年分三季:3月-5月為熱季;6月-10月為雨季;11月至翌年2月為涼季。涼季和熱季很少下雨,也叫旱季。
每年4月氣溫最高,一般在33-38度之間。全年雨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洋氣候的影響,南北各地氣溫和降水量差異較大。 泰國特產有:稻米、天然橡膠、錫、柚木。
泰國是世界著名的稻米出口國之一,“暹羅米”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泰國是水果之鄉,榴蓮是泰國特產,被稱為“果中之王”。
泰國盛產紅、藍寶石和綠松石等。此外,泰國還是亞洲大象最多的國家,有“大象王國”之稱。
曼谷 曼谷是泰國的首都,地處湄南河入曼谷灣的河口平原北岸,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東南亞第二大城市,也是全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泰國人稱它為“軍貼”,意思是“天使之城”。
面積1565.2平方公里,人口約600萬。曼谷氣候十分炎熱,年平均氣溫大約在28度左右。
大王宮 曼谷王朝的王宮,又稱“故宮”,曼谷王朝一至八世國王均居住于此。王宮在首都曼谷,緊靠湄南河,建于1782年,后幾度擴建。
由阿瑪林宮、查基宮、律實宮、寶隆皮曼宮和玉佛寺建筑群組成。建筑以白色基調為主,風格為暹羅式。
白色宮墻高5米,總長1900米。阿瑪林宮現仍是國王舉行各種儀式和慶典的場所,查基宮是國王接受駐泰使節遞交國書的地方,寶隆皮曼宮是招待外國元首的賓館。
玉佛寺 泰國最著名的佛寺。又稱“護國寺”。
位于首都曼谷大王宮東北角。整個佛寺裝飾金碧輝煌,大雄寶殿內供奉的翡翠玉佛(釋迦牟尼)是泰國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國寶。
四面佛 位于愛侶灣凱悅大酒店的路角上,人稱“有求必應”佛,該佛有四尊佛面,是香火最旺的佛像之一。 毒蛇研究所 位于拍喃四路朱拉醫院西側,是泰國紅十字會的研究所及世界上兩個最早的毒蛇研究中心之一,收集有數以千計的各種活毒蛇,可供研究及參觀。
鄭王廟 位于湄南河之西岸,與臥佛寺隔岸相望,它曾被定為鄭昭王(其父是華人)的御用寺院。位于正中的“拍攀”大塔,高79米,是最富吸引力的建筑物。
在晨曦之際,陽光照射下寶塔的頂端發出萬丈光芒,故又被稱為黎明寺。 鱷魚湖 泰國著名的動物園,世界最大的鱷魚養殖、研究基地。
位于曼谷南25公里的北欖府。鱷魚大王、華裔巨富楊海泉初創于1955年,后利用養殖場內多沼澤的特點,在1966年將其擴建成集養殖、加工、旅游為一體的動物園。
湖內養殖著咸水、淡水及雜交鱷數萬條。這里出售真正的鱷魚皮革制品。
水上市場 水上市場是當地重要的商業中心,每天早上8點到11點,來自各方的木舟,載滿熱帶水果、蔬菜及其他物產,聚集在水上市場做生意,笑聲雜語,一片水鄉風光,具有淳樸的農家情調。 芭堤雅 世界著名的游樂區,有“東方夏威夷”之稱。
位于曼谷以東154公里處。原為一小漁村,1961年100余名美軍來此度假后聲名鵲起。
海灘長十多公里,四季繁花似錦,椰影婆娑。水上活動有滑水、沖浪、游泳、滑翔降落傘等,還可乘玻璃鋼底透明游艇欣賞海底的珊瑚景色及五顏六色的熱帶魚。
夜晚還可欣賞聞名世界的人妖表演。 珊瑚島 距離芭堤雅9公里,島的四周有許多沙灘,沙白細綿,水清見底,海底又有許多珊瑚和熱帶魚,故稱珊瑚島,是休閑、海浴、游泳、潛水和其他海上活動的好去處。
小人國 是一座微縮主題公園。這里展出了100多座小型建筑物,與實物的比例為1:25,其中包括泰國古代和現代各種有代表性的名勝,讓人們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對泰國的名勝古跡、歷史文化、民族風情有所了解;此外,還有世界上一些著名建筑和自然奇觀的縮影。
是拉差龍虎園 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養虎園地,養有各種虎60多只,鱷魚3萬多條以及許多奇禽異獸。游客可在鱷魚餐廳里享受獨具特色的美食和健身益體的鱷魚大餐。
東芭樂園 位于芭堤雅東南處。該處依山傍海,椰林環抱,百花吐艷,景色優美。
