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龍的故事50字,快
小黑龍年幼力小,又沒經過爭戰,交手不多時,就氣喘吁吁,力不能支了。
他虛晃一爪,抽身躍出水面,變作一黑衣少年,落荒而走。他被戰敗,悶悶不樂。
進了深山,正想著心事往前走,腳下被絆了一跤。低頭一看,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地上,身邊放著藥鏟,褡褳。
小黑龍趴下身,貼著老人的胸口一聽,心還跳動,就趕緊抱起老人,到一個背風的山旮旯里放下。又到山泉邊捧了些水來,把樹葉卷成喇叭筒,對著老人的嘴,把水慢慢地灌進去,不大會兒,老人醒過來,睜開眼,見一俊俏黑衣小生站在面前,心里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他手扶地爬起來,對著小黑龍就要下跪。小黑龍慌忙拉住:“老人家不要這樣,救人解難是做人的本分。
您為何躺在這深山野嶺之中?”這老人原是山東人,因家鄉連年干旱,又逢兵荒馬亂,在家無法生活,便逃出關里,到這深山老林采藥挖參度日,在白龍江邊蓋了兩間草房存身。一晃十幾年過去了,手里也有了些積蓄,他想再挖些參,多積些銀子好回山東。
今天一早自己進了深山,挖了一株大人參,很值些銀子,不想在下山的路上被強人一棍子打昏,劫去了人參。小黑龍聽了老人的敘說,對老人更覺得親切:“老伯,我也是山東人,家在滕縣的小塢溝村。”
老人一陣狂喜:“這可好了,咱爺倆更不外氣了。走!到我屋里啦呱去”。
老人的茅屋離這里不遠,小黑龍攙扶著老人,不大會就到了。老人置好酒備好飯,二人對面落座,邊喝邊啦起來。
小黑龍架不住老人的盛情恭讓,酒多喝了幾杯,想到母親為生他而死,自己又無家可歸,就掉下淚來。老人好納悶,就問道:“恩人有何心事?不妨說與小老兒,或許我能幫上忙。”
小黑龍就將實情相告。老人聽了大驚,納頭便拜:“小老頭兒肉眼凡胎,不識上仙真面,該死!該死!”小黑龍倒被老頭逗笑了,急忙扶起老人:“老伯!我雖是龍,可有姓,姓占百家姓第四個字;有家,家在人間村舍中;有父,父是平民莊稼漢;有母,母是農家貧窮女。
不是和您一樣嗎?只是我體形怪異,離水不行,可恨那白龍不容我住。”老人聽小黑龍這么說,也不害怕了:“我能幫你什么忙?”小黑龍想了想說,“倒是能幫大忙,只是您上了年紀,我不忍勞煩您。”
“快甭這樣說,您救了我,我正該報答。”“老伯,那白龍雖然驍勇,您要相助,咱倆個還戰不過他一個?!”“哎呀呀,上仙說哪里話。
我不會騰云駕霧,又不能入江吞水,不會用兵器,不會施法術,如何近得那白龍?”“這我知道,您只需這么這么……就行了!”“這卻容易!”第二天,他們準備停當,小黑龍躍進江中現了原身去找白龍。白龍出了水府,見是小黑龍,哈哈大笑:“我手下敗將,莫非復來送死?”小黑龍正色道:“此次和你決一死戰,分個高低,要是敗給你,我情愿躺你面前,讓你碎尸萬段。”
白龍更加得意:“好!君子口里無戲言。即是這樣,我也立個誓:你要贏了我,我就遠走他鄉,決不復回,把這水府永遠讓給你。”
二龍擊手打掌后,就拉開架勢打了起來。他們跳上翻下,忽東忽西,攪得泥沙泛起,江水沸騰。
他們各自用著全身的力氣,使著全身的解數。二龍相斗,真是一場惡戰。
站在江岸上的老人,見江水象開了鍋,知是小黑龍和小白龍開了戰。兩眼就盯著江面,不一會兒,“呼啦”翻起了白浪,他急將石灰撒下。
又過了會兒,黑浪掀起,他趕忙將饃饃扔過去。就這樣,他不時地向江里撒石灰、丟饃饃。
二龍在江里拼命撕殺,白龍見小黑龍要浮上水,就想竄過去壓住他,剛抬頭就被石灰迷了眼睛。小黑龍覺得餓了,趁白龍揉眼之機,往上一竄,張口吃下老人丟下的饃饃,頓時有了力氣。
