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格成長的小故事300字
1809年2月12日,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小時候,家里很窮,他沒機會上學,每天跟著父親在西部荒原上開墾、勞動。他自己說:“我一生中進學校的時候,加在一起總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奮好學,一有機會就向別人請教。沒錢買紙、筆,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里也總揣著一本書,休息的時候,一邊啃著粗硬冰涼的面包,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晚上,他在小油類下常讀書讀到深夜。
長大后,林肯離開家鄉獨自一人外出謀生。他什么活兒都干,打過短工,當過水手、店員、鄉村郵遞員、土地測量員,還干過伐木、劈木頭的重力氣活兒。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認真負責,誠實而且守信用。
他十幾歲時當過村了里雜貨店的店員。有一次,一個顧客多付了幾分錢,他為了退這幾分錢跑了十幾里路。還有一次,他發現少給了顧客二兩茶葉,就跑了幾里路把茶葉送到那人家中。他誠實、好學、謙虛,每到一處,都受到周圍人的喜愛。
1834年,25歲的林肯當選為伊利諾斯州議員,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過考試當上了律師。
當律師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當地很有聲望。很多人都來找他幫著打官司。但是他為了當事人辯護有一個條件,就是當事人必須是正義的一方。許多窮人沒有錢付給他勞務費,但是只要告訴林肯:“我是正義的,請你幫我討回公道。”林肯就會免費為他辯護。
一次,一個很有錢的人請林肯為他辯護。林肯聽了那個客戶的陳述,發現那個人是在誣陷好人,于是就說:“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辯護,因為您的行為是非正義的。”
那個人說:“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請您幫我打這場不正義的官司,只要我勝訴,您要多少酬勞都可以。”
林肯嚴肅地說:“只要使用一點點法庭辯護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勝訴,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當我站在法官面前講話的時候,我會對自己說:‘林肯,你在撒謊。’謊話只有在丟掉良心的時候,才能大聲地說出口。我不能丟掉良心,也不可能講出謊話。所以,請您另請高明,我沒有能力為您效勞。”
那個人聽了,什么也沒說,默默地離開了林肯的辦公室。
2.誰有有關人格的名人事例
/mingren/* 本性流露永遠勝過豪言壯語。
萊辛 說謊話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相信。 伊索 真正的謙虛只能是對虛榮心進行了深思以后的產物。
柏格森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海涅 虛偽永遠不能憑借它生長在權利中而變成真實。
泰戈爾 凡是與虛偽相矛盾的東西都是極其重要而且有價值的。 高爾基 我并無過人的特長,只是忠誠老實,不自欺欺人,想做一個“以身作則”來教育人的平常人。
吳玉章 人世間最惡劣的謊言自己欺騙自己。 迦爾洵 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
柏格森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神涵光 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于良心的死滅。
郭沫若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丘 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契訶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馬克思 真誠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喬叟 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歌德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培根 我愿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貝多芬 陰謀陷害別人的人,自己會首先遭到不幸。
伊索 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于戈兵。 管仲 知恥近乎勇。
孔丘 辱,莫大于不知恥。 王通 不誠則有累,誠則無累。
楊時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 我們有力的道德就是通過奮斗取得物質上的成功;這種道德既適用于國家,也適用于個人。 羅素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劉備 國家用人,當以德為本,才藝為末。 康熙 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
蕭伯納 巨大的建筑,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魯迅 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薩迪 不會寬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 貝爾奈 如果我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頓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 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
鄒韜奮 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夸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
泰戈爾 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脾氣就等于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達爾文 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
羅素 好脾氣是一個人在社交中所能穿著的最佳服飾。 都德 無論你怎樣地表示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
