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短一些
名人惜時小故事1 、列寧惜時有一篇回憶錄, 回憶一位同志向列寧匯報工作, 列寧批準了他的計劃, 并問道:“那么你們什么時候開始呢?” “明天開始”那位同志說。
列寧卻批評他說:“為什 么不今天開始呢:就是現在!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列寧是非常珍惜時間的。2、柯羅惜時一位青年畫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給大畫家柯羅請教。
柯羅指出了幾處他 不滿意的地方。 ”謝謝您! ”青年畫家說:“明天我全部修改。
”柯羅激動地問:“為什么要明 天?你想明天才改嗎?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可見柯羅是多么珍惜時間。3、邱吉爾勤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三巨頭之一的邱吉爾,平均每天工作十七個小時, 還使得十位秘書也整日忙得團團轉,為了提高馳緩的政府機構的工件效率,邱吉爾還制定了 一種體制, 他給那些行動遲緩的官員們的手杖上, 都貼了一張一張 “即日行動起來” 的簽條。
4、不閑一日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 無論是畫蝦、蟹、小雞、牡丹、菊花、牽牛花, 還是畫大白菜,無不形神兼備,充韻生動,奧秘晚窮,據說他在八十五歲那年的一天上午, 寫了四幅條幅,并在上面題詩:“昨日大風,心緒不安,不曾作畫,今朝特此補充之,不教一 日閑過也。 ”?5、巴爾扎克的時間表巴爾扎克在二十年的寫作生涯中,寫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兩千 多個不同類型的人物形象, 他的許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
他的創作時間表是:” 從半夜到中午 工作, 就是說 , 在圓椅里坐十二個小時, 努力修改和創作, 然后人中午到四點校對校樣, 五點 鐘用餐,五點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6、惜時如金徐特立于 1929年赴法勤式儉學時, 已經 43歲了, 然而他卻信心十足, 惜時如金,所以不到一年時間,他就初通了法語,可以到工廠去做工,實行勤工儉學了。
7、準確的時間表德國大哲學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學任教期間,遵循嚴格的生活規律, 也每天晚上八點鐘睡覺, 清晨 5點鐘起床, 他在 30年中嚴格按照這一時間表活動, 準確無誤, 以致于他每天早上外出散步時,當他的居民都以他出門的時刻為標準來校對時間。
2.四位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
1、齊白石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無論是畫蝦、蟹、小雞、牡丹、菊花、牽牛花,還是畫大白菜, 無不形神兼備,充韻生動,奧秘晚窮,據說他在八十五歲那年的一天上午,寫了四幅條幅,并在上面題詩:“昨日大風,心緒不安,不曾作畫,今朝特此補充之,不教一日閑過也。”
2、李四光我國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在野外進行地質勘察時,經常用石頭做枕頭睡覺,一旦被石頭硌醒,馬上又開始工作。3.魯迅魯迅先生是十分珍惜時間的,他“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寫作上”,從而一生著作頗豐,成為一代文壇巨匠。
4.陳景潤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十分珍惜時間,他曾給自己擬訂出一張工作時間表,把一天24小時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來。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讀讀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門外語的單詞,就是這樣掌握的。
5.歌德歌德是德國的大詩人,小說家和劇作家。寫出了《浮士德》、《葛茲》、《少年維特之煩惱》等世界名著。
他從不肯白白浪費時間。曾經說:“善于利用時間的人,永遠找到充裕的時間。”
他終日刻苦讀書,不倦寫作。有位朋友曾問他有多少財產,他在紙上寫道:我的產業多么美,多么廣,多么寬!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地是時間。
6.富蘭克林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自己制訂了一張作息時間表。五點起床,規劃一天事務,并自問:“我這一天做了什么好事?”上午八點至十一點,下午二點至五點,工作;中午十二點至一點,閱讀,吃午飯;晚六點至九點,用晚飯,娛樂,考查一天的工作,并自問:“我今天做了什么好事?”朋友勸富蘭克林說:“天天如此,是不是過于辛苦……”“你熱愛生命嗎?”富蘭克林擺擺手,打斷朋友的話說:“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3.名人珍惜時間的小故事50字
1.魯迅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刻。
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忙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務必作好精確的時刻安排。在魯迅的眼中,時刻就如同生命。
“美國人說,時刻就是金錢。但我想:時刻就是性命。
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刻,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厭惡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2.孫敬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一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一頭拴在房梁上。
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
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后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3.陳景潤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十分珍惜時刻,他曾給自己擬訂出一張工作時刻表,把一天24小時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來。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讀讀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門外語的單詞,就是這樣掌握的。
4.馬雅可夫斯基無產階級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在“多斯塔之窗”寫作時,夜以繼日,工作十分緊張,疲倦時,他常常用大劈柴當枕頭,使自己不至于睡得過久,正正因這樣,他才贏得了比常人多得的時刻,作出了比常人大得多的貢獻。5.匡衡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
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愛讀書。
他年輕時家里貧窮,白天給人做雇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刻讀書。但是家里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
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但是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墻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
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4.名人珍惜時間簡短例子
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
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法拉第中年以后,為了節省時間,把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創造上,嚴格控制自己,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甚至辭去皇家學院主席的職務。
居里夫人為了不使來訪者拖延拜訪的時間,會客室里從來不放坐椅。76歲的愛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問他想要什么東西,他說,我只希望還有若干小時的時間,讓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5.珍惜時間的例子
珍惜時間的例子:一、魯迅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
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此后,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
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
二、宋濂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
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后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并沒有接見他。
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
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后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三、蘇洵蘇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小時候很貪玩,直到二十七歲才認識到讀書很重要,從此開始發憤讀書,抓緊一切時間學習。有一年端午節,蘇洵從早晨起來就扎在書房里讀書。
他的妻子端了一盤粽子和一碟白糖送進了書房。將近中午時,夫人收拾盤碟時,發現粽子已經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卻原封未動,而旁邊硯臺上竟有不少糯米粒。
