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和平的故事簡單點的
1805年,法國和俄國之間關系惡化,即將發生戰爭。然而在俄國上層社會,人們的生活依舊恬靜悠閑,社交舞會照常舉行。
青年公爵安德烈·保爾康斯基決心干一番事業,就提任庫圖佐夫將軍的副官,向前線出發去了,他期望這次戰爭能為自己帶來輝煌與榮耀。在奧斯特里茨,他參加聯軍與法軍的會戰并受傷。斯托夫伯爵家,他愛上了充滿青春活力的那塔莎。愛情使他振作起來重新投入生活和事業。俄法戰爭爆發,安德烈奔赴沙場院,在波羅金塔會戰中受重傷。他忽然體會出死亡就是人生的清醒過程。從那一刻開始他的生命慢慢退潮,平靜地走到終點。
2.關于和平的題目
1.戰爭大家就會團結起來了,人們思想就會改變很多,你們看現在有多少愛國的呀,人民都是為自己,現在人們沒事了都在打牌,玩游戲,消遣,戰爭可以促進人們進步,從而促進科技發展,
戰爭推動文明的進步!
1,沒歐洲人 入侵美洲,美洲將只存在原始文明,不可能有現在美洲的發達文明國家!
2,沒有美國獨立戰爭,現在世界上將沒有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
3,沒有辛亥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 國將長久是腐敗封閉的大清國,或者已經亡國!
4,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沒有 計算機科技、核科技、航天科技(火箭技術)。這些科技都是因為二戰而產生的,有大腦的現代人都知道這些科技對人類文明有多大推進作用!
可見戰爭規模越大,對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也越大!不要只看到戰爭毀滅人類生命與財富的負面作用,也應該看到戰爭對人類文明的推進作用!
2.參看?si=2
3.關于和平的故事
《和平鴿》 鴿子是和平、友誼、團級、圣潔的象征,"國際和平年"的徽標就事用稻穗圍繞著雙手放飛一只鴿子的圖案,它象征著和平、友誼和五谷豐登。
- 把鴿子作為世界和平的象征,并被世界公認,始于畢加索。1940年,希特勒法西斯攻占了法國首都巴黎,當時畢加索心情沉悶地坐在他的畫室里,這是有人敲門,來者是鄰居米什老人,只見老人手捧一只鮮血淋漓的鴿子,向畢加索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故事。
原來老人的孫子養了一群鴿子,平時他經常用竹竿栓上白布條來招引鴿子。當他得知父親在保衛巴黎的戰斗中犧牲時,幼小的心靈里燃起了仇恨的怒火。
他想如果用白布條就表示想敵人投降,于是他改用紅布條來招引鴿子。顯眼的紅布條被德寇發現了,慘無人道的法西斯匪徒把它扔到了樓下,他慘死在街頭,匪徒們還用刺刀把鴿籠里的鴿子全部挑死。
老人講到這里,對畢加索說道:“先生,我請求您給我畫一只鴿子,好紀念我那慘遭法西斯殺害的孫子。”聽完老人的講述,畢加索懷著悲憤的心情,揮筆畫了一只鴿子——這就是“和平鴿”的雛形。
1950年11月,為紀念在華沙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畢加索又欣然揮筆畫了一只閑著橄欖枝的飛鴿。當時智利的著名詩人聶魯達把它叫做“和平鴿”,由此,鴿子被正式公認為和平的象征。
4.以“和平”為主題的作文題目
天空很蔚藍,樹木很翠綠,鳥語很清脆……我看到了有朵艷麗的花兒叫“和平”,需要全球共同來珍惜。
我們撫摩著地球親切的臉龐,誰忍心用戰火去摧毀它?誰愿意用炮彈帶走我們熟悉的地球同胞?誰愿意讓血來作搶奪的開場白? 可是不希望發生的事情總是發生了。 美國與伊拉克的戰爭爆發在2003,悲劇開始在3月的陰天。
伊拉克戰場完全浸沒在槍炮聲和哭聲中,罪惡的殺戮不分任何人,當然,包括了許多無辜的老百姓。戰爭至今仍在進行。
目的已經不是那樣的單純了,誰在背后操縱著這可惡的戰爭?利益。 以色列和真主黨的戰爭殃及的是更多的平民。
他們生的權利被剝奪了,最后成為戰爭的犧牲品。自殺式襲擊、綁架人質等等充斥著人們生活的周圍。
最可怕的是,黎以沖突是否只會是一場更慘烈的戰爭的序幕? “天空依然陰霾,依然有鴿子在飛翔,誰來證明那些沒有墓碑的愛情和生命;雪依然在下,那村莊依然安詳,年輕的人們消逝在白樺林。”戰爭的罪惡無止境地摧殘人的生命與心靈。
我穿過層層薄霧,時間來到了那個畫面,這里是罪惡的戰場。我看到了,看到了。