培根 峣峣者缺,皎皎者易污。《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范曄 有真道德,必生真膽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
宣永光 驕諂,是一個人。遇勝我者則諂,遇不知我者則驕。
申居鄖 有謙和、愉快、誠懇的態度,而同時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運的。 塞涅卡 謙固美名,過謙者,宜防其詐。
朱熹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 凡是有良好教養的人有一禁誡:勿發脾氣。
愛默生 應當在朋友正是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不可在事情無望之后再說閑話。 伊索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諸葛亮 當我們是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近于偉大的時候。 泰戈爾 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諸葛亮 顯而易見,驕傲與謙卑是恰恰相反的,可是它們有同一個對象。這個對象就是自我。
休謨 最盲目的服從乃是奴隸們所僅存的唯一美德。 盧梭 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
徐特立 每個人都知道,把語言化為行動,比把行動化為語言困難得多。 高爾基 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
葛洪 虛已者進德之基。 方孝孺 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
老舍 氣忌盛,新忌滿,才忌露。 呂坤 成功的第一個條件是真正的虛心,對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見,只要看出同真理沖突,都愿意放棄。
斯賓塞 我的座右銘是: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徐悲鴻 懷疑并不是缺點。
總是疑,而并不下斷語,這才是缺點。 魯迅 嫉妒心是榮譽的害蟲,要想消滅嫉妒心,最好的方法是表明自己的目的是在求事功而不求名聲。
培根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 魏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人生至愚是惡聞已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
申居鄖 無德之人常嫉他人之有德。 培根 對別人的意見要表示尊重。
千萬別說:“你錯了。” 卡耐基 九牛一毫莫自夸,驕傲自滿必翻車。
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 陳毅 昂著頭出征,夾著尾巴回家,是庸駑而又好戰的人的常態。
馮雪峰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謙虛;見多識廣有本領的人,一定謙虛。 謝覺哉 我們的驕傲多半是基于我們的無知! 萊辛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真理。
** 一個人的真正偉大之處就在于他。
3.能體現居里夫人人格魅力的故事(簡短)
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聞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得各
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7個,卻全不在
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
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于是驚訝地說
“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
怎么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
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
就將一事無成。”
獎金的分配
居里夫婦得到7萬法郎的諾貝爾獎金,居里夫人還得到了5萬法郎的歐西利獎金。她將一部分獎金存入銀行,補貼家用和自費招聘一位實驗室助手,把其余一些獎金捐助了一些學術團體,又給教過她的一位貧困的法國教師匯去一筆旅費,讓老師能重游故鄉。按下來,她又把剩下的錢一半買了法國公債,一半買了華沙債券。居里夫人把她千辛萬苦提煉出的鐳(價值100萬以上法郎)贈送給了研究治癌的實驗室。有人勸她把這些財產留給兩個女兒,居里夫人說:“我希望女兒長大自己謀生,我只留給她們精神財富,把她們引上正確的生活道路,而絕不給她們留金錢。”
教女有方
居里夫人有兩個女兒。“把握智力發展的年齡優勢”是居里夫人開發孩子智力的重要“訣竅”。早在女兒不足周歲的時候,居里夫人就引導孩子進行幼兒智力體操訓練,引導孩子廣泛接觸陌生人,去動物園觀賞動物,讓孩子學游泳,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們做一種帶藝術色彩的智力體操,教她們唱兒歌、講童話。再大一些,就讓孩子進行智力訓練,教她們識字、彈琴、搞手工制作等等,還教她們開車、騎馬。
24歲的瑪妮雅(后來的居里夫人)來到巴黎大學理學院,開始了向往已久的大學生活。雖然住在姐姐家里生活舒適,但是由于姐姐家病人和客人太多,影響她的學習,瑪妮雅說服了姐姐,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住了下來。準確地說,這只是一間閣樓,沒有暖氣,沒有煤氣,沒有水,也沒有電燈。
在她的生活中,沒有娛樂時間,沒有聊天時間,正如瑪妮雅給父親的信中所說的:“讀書、讀書!這就是我目前生活的全部。”
她拼命地苦讀,甚至忘記了照顧自己的身體。有一天,她暈倒了。姐夫趕來一邊仔細地給她檢查身體,一邊問她都吃了什么東西。她頭一天晚飯只吃了一把蘿卜和半磅櫻桃,一直學習到凌晨3時。姐夫把她接到家中,在姐姐一家的精心護理下,她才恢復了健康。
瑪妮雅就這樣苦讀了兩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物理學學士學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成績考取了數學學士學位。
簡樸生活
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爾·居里結婚時,新房里只有兩把椅子,正好兩人各一把。皮埃爾·居里覺得椅子太少,建議多添幾把,以免客人來了沒地方坐,居里夫人卻說:“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來就不走啦。為了多一點時間搞研究,還是算了吧!”
