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語中,形容做事不留遺憾的句子有哪些
菩提本非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染塵埃.
少林六祖慧能偈語.
菩提樹下是佛祖悟道的地方.
菩提樹本來不是樹,明鏡臺也不是臺.
本來什么都沒有,怎么能染上塵埃呢?
慧能寫這個偈語之前北宗六祖神秀有偈語.
身是菩提樹,
心是明鏡臺.
時時常拭免,
不使染塵埃.
慧能的主要是針對神秀的偈語說的,證明慧能更加的心中無物.有更高的悟性.
說一下這首詩的出處
在南北朝的時候,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當時在湖北的黃梅開壇講學,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翹楚者當屬大弟子神秀大師。神秀也是大家公認的禪宗衣缽的繼承人。弘忍漸漸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尋找一個繼承人,所以他就對徒弟們說,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禪意的詩),看誰做得好就傳衣缽給誰。這時神秀很想繼承衣缽,但又怕因為出于繼承衣缽的目的而去做這個畿子,違法了佛家的無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來,在院墻上寫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時時刻刻的去照顧自己的心靈和心境,通過不斷的修行來抗拒外面的誘惑,和種種邪魔。是一種入世的心態,強調修行的作用。而這種理解與禪宗大乘教派的頓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當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這個畿子的時候,都說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時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沒有做任何的評介。因為他知道神秀還沒有頓悟
而這時,當廟里的和尚們都在談論這首畿子的時候,被廚房里的一個火頭僧—慧能禪師聽到了。慧能當時就叫別人帶他去看這個畿子,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慧能是個文盲,他不識字。他聽別人說了這個畿子,當時就說這個人還沒有領悟到真諦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個畿子,央求別人寫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有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說他是十世比丘轉世),他這個畿子很契合禪宗的頓悟的理念。是一種出世的態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弘忍看到這個畿子以后,問身邊的人是誰寫的,邊上的人說是慧能寫的,于是他叫來了慧能,當著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說:寫得亂七八糟,胡言亂語,并親自擦掉了這個畿子。然后在慧能的頭上打了三下就走了。這時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時候去了弘忍的禪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講解了《金剛經》這部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并傳了衣缽給他。然后為了防止神秀的人傷害慧能,讓慧能連夜逃走。于是慧能連夜遠走南方,隱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創立了禪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沒有追到。后來神秀成為梁朝的護國法師,創立了禪宗的北宗。
2.人生短暫、怎么才不留遺憾
在現實生活中,不僅僅是愛情,還有很多自己心里真正想做的事,做了會讓你后悔,不做又會讓自己遺憾。究竟遺憾與后悔的代價是多少呢?又有多少人選擇遺憾?又有多少人會選擇后悔?
