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小常識,急
1.人類全身上下,最強韌有力的肌肉,是舌頭。
2.張開眼睛打噴嚏是不可能的。 3.憋氣自殺是不可能成功的。
4.每次你舔一張郵票的背膠,就等于吸收1/10卡路里。 5.右撇子平均比左撇子多活9年。
6.鱷魚無法伸出它們的舌頭。 7.北極熊是左撇子。
8.鴕鳥的眼睛比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264623835腦袋大;海星至今還沒演化出腦袋。 9.跳蚤可以跳過比它們350倍身長的距離,相當于一個人跳過一個美式足球場。
10.一只被摘掉頭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后死亡的原因則是過度饑餓。 11.長頸鹿沒辦法咳嗽。
12.貓頭鷹是唯一能夠分辨藍色的鳥類。 13.鯨魚一分鐘心跳只有9下。
14.平均來說,一個成人在清晨比在傍晚時高上0.4吋。因為在白天脊椎的軟骨組織容易遭到壓迫。
15.我們喝到肚子里頭的水已經有3億歲。 16.巧克力含有一種稱為苯基的化學物質。
(這是談戀愛時,大腦里頭可以制造出來的一種東西) 。 17.只有30%的人可以放大縮小自己的鼻孔 。
18.英文是所有語言中所含單字最多的,有接近一百萬個,德語的字匯少于18萬字,而法語更糟,只有不到萬字。 19.一尾成年黃鱔的性別會由男變女,此后一生中還會變個幾次。
20.艾菲爾鐵塔的草稿藍圖攤開來有超過14000平方呎的面積 。 21.根據一項1845年由英國通過的法律,自殺是非常嚴重的罪行,最重可以處以吊死的極刑 。
22.在太空中太空人是沒辦法哭的,因為沒有地心引力眼淚流不出來 。 23.變色龍舌頭的長度是它自己身體的兩倍 。
24.最常用牙簽的是美國人 。 25.瞎眼的變色龍,還是有能力變色來適應周遭環境的。
26.有27%的美國男性大學生認為人生是一個沒啥意義的活地獄。 27.一個正常人的眼部肌肉,一天平均要動1萬-1.5萬次 。
28.大象死后還會保持站立姿勢 。 29.有些昆蟲沒有頭還可以再活上1年 。
30.達芬奇光是畫蒙娜麗莎的嘴唇就花上12年 。 31.玻璃破掉時,玻璃碎片的時速最高可達每小時3千英哩 。
32.乳牛聽音樂時可以供應更多牛奶 。 33.下午摘下的玫瑰比清晨摘下的玫瑰更能持久不枯萎 。
34.虎鯊的胚胎在母親的子宮里需經過激烈的搏斗,勝利者就是可以活著出生的小虎鯊 。 35.一只70磅的章魚可以穿過一個僅一枚銀幣大小的洞,因為他們沒有脊椎 。
36.貝多芬坐著寫歌時習慣用冰水沖臉,他相信這樣可以刺激他的大腦做出更好的東西 。 37.印尼的竹節蟲是全世界最大的昆蟲,有些光是身長就有1呎 。
38.男人身體含有比女性身體更多的血液,通常一名男子身上的血液可多達1.5加侖,但女子身上卻只有0.875加侖 。 39.降落傘的發明人把第一次乘坐降落傘的機會讓給了一只狗 。
40.一臺波音747的機翼長度恰巧是萊特兄弟第一次飛行的距離。 41.一只日本大螃蟹可能長達12呎。
42.一只鯊魚可以偵測到水中僅百萬分之一含量的血液 。 43."森巴舞"的"森巴",原來的意思是"一起磨肚臍吧"。
44.小孩子在春天長的比較快 。 45.你知道亞馬遜河流入大西洋的水有多少嗎?在河流出海口100英里以內的大西洋,你所喝到的水都還淡水 。
46.剛出生的小火雞要有爸媽教導如何吃東西,不然會餓死 。 47.月亮有810億磅重 。
48.蝙蝠是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 。 49.一只毛蟲身上有超過2千條肌肉 。
50.河馬跑得比人快參考資料:*。
2.生物小常識
1.為甚么星星會一閃一閃的? 我們看到星閃閃,這不是因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現變化,而是與大氣的遮擋有關。
大氣隔在我們與星星之間,當星光通過大氣層時,會受到大氣的密度和厚薄影響。大氣不是絕對的透明,它的透明度會根據密度的不同而產生變化。
所以我們在地面透過它來看星星,就會看到星星好像在閃動的樣子了。 2. 為甚么人會打呵欠? 當我們感到疲累時,體內已產生了許多的二氧化碳。
當二氧化碳過多時,必須再增加氧氣來平衡體內所需。因為這些殘留的二氧化碳,會影響我們身體的機能活動,這時身體便會發出保護性的反應,于是就打起呵欠來。
打呵欠是一種深呼吸動作,它會讓我們比平常更多地吸進氧氣和排出二氣化碳,還做到消除疲勞的作用呢。 3. 為甚么蛇沒有腳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鱗片,這是它們身上最外面的一層盔甲。