如此大戰三天三夜,小黑龍不時吃著饃饃,力氣有增無減,越戰越勇;白龍被石灰多次迷眼,肚子又餓,漸漸力不能支,最后只好敗陣,竄出江面,騰在空中,駕云施風,暴雨隱著身形,奔他鄉逃命去了。白龍敗逃,黑龍入主,因此人們就把白龍江改叫黑龍江了。
一天,小黑龍召集蝦兵蟹將,分撥了職守,打發他們各行其事去了。他便坐在珊瑚椅上閉目養神,不知不覺就瞇瞪著了。
他這一瞇瞪就是半個多月,醒后想起了挖參老人,就忙忙出離水府,上得岸來,依舊變作黑衣少年,走到老人住所,只見屋門虛掩,屋里空空,老人已回山東多天了。不知不覺,小黑龍鎮守黑龍江快一年了。
這天小黑龍巡江歸來,摸摸自己頭上漸漸長大的角,想起自己明天就滿周歲,也是母親去逝的一周年,不由得淚如雨下。他忙備了祭物,出江西,升空中,急向家中奔去。
他在小塢溝上空按落云頭,依舊變作黑衣少年,找到娘的墳子,擺上香燭果盞,倒滿酒杯,雙膝跪下,祭奠亡母。灑過酒,燒化了紙錢,接著磕了三個頭,哭了好長時辰,才又騰在空中,復了龍身回轉黑龍江。
人們見暴風雨中一條禿尾巴的龍在上空中盤旋,知是李家生的那條小黑龍,人們都叫他禿尾巴老李。又發現李老好妻子的墳頭沒淋雨,周圍也是干干的,知是禿尾巴老李來上墳。
據說,大清康熙年間一場大雨過后,有人在李老好之妻墳前還拾到過金酒瓶子銀酒壺呢。禿尾巴老李鎮守黑龍江,盡心盡力,兢兢業業,把個水族和整條江治理得有條有理。
按季節興風布雨,幫助人。
2.龍的傳說50字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住在深海的龍王有一日巡海歸來,一下覺得腰間象是有枚鉆子刺一樣痛,沒一下就頭暈目花起來,老龍王實在支撐不住了,痛得在牙床上打滾。
龍王想:“在這樣痛下去是要了我的老命的還是去凡間試一下。” 龍王搖身變成一個白發蒼蒼的老頭子,再說老郎中見一個白發蒼蒼的老頭子按住腰,痛得滿臉發青、虛汗淋淋走進來,就勸開眾人說讓老人家先看。
龍王也也不客氣,一屁股坐下來就伸手。老郎中摸了一下脈門,嚇了一跳,心想自己看了幾十年的病,怎么這人的脈和常人不同。
他起身招呼這老人走進里頭的房間,老郎中要他說出自己到底是什么人,不說實話很難診病處方,再這樣拖下去,難說會大禍臨頭。龍王一聽,心想還是病要緊,就如實說出自己是龍王,在巡海時,一下覺得腰間有鉆骨的癢痛,歸到龍宮后,更是痛得難受,叫遍了龍醫看也沒見湊效,這才來到凡間求郎中診斷。
老郎中長嘆了一口氣說道:“哦,原來是這樣。那好吧,不過,你只有再到海邊去現出身方能確診。”
說來也怪老龍王的病一下子就好了。老郎中轉身就要走,龍王一把扯住他說:“恩人,要不是你,老龍這條老命就難保了,你等一下,我馬上就來。”
說完就一頭鉆進海里。沒一下,龍王帶著龍婆和龍子,端著一盤海里的珍寶向老郎中拜謝。
郎中說什么也不肯收,他邊推邊說:“只要龍王保佑人間,年年能風調雨順就是謝禮了。 ”老龍王想了想說:“那好,每年開春,你們人間只要仿我的身子扎成紙龍,敲鑼打鼓叫我來,我老龍保證凡間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打那后,每當到了大年春節,人們都扎起紙龍敲鑼打鼓舞龍燈,以慶來年風調雨順。那舞龍燈的習俗也就這樣一代一代傳下來了。
3.龍的傳說故事50字
1、鯉魚跳龍門 人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夢想的實現需要我們一步一步歷練,功到方成。
魚躍龍門化而為龍是一種質的升遷而不是形的變化,真正的龍門是不能降低的。鯉魚們都想跳過龍門。
因為,只要跳過龍門,他們就會由普普通通的魚變成超凡脫俗的龍。可是,龍門太高,他們一個個累得筋疲力盡,摔得鼻青臉腫,卻沒有一個能夠跳過去。
