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凡中體現偉大的事例
1、大連市公共汽車司機黃志全,在行車中突然心臟病發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鐘里,他用最后的力氣做了三件事:把車緩緩地停在路邊并拉下手動剎車閘;把車門打開讓乘客安全地下了車;將發動機熄滅確保了車和乘客的安全。做完了這三件事,他趴在方向盤上,停止了呼吸。
2、葉志平,被廣大網友親切地稱為“史上最牛校長”。作為校長,他知道,確保娃娃的安全責任重大,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進行安全教育,一遍又一遍在組織避險演習。當大地震驟然來臨時,2200多娃娃在1分36秒中全部撤離到操場上。
3、地震發生時,譚老師正在教室上課,他正講得起勁時,房子突然開始劇烈地抖動。譚老師意識到情況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聽到老師的喊聲,同學們迅速沖出教室。房子搖晃得越來越厲害,可還有四名同學已經來不及沖出去了,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下,自己弓著背,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蓋著四名學生。隨著轟隆隆一陣響,水泥板重重地砸在譚老師的身上,房子塌了。
經過一天一夜的搜尋,譚老師和四名學生終于被找到,“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學生們都還活著!”
4、地震發生時,他正在教學樓例行巡查,突然,一陣地動山搖,“不好,地震!”茍老師腦海中出現了這個可怕的念頭。
出于本能,他大聲地喊叫,讓學生趕快逃走,可他自己卻一次又一次地沖回教學樓救出學生。
當他再一次沖到三樓抱起兩名孩子向樓下跑時,頂樓轟然坍塌,一塊重約一噸的磚塊和混凝土砸向他的小腿,他將兩個孩子“藏”在懷中,用自己的身軀擋住了從天而降的磚塊。
5、在甘肅山區有位叫張學成的小學教師,被人稱為教壇的保爾。他就是值得我們尊敬的甘為奉獻者之一,他的事跡使無數的讀者聞之落淚。
他任教的小學是當地條件最為艱苦的地區。就在張學成任教不到一年的時候,接二連三的不幸降臨到他身上。先是一次普通的靜脈注射,意外地使他下身偏癱;接著,他的左腿在進行化療時,不慎造成大面積燒傷;此后,他的左腳又遭到感染做了植皮手術。
1998年秋季,他又被醫生告知患有潰瘍性結腸炎,而且可能會發生癌變。病痛折磨著他的肉體,但并沒有削減他對教育的熱愛。路不能走了,他讓妻子牽著毛驢接送;講臺上站不住了,他就趴在講桌上講課;學生們多次哭著把老師抬進教室。
冰雪天里,妻子抄起鐵锨在前面為他鏟腳窩,張學成緊跟身后,一跌一撞地向學校走去。一段正常人只需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夫妻倆卻攙扶著足足要走5個多小時。
他對學生關愛備至,即使在債臺高筑、生活異常艱難的情況下,仍然經常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為貧困生墊交學雜費、買學習用品。他身殘志堅、扎根山區、獻身教育的事跡被廣為傳頌,被人們譽為“教壇保爾”。
2.關于平凡和偉大的名人事例200字左右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選曾在談到“好人觀”時說道:“一個人要有所成就,他首先要做個好人,而好人的標準是考慮別人比考慮自己稍多一點就是好人,甚至考慮別人與考慮自己一樣多的就是好人。”可是在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從自己的立場來考慮問題,大多數都是只考慮自己,很少有人考慮別人。其實愛因斯坦也說過這樣的話:人只有為別人活著,那才是有價值的。事實上,凡有所成就的人,大多具備這種品質。很多人之所以平凡,因為他們總是在為自己考慮,很少甚至不為別人考慮,平凡與偉大之間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差異而把它們分開了。