鱗片不但用來保護身體,還可以是它們的「腳」。 蛇向前爬行時,身體會呈S形。
而每一片在S形外邊的鱗片,都會翹起來,幫助蛇前進時抓住不平的路面。這些鱗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并能推動身體向前爬行,所以蛇沒有腳也可以走動呀! 4. 為甚么向日葵總是朝著太陽開花 向日葵花盤下面莖部的地方,含有一種叫做「植物生長素」的物質。
這物質有加速繁殖的功用,但卻具有厭旋光性,每遇到光線時,便會跑到背光的一面去。 所以太陽升起時,向日葵莖部便馬上躲到背光的一面去,看起來整棵植物就向著太陽的方向彎曲了。
5. 為甚么人老了頭發便會變白? 我們的頭發中有一種叫「黑色素」的物質,黑色素愈多頭發的顏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話,頭發便會發黃或變白。
人類到了老年時,身體的各種機能會逐漸衰退,色素的形成亦會愈來愈少,所以頭發也會漸漸變白啊! 6. 為甚么螢火蟲會發光? 螢火蟲會發光因為在它們的腹部末端有發光器,發光器內充滿許多含磷的發光質及發光酵素,使螢火蟲能發出一閃一閃的光。 螢火蟲發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還有求偶、警戒、誘捕等用途。
這也是它們的一種溝通的工具,不同種類螢火蟲的發光方式、發光頻率及顏色也會不同,它們藉此來傳達不同的訊息。 7. 為甚么肚子餓了會咕咕叫? 肚子餓了便會咕嚕咕嚕地叫,這是因為之前吃進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雖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會繼續分泌。
這時候胃的收縮便會逐漸擴大,內里的液體和氣體便會翻攪起來,造成咕嚕咕嚕的聲音。 下次不要再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尷尬啊!因為這是正常的生理動作呢。
8. 為甚么駝鳥不會飛? 身型龐大的駝鳥類的一種,但它們卻不會飛上天啊!這不是因為它們的翅膀不管用,而是它們的羽毛都太柔軟,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適合飛行。另外,駝鳥的肌肉不發達,胸骨又平平的,對飛行都沒有幫助。
駝鳥生活在非洲,由于長期居于沙漠地區,身體為了適應環境,便逐漸演化成現在的樣子。 9. 為甚么罐頭里食品不容易變壞? 午餐肉、豆豉鯪魚、茄汁豆。
都是美味的罐頭食物,它們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變壞。
這因為罐頭是密封的,細菌便無法進入。 人們在制造罐頭食品的時候,把罐頭里的空氣全部抽出,然后把它封口。
在沒有空氣的情況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許細菌,它們也無法生存或繁殖啊! 10. 為甚么嬰兒剛出生時都會哭個不停? 嬰兒剛出生時都會呱呱大哭,這不是因為他們感到不開心,而是他們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著第一口的空氣呢! 當嬰兒離開媽媽身體出生時,他們吸進的第一口空氣會沖到喉部去,這會猛烈地沖擊聲帶,令聲帶震動,然后發出類似哭叫的聲音。 11. 為甚么蜥蜴的尾巴斷落后仍然不斷彈跳著? 為了保護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護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當受到襲擊時,尾巴更會因肌肉劇烈收縮而導致斷落。
基于斷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經活著,它會不斷彈跳,從而分散敵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脫。別以為他們的生命會這樣完結,其實只需多個月,尾巴又會重新長出來,繼續生活。
12. 為甚么松鼠的尾巴特別大? 別看輕松鼠的尾巴!松鼠在樹上跳來跳去的同時,它的尾巴正發揮很大的功用。它能夠令松鼠在樹上跳躍時得到平衡,避免掉下來受傷。
此外,這條大大的尾巴更能于冬天發揮保護的功用,緊緊圍著松鼠的身軀,既方便,又實用。 13. 為甚么人的大拇指不可以有一或三節? 一般人有五只手指,而手指的長度各有不同。