他們一起向龍王請求:“尊敬的殿下,請你把龍門降低一點吧!如果連一條鯉魚都跳不過去,這龍門不等于虛設了嗎?” 龍王不答應,鯉魚們就跪在龍王面前不起來。他們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龍王終于被感動了,答應了他們的要求。
鯉魚們一個個輕輕松松第跳過了龍門,興高采烈的變成了龍。不久,成了龍的鯉魚們發現,大家都成了龍,跟大家都不是龍的時候并沒有兩樣。
于是,他們又一起找龍王,說出自己心中的疑惑。龍王笑道:“真正的龍門是不能降低的。
你要找到真正龍的感覺,還是去跳那座沒有降低高度的龍門吧。”2、葉公好龍 春秋的時候,楚國葉縣有一個名叫沈儲梁的縣令,大家都叫他葉公。
葉公非常喜歡有關龍的東西,不管是裝飾品、梁柱、門窗、碗盤、衣服,上面都有龍的圖案,連他家里的墻壁上也畫著一條好大好大的龍,大家走進葉公的家還以為走進了龍宮,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圖案!“我最喜歡的就是龍!”葉公得意地對大家說。有一天,葉公喜歡龍的事被天上真的龍知道了,真龍說:“難得有人這么喜歡龍,我得去他家里拜訪拜訪呀!”真龍就從天上飛來葉公的家,把頭伸進窗戶中大喊說:“葉公在家嗎?”葉公一看到真正的龍,嚇得大叫:“哇!怪物呀!” 真龍覺得很奇怪,說:“你怎么說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歡的龍呀!”葉公害怕的直發抖,說:“我喜歡的是像龍的假龍,不是真的龍呀,救命呀。”
葉公話沒說完,就連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龍一臉懊惱地說:“哼,葉公說喜歡龍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龍嘛!害我還飛來拜訪他!” 后來,大家就用“葉公好龍”來形容一個人對外假裝自己很好,其實私底下什么都不會!3、畫龍點睛 張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畫師。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墻壁上畫龍。
不一會兒,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在墻壁上了。這時皇帝發現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就問張僧繇這是為什么。
張僧繇回答說:“畫上眼睛的話,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
霎時間,電閃雷鳴,那條龍真的飛走了。4、擲杖成龍 傳說東漢費長房見一老翁掛著一把壺賣藥,然后就跳進壺里去。
第二天,費去拜訪他,和他一起入壺,但見房屋華麗,酒菜也很好。費于是向老翁學道,后來騎著老翁所給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變成一條龍。
傳說東漢費長房見一老翁掛著一把壺賣藥,然后就跳進壺里去。第二天,費去拜訪他,和他一起入壺,但見房屋華麗,酒菜也很好。
費于是向老翁學道,后來騎著老翁所給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變成一條龍。擴展資料:龍的演變:從數千年前無信史可考的文化時代到殷商、西周,再到戰國先秦,關于龍形象的器皿、紋飾一向層出不窮,有翼、無翼,有角、無角,更有良渚文化的獸身龍、查海遺址的蛇形龍,其形象也多有不同,故而有學者認為,龍的起源、源頭眾多。