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萬法郎時,但她照樣“大方”。她每次從國外回來,總要帶回一些宴會上的菜單,因為這些菜單都是很厚很好的紙片,在背面寫字很方便。難怪有人說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個匆忙的貧窮婦人”。
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尋訪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漁家房舍門前,向赤足坐在門口石板上的一位婦女打聽居里夫人的住處,當這位婦女抬起頭時,記者大吃一驚:原來她就是居里夫人。
4.急求一篇體現高尚人格的小故事
你就知道,歷史和傳統其實一直離我們很近,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學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先成為優秀而大寫的人,然后成為一名優秀和大寫的音樂人,再然后就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大提琴家?只是在生活中,這樣的人格投影在我們的心中還是大少。
聽多了這樣的故事,便常常覺得自己是只氣球,仿佛飛得很高,拿歲月當稿紙,寫下了一篇關于愛是一種力量的文章,這個時候,我們覺得,但肚子里卻是空空。這樣想著就有些擔心啦,再然后是自然地成為一名優秀的節目主持人,然后在高離去之后給我留下了一個偉大的背影。
今天我們紀念五四,八十年前那場運動中的吶喊,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門口的土地上留下問候的話語,然后才滿意地離去。 然而。
世紀老人在陸續地離去,當你有機會和經過五四或受過五四影響的老人接觸后! 幾日后是北大的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現,每當我們這些后人翻閱的時候。 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還年少,您現在最關心的是什么?老人的回答簡單而感人!在季老家不遠,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門口的問候語中:人格才是最高的學位,主席臺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一個外地來的學子背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 于是。
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來,年輕學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怎么能走更長的路呢,老人回答時所透露出的含義我還理解不多,然而隨著采訪中接觸的人越來越多,這個回答就在我腦海中越印越深。 于是人格是最高的學問[轉載]2007-10-5 22。
我知道,這條路很長,但我將執著地前行。… 我不知道這位學子當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但在我聽過這個故事之后卻強烈地感覺到。
在采訪北大教授季羨林的時候,我聽到一個關于他的真實故事。有一個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始了,仔細一看卻是被浮云托著,他們留下的愛國心和高深的學問卻一直在我們心中不老。
但在今天,歷史都是平靜地看著我們,意味深長地回答。 這之后我又在醫院采訪了世紀老人冰心。
我問先生。 這該是怎樣美麗的一幅畫面:是年老病人的狀況。
當時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終點,而這位在八十年前到五四爆發那一天開始走上文學創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對蕓蕓眾生生的關愛之情歷經近八十年的歲月而仍然未老,“渴望年老”四個字對于我就不再是幻想中的白發蒼蒼或身份證上改成六十歲,而是如何在自己還年輕的時候,便能吸取優秀老人身上所具有的種種優秀品質。而自己則輕裝去辦理手續! 冰心的身軀并不強壯,即使年少時也少有颯爽英姿的模樣。
然而她這一生卻用自己當筆,實在太累了,這些世紀老人所獨具的人格魁力是不是也該作為一種傳統被我們向后延續? 前幾天我在北大聽到一個新故事,清新而感人。 一批剛剛走進校園的年輕人,相約去看季羨林先生,走到了門口,卻開始猶豫,他們怕冒失地打擾了先生。
最后決定,八十年前的事已經距今太久了。老人爽快地答應了。
近一個小時過去,學子歸來;外表看上去也還飽滿,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薩爾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義。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個聲音在回答:先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然后成為一個優秀的新聞人。
謝過老人,兩人分別,就把包放在路邊,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呼號、血淚都已變成一種文字停留在典籍中:35:04 《中國民辦學校制度創新案例》叢書征稿函件 [品書問茶]人格是最高的學位 作者:白巖松] 很多很多年前,有一位學大提琴的年輕人去向本世紀位偉大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討教,我還想加上一條:我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面對雄心勃勃的年輕人。這又位是怎樣的一種傳統。
5.有關人格修養的小故事
有關人格修養的小故事:
玄奘苦學佛法。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于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陜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于練成了岳家搶,并率領王貴,湯顯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6.急需 有人格的名人故事
抗戰期間,北新書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1899-1966 年)催過稿。
老舍在寄稿的同時,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帶戲曲味的答 催稿信: 元帥發來緊急令: 內無糧草外無兵!小將提槍上 了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馬來!參見元帥。 帶來多少人馬?2000來個字!還都是老弱殘兵!后帳 休息!得令!正是: 旌旗明明, 殺氣滿山頭! 老舍40歲時曾寫了個質樸自謙、妙趣橫生的自傳,全文如下: 舒舍予,字老舍,現年四十歲,面黃無須。
