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簡單介紹一下呼倫貝爾大草原嗎
在祖國雄雞形版圖上方,有一個酷似雞冠的地方,那就是世界聞名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她被譽為北國碧玉。呼倫貝爾得名于呼倫和貝爾兩大湖泊。呼倫的蒙語大意為水獺,貝爾的蒙語大意為雄水獺,因為過去這兩個湖盛產水獺。
從呼和浩特驅車2000多公里、歷時三天抵達美麗、富饒、神奇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我們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藍天綠地,什么是綠色凈土。呼倫貝爾草原猶如一幅巨大的綠色畫卷,無邊無際。這里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水草豐美,生長著堿草、針茅、苜蓿、冰草等120多種營養豐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國之稱。呼倫貝爾大草原也是一片沒有任何污染的綠色凈土,出產肉、奶、皮、毛等畜產品備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連牧草也大量出口日本等國家。同時,這里也是中外聞名的旅游勝地。
當地人告訴我們一個民間關于呼倫貝爾名稱來歷的優美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一個勇敢的蒙古族部落里有一對情侶,女的能歌善舞,才貌雙全,叫呼倫;男的力大無比,能騎善射,叫貝爾。她們為了拯救草原,追求愛情,與草原上的妖魔奮勇搏殺,女的化作湖水淹死了眾妖,男的為尋找女的勇敢投湖,于是,她們雙雙化作了世世代代滋潤草原和她的子民們的呼倫、貝爾二湖。
穿行在呼倫貝爾,我們不僅看到了藍天、白云、草原、牛羊,還有茂密的大興安嶺林海,沃野萬頃的嫩江平原,以及1700多公里邊境線,海拉爾、滿洲里、牙克石等13個邊境旗市,和蒙古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等少數民族,并感受了它們千年的歷史跨越。
今天的呼倫貝爾草原,已從昔日幽靜的歷史后院,一躍而成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逐水草而居的落后生產生活方式,早已成為昨天的故事,與時俱進的生活生活方式已在草原上刮起了現代風。特別是西部大開發,給呼倫貝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發展機遇,城建、交通、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場面紅紅火火,一大批以草原和地域為依托的邊境貿易、畜產品加工、旅游等新興特色產業開已成為當地的主流。我們相信,過不多久,呼倫貝爾草原一定會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的面前。
這是參考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網站里介紹了景點、價錢等!!其實去那門票一點也不貴,貴的是地方的一些特色菜,尤其是外地人去價位很高!!介意你找個本地的朋友帶你去玩幾天就好了,花不了多少錢,而且可以玩的盡興!
2.內蒙古的介紹
“金杯、銀杯斟滿灑,雙手舉過頭;炒米、奶茶、手扒肉,請你吃個夠。”
這首祝酒歌,對蒙古族飲食文化作了精確的概括。 烤全羊:蒙古族傳統名菜,為招待貴賓或舉行重大慶典時的盛宴特制的佳肴。