西漢(包括王莽時期)的龍形象身體細長,似蛇形,身尾不分,末尾有鰭。頭部似鱷魚,整體較瘦長。
分為有翼、無翼兩種。有的角似牛角,細長,前端略帶弧形。
上下顎等長,上下唇分別向上下翻卷。分為有無兩種,翼為鳥翅形。
獸腿,短粗。足部分為獸、鷹足兩種,三趾。
而到了東漢,龍體粗壯,似虎形,身尾分明,個別有鰭。 角似牛角。
角下都出現突起的棱,頂端前卷,也有類似鹿角的。 且都有翼。
獸腿較長。 以虎的形象為主,其他動物形象輔之。
建安至魏晉(十六國時期)的龍體較細長,似虎形,身尾分明。頭角略似鹿角。
羽翼分有無兩種,有翼的龍形狀仍舊為鳥翅形。腿為獸類,長。
南北朝至隋時,龍體細長,似虎形,身尾分明,頸和背上出現焰環。龍翼依舊分有無兩種,出現飄帶形翼,鳥翅形尚存。
四肢上飄,有長的獸毛。唐宋時期,體粗壯豐滿,回復到蛇體,身尾不分,脊背至尾都有鱗,宋代時尾上則有一圈鰭。
吸取了獅子形象的特點,圓而豐滿,腦后有鬣。 唐代時出現分叉鹿角,前期略似鹿角尚存。
上唇很長,頂端成尖形,下唇短而不再下卷。 龍翼已經都為飄帶形。
宋時出現四爪的足,后肢和尾常交叉盤旋。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龍。
4.龍的傳說50字
遠古的時候夏族的代表就正是以后流傳數千年,神性越來越強的龍。據說當年鯀奉天帝之命治水,他看到了當時地面上的人們受到洪水的侵逼,四處逃竄,無法打獵耕種,幾乎快要生存不下去了。但是鯀對于這樣大規模的洪水所能想出來的辦法就只有圍堵。
眼看著這些洪水不斷的突破他的堤防和水壩,鯀再也不能忍受眼睜睜看著凡人受苦卻無能為力的無力感了,于是他決定盜取天庭的寶物“息壤”——這是一種會不斷生長的土壤,能夠使得鯀的圍堵不會再失效。在“息壤”的幫助下,凡人們脫離了洪水的災難,開始離開的貧瘠的山丘和洞穴,在地面上重新開始生活。
鯀看著這些凡人能夠因為他的幫助而開始安居樂業,感到十分的欣慰。正準備要回去天庭交差的時候,天界的主人堯對于“息壤”被盜,感到十分的震怒。
于是收回“息壤”,讓洪水重新肆虐地面,原先安居樂業的景象又成為一片汪洋。鯀束手無策,不但無法拯救這些凡人,自己也被堯用雷電殛死。
擴展資料:
一、龍的產生背景
早期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里生存,還不能獨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釋自身來源,對自然界充滿幻想、憧憬乃至畏懼,崇拜各種比人類更強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這就是圖騰和鬼神產生的社會基礎。
龍圖騰形成的原因,一種說法認為源自黃帝的釜山合符。《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在打敗炎帝和蚩尤后,巡閱四方,“合符釜山”。這次“合符”,不僅統一了各部軍令的符信,確立了政治上的結盟,還從原來各部落的圖騰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組合起來,創造了新的動物形象-龍。
從此,中原大地上各個部族有了共同的龍圖騰,統一中華文明的歷史就此開啟,因而中國人都是“龍的傳人”。
二、歷史起源
古生物學家曾長期認為,長角的龍是上古先民虛構的形象,只存于神話傳說之中。但 1996 年出土于貴州省安順市關嶺縣新鋪鄉的“新中國龍”化石,龍首上有對稱的一對“龍角”,與神話中的龍非常相似,引起了古生物學家的關注。