片片狼籍的城鎮,滿目蒼痍的市郊,可愛的孩子失去他們慈祥的母親,年輕的妻子失去她依靠的丈夫,父親失去了他最最疼愛的孩子,樹木也不得不離開那親愛的土壤……不安和迷茫的目光再也找不回哪個溫暖的歸宿,只能望著蒙蒙的天空:阻擋你前進的人,就該永遠沉睡嗎? 這一切太可怕了,戰爭太可怕了! 世界什么時候才能鑄劍為犁呢?戰爭的發動者和參與者,放下武器吧,重新拾回那遺失已久的善良;擺脫罪惡吧,撇掉虛假正義背后刻著的孤獨。否則你們最終只會墮落于罪的國度!當我們都在微涼的風中,拿出心中最真的愛與陽光同在,對我們身邊的是非對錯致以美麗的微笑和寬容的態度,縱使最尖銳的矛盾也能融化,一切會變得更美麗的。
戰爭不要再來。我害怕,害怕還沒來得及哭,嘲笑的子彈就帶走身上的溫度。
讓我們與臂上的和平鴿一齊共同守望和平,守望那最初的純真。
5.求份有關于【和平】的短篇故事
世界充滿愛 場突襲巴蜀的7.8級大地震,撼動了大半個中國,牽動了整個神州。
這些天,我們無不為抗災一線奮不顧身的干部群眾子弟兵所感動,我們無不為來自四面八方的踴躍捐助而欣慰,我們無不為深處困境積極自救互助的災區人民所震撼。在強震中,災區人民雖然有失去家園、親人的痛苦和淚水,但他們更有與無情天災抗衡拼搏、與苦難同胞共度難關的堅毅和真情。
在我們向災區人民表達關切慰問、行使救援義舉時,讓我們向災區人民表達我們最崇高的敬意。 所謂震災無情人有情,5·12汶川大地震中,災區人民身體力行涌現出的一幕幕鏡頭,讓我們深受感動,充滿敬意,熱淚盈眶。
——500多次余震把400多萬成都市民逼上了街頭,5月12日的成都之夜卻是個充滿溫情和關愛的特別夜晚。街面上十分安靜,沒有人大聲喧嘩,更沒有人吵鬧。
當晚深夜,前來武侯區林蔭街獻血屋獻血的人排隊站滿整條街。 ——“我們不能等,不能靠,首先要自救,路通了,黨和政府各種救災物資才能到來。”
元茨頭村,是甘肅重災區文縣境內受破壞最嚴重的村莊之一。震災后,村民相互幫助搭起各種臨時避難棚;上至60多歲的老人下至10多歲的孩子,都扛著鐵鍬镢頭到村口搶修山路。
——“只要人在就有希望,我還是會在政府的幫助下自救,開展生產。” 13日中午,面對被巨石砸爛、房頂坍塌的民房,水富縣復興村村民老楊如是說。
水富縣是云南省受震災最為嚴重的縣城,鄉村道路路基塌方、墻體斷裂、涵洞受損、泥石流頻發。 強震中,這樣的鏡頭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災區人民臨危不亂、平穩有序、從容樂觀的精神狀態,也看到了他們積極主動自救抗災、為國分憂為政府解難的拼搏熱情。
災難并不可怕,怕的是沉浸于喪親之痛難以自拔,怕的是飽受苦難之后無法振作(來自范文大全),怕的是迷茫于驚嚇之中慌亂以對。面對嚴重的災情,災區人民沒有被嚇跨倒下,沒有失去美好的信念,他們正擦干淚水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明天。
中華民族自強不惜、頑強拼搏的精神在這里又一次得到了升華,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向這些純樸、勤勞、勇敢的災區人民表達敬意呢? ——“以后你要好好報答你爸爸哦,沒有他你可能就完了。”12日晚10時左右,都江堰聚源中學學生王克出現在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
王克父親當日不顧自己安危,雙腿跪地,經過4小時的努力,用雙手狠命地從夷為平地的教學樓里挖出了兒子。 ——“我不行了,你快離開這里!照顧好孩子,好好生活下去。”
“老公,不要放棄,馬上就會有人來救你!”13日上午,都江堰金鳳鄉政府家屬區里,朱芙蓉流著淚朝廢墟里呼喊,鼓勵丈夫譚剛義堅持下去。地震發生20小時后,譚剛義被武警官兵從廢墟中刨了出來。
——“我們會不會死?”“不會。”“我們要盡量活下去。
肯定有人來救我們的。”12日地震后,被埋在廢墟中的都江堰聚源中學初三一班學生黃月,在黑暗中拉住了同學張楊的手,互相鼓勵,兩只手緊握在一起,直到下午6點左右被救出來。
強震中,這樣的鏡頭讓我們深深體會了災區人民身邊親情、愛情、友情的真摯溫暖和巨大力量,因為有“情”,我們義無反顧,挺身而出;因為有“情”,我們真心依靠,共度難關;因為有“情”,我們互相勉勵,生死相連。毫無華麗辭藻的話語,毫無驚天動地的壯舉,一個“情”字卻讓我們潸然淚下,讓我們由衷地敬佩眾多災區人民展現出的人性光輝。
“不拋棄、不放棄”,這句曾在熱播電視劇《士兵突擊》中被億萬中國人熟知的經典語錄,我們在此刻是否有更深的體會和感觸呢? ——“我意識到可能是地震,準備出門看看。”12日下午,家住重慶合川南津街書園的21歲木工劉世偉,在地震發生的七、八分鐘之內,主動將樓內近10名退休老職工背下樓逃生。