但是,有沒有人察覺到,除了大拇指外,其它手指也有三節,而唯獨大拇指只有兩節呢? 原來,它的節數正好配合其它四指。要是三節的話,大拇指會顯得沒有力,以致不能提起較重的物件;要是只得一節,它便不能自如地與其它四指配合抓緊東西! 14. 為甚么自己搔自己時不感到痕癢? 當別人搔自己時,我們會倍感痕癢,而且不斷大笑;可是,當自己搔自己的時候,我們不單不會大笑,而且更不感痕癢。
基于我們的思想上已有了準備,大腦會發出一種 「不會有危險」的訊息,神經亦隨之放松,所以便不會大笑起來和感到痕癢了! 15. 為甚么海水大多是藍、綠色? 望向大海,很多時也發現海水呈現藍、綠色。可是,當你把海水撈起時,你卻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透明無色。
原來,海水本身與我們日常所接觸到的水沒有。
3.關于小動物的資料
一、狗
狗(拉丁文Canis lupus familiaris)屬于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裂腳亞目、犬科動物。中文亦稱“犬”,狗分布于世界各地。
狗與馬、牛、羊、豬、雞并稱“六畜”。有科學家認為狗是由早期人類從灰狼馴化而來,馴養時間在4萬年前~1.5萬年前。被稱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是飼養率最高的寵物,其壽命大約在12~18年。在中國文化中,狗屬于十二生肖之一,在十二生肖中的第11位。
二、貓
貓,屬于貓科動物,分家貓、野貓,是全世界家庭中較為廣泛的寵物。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已經被人類馴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樣完全地被馴化)。
一般的貓:頭圓、顏面部短,前肢五指,后肢四趾,趾端具銳利而彎曲的爪,爪能伸縮。夜行性。
三、豬
豬是一種脊椎動物、哺乳動物、家畜,也是古雜食類哺乳動物,主要分為家豬和野豬。當前人們認為豬是豬科動物的簡稱。豬依據品種的不同,體貌特征也各不相同;通常以耳大,頭長,四肢短小,鼻直,身體肥壯,腰背窄為主要形體特征。毛發較粗硬,毛皮顏色通常為白色、粉色、黑色、棕色和花色。
四、熊貓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屬于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
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五、烏龜
烏龜(Chincmys reevesii )隸屬于龜科、烏龜屬的一種。有時特指 烏龜別稱金龜、草龜、泥龜和山龜等。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于爬行綱、龜鱉目、龜科,是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是現存古老的爬行動物。
特征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除海龜和鱷龜)。大多數龜均為肉食性,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為食,亦食植物的莖葉。
中國各地幾乎均有烏龜分布,但以長江中下游各省的產量較高。廣西,山東各地也都有出產,尤以桂東南、桂南等地數量較多。國外主要分布于日本、巴西和朝鮮。
4.動物的知識
與地理分布有關的 連續分布 一個物種或類群的分布區域連成一片的,稱為連續分布。
如北極狐分布在歐洲、亞洲、美洲的北部,蛙類分布在歐洲、非洲到亞洲,它們的分布都是連續不斷的。 隔離分布 一個物種或類群的分布區域不是連續而是間斷的,分布區由兩個或幾個相距很遠的地區或水域所組成,在中間地區沒有這種物種或類群的存在,這種分布狀態叫做隔離分布。
如藍鵲在歐洲的西南伊比利亞半島上有它的分布,遠在歐洲的東部也有它的分布,但在這兩個地區的中間地帶卻沒有藍鵲的分布。 與自衛有關的 擬態、擬勢、擬死 動物的外表形狀或顏色同它生活的周圍環境中的其他生物或非生物非常相似的狀態叫擬態。
如枯葉蝶像枝葉,竹節蟲像竹節等。某些動物受到外來刺激時,出現異常的姿態或顏色,威嚇其他動物的現象,叫做擬勢。
如天蛾的幼蟲,收縮頭部出現眼狀斑紋,看起來像蛇,用以嚇唬其他生物。有些動物受到驚動或襲擊時,擺出半死狀態,靜伏不動狀如死物,以此來避敵的現象叫做擬死。