該化石收藏于貴州省安順市興偉古生物化石博物館,保存得非常完整,總長七點六米,龍角從頭部的最寬處左右兩邊長出,雙角對稱,長約二十七厘米,略顯弧形,這對“龍角”在龍頭上翹出,酷似傳說中龍的形象。
貴州關嶺新鋪的“新中國龍”化石的“龍角”,為中國首次發現,為古代傳說中長角的神龍提供了實物佐證,為龍的形象起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有重大的科學和歷史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龍的傳說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龍
5.龍的故事50字左右
春秋的時候,楚國葉縣有一個名叫沈儲梁的縣令,大家都叫他葉公。
葉公非常喜歡有關龍的東西,不管是裝飾品、梁柱、門窗、碗盤、衣服,上面都有龍的圖案,連他家里的墻壁上也畫著一條好大好大的龍,大家走進葉公的家還以為走進了龍宮,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圖案!“我最喜歡的就是龍!”葉公得意地對大家說。有一天,葉公喜歡龍的事被天上真的龍知道了,真龍說:“難得有人這么喜歡龍,我得去他家里拜訪拜訪呀!”真龍就從天上飛來葉公的家,把頭伸進窗戶中大喊說:“葉公在家嗎?”葉公一看到真正的龍,嚇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龍覺得很奇怪,說:“你怎么說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歡的龍呀!”葉公害怕的直發抖,說:“我喜歡的是像龍的假龍,不是真的龍呀,救命呀。”
葉公話沒說完,就連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龍一臉懊惱地說:“哼,葉公說喜歡龍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龍嘛!害我還飛來拜訪他!” 后來,大家就用“葉公好龍”來形容一個人對外假裝自己很愛好某樣事物,其實私底下根本就不喜歡。
6.關于龍的故事50字,快
小黑龍年幼力小,又沒經過爭戰,交手不多時,就氣喘吁吁,力不能支了。
他虛晃一爪,抽身躍出水面,變作一黑衣少年,落荒而走。他被戰敗,悶悶不樂。
進了深山,正想著心事往前走,腳下被絆了一跤。低頭一看,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地上,身邊放著藥鏟,褡褳。
小黑龍趴下身,貼著老人的胸口一聽,心還跳動,就趕緊抱起老人,到一個背風的山旮旯里放下。又到山泉邊捧了些水來,把樹葉卷成喇叭筒,對著老人的嘴,把水慢慢地灌進去,不大會兒,老人醒過來,睜開眼,見一俊俏黑衣小生站在面前,心里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他手扶地爬起來,對著小黑龍就要下跪。小黑龍慌忙拉住:“老人家不要這樣,救人解難是做人的本分。
您為何躺在這深山野嶺之中?” 這老人原是山東人,因家鄉連年干旱,又逢兵荒馬亂,在家無法生活,便逃出關里,到這深山老林采藥挖參度日,在白龍江邊蓋了兩間草房存身。一晃十幾年過去了,手里也有了些積蓄,他想再挖些參,多積些銀子好回山東。
今天一早自己進了深山,挖了一株大人參,很值些銀子,不想在下山的路上被強人一棍子打昏,劫去了人參。小黑龍聽了老人的敘說,對老人更覺得親切:“老伯,我也是山東人,家在滕縣的小塢溝村。”