——“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13日22時12分,四川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的遺體從廢墟中扒出來,這雙曾傳播無數知識的手臂,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從死神手中奪回了四個年輕的生命。 ——“病人在,我們在!”12日下午2時36分左右,第一波震感過去,川大華西醫院第一住院部11樓重癥監護室(ICU)病房恢復安寧,該科30多名護士、10多名醫生立下誓言。
強震中,這樣的鏡頭則讓我們看到了災區內鄰里、師生、醫患之間關系的和諧,沒有鄰里間的小肚雞腸,有的是尊老愛老救人危難的熱心扶助;沒有對無良師德的拷問,有的是大愛無聲的永恒記憶;沒有醫患關系的緊張,有的是以病患安危為中心的高度責任感。強震突襲,災區人民用行動讓和諧的真諦更加完美真實,用行動讓善良品德和職業操守熠熠生輝。
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珍惜這患難之中見真情的和諧,有什么理由不為災區人民危難之中顯現出的人格魅力而傾倒呢?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類似的鏡頭還有很多很多,催人淚下的故事也有很多很多。眾多的災區人民正在用自己的真情實舉,書寫一部展現中華民族人性光芒、與災害斗爭的抗爭史。
“房子裂了、塌了,我們還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們就一定能夠度過難關,戰勝這場重大自然災害。”
溫總理在都江堰災區現場的。
6.關于和平的題目
1.戰爭大家就會團結起來了,人們思想就會改變很多,你們看現在有多少愛國的呀,人民都是為自己,現在人們沒事了都在打牌,玩游戲,消遣,戰爭可以促進人們進步,從而促進科技發展, 戰爭推動文明的進步! 1,沒歐洲人 入侵美洲,美洲將只存在原始文明,不可能有現在美洲的發達文明國家! 2,沒有美國獨立戰爭,現在世界上將沒有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 3,沒有辛亥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 國將長久是腐敗封閉的大清國,或者已經亡國! 4,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沒有 計算機科技、核科技、航天科技(火箭技術)。
這些科技都是因為二戰而產生的,有大腦的現代人都知道這些科技對人類文明有多大推進作用! 可見戰爭規模越大,對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也越大!不要只看到戰爭毀滅人類生命與財富的負面作用,也應該看到戰爭對人類文明的推進作用!2.參看?si=2。
7.關于維護和平的故事(短的,大約100字
紅十字會維護和平的故事:1859年4月,意法聯軍與奧地利的軍隊在索耳費里諾進行了一場大會戰,雙方傷亡慘重,尸橫遍野。
這年6月,瑞士人杜南經過意大利卡斯蒂利奧內,一路上,他看到到處是腐爛發臭的尸體,心里不是滋味兒。更使難過的是,這個小鎮上還有千名傷員,他們有的斷了胳膊,有的折了雙腿,有的躺在干柴堆里呻吟著。
杜南雖然出生在一個富人家庭里,但從小就對貧窮、遇難的人富有同情心。他來到一所住滿病員的小學校,想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幫助他們。
他一邊給病員喂水、敷藥、扎繃帶,一邊問:“戰爭結束已經一個多月了,你們為什么還呆在這里?” 傷病員聽他這一問,有的唉聲嘆息,有的掩臉抽泣,有的破口大罵道:“那些當官的沒有人性,我們為他們賣命打仗。現在見我們受傷不能打仗了,就扔下我們不管了!” 噢,原來如此!杜南為他們的遭遇而憤憤不平,于是就說:“請放心!當官的不管你們死活,我會幫助你們的!”他立刻跑出學校,來到教堂,說服教士,讓他出錢出力,組織一支救護隊。
救護隊員在杜南的領導下,為傷病員喂水喂飯,進行力所能及的各種護理,不少隊員還自己掏錢買來了藥品,為傷病員治療…… 回到日內瓦后,杜南寫了一篇回憶錄,描述了傷病員在戰場上悲慘的遭遇,向世界發出呼吁,要求成立一個國際性的志愿救護傷兵組織,建議給予軍事醫務人員和各國志愿者傷兵救護組織以中立地位的國際公約。 但是,成立一個國際性的組織必須得到各個大國的支持和同意。
杜南立刻給各國元首寫信,并親自四處奔波,到各國去宣傳。他的主張,得到了各國元首的廣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