一般選用草原上膘肥、體重40斤左右的綿羊宰殺后,去毛帶皮腹內加蔥、姜、椒、鹽等佐料整體烤制而成。此菜羊形完整,羊跪在方木盤內,色澤金紅,羊皮酥脆,羊肉嫩香。
涮羊肉: 起源于元代。內蒙古涮羊肉多選用大尾綿羊的外脊、后腿、羊尾等部位,切成薄片,放在火鍋沸湯中輕涮;再取備好的麻醬、腐乳、韭菜花、蔥花、姜絲、蝦油等作佐料,肉片鮮嫩可口,不膻不膩,邊涮邊吃。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流行的是以包頭“小肥羊”為代表不沾小料的新吃法。 烤羊腿 :以綿羊帶骨后腿肉配蔥頭、芹菜烤制而成。
食時改刀切塊,保持原狀,配黃醬、蔥段、荷葉餅共食。此菜形美觀、色褐紅、肉酥爛、味香醇。
羊背子: 蒙古族民眾最喜歡的名貴菜肴,只有在祭祀、婚嫁、老人慶壽或歡迎親朋貴賓的宴席上才可見到。制法:把全羊卸成七大件(除去胸叉),帶尾入鍋,加鹽煮熟。
用大鍋盤先擺四肢、羊背、頸胛,羊頭放羊背上,以類似羊的爬臥姿勢上桌。吃時,每人先用蒙古刀從羊尾巴上拉一條肥肉吃掉,然后各取所需而食。
手扒肉 :不吃手扒肉不算來過草原!手扒肉 是內蒙古大草原各族人民千百年來最喜歡、最常用的傳統食品,也成為內蒙古地方風味之一。制作和吃法別具一格:將羊按各關節帶骨分割成數塊,放入不加鹽和其它佐料的白水鍋內,用大火保持原汁原味,適當控制火侯。
只要肉已變色,即可食用。肉鮮而不膻,肥而不膩,易于消化。
炸羊排:精選羊肋條骨油炸而成。熟后撒鹽等調料。
市區里的飯店多數都可吃到。 烤羊尾:以羊尾膘脂、雞蛋清、果脯、白糖為原料炸制而成。
此菜外型美觀、香甜酥脆,帶水果味,多用在接待賓客宴席上。另外在涮羊肉時也可點盤羊尾片涮來吃。
烤羊方: 以羊肉塊裹以雞蛋、面糊并加多種佐料放烤爐成熟。該菜香酥可口,一般配以荷葉餅、大蔥、甜面醬食用。
烤牛鞭: 以內蒙古草原公牛鮮牛鞭改刀作菊花形,配以枸杞燒制而成。此菜色澤鮮艷、口味咸醇,食用、藥用價值兼備,具有滋腎潤肺、強筋壯骨之功效。
(在夜市上的燒烤攤上可以品嘗到) 燒牛蹄筋: 以牛蹄筋和大蔥加工燒制的佳肴。此菜用料講究,色白透明:油清底亮,口香筋軟,富含營養,常用于迎賓宴席。
馬奶酒: 蒙語稱作“乞戈”或“艾日戈”。用馬奶釀制的一種酒精含量頗小的飲料,制法是將鮮馬裝入生皮囊中,掛在向陽處,用一根特制的木棍每日攪拌數次,使馬奶逐漸發酵變酸。
當馬奶變成清淡透明,味道酸辣時,即成為馬奶酒。 奶皮子: 把鮮牛奶倒入鍋中微火慢熬,待其表面凝結一層臘狀脂肪,用筷子挑起掛在通風處晾干,即為奶皮子。
制法與制作腐竹相似。奶皮子屬奶食中精品。
味道純香、營養豐富。 酥油 :又稱奶油、黃色,鮮牛奶倒入桶中,發酵成酸奶,用杵杠攪和分離出白脂肪,濾去渣滓,放溫火上熬,水蒸發后,待顏色逐漸由白變黃,冷卻后,即成酥油。
酥油味道獨特營養價值極高,中西餐均可飲用。 奶酪: 將分離出酥油的酸奶,經微火煮熬后裝入布袋,擠出酸水,成碎塊狀晾干即為奶酪,質硬而酸甜,是蒙古族民眾喜愛的奶食品之一。
酸**: 牧民一般不愛喝鮮牛奶,而喜歡喝酸**。制法有二:一是將鮮牛奶倒入大鍋中燒開,再放在通風處景涼,使其發酵,產生酸味;另是將鮮牛奶置于陽光下或溫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熱發酵,產生酸味,便成酸**。
現代工藝的酸奶是隨處可見了,譬如伊利蒙牛,牧民自產的比較難見。 奶茶 :蒙古民族傳統的熱飲料。
由磚茶水加鮮奶熬制成。喝時通常要加少許鹽,還可以加黃油,泡炒米和奶制品食用。
可終日飲用。有暖胃、解渴、充饑、助消化的功能。
既可代湯下飯,又可待客。從超市里買的奶茶粉沖來喝味道也不錯。
扒駝掌:以駱駝前掌為主料,口蘑為輔料烹制的菜肴。此菜色淡白,不肥不膩,肉嫩味美,營養價值高 糖醋駝峰: 以駝峰為主料,雞蛋、淀粉、面粉為輔料、加糖、醋、精鹽、姜水、大油、蔥花、蒜末、高湯等烹制而成。