老人一陣狂喜:“這可好了,咱爺倆更不外氣了。走!到我屋里啦呱去”。
老人的茅屋離這里不遠,小黑龍攙扶著老人,不大會就到了。老人置好酒備好飯,二人對面落座,邊喝邊啦起來。
小黑龍架不住老人的盛情恭讓,酒多喝了幾杯,想到母親為生他而死,自己又無家可歸,就掉下淚來。老人好納悶,就問道:“恩人有何心事?不妨說與小老兒,或許我能幫上忙。”
小黑龍就將實情相告。老人聽了大驚,納頭便拜:“小老頭兒肉眼凡胎,不識上仙真面,該死!該死!”小黑龍倒被老頭逗笑了,急忙扶起老人:“老伯!我雖是龍,可有姓,姓占百家姓第四個字;有家,家在人間村舍中;有父,父是平民莊稼漢;有母,母是農家貧窮女。
不是和您一樣嗎?只是我體形怪異,離水不行,可恨那白龍不容我住。” 老人聽小黑龍這么說,也不害怕了:“我能幫你什么忙?” 小黑龍想了想說,“倒是能幫大忙,只是您上了年紀,我不忍勞煩您。”
“快甭這樣說,您救了我,我正該報答。” “老伯,那白龍雖然驍勇,您要相助,咱倆個還戰不過他一個?!” “哎呀呀,上仙說哪里話。
我不會騰云駕霧,又不能入江吞水,不會用兵器,不會施法術,如何近得那白龍?” “這我知道,您只需這么這么……就行了!” “這卻容易!” 第二天,他們準備停當,小黑龍躍進江中現了原身去找白龍。白龍出了水府,見是小黑龍,哈哈大笑:“我手下敗將,莫非復來送死?” 小黑龍正色道:“此次和你決一死戰,分個高低,要是敗給你,我情愿躺你面前,讓你碎尸萬段。”
白龍更加得意:“好!君子口里無戲言。即是這樣,我也立個誓:你要贏了我,我就遠走他鄉,決不復回,把這水府永遠讓給你。”
二龍擊手打掌后,就拉開架勢打了起來。他們跳上翻下,忽東忽西,攪得泥沙泛起,江水沸騰。
他們各自用著全身的力氣,使著全身的解數。二龍相斗,真是一場惡戰。
站在江岸上的老人,見江水象開了鍋,知是小黑龍和小白龍開了戰。兩眼就盯著江面,不一會兒,“呼啦”翻起了白浪,他急將石灰撒下。
又過了會兒,黑浪掀起,他趕忙將饃饃扔過去。就這樣,他不時地向江里撒石灰、丟饃饃。
二龍在江里拼命撕殺,白龍見小黑龍要浮上水,就想竄過去壓住他,剛抬頭就被石灰迷了眼睛。小黑龍覺得餓了,趁白龍揉眼之機,往上一竄,張口吃下老人丟下的饃饃,頓時有了力氣。
如此大戰三天三夜,小黑龍不時吃著饃饃,力氣有增無減,越戰越勇;白龍被石灰多次迷眼,肚子又餓,漸漸力不能支,最后只好敗陣,竄出江面,騰在空中,駕云施風,暴雨隱著身形,奔他鄉逃命去了。白龍敗逃,黑龍入主,因此人們就把白龍江改叫黑龍江了。
一天,小黑龍召集蝦兵蟹將,分撥了職守,打發他們各行其事去了。他便坐在珊瑚椅上閉目養神,不知不覺就瞇瞪著了。
他這一瞇瞪就是半個多月,醒后想起了挖參老人,就忙忙出離水府,上得岸來,依舊變作黑衣少年,走到老人住所,只見屋門虛掩,屋里空空,老人已回山東多天了。不知不覺,小黑龍鎮守黑龍江快一年了。
這天小黑龍巡江歸來,摸摸自己頭上漸漸長大的角,想起自己明天就滿周歲,也是母親去逝的一周年,不由得淚如雨下。他忙備了祭物,出江西,升空中,急向家中奔去。
他在小塢溝上空按落云頭,依舊變作黑衣少年,找到娘的墳子,擺上香燭果盞,倒滿酒杯,雙膝跪下,祭奠亡母。灑過酒,燒化了紙錢,接著磕了三個頭,哭了好長時辰,才又騰在空中,復了龍身回轉黑龍江。
人們見暴風雨中一條禿尾巴的龍在上空中盤旋,知是李家生的那條小黑龍,人們都叫他禿尾巴老李。又發現李老好妻子的墳頭沒淋雨,周圍也是干干的,知是禿尾巴老李來上墳。
據說,大清康熙年間一場大雨過后,有人在李老好之妻墳前還拾到過金酒瓶子銀酒壺呢。禿尾巴老李鎮守黑龍江,盡心盡力,兢兢業業,把個水族和整條江治理得有條有理。
按季節興風布雨,。
7.龍的故事30字到50字