蜘蛛就有這種習性。 保護色 動物適應棲息環境,避免敵害攻擊而具有的與環境相適應的色彩。
如生活在青草里的蚱蜢是綠色,生活在枯草里的蚱蜢為黃褐色。 警戒色 某些有惡臭和毒刺的動物所具有的鮮艷色彩和斑紋。
這是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敵害易于識別,避免自身遭到攻擊。如毒蛾的幼蟲,多數都具有鮮艷的色彩和花紋,如果被鳥類吞食,其毒毛會刺傷鳥的口腔粘膜,這種毒蛾幼蟲的色彩就成為鳥的警戒色。
天敵 在自然界中,一種動物甲被另一種動物乙所捕食或寄生而致死時,動物乙就是動物甲的天敵。如寄生性的寄生蜂能抑制某種害蟲的繁殖,寄生蜂就是這種害蟲的天敵。
農林業生產上利用天敵防治害蟲,叫生物防治。 與季節有關的 變溫動物 又叫冷血動物。
體溫隨著外界溫度改變而改變的動物,叫做變溫動物。如魚、蛙、蛇等。
恒溫動物 又叫溫血動物。體溫不因外界環境溫度而改變,始終保持相對穩定的動物,叫做恒溫動物。
如絕大多數鳥類和哺乳動物。 洄游 海洋魚類因季節的變化、尋找食物、生殖等原因,要周期性結群作長距離的定向游動,叫做洄游。
生活在淡水中的魚,生殖時游向海洋產卵,叫降海性洄游,如鰻魚。海洋里的魚類,繁殖時要到淡水中產卵,這種現象叫溯河性洄游,如大馬哈魚。
候鳥 隨季節不同作定時遷移而變更棲居地的鳥類。夏季在一定地區繁殖,秋季飛往南方溫暖地帶,第二年春季又返回北方的種類,對這地區來說是“夏候鳥”。
如黃鸝和杜鵑。 旅鳥 候鳥在依不同季節而從一個棲居地飛到另一個棲居地的過程中,經過某些地區,不在這個地區繁殖,也不在這個地區過冬,這種候鳥就成為該地區的旅鳥。
某些鵲類就是中國的旅鳥。 冬眠 也叫“冬蟄”。
某些動物在冬季時生命活動處于極度降低的狀態,是這些動物對冬季外界不良環境條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種適應。蝙蝠、刺猬、極地松鼠等都有冬眠習慣。
夏眠 也叫“夏蟄”。動物在夏季時生命活動處于極度降低的狀態,是某些動物對炎熱和干旱季節的一種適應。
例如地老虎(昆蟲)、非洲肺魚、沙蜥、草原龜、黃鼠等都有夏眠習慣。 與食物有關的 食性 動物在食物上所表現出的特有愛好和習性,叫做食性。
以植物為食料的習性,叫做植食性。昆蟲中的蝗蟲、棉蚜、蠶蛾的幼蟲,鳥類中的鸚鵡、交嘴雀等,獸類中的牛、羊、熊貓等,都是植食性動物。
以動物為食料的習性叫肉食性。如鯊、鷹、獅、虎等都是肉食性動物。
單食性 動物僅以一種植物或一種動物為食料的習性叫單食性。多數單食性動物為無脊椎動物,特別是昆蟲。
如豌豆象專吃豌豆,一種寄生蟲路氏錐體蟲只寄生在大鼠體中。雜食性也叫泛食性,即某種動物以植物性和動物性食物為營養的習性。
如大家鼠、豬等。 多食性、寡食性 動物以多種不同類群的植物或動物為食料的習性為多食性。
如地老虎(昆蟲),它除了為害麥類和雜糧作物外,也為害棉花、豆類、十字花科的蔬菜作物。鷹除了吃鳥、爬行動物、蛙外、還吃魚類、昆蟲、軟體動物等,動物以某一類群的植物或動物為食料的習性叫寡食性。
如菜粉蝶的幼蟲只吃十字花科植物,交嘴雀只吃針葉樹的種子。
5.有關動物的資料
小熊貓又叫小貓熊,由于長相十分惹人喜愛,天生裝扮得就像卡通畫中的動物形象一樣。在四川人們根據它的一些特殊習性,親切地稱之為“山悶得兒”或者“山車娃兒”,而在云南人們卻根據它的體形和美麗的毛色稱之為“金狗”。它的身體肥胖,外形似熊又很像家貓,但比熊小得多,又比家貓大,故而得名小熊貓。
小熊貓進食常見的姿勢為坐下來用前掌將食物握著吃,主要食物是冷箭竹和大箭竹的葉子、竹筍,占食物總量的90%以上,偶爾也吃其他植物的根、莖、嫩芽、嫩葉、野果,以及昆蟲、鳥卵,小鳥,小獸、蜂蜜等,尤其喜歡吃帶有甜味的食物。覓食活動多在清晨和傍晚,在這兩次覓食活動的高潮之后,都要進行4個小時左右的較長時間的休息。此外在覓食活動期間,也頻繁地進行短暫的休息,每次休息的時間常
6.有趣的小動物資料短小日記
我家有一只小白兔,雪白的絨毛,胖胖的身體,可愛極了。
這只小白兔有一對長長的大耳朵,它的聽覺很靈敏,哪怕有一點動靜,耳朵就會豎起來。它還有兩只紅寶石似的眼睛,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處閃閃發光。最逗人的是那張三瓣嘴,吃東西和呼吸的時候,向三面翹開,露出粉紅的牙床。
小白兔走起路來,一蹦一跳的,身子隨著向前一竄,一下子就蹦出老遠。高興的時候,它還會用四條腿同時蹬地,頭一擺,耳朵一甩來一個空中轉體,像一個雜技演員在表演精彩的節目。有時,它還用后腿支撐著身體站起來,然后,用兩只前爪輕輕地洗臉。多講衛生呀!