園內有一大型表演場,可以觀看泰國傳統風俗歌舞表演及大象表演。游客在這里還可以看到靈猴摘椰的有趣情景。
“人妖表演” 是由一種經過變性手術和艱苦訓練而具有柔媚婦女形象的男性演員表演的節目,在泰國各主要城市都可以看到,但在芭堤雅最為著名,現已成為泰國旅游業中獨特的項目。芭堤雅有3座人妖劇場,每晚上演2場,主要節目有西方的古典歌劇、熱烈的中國戲劇,也有迷人的泰國舞蹈、奔放的“牛仔”歌舞,還有詼諧的小品劇,豐富多彩,觀者如潮。
演出結束后,觀眾還可以與人妖合影留念。 普吉島 普吉島是泰國南部的世外桃源,也是泰國最大的海島,環島是安達曼海的溫暖海水,美麗的海灘、奇形怪狀的小島、鐘乳石洞、天然洞窟等自然景觀,再加上沿岸海水清澈湛藍,海底世界美不勝收,這些。
4.泰國資料
大象在泰國人民的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泰國的象征,更是泰國人民的驕傲。
大象與泰國的歷史、文化、宗教、經濟等方面的關系極為密切,因此,無論是泰國國王還是普通百姓,幾乎人人都喜愛大象,對大象懷有深厚的感情。相傳,佛祖釋迦牟尼是在其母親夢見白象后誕生的。
泰國以佛教為國教,因而古往今來將白象視為鎮國瑞獸,象征昌盛吉兆。在曼谷臥佛寺中的佛案上,象雕是和佛祖擺放在一起供人們祭拜的。
泰國大象以白象最為珍貴。所謂白象并非全白色,凡是金黃、銀白、嫩綠、淡紅等膚色的大象都被稱為白象。
事實上,是外國人誤把“瑞象”譯為“白象”,久而久之就這樣沿襲下來,泰國也被稱為“白象王國”。泰國的許多民間傳說、文學作品、繪畫、雕塑甚至諺語都與大象有關系,大象的形象在泰國隨處可見,特別是以柚木雕刻而成的形態各具、栩栩如生的大象是泰國最富有特色的工藝品。
據說,泰國國王偕同王后在1960年訪問歐洲十四國時,贈送給這些國家元首的禮品也都是柚木雕大象。 經馴化的大象除幫助人們開荒、筑路、伐木、搬運重物外,還曾是泰國歷史上轉戰沙場、身經百戰的功臣。
如同沖鋒陷陣的戰馬一樣,泰國古代戰將以大象為坐騎,君主以白象作為御坐騎以增神威。泰國歷史上幾次著名的古戰役不僅與大象有關,而且大象還在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一位泰國歷史學家曾說:如果沒有大象,泰國的歷史可能要重寫。 這尊柚木雕戰象形象生動地再現了泰國古代戰爭中大象助人搏殺的精彩瞬間。
從木雕中可看出,主帥騎的大象裝飾華麗,象背上安有木轎并冠以華蓋。兩頭交戰中的戰象正用力向前沖撞搏擊,跨坐在象背上和坐在轎中的是戰將和主帥,坐于象臀之上的是御象師。
在搏戰中,御象師的作用不可小視,他操縱著戰象伺機低頭去頂住對方戰象的下頜,使其頭部高揚,這樣坐在上面的戰將便會因失去平衡而處于劣勢,往往被對手揮刀砍死在象背上。泰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象戰發生在1592年1 月 25 日,是泰王納黎萱同緬甸王子的一次戰斗。
當時,緬甸王子統率兩路大軍分別向泰國京都挺進,雙方在素攀府境內展開決戰。當時泰王所騎之象正處于發情期,見敵象奔逃便窮追不舍。
等戰象停住腳步,泰王才發現自己已陷于緬軍的包圍之中,此時緬甸王子正率眾在樹下納涼。泰王見狀靈機一動,以言相激道:敢來單獨比試一下否?緬甸王子立即驅象沖向泰王,與之決一死戰。
第一回合,泰王處于下風,帽盔也被砍破。隨即,泰王抓住時機將緬甸王子所騎戰象的頭高高揚起,趨勢用手中的刀將緬甸王子砍死在象頸之上。
緬軍見主帥已死,無心再戰,敗陣而回。從此,納黎萱王名聲大振,在以后的150年內,緬甸沒有再進犯泰國,此次象戰史稱象陣戰。
為紀念這次象戰,素攀府建有象戰塔,1 月 25 日這一天后來被定為泰國的軍隊節。
5.關于泰國的介紹有哪些
泰王國(泰語:??????????????,英語:the 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國(Thailand)。
是一個位于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泰國位于中南半島中部,其西部與北部和緬甸、安達曼海接壤,東北邊是老撾,東南是柬埔寨,南邊狹長的半島與馬來西亞相連。