葉公好龍傳說古時候有一個叫葉公的人很喜歡龍,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就特地下凡來看葉公。
結果葉公看見真的龍卻被嚇了個半死據傳,古時候森林里的動物很多,而且非常兇猛,常常成群結隊出來襲擊、吞食人類,致使人類無法安寧地生活。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他們只好頻頻向天庭發出求救呼聲,祈求上天能懲治那些無比兇殘的動物。
天帝同情凡人的疾苦,立即委派六郎神到凡間查看,了解實情。 六郎神下到凡間目睹了動物撕咬凡人的場面,感覺到問題的嚴重,如果不及時拿出拯救辦法,人類將無法生存。
他重重地劃出一條界線,暫時把人與動物隔離開,再遍訪百姓,搜羅各方面意見。大家一致認為必須盡快在動物之中立一個“王”,以它來管制那些為所欲為的動物。
六郎神采納了大家的意見,苦思冥想得出了一個妙計:以九種動物組合成一種新動物,取名為“龍”。說辦就辦,他即刻就在洞壁上漫漫地畫了起來。
先勾畫出蛇身,接著畫駝頭、鹿角、牛嘴、魚鱗、鳳尾、鷹爪,當畫完“獅須”的時候突然停了下來。他想這第九樣“虎眼”只能先畫在一旁放著,等到九九八十一天,念個咒,再把兩只“虎眼”安上去,以后這東西才會更聽話。
快到八十天時候,有一個木匠帶著斧子、墨斗到深山老林里砍伐木頭,走入洞內歇息。偶然之中看見洞壁上畫著一個動物圖案,覺得這是一個很奇怪東西,左看右看,就是缺少兩只眼睛。
他隨手拿起墨筆,模仿六郎神畫的“虎眼”,添在龍頭上。這下壞了,洞壁上的龍張牙舞爪扭動起來,嘴里噴著濃霧,龍體火光四射,一時狂風大作,洞內飛沙走石,龍像一道閃電似的飛了出去。
木匠趴在地上,嚇得屁滾尿流。 一聽說“王”龍出洞,那些兇猛的動物早已聞風喪膽,再也不敢出來食人,從此,人們有了安全保障,可以隨隨便便在山野勞作。
但是,龍成了百獸之王后,日益狂妄,根本不聽六郎神的使喚,常常飛上天空興妖作怪,有時連續降雨不止,地上常鬧洪災,百姓叫苦連天。后來,搖身一變,還多出了一條龍。
六郎神一怒之下,一條鎮在云層里,繼續看管動物;另一條則打入東海,令它不得隨意出入。 百姓以為龍雖然出了一點小差錯,但畢竟功大于過,依然把它視為吉祥物,因此,逢年過節都要扎上一條龍,走村串戶游耍一番,企盼來年風調雨順,太平安康。
8.關于龍的傳說50字
(一)蠻龍止水 據說,大禹治水有三樣法寶:一是伏羲給他的河圖、玉簡;二是天上的應龍,用尾巴劃地,給他指引方向,大禹沿著應龍劃尾的線路,領著民工開鑿河道,疏導洪水;三是大烏龜,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洼的地方。
有一天,一條全身烏黑的龍,在壩邊的洪水里翻身打滾,興風作浪,把大禹他們辛辛苦筑起來的大壩弄倒了。應龍告訴禹王,這是一條蠻七蠻八的蠻龍,邪氣太重,歸不了正的。
于是烏龜友誼著大禹上了一座高山,看見那條全身烏黑的巨龍,頭上長著一對雪白耀眼的龍角,正在嬉戲翻騰,不時掀起沖天的浪。大禹指南它,它全然不理。
大禹于是取出一塊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烏龜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為一塊斗大的巨石。 烏龜只把尾巴輕輕一揮,天空就劃出一道朦朧虹樣的弧線,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烏龍腦門頂上的兩只龍角之間。
烏龍哈哈大笑說:"這塊小小的花石頭,奈何我不得。 可那五彩息石,無時無刻不在膨脹變大。