我真喜歡這只小白兔!
7.科學動物小知識有哪些
狗魚-最長壽的魚 智商最高-人 最小的鳥-蜂鳥 最危險的毒蜘蛛:雪梨漏斗網蜘蛛 最大的壁虎——大壁虎 咬力最強的動物-袋獅、袋獾 眼鏡王蛇——世界上最危險的蛇 壽命最短脊椎動物—蝦虎魚 最小的動物——一種代號為H39的原生動物 世界上最小的熊——馬來熊 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動物--棕熊 鼻子最長的動物—亞洲象 珊瑚是最長命的動物 世界上最懶的動物——樹懶 最大的蝎子——熱帶蝎王(幾內亞) 最大的千足蟲——赤馬陸 最大的蜘蛛——蜢蜘(圭亞那) 最大的陸龜--象龜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 最長壽的動物 在哺乳動物中,最長壽的動物是大象,據說它能活六十到七十歲.當然野生場合和人工飼養是不同的,前者的壽命短些.據記載,哥拉帕格斯群島的長壽象能活一百八十到二百歲. 跑得最快的動物 跑得最快的動物當數獵豹,它追捕獵物時每小時,能跑一百一十公里.獵豹是肉食目貓科動物,以鹿類,羚羊為獵物.鹿類,羚羊等動物拼命跑時,每小時不超過七十公里,因此很快就會被捉住.但是,如果距離不是很短,獵豹就堅持不住最快的速度,所以它盡力捕捉近處的獵物. 最強悍的動物 獅子被稱為"百獸之王",但它不去襲擊大象.不過,少數襲擊象崽的獅子也沒聽說被母象踩死過.但在印度襲擊大象的老虎,卻有被大象踩傷的,看來,最強悍的動物還是大象. 最聰明的動物 哺乳動物中最聰明的是黑猩猩.和人類相近的有類人猿,還有動物學中屬類人猿科的大猩猩,波羅州等地產的猩猩,長臂猿以及黑暗猩猩等,其中最聰明的是黑猩猩.它大腦的大小雖然只有400毫升,不如大猩猩有500毫升.但是,它的腦功能卻特別顯著. 最短命的動物 除了昆蟲以外,最短命的是一種生在北海道蝦夷沼澤地的老鼠,春天生下來,東天就死去,壽命只有八到十個月.然而將它放到室內喂養,可活到兩三年. 最重的動物 最重的動物當然是鯨了,它相當于五六頭象.大象分印度象和非洲象,前者較小,體重約為四千到五千公斤,公象最重的有八千公斤.非洲象體重有六千到七千公斤,最高記錄達一萬二千公斤. 最小的海蟹 生活在日本相模灣的豆蟹,甲3.8—4.2 毫米,只有一個米粒那么大. 最重的海蟹 產于澳大利亞巴斯海峽,重達14公斤. 最大的龍蝦 是深海拖網船"赫斯勃"號于1934年捕到的.從尾端到鉗尖1.2 米,重19公斤多.這個大龍蝦陳列在美國波士頓科學館里. 最長的水母 于1965年被海水沖到馬薩諸塞州海灘上,傘部直徑2.3米,觸手36.58米,若把觸手展平,竟長達74米. 最小的龍蝦 是南非的角龍蝦,總長只有10厘米左右. 最大的蝸牛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近海發現的一種海兔蝸牛,平均重量3.2—3.6公斤,最重 6.8公斤. 最大的法螺 一般殼高20余厘米,最大可達40厘米. 最名貴的海貝 貝類專家認為,生活在菲律賓海外的白齒瑪瑙貝稀少名貴,至今一共找到3只.1975年11月,在菲律賓海外馬克里島捕獲1只,以7000美元售給日本人. 水中屏氣最長的動物 用肺呼吸的海洋動物中,在水下屏氣時間最長的海龜.它吸入一口氣,可在水下潛游幾個晝夜. 最具破壞力的昆蟲 最具破壞力的昆蟲是分布于非洲和亞洲西部的荒地蚱蜢.某些天氣狀況可導致成群的蚱蜢將飛行途中遇到的幾乎所有植物吞噬一空.5000萬只蚱蜢一天內所吃掉的作物可供500人生活一年. 最兇猛的鳥 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懸崖絕壁之間的安第斯兀鷹,體長可達1.2米,兩翅展開達3米.它有一個堅強而鉤曲的"鐵嘴"和尖銳的利爪,專吃活的動物,不僅吃鹿,羊,兔等中小型動物,甚至還捕食美洲獅等大型獸類,因此又有"吃獅之鳥"和"百鳥之王"的稱呼. 其他的動物之最 最大的動物:藍鯨 ___ 最長壽的動物:海龜_ 最高的動物:長頸鹿 ____ 腳最多的動物:千足蟲__ 其他的動物之最 游泳冠軍:海豚_ 沙漠之舟:駱駝 最大的陸地動物:象_ _ 最大的兩棲動物:娃娃魚。
8.有關動物的資料
鯨的資料:鯨的資料鯨魚的壽命是多少年?最大的鯨魚多少米?老虎鯨能打過大白鯊嘛?