其實看看我們那些曾為革命而犧牲的英雄們,看看那些為人類解放而不懈努力奮斗的勇士們,那些為了人類的偉大的科學家,那些·······。他們為自己想過多少呢?且不說那些吧!那些感動中國的人物,那些真正的大企業家,那些見義勇為的英雄們,·····,難道他們不知道自己的付出與回報不一定成比例嗎?我們可敬的洪戰輝,我們的歌手叢飛,····他們之所以不平凡,因為他們為別人考慮的東西遠超過了為自己考慮的。有時生活中我們如果能多為別人考慮的話生活將變得更精彩。就如天堂與地獄的故事一樣,同樣都是長長的勺柄,可是地獄的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食物卻沒法吃到嘴里,而天堂的人卻選擇喂對方,他們彼此都不再挨餓。
其實平凡人與偉人之間也許只有那一點點差異。就如做人做事一樣,做一天好人很容易,可是做一輩子好人就沒那么容易了;一件事,我們堅持一兩天,幾個月也許很容易,可是要堅持幾年甚至幾十年那就難了;也許遇到困難時你在考慮自己如何脫身,而偉大的人卻在考慮大家該如何脫身;也許當夜幕降臨時你在考慮如何為自己照明,可是偉人卻在為人類考慮如何為人類照明。都是在考慮,可是這結果相差太遠了,也許這就是平凡與偉大的差異
3.平凡中見偉大的事例
這些天,安縣桑棗中學校長葉志平的故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被廣大網友親切地稱為“史上最牛校長”。作為校長,他知道,確保娃娃的安全責任重大,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進行安全教育,一遍又一遍在組織避險演習。當大地震驟然來臨時,2200多娃娃在1分36秒中全部撤離到操場上。聞報師生都平安,葉志平長哭了。這淚中,更多的是欣慰。
和葉志平一樣受尊敬的,還有這次災難中的許多老師。作為老師,他們知道,災難降臨時,自己的位置應該在哪里,盡管不少老師的孩子也埋在廢墟里,不少老師的親人也在其他地方遇難,但為了自己的學生,他們一直沒有離開學校,一直在全力組織救援。許多學生得救了,而他們卻永遠地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和親人。面對這群英雄的教師們,許許多多的人不由淚流滿面。
人們在口口傳揚,人們在眼噙熱淚,人們在由衷贊嘆,他們太偉大了!這些偉大的人原本是平凡的,是什么造就了他們的偉大?
偉大在于他們的堅強,在于他們的勇氣,更在于他們的責任。責任孕育偉大,具有責任感,盡到責任心的人就是偉大的人。在這場大地震中,正是責任促使許許多多的人,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他人撐起了生命的空間。譚千秋、何智霞、瞿萬容……那一刻,他們的生死抉擇讓人動容。
在很多時候,責任讓人忘記了害怕,讓人變得堅強。強震中,北川縣委書記寧明棄車越過塌方路段往縣城狂奔;縣長經大忠拼命扒出5個孩子,而自家4個親人遇難卻顧不上去看一眼;地震襲來,病員和群眾往外跑,而全院醫務人員往里沖,漢源縣人民醫院黨總支用行動唱響生命贊歌;作為汶川縣沙坪壩村支部書記,痛失妻子等4位親人的龍德強,強忍悲痛帶領500多名村民安全轉移……中組部通報表彰的第一批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員的事跡,就是用責任雕塑出的偉大群體。
責任同樣給人以智慧和信心。100多個小時,路斷,電斷,通訊斷,一級基層組織,如何帶領2800多名受災群眾自救,看看一個鎮干部的“孤鎮”日記,就不難明白,大難面前,富有責任心的都江堰市龍池鎮的黨員干部們是如何臨危不懼,沉著指揮,把災害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的。而當通訊剛剛恢復時,鎮黨委書記王晉給市委匯報災情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黨在,人在。我們再來!”聽到這句果敢睿智的話語,誰不為之動容?