此菜香酥軟嫩,酸甜不膩。 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的鐵路線路由鐵道部下屬的三個鐵路局管轄: 1、哈爾濱鐵路局管轄部分:呼倫貝爾市全境。
鐵路線路:干線2條:濱洲線(哈爾濱—滿洲里)、牙林線(牙克石—滿歸)。 支線5條:博林線(博克圖—塔爾氣)、伊加線(伊圖里河—加格達奇)、伊敏線(海拉爾東—伊敏)、朝烏線(朝中—莫爾道嘎)、卓江聯絡線(牙克石—匯流河)。
鐵路單位:哈爾濱鐵路局海拉爾鐵路辦事處 2、沈陽鐵路局管轄部分:興安盟全境、通遼市全境、赤峰市南部。 鐵路線路:干線2條:平齊線(四平—齊齊哈爾)、京通線(北京北—通遼西)。
支線4條:大鄭線(大虎山—鄭家屯)、通讓線(通遼東—讓湖路)、通霍線(通遼北—霍林河)、通遼南線(通遼—通遼南)。 鐵路單位:沈陽鐵路局通遼鐵路辦事處 3、呼和浩特鐵路局管轄部分: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地區: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海市、鄂爾多斯。
3.滿洲里旅游攻略
國門 :滿洲里國門于2008年建成,位于滿市西部中俄邊境處我方一側的乳白色建筑。
國門莊嚴肅穆,在國門乳白色的門體上方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個鮮紅大字,上面懸掛的國徽閃著的金光,國際鐵路在下面通過。國門景區占地面積13平方公里,包括41號界碑、國門、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遺址、和平之門主體雕塑和滿洲里歷史浮雕、紅色旅游展廳、火車頭廣場等景點。
登上國門,俄境后貝加爾斯克區的車站、建筑、街道、行人盡收眼底。后貝加爾斯克是俄羅斯聯邦赤塔州的一個小城。
從后貝加爾斯克沿鐵路上行85公里即達博爾賈,博爾賈可直達蒙古國的額倫察市、喬巴山和塔木察格布拉格。沿博爾賈鐵路北上,石雷姆斯科耶與西伯利亞大鐵路相接;由此東行可直達海參崴進入日本海,西行經赤塔、伊爾庫茨克直入俄羅斯內地。
滿洲里是一座非常干凈、漂亮的小城市,建筑風格很有特色,也是中國較大的陸路口岸城市,市內的中國國門和中俄互市貿易區是必游之地。 國門旅游景點 1 --火車頭廣場 建成于2004年6月。
陳列在這里的是一臺1940年日本制造的“亞西亞”型蒸汽機車,機車下面的鐵軌是1925年蘇聯制造的43鐵軌,這臺機車在中華大地上奔馳了半個多世紀,演繹了生命里程的“三部曲”,留下了許許多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建國初**就是乘座這臺機車牽引的火車出訪蘇聯的。
機車號是 “1861”,“18”代表的是滿洲里到俄羅斯后貝加爾斯克的距離,即18里。“61”是代表**在滿洲里期間,曾對駕駛這輛火車頭的司機長說過六句話:一定要與蘇聯同志搞好友鄰關系,一定要注重少數民族地區的相互團結,一定要保障軍用列車的安全,一定要多學文化,一定要克服天氣寒冷帶來的困難,一定要注意身體。
**回國后,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偉大號召。從1950年到1965年,這臺機車歡快地馳騁在祖國建設的鋼鐵運輸線上,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因此,滿洲里人民又命名它為“滿洲里號”。 2和平之門廣場 建于2002年7月28日,質地為白鋼,高13.8米,M造型和漢字門相象,同時又是滿洲里三個字的拼音、俄文、英文書寫的第一個字母,上面的球體象征著地球,寓意國土有界,但與世界相聯,代表中國人民開放的胸懷。
5只展翅飛翔的鴿子象征著和平、祈盼與世界各國人民共同進步友好交流與交往。在和平之門周圍有7組歷史浮雕,展現了滿洲里漫長歷史畫卷和對滿洲里未來的美好憧憬。