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從出生到死亡的平均年齡才短短幾十年。就在這短短的生命中,一些人到死了,都覺得時間如流水般的滑過,還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沒有完成,因此給自己的生命增添了不少的遺憾與淚水。而另一些人呢,在生命即將結束的那一瞬間,他們會安詳的閉上雙眼,嘴角流露淡淡的微笑,覺得此生足以,再也沒有任何牽掛與落寞,所以在這些人的生命中,他們會覺得自己的一生很漫長。
后悔,是生命的插曲中,憎恨與悲哀的某一份感覺。
遺憾,是生命的全程中,美好與失落的永恒感受。
在愛情中,后悔越多的人,他的遺憾基本上不存在。
在愛情中,遺憾越多的人,他的后悔基本上等于零。
有些人,為了一件事,寧愿選擇遺憾也不要后悔。那是因為他經歷過了太多的后悔。所以他不想再讓自己憎恨與悲哀。
有些人,為了一件事,寧愿后悔也不要選擇遺憾,那也是因為他經歷過了太多的遺憾。所以他想把自己丟失的東西,慢慢地彌補回來。
在后悔與遺憾中抉擇的人,同時也象征了他們自己的內心性格。
愛情后悔多次的人,他們都會比較開明,比較勇敢,比較大度。那么他的生命將會越發成熟很多,他的閱歷將會比普通人更豐富,更多采,他們對愛情價值觀的見解,也會比一般人更獨到周密與細致。
愛情遺憾多次的人,她們也許沒經歷過多少后悔,因此她們的性格大多數都比較內向,傳統,膽怯。遺憾的愛情多,她們經歷的愛情也會少。所以她們的愛情觀就沒有后悔多次的人,那么有明亮的思維能力與不同環境的解析能力。
100個人中,會有70個人傾向遺憾這一邊,而拋棄后悔。因為在他們眼里,后悔藥確實不好吃,只能讓自己憎恨,厭惡。而遺憾呢?是生命中得不到,又最美的東西。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發現,遺憾與后悔的選擇中,又有哪一種選擇可以改變呢?我給大家舉個簡單例子:“她喜歡一個人,怕做出來對方變心后,自己會后悔,又怕不做會永遠遺憾。”
如果說后悔可以改變,后悔可以劃分為“正”與“反”兩種局面,那不如選擇后悔,在生命的插曲中賭一場,贏了的話,那將會讓自己遠離遺憾的折磨與后悔的憎恨。
反之,如果輸了,或許也可以讓自己更加成熟許多,即使只是瞬間的痛苦難安,我相信在下一個插曲中,你會做的更好,你會更堅強,更自信。因為有了新的插曲來彌補,所以你將會忘記曾今的后悔故事,不再讓后悔繼續上演在你的生命中。
而遺憾,卻永遠也不能劃分兩條界限。遺憾不只是自己生命的小插曲,遺憾不只是內心世界中短暫的折磨與落寞。如果一個人懷有遺憾,那也將是他生命中,最想完成的愿望沒有實現,這樣的愿望,這樣的遺憾,會一直糾纏到他生命結束的那一瞬間,他都會不舍,不忍心的閉上雙眼。因為他會覺得生命太短暫,或許他還希望自己有來生,來完成今生的遺憾。
后悔的人,即使他今生今世有多少次的后悔,起碼他在生命結束的那一瞬間,不會把痛苦帶進自己即將離去的生命里。他會想象著今生今世自己最開心的事情,最幸福的事情。“后悔”二字,在他的眼里,只是短暫的喜怒哀樂,過往云煙。至少到死了,他都沒有遺憾過。
茫茫的大千世界中,人的生命如此短暫又如此之漫長,每個人的思維想法都是不同的,但是總歸來說,生命在每個人的路程中,只有那么一次。今生走完了,就再也沒有第二次。
“后悔”在生命中,雖說是痛苦的,是內心世界的折磨。但是后悔卻不是永恒的,后悔是可以改變的,有些人為了某些事,還沒有去做,就認為是一種后悔,那只不過是自己內心世界的可憐膽怯與悲哀。而一句古老的千古名言“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正暗示著,這根本還未后悔的路上,你是如何去選擇,如何去開拓?只有自己做了,才知道答案是什么樣的。即使真的“后悔”了,也只不過是生命中的“曇花一現”。
而“遺憾”在生命中,雖是最美好的,得不到的東西。但是這“美好中”,“得不到”中又摻夾著多少寂寞與無奈,疼痛與思念,悲哀與惋惜。這樣的感覺難道會低于“后悔”的悲憤嗎?“遺憾”的折磨它將不只是你生命中短暫的小插曲,因為它會陪伴著你走到生命的盡頭,直到你閉上眼睛離去的那一刻,它都會一直盤旋在你的腦海,讓你深深嘆息,難過。
一個人,一生中如果有十件心愿未完成,那將會是自己生命中的十個遺憾,一直陪伴到你死亡的那一刻。反之,如果十件心愿全部完成了,我相信你不可能會有十個后悔。我更相信,你至少會有五件心愿會成功。
3.珍惜當下,不留遺憾作文
蕭瑟的秋風拂落枝頭的秋葉,枯葉片片凋零。黃葉與落紅擦肩而過,落花旋舞著展現最后的芳華。微微駐足,回首,不禁感慨:擁有的總是短暫,已經如水東逝的卻如秋葉般始終停格在落葉歸根的那一瞬間……
或許是落花隨水而逝的那一刻,亦或是秋葉飄然落地那極靜極美的瞬間,我感悟:人們曾擁有的可能在片刻化為曾經。我曾認真地詢問過他人:你現在所擁有的和最想要擁有的是什么?各色各樣的回答卻令我大失所望!看似五花八門的回答都不外乎的幾種——感情,金錢,健康,事業。一顆心沉入谷底——他們所回答的全是對將來的追求,絲毫沒有所擁有的現在。或許他們的回答所表現出的是現實社會中大多數人們的追求,并且是大多數人的還未實現的追求。但正是這樣才體現出人們總是花費過多的時間來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憧憬于自己完美的幻想中,卻忽略了的此刻自己擁有了什么?