不一會,便把蠻龍的兩面三刀只龍角撐緊了,疼得它直搖頭。五彩息石一直不斷生長,最后終于把蠻龍制服了。
從此,蠻龍成了大禹一個得力助手,聽候大禹調遣。 (二)葉公好龍 春秋的時候,楚國葉縣有一個名叫沈儲梁的縣令,大家都叫他葉公。
葉公非常喜歡有關龍的東西,不管是裝飾品、梁柱、門窗、碗盤、衣服,上面都有龍的圖案,連他家里的墻壁上也畫著一條好大好大的龍,大家走進葉公的家還以為走進了龍宮,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圖案!“我最喜歡的就是龍!”葉公得意地對大家說。有一天,葉公喜歡龍的事被天上真的龍知道了,真龍說:“難得有人這么喜歡龍,我得去他家里拜訪拜訪呀!”真龍就從天上飛來葉公的家,把頭伸進窗戶中大喊說:“葉公在家嗎?”葉公一看到真正的龍,嚇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龍覺得很奇怪,說:“你怎么說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歡的龍呀!”葉公害怕的直發抖,說:“我喜歡的是像龍的假龍,不是真的龍呀,救命呀。”
葉公話沒說完,就連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龍一臉懊惱地說:“哼,葉公說喜歡龍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龍嘛!害我還飛來拜訪他!” 后來,大家就用“葉公好龍”來形容一個人對外假裝自己很愛好某樣事物,其實私底下根本就不喜歡。 (三)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住在深海的龍王有一日巡海歸來,一下覺得腰間象是有枚鉆子刺一樣痛,沒一下就頭暈目花起來,老龍王實在支撐不住了,痛得在牙床上打滾。
龍王想:“在這樣痛下去是要了我的老命的還是去凡間試一下。” 龍王搖身變成一個白發蒼蒼的老頭子,再說老郎中見一個白發蒼蒼的老頭子按住腰,痛得滿臉發青、虛汗淋淋走進來,就勸開眾人說讓老人家先看。
龍王也也不客氣,一屁股坐下來就伸手。老郎中摸了一下脈門,嚇了一跳,心想自己看了幾十年的病,怎么這人的脈和常人不同。
他起身招呼這老人走進里頭的房間,老郎中要他說出自己到底是什么人,不說實話很難診病處方,再這樣拖下去,難說會大禍臨頭。龍王一聽,心想還是病要緊,就如實說出自己是龍王,在巡海時,一下覺得腰間有鉆骨的癢痛,歸到龍宮后,更是痛得難受,叫遍了龍醫看也沒見湊效,這才來到凡間求郎中診斷。
老郎中長嘆了一口氣說道:“哦,原來是這樣。那好吧,不過,你只有再到海邊去現出身方能確診。”
說來也怪老龍王的病一下子就好了。老郎中轉身就要走,龍王一把扯住他說:“恩人,要不是你,老龍這條老命就難保了,你等一下,我馬上就來。”
說完就一頭鉆進海里。沒一下,龍王帶著龍婆和龍子,端著一盤海里的珍寶向老郎中拜謝。
郎中說什么也不肯收,他邊推邊說:“只要龍王保佑人間,年年能風調雨順就是謝禮了。 ”老龍王想了想說:“那好,每年開春,你們人間只要仿我的身子扎成紙龍,敲鑼打鼓叫我來,我老龍保證凡間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打那后,每當到了大年春節,人們都扎起紙龍敲鑼打鼓舞龍燈,以慶來年風調雨順。那舞龍燈的習俗也就這樣一代一代傳下來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龍的傳說故事簡短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