3紅色旅游展廳 原為滿洲里中蘇會談會晤室,建于1974年。2005年6月改建為紅色旅游展廳。
展廳包括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真理之路、中共“六大”、勝利曙光、紅色溯源等五部分。展廳以詳實的歷史資料和實物為您展現了一幅上個世紀初我黨早期領導人為了追尋真理,英勇斗爭的恢弘歷史畫卷。
4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滿洲里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遺跡。早在20世紀20年代至1937年,共產國際和中國**充分利用滿洲里地區反動力量相對薄弱、交通方便、距蘇聯較近等優勢,相繼在滿洲里建立了地下交通站,掩護**人從滿洲里進出中蘇兩國國境。
我黨早期的領導人**、瞿秋白、李立三,羅章龍、伍修權等革命黨人都是通過秘密交通線的掩護,前往蘇聯和回國的。據統計,在1931年至1934年5月間,安全迎送70多名同志出入國境。
革命先驅們途經這里,從前蘇聯捧回了革命圣火,成立了中國**。而且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開時,前去參加會議的代表都是從這里通過的。
旅游攻略--門票價格 滿洲里國門門票價格:80元美食 滿洲里國門美食:手把肉、全魚宴、烤羊腿、涮狗肉、整羊席等。 節慶活動 滿洲里國門節慶活動:滿洲里冰雪節、中俄蒙三國交界地區滿洲里國際旅游節。
開放時間滿洲里國門開放時間:為每年的1月6日—1月25日和4月1日—10月31日。夜景 這里的夜景十分漂亮,尤其是在北湖公園,在美食的陪伴下,水面上倒映著絢麗的色彩和歐式建筑,別有一番風味;滿洲里廣場很多,晚上各廣場公園都有市民自行組織的各類活動,豐富多彩。
以上文章參考 來源于。
4.滿洲里屬于哪個市
滿洲里屬于呼倫貝爾市。
滿洲里 簡介
滿洲里是內蒙古自治區直轄的縣級市(準地級市),中國最大的陸運口岸城市,位于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腹地,東依興安嶺,南瀕呼倫湖,西鄰蒙古國,北接俄羅斯。全市總面積736平方公里。
滿洲里原稱"霍勒津布拉格",蒙語意"旺盛的泉水"。 1901年因東清鐵路的修建而得名,俄語為"滿洲里亞",音譯成漢語變成了"滿洲里"。
氣候屬于寒溫帶氣候。滿洲里市總人口30萬,居住著蒙、漢、回、朝鮮、鄂溫克、鄂倫春、俄羅斯等20多個民族。
滿洲里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口岸城市,素有"東亞之窗"的美譽,融合中俄蒙三國風情。被譽為"東亞之窗"。
5.滿洲里旅游景點詳細介紹
最值得一看的是國門,現在是第五代國門,在國門旁邊依次有1—4代國門(縮小版),其次在里面是紅色秘密交通線,和紅色展廳。
其次就可以去看看套娃廣場,其中有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最大套娃,還有其他不同樣式的套娃。在主體套娃周圍有8個功能性套娃和200個世界名人和代表不同國家形象的小套娃。
此外還建有30個表達友誼、關愛和祝愿的俄羅斯復活節彩蛋。在廣場音樂噴泉的周圍還有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十二生肖和代表運勢的十二星座。
額之后就是達賴湖,情人島,查干湖,猛犸象廣場,北湖公園,還有歐式婚禮宮。如果度假的話這里是一個不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