經常聽到很多創業者說:“這幾年忙事業,家庭過幾年再顧。”于是,幾年后,他或功成名就或仍然平庸時,早已是妻離子散眾叛親離的場面;也有人這樣講:“自己這幾年沒什么錢,給不了父母什么好生活,先賺錢,有錢后再與父母共享天倫。”于是幾年后的某個天色灰蒙蒙的一天,便有了父母靈前一道道懊悔自責的盡管衣著光鮮身影,他們周圍還用另外一些人——神色悲慟卻不悔恨,沉重卻問心無愧。或許這群人中有的仍穿著價格低廉的衣物……于是“失去后才珍惜”的旋律在頹然微涼的秋風中響起——它好似是從隔著薄霧的一個路人心中傳來。如此,擁有的在一夜之間變得不再擁有。
不過,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在逝去的曾經中徘徊,另一種人在經歷了不再擁有的痛苦后重整思緒,把握還擁有的現在。于是,無數人從擁有者變為曾經擁有者,一部分人從不再擁有者變為了擁有者——前者一味地哀嘆,惋惜逝去的過往,傾頹荒廢,止步于陰霾之中;后者重拾生活的信心,燃起對明天的希望,珍惜眼前的幸福。如果是我,我一定做后者,如落花秋葉般——在秋葉落地的一刻,雖失去了隨風搖曳的自由,但它擁有了歸根后化作泥土的芬芳;落花隨水東逝的一刻,雖失去了與蝶兒嬉戲的快樂,但它卻擁有了“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品格情操。
聰明的人不會對不再擁有的昨天嘆惋,愚人幻想光輝的明天。既然如水般已逝去的昨天我們早就不曾擁有,那就請把握好雖如約而至卻美好短暫的今天。或許明天,我們都會成驚訝于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因為,我們是智者!
4.故事要怎么寫,才能不留遺憾
故事要怎么寫,才能不留遺憾
生命是首美麗的曲子,雖然歌詞有點糾結
再過幾天,我便26歲,這是個尷尬的年齡。沒有車,也不算有房,偶爾想想未來的婚姻。似乎這已經是一個任務,而不再是一個目標,有時也會這樣想想,我還這么年輕?想要的卻這么多,總該慢慢來的,說道理自己還是太急躁了吧。好吧,我承認這是個不錯的借口,所謂年輕,只是一塊做錯事后的一塊遮羞布。透支著信用卡,透支著精力,然后換回不屬于現在的成果,而這好像就是成長的代價。
再過幾天,我便26歲,這是個念舊的年齡。時光記錄著所有的故事,關于那些從前。我們喜歡抑或厭煩的種種。留下了很多記憶,有歡樂的,痛苦的,不舍的,難忘的,錯過的,收獲的……有時候,交談變得空洞,沉默反而溝通;色彩顯得蒼白,黑白反而精彩。那些年,我曾因為騷年的一句“龍卷去不”就怦然心動,或許這就是友情的開始;那些年,我也曾因為少女的一個回眸就久久不能忘懷,這個也可稱作愛情的蓓蕾。
再過幾天,我便26歲,這是個孤獨的年齡。我喜歡在推著腳踏車在路燈下漫步,看著自己的影子被越拉越長,心中默念,其實,我不是一個人,我還有影子。人的一生,必須走過繁華,也必須走過低谷,在歲月和現實的摧殘下,慢慢的學會了憂傷的獨處,成了一種戒不掉的習慣,學會了用孤獨的靈魂與落寞的文字對話,在斷斷續續傷感的文字里闡述人生。這是一種境界,用心模仿,觸摸本不該屬于這個年齡的情感。孤獨,如泣,如訴。
再過幾天,我便26歲,這是個偽裝的年齡。城市的生活腳步總是那么的匆匆忙忙,人潮擁擠,車水馬龍,自己的神經也繃的緊緊的。進入社會,到處都是形形色色的人,因為害怕受傷,身體上的或者是心靈上的。習慣把自己隱藏起來,只有面對熟人的時候,才會偶爾露出面具下面的本真,當換來一句“你怎么這么幼稚”的時候,好吧,還是帶上偽裝吧,你也慢慢習慣不真實的我。
再過幾天,我便26歲,這是個動蕩的年齡。工作,以為會慢慢變的美好,滿腔的拼勁,就是為了這一切美好的伊始,可以來的更快一點。周立波說過,要是你生活中缺少了某樣東西,那就是你沒有給予它足夠的關注,比如錢。生活還是不能太平靜了,死水總要起點波瀾才好。誰比誰辛苦,誰比誰努力,沒人會關注,況且,我只想在乎我在乎的,比如人。
再過幾天,我便26歲,,是個應該夢想的年齡。夢想應該是屬于青春的,雖然青春的字眼慢慢的覺得陌生,年輪也總是很輕易的烙下蒼老的印記。以為總是長久的東西,其實,就在轉神與剎那間便不在身邊了。曾經深愛、思念著的人便輕易的變成了曾經熟悉的陌生人。曾經純真無邪,曾經美麗夢想,隨著四季輪回慢慢的散盡……這就是青春,這就是夢想。現實存在,背后的夢想,有時變得觸手可及,有時變得遙不可及,我樂此不疲的追逐著屬于我的夢想。
我想妙筆生花,寫盡一段即將逝去的時光,我想栩栩如生,畫出阡陌紅塵中一撇驚鴻。即將來臨的26歲,你好,我才好。
故事就這么寫,成長,愿我們不再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