生于北平。 三歲失估,可謂無父;志學之年,帝王不存,可謂無君。
無父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布爾喬嚴之仁未能一掃空地。 幼讀三百篇,不求甚解。
繼學師范,遂奠教書匠之基, 及壯,糊口四方,教書為業,甚難發財,每購獎券,以 得末彩為榮,亦甘于寒賤也。二十七歲發憤著書,科學 哲學無所懂,故寫小說,博大家一笑,沒什么了不得。
三十四歲結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閑時喜養 花,不得其法,每每有葉無花,亦不忍棄。
書無所不讀, 全無所獲并不著急。教書作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 不后悔。
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許有點出息。 一次老舍家里來了許多青年人,請教怎樣寫詩。
老舍說:“ 我不會寫詩, 只是瞎湊而已。” 有人提議,請老舍當場“瞎湊”一首。
大雨洗星海, 長虹萬籟天; 冰瑩成舍我, 碧野林風眠。 老舍隨口吟了這首別致的五言絕旬。
寥寥20宇把8位人們熟悉 并稱道的文藝家的名字,“瞎湊”在一起,形象鮮明,意境 開闊,余味無窮。青年們聽了,無不贊嘆叫絕。
詩中提到的大雨即孫大雨,現代詩人、文學翻譯家。洗星海 即洗星海,人民音樂家。
高長虹是現代名人。萬籟在是戲劇、電影工作者。
冰瑩,現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慶 《新蜀報》總編輯。
碧野是當代作家。林風眠是畫家。
作家樓適夷(1905年生)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寫些什么” 樓適夷問道。
滿族出身的老舍笑著說:“我正在當‘奴才’,給我們的 ‘皇帝’潤色稿子呢!” 一陣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項新任務——為中國末代皇帝 溥儀修改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
7.誰有反映伏爾泰人格的短篇故事
死而復生
一個邊遠省份的讀者給法國哲學家、作家伏爾泰(1694--1778年)寫了一封洋洋灑灑的長信,表示仰慕之情。
伏爾泰回了信,感謝他的深情厚意。從那以后,每隔10來天,此人就給伏爾泰寫封信。伏爾泰回信越來越短,終于有一天,這位哲學家再也忍耐不住,回了一封僅一行字的信:"讀者閣下,我已經死了。"
不料幾天后,回信又到,信封上寫著:"謹呈在九泉之下的、偉大的伏爾泰先生。"
伏爾泰趕忙回信:"望眼欲穿,請您快來。"
區別
誰也沒有料到,受人尊敬的大學問家伏爾泰竟參加了一個為人不齒的團伙的狂歡。他為自己找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理由。可第二天晚上,他們又邀請他參加。
"噢,伙計,"伏爾泰神秘地說,"去一次,不失為一個哲學家;去兩次,就跟你們同流合污啦。"
豈可再乎
1717年,伏爾泰因為譏諷攝政王奧爾良公爵,被囚禁在巴士底監獄11個月之久。出獄后,吃夠了苦頭的哲學家知道此人冒犯不得,便去感謝他的寬宏大量,不計前嫌。攝政王深知伏爾泰的影響,也急于同他化干戈為玉帛。于是兩人都講了許多恰到好處的抱歉之辭。最后伏爾泰再一次表示感激說:"陛下,您真是助人為樂,為我解決了這么長時間的食宿問題,我衷心地再次向您表示感謝。可今后,您就不必再為這件事替我操心啦。"
慢性毒藥
伏爾泰的咖啡癮很大,一生中喝了數量驚人的咖啡。有個好心人曾告誡他說:"別再喝這種飲料了,這是一種慢性毒藥,你是在慢性自殺!"
"你說得很對,我想它一定是慢性的。"這位年邁的哲學家說,"要不然,為什么我已經喝了65年還沒有死呢。"
錯誤的贊揚
性格放蕩不羈并一貫譏諷當時大人物的伏爾泰,有一天將一名同輩作家贊揚了一番。他的一位朋友當即指出:"聽到您這樣慷慨地贊揚這位先生,我真遺憾。要知道,就是這位先生在背后經常說您的不是。"
"這樣看來,我們兩個人都說錯了。"伏爾泰說道。
驗明牧師正身
當伏爾泰到了84歲高齡臥床不起等待死神降臨的時候,一位牧師自作多情,走到他的床邊,為他祈禱懺悔——這是為垂死者訂購天國飛機票或入場券的一貫作業,但是,這位老頑固非但不領情,反而追根究底,盤問起人家的身份來:"牧師先生,是誰叫你來的?"
"伏爾泰先生,我受上帝的差遣來為你祈禱懺悔的。"
"那么你拿證件給我看看,驗明正身,以防假冒。"
8.講人物故事(簡短的)
一)“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
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里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
(二)18世紀英國的一位有錢的紳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兒攔住了。“先生,請您買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兒說道。“我不買”。紳士回答說。說著紳士躲開男孩兒繼續走,“先生,請您買一包吧,我今天還什么東西也沒有吃呢”小男孩兒追上來說。紳士看到躲不開男孩兒,便說:“可是我沒有零錢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給你換零錢”。說完男孩兒拿著紳士給的一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兒仍然沒有回來,紳士無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紳士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仆人說來了一個男孩兒要求面見紳士。于是男孩兒被叫了進來,這個男孩兒比賣火柴的男孩兒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爛。“先生,對不起了,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你的哥哥呢?”紳士道。“我的哥哥在換完零錢回來找你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了,在家躺著呢”,紳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兒的誠信所感動。“走!我們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兒的家一看,家里只要兩個男孩的繼母在招呼受到重傷的男孩兒。一見紳士,男孩連忙說:“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紳士卻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兩個男孩兒的親父母都雙亡時,毅然決定把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擔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