在偉大的群體面前,任何災難都會顯得渺小,任何描述都會顯得微弱。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是偉大的人,一個有責任心的群體是偉大的群體,一個有責任心的民族是偉大的民族。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些偉大的人,社會也將因這些偉大的人而不斷走向文明進步。
以上故事,一共4個。
4.平凡與偉大的名人事例
五一期間,首府許多勞動者放棄休假,堅守工作崗位,展示了他們敬業奉獻的美好情懷.從施工地到游樂區,從公交車到緊急救援現場……他們奉獻在每一個平凡的崗位,默默無聞地做著他們認為本就該做的工作. 五一是勞動者的節日,我們可以在這個法定節假日里放松、休息,可以陪伴在親人朋友的身邊.但是,節假日也是許多勞動者一年中極為忙碌的日子.他們在工作中,展現了平凡勞動者的光輝形象.扮靚家園迎客人本報記者 張 昱實習生秦梅 節假日是街上行人最多的時候,也是環衛工人最忙的時候.今年五一,銀川市西夏區市容環境衛生處的環衛清掃工人邢鳳蓮還在值班. 在該單位工作了13年的邢鳳蓮,負責打掃的街道是文萃街.這條街道全長1.7公里,快慢車道由鐵欄柵隔開,清掃起來非常麻煩.每天,邢鳳蓮和姐妹們凌晨3時半就開始了一天的清掃工作,并實行全天保潔.文萃街地處西夏區商業繁華區,學校、市場、店鋪林立,清掃任務重.沿街店鋪生活垃圾需早晚收集兩次,一天 下來,清掃收集的垃圾就有十四五輛三輪車. 由于工作出色,1997年,邢鳳蓮被任命為文萃街清掃組組長.邢鳳蓮凡事親歷親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全組人員贏得了一個個榮譽.2006年環衛工人節,邢鳳蓮被評為銀川市十佳環衛工人. 然而,因疲勞過度,去年冬天,邢鳳蓮患上了腎炎,并因治療不及時,導致右腎積水.她有時想睡上幾天什么也不干,但出于職業習慣,一走到大街上,看到廢棄 物,她就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清潔重要,維護更關鍵,每個人都應該為城市環境衛生盡力.城市的街道干凈了,大家的心情也就好了.”邢鳳蓮說. 今年,西夏區環衛處領導為邢鳳蓮的身體狀況擔憂,為了減少她的勞動量,將她調到火車站廣場辦任副主任.5月4日,邢鳳蓮正式走上新的崗位.她說,火車站 是銀川的窗口,她準備把火車站周邊花池草坪中的垃圾清理干凈,營造良好的衛生環境,迎接到銀川的客人.放棄休息做義工本報記者 尹 亮 今年是調整五一假期的第一年,由于只有短短3天假期,很多市民選擇在區內的旅游景區度過.我區不少景區游客爆滿,因此多了一些安全隱患.在銀川市某機關工作的馬凱先生,為了更多市民安全愉快地度過五一假期,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自愿來到銀川中山公園游樂區義務服務. 馬凱告訴記者,因為假期短,他沒有選擇外出旅游,考慮到五一期間公園人流量較大,他特地來到中山公園游樂區義務服務.他認為,服務社會、服務大眾是每個 公民的義務.因公園游樂區有很多大型游樂設施,人員擁擠很容易發生意外.有時,游樂設施等待區缺少秩序,他總是細心維持,安排每一位游客有序進入游樂區 域.有些家長為給自己的孩子爭一個座位而與人發生口角,有些頑皮的孩子在游樂設施沒有完全停止運轉時就跳下來……對此,馬凱總是耐心勸解、引導. 結束一天的忙碌,馬凱說,他的確感覺有些疲勞,但他的這個假期過得充實且有意義.急救工作者沒有節假日本報記者張娟 “真是不好意思,實在太忙了,等我把這個急救現場處理完再跟你聊……”銀川市緊急救援中心院前急救科主治醫生楊宗德,一邊提著急救箱準備去急救現場,一邊向等了許久的記者致歉. 5月1日9時許,記者來到銀川市緊急救援中心院前急救科,等了一個多小時,都沒見到楊宗德.在與其他醫生的攀談中,記者了解到,楊宗德今年48歲,是院 前急救科里年齡最大的醫生.他的同事告訴記者,去年9月21日,銀川市金鳳區寶湖西路和親水南街交叉路口處發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23時36分,120接 到求助電話后,先后派出包括指揮調度車在內的5輛車趕往現場.當晚楊宗德正好值班,車禍現場讓所有醫護人員目瞪口呆,一輛轎車鉆進一輛貨車身下,經檢查,轎車里除副駕駛座上一男子已休克,但還有自主呼吸及心跳外,其他7人均已死亡.楊宗德與同事立即展開急救,對休克男子進行心電監護、電擊除顫等.看著該男 子被送往醫院救治,楊宗德與同事才默默離開現場. 采訪當日,記者等到11時許,楊宗德從急救現場回來,好不容易閑了下來,還沒等記者開口,他 就告訴記者,10年了,他和同事們一直都是這樣工作.