60—70年,藍鯨最大,虎鯨是最兇猛的鯨。
關於鯨的總體介紹:
鯨是海洋中的巨型生物,與海豚同圍哺乳動物,(但體型上較海豚大,嘴行較短,前肢進化呈平鰭狀,后肢退化,有貝鰭,尾巴寬大且平,一個氣孔。上屬鯨目(齒鯨亞目及須鯨亞目及已滅絕的古鯨亞目)——須鯨亞目及已滅絕的古鯨亞目,一般上無法歸屬的鯨類均歸類於齒鯨亞目海豚科中。
分布上較廣,大約全球海域均可看到其蹤跡,為海洋性,行為上都采取群體活動較多,鮮少單獨行動。和海豚一樣,覓食時候喜歡玩樂,如躍身擊浪、鯨尾揚升、鯨尾擊浪及浮窺等等。
鯨的種類:
棲息于南大洋的鯨分為兩大類:須鯨類和齒鯨類,約有12種之多。較大型的須鯨有藍鯨、鰭鯨、黑板須鯨、縞臂鯨、巨臂鯨和露脊鯨等;較大的齒鯨有抹香鯨和逆戟鯨等。
其中個頭最大的是藍鯨,數量最多的是鰭鯨。巨臂鯨和露脊鯨現在幾乎被捕盡殺絕,幸存者為數不多。
鯨在南大洋中的分布比較廣泛,幾乎南極輻合帶以南都有它們的蹤跡。他們的分布與磷蝦群的分布有密切關系。藍鯨主要分布在浮冰帶,生活在最南部的是巨臂鯨和黑板須鯨,縞臂鯨可以在南極洲海域越冬,露脊鯨主要分布在亞南極地區;齒鯨類分布在南極輻合帶,隨季節變化而遷徙。
鯨的生活習性:
長須鯨習慣于獨自生活,同一海域中,雌雄共存。雄性長須鯨也可用“歌聲”吸引數百公里外的雌性長須鯨來到食物豐富的繁殖地與雄性長須鯨交配。由于鯨的“歌聲”頻率與某些軍用或商用聲納的頻率相仿聲納很可能會干擾長須鯨的繁殖,從而使這種本來繁殖率就較低的物種處境更加艱難。
角鯨,腹部呈白色,背部為黑色,并夾雜著藍灰色或黑灰色的斑點花紋,在它的頭上長著一個約1~2米的長角,實為牙齒,目前大多數人認為角鯨的長牙僅僅是一種第二性征的標志而已,它類似于陸地上的雄性獅子頭上的鬃毛。(習性尚有待考察)
鯨魚原來被認為是在陸地上用四肢行走的動物,后來因覓食問題,而“下海”,多實行一夫一妻制,像“大翅鯨”通常單獨生活,而其他鯨魚也有群體生活的。他們懷孕期一般在12個月左右,一胎一子,幼鯨哺乳期為10個月,壽命約60~70年。
鯨魚回游在寒帶和暖代的一定水域,并有固定的回游路線。夏天在寒帶生活,補充營養后,秋天時為了繁殖往溫暖海域開始移動。
鯨吃糠蝦、烏賊、魚等,而殺人鯨吃企鵝、海豹、海豚、鯨等,尤其喜歡吃鯨的舌頭。野生的殺人鯨性情兇暴,但從小飼養便可以馴服,智商頗高可以用來表演。
(注:殺人鯨的食量極大,曾有一只殺人鯨吃掉13只海豚15只海豹的記錄。)
9.生物小常識,急
1.人類全身上下,最強韌有力的肌肉,是舌頭。
2.張開眼睛打噴嚏是不可能的。
3.憋氣自殺是不可能成功的。
4.每次你舔一張郵票的背膠,就等于吸收1/10卡路里。
5.右撇子平均比左撇子多活9年。
6.鱷魚無法伸出它們的舌頭。
7.北極熊是左撇子。
8.鴕鳥的眼睛比腦袋大;海星至今還沒演化出腦袋。
9.跳蚤可以跳過比它們350倍身長的距離,相當于一個人跳過一個美式足球場。
10.一只被摘掉頭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后死亡的原因則是過度饑餓。
11.長頸鹿沒辦法咳嗽。
12.貓頭鷹是唯一能夠分辨藍色的鳥類。
13.鯨魚一分鐘心跳只有9下。
14.平均來說,一個成人在清晨比在傍晚時高上0.4吋。因為在白天脊椎的軟骨組織容易遭到壓迫。
15.我們喝到肚子里頭的水已經有3億歲。
16.巧克力含有一種稱為苯基的化學物質。(這是談戀愛時,大腦里頭可以制造出來的一種東西) 。
17.只有30%的人可以放大縮小自己的鼻孔 。
18.英文是所有語言中所含單字最多的,有接近一百萬個,德語的字匯少于18萬字,而法語更糟,只有不到萬字。