泰國舊名暹羅,1949年5月11日,泰國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稱,把“暹羅”改為“泰”,主要是取其“自由”之意。泰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在20世紀90年代經濟發展較快,躋身成為“亞洲四小虎”之一,但于“九八經濟危機”中受重大挫折,之后陷入衰退和停滯。
是世界的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之一。制造業、農業和旅游業是經濟的主要部門。
泰國是亞洲唯一的糧食凈出口國,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電子工業等制造業發展迅速,產業結構變化明顯,汽車業是支柱產業,是東南亞汽車制造中心和東盟最大的汽車市場。
泰國是世界最聞名的旅游勝地之一。泰國是佛教之國,大多數泰國人信奉四面佛。
佛教徒占全國人口的九成以上。泰國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和創始國之一,同時也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歐會議和世界貿易組織成員。
6.泰國的簡介
國名 泰王國(Kingdom of Thailand)。
簡稱泰國(Thailand,Thai)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東臨老撾〔寮國〕和柬埔寨,南面是暹羅灣和馬來西亞,西接緬甸和安達曼海。在1949年5月11日以前,泰國的名稱是暹羅。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由紅、白、藍三色的五個橫長方形平行排列構成。
上下方為紅色,藍色居中,藍色上下方為白色。藍色寬度相等于兩個紅色或兩個白色長方形的寬度。
紅色代表民族和象征各族人民的力量與獻身精神。泰國以佛教為國教,白色代表宗教,象征宗教的純潔。
泰國是君主立憲政體國家,國王是至高無上的,藍色代表王室。藍色居中象征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純潔的宗教之中。
泰國國徽國徽 泰國國徽是一個極富宗教神秘色彩的圖騰圖案。深紅色的大鵬是泰國民間傳說中鷹面人身的神靈。
國花 稻花(禾本科) 國樹 桂樹 國鳥 火背鷴 語言 泰語是泰國的官方語言。屬壯侗語系侗臺語族。
泰語是一種分析型語言,不同的聲調有區分詞匯和語法的作用。 泰語與臺語 泰語與臺語都是從英語的Thai翻譯而來。
英語的Thai可以指一個語言,也可以指一組語言。一般來說,在以中文寫就的文章中,表示一個語言時寫作泰語,表示包含泰語在內的一組語言時寫作臺語。
貨幣 銖(baht)符號:THB 宗教 佛教為國教,其信徒占95%,其次伊斯蘭教占3.8%,基督教占0.5%,其他0.7%。泰國南部的陶公府、北大年府和惹拉府以回教徒為主。
另外亦有信奉基督教和印度教的信徒。 面積 513,115平方公里(世界第50名) 人口 總人口:65,444,371(世界第19名) 人口密度:127/km2(世界第59名) 民族 全國共有30多個民族。
泰族為主要民族,占人口總數的40%,其余為老撾族,華族,馬來族,高棉族,和苗、瑤、桂、汶、克倫、撣、塞芒、沙蓋等山地民族。泰語為國語。
94%的居民信仰佛教,馬來族信奉伊斯蘭教,還有少數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錫克教。 首都 曼谷(Bangkok),注冊人口584萬(2006年12月)。
國家元首 國王普密蓬·阿杜德(BHUMIBOL ADULYADEJ),拉瑪九世王。1946年6月9日即位,1950年5月5日加冕。
國際電話區號 66 國際域名縮寫 TH 政體 泰王國憲法規定:泰王國是以國王為國家元首的民主體制國家。 重要節日 宋干節(公歷四月十三日至十五日);水燈節(泰歷十二月十五日);國慶日(國王誕辰日,公歷十二月五日)。
簡況 位于中南半島中南部。與柬埔寨、老撾、緬甸接壤,東南臨泰國灣(太平洋),西南瀕安達曼海(印度洋)。