“因為我們這個科承擔著對急、危、重病人的搶救任務,這就要求我們每個醫護人員節假日必須堅守工作崗 位,所以我們的生活中沒有節假日這一說”. 楊宗德于1999年調入銀川市緊急救援中心院前急救科,至今已有9個年頭,有多少危重病人經他搶救 脫離危險,他已記不清了.“既然選擇了醫生這一行,我就選擇了忙碌和奉獻.加班已經成了我們工作中的一種習慣,把瀕臨死亡的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是我工作 的最大動力.我和我的每一位同事,都不想讓任何一個正在接受搶救的病人失去生命.”楊宗德說.公交車上的反扒民警本報記者 宋作洋 五一期間,針對公交線路上乘客人數大幅增加,扒竊乘客財物案件易發這一情況,銀川市公安局交通分局全體民警放棄休假,60余名警力投入一線,采取公秘結合、跟車護 乘、站點秩序維護等方法,在銀川市公交客運線路站點開展公交反扒“1號行動”.5月1日,記者跟隨其中一路反扒民警,目睹了行動過程.公交車上的反扒民警 5月1日10時許,記者跟隨穿著便衣的交通公。
5.舉幾個平凡中的偉大的例子
自從四川大地震發生之后,全國及至全世界的目光到聚焦到這里,從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中,我們能看到飽受創傷的災民,看到英勇的人民子弟兵,看到與死神搏斗的白衣天使,看到來自志愿者、慈善機構等等忙碌的身影,但是也許電視機前的我們永遠不會看到這樣一群人………… 據一位正在四川做志愿者的天涯網友電話爆料,在救災現場,活躍著這么一群農民工,把在當地救援的解放軍都感動得落淚。
他們是山東莒縣一個村的村民。領隊的叫劉中明,是一個種田的農民。
12日晚上聽說四川地震后,他馬上與同村的另外九個村民商量,決定立馬趕赴四川幫助救援。14日凌晨一點多,帶著自家做的山東大煎餅和裝滿水的水壺,坐上其中一位村民劉守華的一輛三輪車,劉中明等10個農民踏上了抗震救災之路。
他們在三輪車上用歪歪扭扭的字體寫上了:“山東莒縣農民救災志愿者”十一個字。可能,他們是這次四川大地震后最早出發的志愿者了。
因為是三輪車,不能上高速,他們只好一路走國道或省道,一路上要交過路費、過橋費。(平均50公里一個收費站)10個人擠在一個小車廂里,餓了吃煎餅,渴了喝口水,就這樣,他們趕了三天三夜大概2000多公里的路,來到了四川。
因為路不熟,他們是靠問路問過來的,這一路上遭遇了多少白眼和誤解,有許多的人嘲笑他們開的車這么破爛,也有人說他們是為了不交路費才打出救災的牌子,沒有人相信這幾個農民真的要去四川當志愿者。但是他們沒有停下腳步,只想快點到達災區。
到四川之后他們就直奔災區,首先來到了廣元,幾天后又到了綿陽,如今又輾轉到了安縣,他們每天搭帳篷、為各地來的運送救災物資的貨車卸貨,幾天來搭建起帳篷200多頂,卸下的救災物資則已經數不清了。 天涯工作人員電話聯系劉中明,當我們問到會不會覺得太累了,劉中明靦腆一笑:“我們是農民嘛,有的是力氣。”
時間已經是22日晚上的九點四十五分了,電話里頭的劉中明表示等下還要去卸貨,至于什么時候回家,還沒有定,因為“這里還有很多事情。”家里的農活,走之前已經讓親戚幫忙了。
采訪的最后,我們問劉中明此刻的感想,他說:“我覺得自己的力量太小了……” 下午給我們電話介紹這幾位農民志愿者的單先生說:“他們吃了很多的苦,連奮戰在救災第一線的解放軍戰士都對我說被這幫農民工兄弟感動得落淚了。但是他們這一路過來都不被人理解,也沒有人在意他們。
忙了這么多天,他們唯一的希望是——回去的時候能不能省點過路費,過橋費。” 讓我們記住這個救援隊的名字:“山東莒縣農民救災志愿者”,記住它的成員:劉中明、劉光波、劉中富、劉中停、劉中彩、劉守華、劉守秋、劉守欣、劉守貴、劉光瑞。
讓我們記住他們吧! 這些天,安縣桑棗中學校長葉志平的故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被廣大網友親切地稱為“史上最牛校長”。作為校長,他知道,確保娃娃的安全責任重大,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進行安全教育,一遍又一遍在組織避險演習。
當大地震驟然來臨時,2200多娃娃在1分36秒中全部撤離到操場上。聞報師生都平安,葉志平長哭了。
這淚中,更多的是欣慰。 和葉志平一樣受尊敬的,還有這次災難中的許多老師。
作為老師,他們知道,災難降臨時,自己的位置應該在哪里,盡管不少老師的孩子也埋在廢墟里,不少老師的親人也在其他地方遇難,但為了自己的學生,他們一直沒有離開學校,一直在全力組織救援。許多學生得救了,而他們卻永遠地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和親人。