原來,蘇洵只顧專心讀書,誤把硯臺當成了糖碟。正是憑著這種認真刻苦的精神,蘇洵成為了文學大家。
四、愛迪生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他沒聽見回答,轉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431353430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并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么費那么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里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愛迪生說:這是多么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怎么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五、巴爾扎克巴爾扎克在二十年的寫作生涯中,寫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兩千多個不同類型的人 物形象,他的許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
他的創作時間表是:”從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說,在圓椅里坐十二個小時,努力修改和創作,然后人中午到四點校對校樣,五點鐘用餐,五點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
6.關于珍惜時間的小故事
一、愛迪生珍惜時刻的故事 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
他的成功,就應歸功于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后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愛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
長大以后,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 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余種東西。
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善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于浪費時刻了。”
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刻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并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 他說:“時刻,時刻,怎樣費那么多的時刻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里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立刻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說:“這是多么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刻,你怎樣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刻嗎?”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刻,多做事情啊!” 二、歐陽修苦讀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就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
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齡大些了,家里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之后進行抄寫。
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三、懸梁刺股 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一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一頭拴在房梁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
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 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后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四、陳景潤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十分珍惜時刻,他曾給自己擬訂出一張工作時刻表,把一天24小時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來。
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讀讀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門外語的單詞,就是這樣掌握的。 五、匡衡刻讀書 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
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愛讀書。
他年輕時家里貧窮,白天給人做雇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刻讀書。 但是家里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
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但是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墻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
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7.10個珍惜時間故事[50字]
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此后,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于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美國啟蒙運動的開創者、科學家、實業家和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富蘭克林就在他編撰的《致富之路》一書中收入了兩句在美國流傳甚廣、擲地有聲的格言:"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遼寧青年參觀團在日本出席一個會議,出國前團長準備了厚厚一疊發言稿,可是屆時日方官員遞上的會序表卻寫著:"中方發言時間:10點17分20秒至18分20秒。"發言時間僅為一分鐘。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而在日本卻是極為平常的。日本從工人到學者,時間觀念都非常強。他們考核崗位工人稱不稱職的基本標準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單位時間的勞動量,時間一般精確到秒。
愛迪生的故事
愛迪生 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于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后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后,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余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于浪費時間了。” 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 ”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并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么費那么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里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 說:“這是多么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怎么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歷數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樹者,無一不惜時如金。古書《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漢樂府《長歌行》有這樣的詩句:"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晉朝陶淵明也有惜時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唐末王貞白《白鹿洞》詩中更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妙喻。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把時間比作資本。德國詩人歌德把時間看成是自己的財產。魯迅先生對時間的認識更深刻。他說:"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于謀財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為了節省時間,把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創造上,嚴格控制自己,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甚至辭去皇家學院主席的職務。居里夫人為了不使來訪者拖延拜訪的時間,會客室里從來不放坐椅。76歲的愛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問他想要什么東西,他說,我只希望還有若干小時的時間,讓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