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為熱、雨、涼三季。
年均氣溫24~30℃。 1932年6月,拉瑪七世王時期,民黨發動政變,改君主專制為君主立憲。
1939年更名泰國,后經幾次更改,1949年正式定名泰國。 比格林尼治時間早7小時;比北京時間晚1小時 【地理】 國境大部份為低緩的山地和高原。
地形多變,可分為西、中、東、南四個部份。 泰國西部為山區,是喜瑪拉雅山脈的延伸他念他翁山脈為主的山地,一直由北向南走向。
位于清邁府的英坦昂峰(海拔2,576米)是泰國的最高峰。 東北部是呵叻高原,這里夏季極干旱,雨季非常泥濘,不宜耕作。
中部是昭披那河(即湄南河)平原。由曼谷向北,地勢逐步緩升,湄南河沿岸土地豐饒,是泰國主要農產地。
曼谷以南為暹羅灣紅樹林地域,漲潮時沒入水中,退潮后成為紅樹林沼澤地。泰國南部是西部山脈的延續,山脈再向南形成馬來半島,最狹處稱為克拉地峽。
另外,泰國的一般大眾習慣將國家的疆域比作大象的頭部,將北部視為“象冠”,東北地方代表“象耳”,暹羅灣代表“象口”,而南方的狹長地帶則代表了“象鼻”。 氣候方面,泰國屬于熱帶季風氣候。
常年溫度不下攝氏18℃,平均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11月至2月受較涼的東北季候風影響比較干燥,3月到5月氣溫最高,可達攝氏40-42℃,7月至9月受西南季候風影響,是雨季。
10月至12月偶有熱帶氣旋從南中國海經過中南半島吹襲泰國東部,但在暹羅灣形成的熱帶氣旋為數甚少且弱。 【主要節日】 泰國的節日有宋干節,又名潑水節(4月13日-15日,泰國最盛大的節日,是泰歷新年,15日開始大規模的潑水活動),博桑傘節(1月清邁,頗受旅游者青睞),清邁花節(2月4-6日有花車游行和選美比賽),萬佛節(泰歷3月15日),放生節(2月),大象節(11月第三個周末,東北小城素輦),水燈節(泰歷12月15日,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節日), 【教育】 泰國著名大學 School of Management 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亞洲理工學院 SCHILLER - STAMFORD INTERNATIONAL COLLEGE 席勒—斯坦福國際學院 SRINAKHARINWIROT UNIVERSITY 泰國詩納卡寧威洛大學 Rangsit University 泰國蘭實大學 Thammasat University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 Mahidol University 國立瑪希隆大學 Payap University 泰國西北大學 大學 Thammasat University 國立法政大學 大學 【憲 法】 現行憲法為臨時憲法,于2006年10月1日獲普密蓬國王御準頒布實施。
分為國王、公民權利、自由與義務、議會、內閣、法院、新憲法制定、全國大選等39條。 【議 會】 全稱立法議會。
2006年9月19日,泰“行政改革委。
7.簡短一點的異域風情資料,作業
1.泰國人習慣"合十禮"(即合掌躬首互向對方致禮),合十時常互致問候"沙瓦迪卡"(泰語"您好"的意思)。別人向你合十問候時,你也要合十回敬,否則失禮。合十后,便不必再握手問候或告別,但僧侶對俗家則不必回禮。見面或告別時的握手禮,尚未普及流行于泰國社會。
2.泰國通常稱呼人名時,在名字前加一個"坤"字,無論男女均可用,表示為"先生"、"夫人"、"小姐"之意。
3.泰國人忌諱用腳指物或指人,即便是坐著時,也不允許將腳尖對著別人,此舉被視為不禮貌的做法。撫摸對方頭顱或揮手越過別人頭頂,被視為有侮蔑之意,是禁止的動作。
4.泰國人認為右手高貴,而左手只能用來拿一些不干凈的東西,因此,給別人遞東西時都要用右手,以示敬意。在比較正式的場合還要雙手奉上,用左手則會被認為是鄙視他人。女士若想將東西奉給僧侶,宜托男士轉交。如果親手送贈,那僧侶便會張開一塊黃袍或手巾,承接該女士交來的東西,因為僧侶是不允許碰解女性的。