面對這群英雄的教師們,許許多多的人不由淚流滿面。 人們在口口傳揚,人們在眼噙熱淚,人們在由衷贊嘆,他們太偉大了!這些偉大的人原本是平凡的,是什么造就了他們的偉大? 偉大在于他們的堅強,在于他們的勇氣,更在于他們的責任。
責任孕育偉大,具有責任感,盡到責任心的人就是偉大的人。在這場大地震中,正是責任促使許許多多的人,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他人撐起了生命的空間。
譚千秋、何智霞、瞿萬容……那一刻,他們的生死抉擇讓人動容。 在很多時候,責任讓人忘記了害怕,讓人變得堅強。
強震中,北川縣委書記寧明棄車越過塌方路段往縣城狂奔;縣長經大忠拼命扒出5個孩子,而自家4個親人遇難卻顧不上去看一眼;地震襲來,病員和群眾往外跑,而全院醫務人員往里沖,漢源縣人民醫院黨總支用行動唱響生命贊歌;作為汶川縣沙坪壩村支部書記,痛失妻子等4位親人的龍德強,強忍悲痛帶領500多名村民安全轉移……中組部通報表彰的第一批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員的事跡,就是用責任雕塑出的偉大群體。 責任同樣給人以智慧和信心。
100多個小時,路斷,電斷,通訊斷,一級基層組織,如何帶領2800多名受災群眾自救,看看一個鎮干部的“孤鎮”日記,就不難明白,大難面前,富有責任心的都江堰市龍池鎮的黨員干部們是如何臨危不懼,沉著指揮,把災害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的。而當通訊剛剛恢復時,鎮黨委書記王晉給市委匯報災情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黨在,人在。
我們再來!”聽到這句果敢睿智的話語,誰不為之動容? 在偉大的群體面前,任何災難都。
6.平凡杰出人的事例50字
清潔工叔叔很平凡,但他們給了這個社會一種美。因此,他的心靈也是美的。他們每天為了大家清掃街道卻并不覺得累,在雞鳴前,一片漆黑中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老師很平凡。他們用自己的心血培養下一代的學生們,他們是辛勤的園丁,教育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我覺得他們很美!
為了神舟五號升天付出努力的工人們很平凡。他們就像一顆釘子,扎根在我國載人航空這個大戈壁里,建設戈壁,努力讓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他們為此不分晝夜地工作,他們難道不美嗎?
陳玉蓉很平凡。但當她的兒子得了肝病后,在她的身上體現了母愛的溫暖,她每天暴走七公里,只是為了減自己的脂肪肝,好給孩子換肝。她每天只是吃拳頭大的飯團。八個月!八個月!她終于成功了。
平凡也是一種美。因為它普通,它簡單,它樸實,平凡的人有他們自己獨特的美。
我想,大家不要擔心自己太平凡,而要努力把自己身上的美顯示出來,這樣世界會更美好。
平凡也是一種美。
7.名人平凡和偉大的故事100字
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他同南非種族隔離制度進行了幾十年不屈不撓的斗爭,贏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說,曼德拉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征。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對正義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時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個小村莊,9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從小曼德拉就經常目睹當地大酋長在解決部落爭端過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約束,他逐漸萌發了尋求正義和平等的理想。年紀更大一些后,他多次領導同學抗議學校的白人法規,甚至因領導學生運動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爭”中,曼德拉逐漸立下志愿:要為南非的每一個黑人尋求真正的公正。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平凡彰顯偉大簡短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