19.一尾成年黃鱔的性別會由男變女,此后一生中還會變個幾次。
20.艾菲爾鐵塔的草稿藍圖攤開來有超過14000平方呎的面積 。
21.根據一項1845年由英國通過的法律,自殺是非常嚴重的罪行,最重可以處以吊死的極刑 。
22.在太空中太空人是沒辦法哭的,因為沒有地心引力眼淚流不出來 。
23.變色龍舌頭的長度是它自己身體的兩倍 。
24.最常用牙簽的是美國人 。
25.瞎眼的變色龍,還是有能力變色來適應周遭環境的。
26.有27%的美國男性大學生認為人生是一個沒啥意義的活地獄。
27.一個正常人的眼部肌肉,一天平均要動1萬-1.5萬次 。
28.大象死后還會保持站立姿勢 。
29.有些昆蟲沒有頭還可以再活上1年 。
30.達芬奇光是畫蒙娜麗莎的嘴唇就花上12年 。
31.玻璃破掉時,玻璃碎片的時速最高可達每小時3千英哩 。
32.乳牛聽音樂時可以供應更多牛奶 。
33.下午摘下的玫瑰比清晨摘下的玫瑰更能持久不枯萎 。
34.虎鯊的胚胎在母親的子宮里需經過激烈的搏斗,勝利者就是可以活著出生的小虎鯊 。
35.一只70磅的章魚可以穿過一個僅一枚銀幣大小的洞,因為他們沒有脊椎 。
36.貝多芬坐著寫歌時習慣用冰水沖臉,他相信這樣可以刺激他的大腦做出更好的東西 。
37.印尼的竹節蟲是全世界最大的昆蟲,有些光是身長就有1呎 。
38.男人身體含有比女性身體更多的血液,通常一名男子身上的血液可多達1.5加侖,但女子身上卻只有0.875加侖 。
39.降落傘的發明人把第一次乘坐降落傘的機會讓給了一只狗 。
40.一臺波音747的機翼長度恰巧是萊特兄弟第一次飛行的距離。
41.一只日本大螃蟹可能長達12呎。
42.一只鯊魚可以偵測到水中僅百萬分之一含量的血液 。
43."森巴舞"的"森巴",原來的意思是"一起磨肚臍吧"。
44.小孩子在春天長的比較快 。
45.你知道亞馬遜河流入大西洋的水有多少嗎?在河流出海口100英里以內的大西洋,你所喝到的水都還淡水 。
46.剛出生的小火雞要有爸媽教導如何吃東西,不然會餓死 。
47.月亮有810億磅重 。
48.蝙蝠是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 。
49.一只毛蟲身上有超過2千條肌肉 。
50.河馬跑得比人快參考資料:*
10.求科普知識,最好與動物有關,要簡短,又專業,100字左右
我國管轄海域記錄到了20278種海洋生物。
這些海洋生物隸屬于5個生物界、44個生物門。其中動物界的種類最多(12794種),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種)。
我國的海洋生物種類約占全世界海洋生物總種數的10%。我國海域的海洋生物,按照分布情況大致可以分為水域海洋生物和灘涂海洋生物兩大類。
在水域海洋生物中,魚類、頭足類(例如我們常吃的烏賊,也叫墨魚)和蝦、蟹類是最主要的海洋生物。其中以魚類的品種最多,數量最大,構成了水域海洋生物的主體。
水域海洋生物種數的分布趨勢是南多北少,即南海的種類較多,而黃海、渤海的種類較少。 根據最新的調查資料,分布在我國灘涂上的海洋生物種類共有1580多種。
其中以軟體動物(也就是平常我們所說的貝類)最多,有513種,其次是海藻358種,甲殼類(主要是平常我們所說的蝦、蟹)308種,其他類群種類很少。我國沿海灘涂生物的種數與海域生物一樣,也是自北向南逐漸增多。
以上是些我國的海洋生物方面的知識,再說點從書上看到的-->斗魚鱸形目斗魚科的一屬本屬魚類斗魚以好斗而聞名,兩條雄魚相遇必瞪眼相互恐嚇,恐嚇不成即成一場惡斗。原生野種相斗只能持續幾分鐘,而經過人工飼養的,經過馴化,專供相斗的品種,蠐忠淮握蕉煩中?小時的紀錄。