5.尊重宗教。寺廟是泰國人公認的神圣地方,因此凡入寺廟的人,衣著必須端莊整潔,不可穿短褲、迷你裙、袒胸露背裝或其他不適宜的衣服。在寺廟內,可以穿鞋,但進入佛殿時,必須脫下鞋子,并注意不可腳踏門檻。每尊佛像,無論大小或是否損毀,都是神圣的,絕對不可爬上佛像拍照,或對佛像做出失敬的動作。
6.尊重王室。在泰國處處可以見到國王和王室的人像,如硬幣、紙幣、日歷牌、掛圖等,由此可見對皇室的敬重。游客要小心表現適當的禮儀,例如在公共場合有皇室人員出席時,最好是留意其他人的動作,跟著照做。
7.不要在公共場所做有傷風化的舉動,例如在公共場合應避免和泰國人接吻、擁抱或握手。除在某些海灘允許裸體日光浴外,在其他地方,泰國人不喜歡這種行為,盡管未觸犯法律,但是違背了泰國人的佛教理念。
飲食
泰國人主食是大米,喜歡吃酸辣食物,由于常年炎熱,習慣飲用冰茶。泰國菜式通常選用新鮮的材料,菜的味道以辛辣為主,且調味料花樣繁多,如有辣椒、咖喱、雨露、蝦醬、椰奶等等。泰國菜多數由淡素的食品組成,包括魚、蔬菜和飯,再加上一些香料和醬汁。但無論飯餐是否豐富,都必有餐湯,與我國的粵菜風格相似
8.關于泰國英文資料(急)越簡略越好,100
Thailand is home to several distinct geographic regions, partly corresponding to the provincial groups。
The north of the country is mountainous, with the highest point being Doi Inthanon at 2,576 m。 The northeast consists of the Khorat Plateau, bordered to the east by the Mekong river。
The centre of the country is dominated by the predominantly flat Chao Phraya river valley, which runs into the Gulf of Thailand。 The south consists of the narrow Kra Isthmus that widens into the Malay Peninsula。
The local climate is tropical and characterised by monsoons。 There is a rainy, warm, and cloudy southwest monsoon from mid-May to September, as well as a dry, cool northeast monsoon from November to mid-March。
The southern isthmus is always hot and humid。 Major cities beside the capital Bangkok include Nakhon Ratchasima, Udon Thani, Nakhon Sawan, Chiang Mai, Surat Thani, Phuket and Hat Yai (Songkhla Province)。
See also: List of islands of Thailand。
9.泰國歷史,誰能幫我簡單概述一下.
泰國目前之地方,于幾千年前即有人居住,但并不是泰族。
據一般的了解,泰族是發源于中國的南部,而于公元第十一與十二世紀才移居到目前的泰國。 考古學家在泰國東北部的曼清發現許多古老的遺跡,證明泰國的文化起源于大約五千年前的青銅文化期。
史前正確的資料至目前仍然不明,因為泰國的風俗和殘存的文化一直在變動,而且很少記載下來,尤其在第十八世紀,由于受到外族的侵略而毀了不少早期的文物。 公元第十三世紀末,泰國史上的第一位最英明的國王――盂萊大帝,就在目前泰國北部的清萊與清邁一帶建立了一個繁榮的社會,當時所興建的廟宇顯示受到佛教很大的影響。
一般而言,泰國除了受到印度佛教的影響外,盂族、高棉族對泰國的影響也不小。泰國最大的民族是泰族,這些住在北部的民族,早期已能夠自給自足,但他們的軍事力量都相當薄弱,在公元十三世紀初,終被鄰國吳哥王朝的高棉族所征服,不過,這段人侵時間并不長,泰族在1238年打了一次勝仗,從高棉人手中奪回素可泰城,并建立起泰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定都素可泰。
素可泰在巴利文里的意思是“幸福的黎明”。當時,泰國還沒有統一的文字,因此用“素可泰”作為第一個王朝的年號,以表明新時期的開始。
素可泰王朝的君主為蘭甘杏大帝,他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36386165被泰國人尊稱為“泰國之父”。其最大的貢獻,是將國內通行的真臘(即高棉)文字,改創成泰國自己的文字。
約在1283年,泰文開始在全國流行。蘭甘杏大帝受人尊重的另一原因,是他團結各族,以平等方式對待泰族以外的少數民族如高棉人、馬來人和華人。
他本身亦崇尚佛教,并派信徒到錫蘭(今斯里蘭卡)學習佛經,讓他們回國后宣揚小乘佛教教義。素可泰王朝建立后,國泰民安,其勢力開始向湄南河盆地流域擴展。
到公元十四世妃初期,素可泰王朝的勢力,已經影響整個馬來半島和老撾(即遼國)一帶。蘭甘杏去世后,強盛一時的王朝逐漸衰弱下去。
此時,泰團東部的一股泰族勢力,正在日益肚大,很快蔓延到中部地區。 1347年,一名太守的女婿拉瑪鐵菩堤,結集兵力在湄南河和巴塞河的匯合地方,建立了一座新城,取名阿育他耶(華人稱之為大城),并立號為王,這就是后來的大城王朝。
拉瑪鐵菩堤稱王后,立即展開外交和軍事攻勢,有意占領整個湄南河流域,包括北部的素可泰王朝。他的精明思想和治國才能,為大城王朝的基業奠定了基礎,且取代了素可泰王朝的地位。
大城王朝維持了四百多年,經歷三十三位君主。十五世紀末,繞非洲好望角至東方之航線開辟后,歐洲人開始前往泰國通商。
首先到來的是葡萄牙人,他們占領了馬六甲一帶后,于1512年抵達大城。從此,荷蘭人、英國人和法國人亦相繼而來,企圖在泰國這塊富饒土地上獲得利益。
此外,泰國與鄰國緬甸在這一時期經常發生沖突,持續了一段很長時間。 1767年,緬軍再次攻入大城,城內的王宮、佛寺、民房和藝術寶藏均被摧毀。
昔日的輝煌殿閣,如今只存殘垣斷壁,荒草遍地,謹供游人憑吊而已。大城王朝的京城在1767年陷落后,緬軍仍留下士兵駐守,以鎮壓泰國人的反抗。
但在泰國東南沿海一帶,卻崛起了一支抗緬部隊,這支部隊的主將原是大城王朝的將領鄭信(在中國史書稱鄭昭)。鄭信是華人后裔,其父鄭鏞原籍廣東澄海,由于家貧才往泰國謀生,并與一泰族女子結婚,于1734年誕下鄭信。
鄭信當日在大城被侵時,率領隨從逃出大城,于泰國東南的羅勇府建立基地,組織力量,半年后部隊分乘戰船,沿湄南河而上,首先攻破了西岸吞武里,繼而乘勝追擊,到大城與靦軍展開血戰,最后終于收復渝陷的大城。鄭信進城,目睹昔日首都大城只留下一片焦土,故決定遷都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建立起泰國的第三涸王朝一吞武里王朝,并削減了據地稱雄的其他勢力,收復失地,統一泰國。
然而,宮廷內部的爭權奪利,很快又再次出現。鄭信在執政后期傳說因妃嬪爭寵而精神錯亂,并于1782年一次倒戈事件中被殺。
另一說稱鄭信被亂黨困于宮中,后死在囚中,時為四十八歲。吞武里王朝就此覆滅,為時只有十五年。
后人為紀念鄭王的豐功偉績,特在吞武里區域內建立鄭王廟,并在大羅斗圈廣場中央為鄭倩塑造了一座紀念碑,碑上聳立著鄭信的騎馬戎裝銅像,策馬揮劍,極之英武。每年12月28日即鄭王加冕之日,循例在銅像地區舉行鄭王朝祭大典,并封鎖附近公路,舉行兩晝夜的文娛活動。
鄭信的王朝被推翻后,其手下部將昭披耶節基登上王位,他就是拉瑪一世王(拉瑪是取自泰族民間傅說的一位英雄人物),也就是目前泰國的王朝,即當今皇上蒲美蓬大帝(拉瑪九世王)之先祖。由于地方太小,加上國防上的理由,拉瑪一世王把國都從吞武里移到昭拍耶河東岸,于是曼谷就成了泰國史上的第四個國都。
至此泰國開始得到安定,曼谷王朝或稱節基王朝或拉瑪王朝至今已逾二百多年,而國都仍然是曼谷。 拉瑪二世王,1809年登基,在位十五年,曾遣使赴北京二次,時為清朝道光及嘉慶年間。
拉瑪三世王(在位公元1824至1851年)開始又對西洋各國開放,甚至當時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