斗魚生有腮,可直接呼吸空氣,能耐低融氧惡劣水質,適宜水溫22-24攝氏度,愛吃孑孓。 斗魚體長8厘米左右,雌雄體外觀差異較大,野生原種體色為暗紅、深藍、或暗綠色,人工選育的則體色鮮艷,鰭更長,游動起來如彩旗飄揚。
斗魚經過人工培育,現在已經有鮮紅、綠色、藍色、紫紅、黑色和雜色,各鰭也更長更大,甚至有尾鰭分叉的雙尾品種,正如黑色郁金香不全為黑色一樣,黑斗魚也不全是黑色,黃色是最常見的。 斗魚雌雄分辨較難。
斗魚4-8月即可進入繁殖期,繁殖時,水溫應提高到26-27攝氏度,雄魚自擇偶,吐泡沫筑巢,受精卵孵化期為兩天,產卵后撈出雌魚,留雄魚看護泡巢。太陽魚鱸形魚,麗魚科,600多種魚的統稱.主要為淡水魚類.大部分產與亞洲軀體頗高,頭側個一鼻孔,尾鰭圓形.食性草食肉食都有.因復雜的交配行為著稱.主要行為有求偶,筑巢,維修和保衛巢及保衛幼仔等.寶石魚鱸形魚,麗魚科一種,淡水觀賞魚.屬于較大觀賞魚暗色,具有藍綠色斑點,象藍寶石紅海的紅鯛魚,20多個組成一個一夫多妻制家庭,在這個家庭當中,丈夫不準其他的雄性問津,更不準窩里的雌性逞強,否則,這條逞強的雌性就有可能變成雄性。
而一旦唯一的丈夫失蹤或死亡時,就會有一個身強力壯的雌性變成雄性,取代它的位置,統治這個家庭。假如這個丈夫出走,另一個雌性會緊接著變成雄性。
其實,這種現象在低等海洋動物中并不少見。有些魚類更加奇特,如珊瑚礁中的石斑魚,當這一海域雄性多、雌性少時,一部分雄性石斑魚就會變成雌性;而當這一海域雌性多,雄性少時,一部分雌性石斑魚就會變成雄性。
更為奇特的是,生活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和巴西沿海的藍條石斑魚,一天中可變性好幾次。每當黃昏之際,雄性和雌性的藍條石斑魚便發生性變,甚至反復發生5次之多。
這種現象既叫變性,又叫“雌雄同體”和“異體受精”。科學家們分析,或許是因為魚的卵子比精子大許多,假如只讓雌性產卵,負擔太重,代價太高。
而假如雙方都承擔既排精又排卵的任務,繁殖后代的機會會更多一些。 牡蠣也是身兼雌雄兩性,有趣的是,牡蠣的雌雄之變是逐年變化的,即去年是雄性,今年就變成雌性,來年又是雄性,而每個牡蠣變化的時間各不相同,并不是同時發生的。
低等海洋動物為什么會發生變性,至今仍是個謎。但不管怎么說,這也是一些低等動物在進化過程為了適應生存和更有利地繁殖后代所演變的一種獨特的功能。
魚類屬于脊椎動物亞門。終生在水中生活,體表有鱗,用鰓呼吸,用鰭游泳,心臟有一個心房,一個心室,一條血液循環路線。
在水中產卵,體外受精。魚類的體型多數為紡錘型或扁平型、棍棒型,這樣能減少在水中游泳的阻力。
背部顏色深,腹部顏色淺,有利于隱蔽自己。鰭是魚類維持身體平衡、控制運動方向、推動身體向前運動的器官。
可分奇鰭和偶鰭,奇鰭就是魚的不成對的背鰭、臀鰭和尾鰭,偶鰭為成對的胸鰭和腹鰭。魚類的偶鰭相當于陸生脊椎動物的四肢。
在食道的背側,還有魚類所特有的一個器官——鰾。鰾內充滿了氣體,隨著鰾的收縮或膨脹,引起身體比重的改變,使魚能夠浮沉或保持靜止狀態。
魚類有特殊的皮膚感覺器官——側線。側線位于身體兩側的皮膚下面,一側一條,通過鱗片以小孔與外界相通,側線管內有感覺細胞,能感受水壓和水流方向。
魚類在脊椎動物中種數最多,現存種類約2萬種。魚類富有營養價值,肉味鮮美,除食用外,還可以提供各種工業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