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孫悟空的小故事
1、除魔高老莊。
唐僧在觀音院險遇火災,孫悟空去了黑風洞和黑熊進行戰斗,在觀音的幫助下,觀音成為一名道士,并說服熊佩服仙女。肚子里的悟空讓熊難以忍受。
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門。 高老莊高太公因妖怪入贅其家請求降妖。
悟空成了太公的女兒。困惑的怪物。
還顯示了原來的身體。怪物變成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43064了風,逃走了,悟空一路緊追。
2、三借芭蕉扇。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火焰山是必經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但香蕉扇可以熄滅。
芭蕉扇是鐵扇公主的寶貝。孫悟空第一次向鐵扇公主借扇,鐵扇公主一扇子扇飛孫悟空,孫悟空變成小蟲進入鐵扇公主的肚子折騰,鐵扇公主給了一把假扇。
孫悟空變成牛魔王騙走真扇,牛魔王變成豬八戒騙回真扇。孫悟空大戰牛魔王,鐵扇公主借出芭蕉扇,孫悟空扇滅火焰山后,唐僧師徒繼續西天取經。
3、三打白骨精。 唐僧師徒四人取真經,走到白虎嶺前。
白虎嶺內,住著一個尸魔白骨精。想吃吃唐僧肉,先后變幻為村姑、婦人,老父,全被孫悟空識破,白骨精害怕,變作一陣風逃走,孫悟空把村姑、婦人的假身統統都打死。
但唐僧卻不辨人妖,反而責怪孫悟空恣意行兇,連傷母女的生命,違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變成白發老公公又被孫悟空識破。
唐僧寫下貶書,把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 4、大鬧盤絲洞。
唐僧不顧悟空勸阻,自己化齋。路上碰到蜘蛛精。
蜘蛛精將唐僧捉去獻給洞主。這時,悟空見師傅久去不回,于是去搜索,發現唐僧被捉,悟空化為蝴蝶,混入妖怪洞穴,暗地里打聽消息。
而八戒則色心大發,化為鲇魚與眾女妖嘻戲。 眾妖又將八戒也捉回洞去。
悟空剛到盤絲洞,與眾妖打斗起來,卻無功而返。觀世音前來,教悟空降魔之術。
悟空在洞主與唐僧即將成婚的關鍵時刻趕到,施觀音所教之術,大敗妖怪,救出了唐僧。 5、大圣殷勤拜南海。
紅孩兒捉了唐僧,想邀請牛魔王與自己同食唐僧肉。恰好被潛入洞中的悟空聽到,他靈機一動,變成了牛魔王,在路上佯裝是狩獵碰巧在此,與隨從一同進妖洞。
紅孩兒擺開陣迎接父王,說是要馬上洗碗刷鍋將唐僧煮了。但“牛魔王”百般阻撓,使紅孩兒心生疑惑。
問了隨從才得知是半路偶遇,他便編了個借口問了悟空自己的生辰八字借此試探,不料悟空被識破。 悟空于是去南山請求菩薩幫忙,得知事情的經過后,菩薩跟著悟空來到洞前,設計使紅孩兒坐上菩薩的蓮花寶座,刀刃豎起令其動彈不得。
紅孩兒只好歸順,但他嘴上說著,卻妖心不改,妄想用槍刺菩薩,沒有得逞,被菩薩收拾,套上金箍兒,封為善財童子,師徒四人才繼續往西。
2.西游記小故事100字左右
1、大圣大鬧蟠桃宴
悟空管理蟠桃園,監守自盜,又赴瑤池,喝光仙酒,吃盡太上老君葫蘆內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眾天神。
2、大鬧天宮
太上老君將悟空置入煉丹爐燒煉,四十九天后,悟空出來,大鬧天宮,玉帝請來如來佛,如來將五指化為大山,壓住悟空。
3、偷吃人參果
唐僧師徒路過萬壽山五莊觀,借宿觀內。觀主鎮元大仙外出聽經,囑咐童兒以人參果款待唐僧。唐僧見果害怕不敢吃,兩童子就吃了。八戒恰巧窺見,就慫恿孫悟空到后園偷果。悟空偷得三枚人參果,與兩個師弟分吃。
4、三打白骨精
唐僧師徒四人為取真經,行至白虎嶺前。在白虎嶺內,住著一個尸魔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先后變幻為村姑、婦人,老父,全被孫悟空識破,白骨精害怕,變作一陣風逃走,孫悟空把村姑、婦人的假身統統都打死。
但唐僧卻不辨人妖,反而責怪孫悟空恣意行兇,連傷母女兩命,違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變成白發老公公又被孫悟空識破。唐僧寫下貶書,將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
5、女兒國
師徒們西行途中,唐僧、八戒誤飲子母河水,腹中有了胎氣。悟空取來落胎泉水,醫好了師父、師弟的奇恙。西梁女兒國王傾慕唐僧一表人才,甘愿以國相托,婚配這位御弟。
女兒國王柔情綿綿,一再致意。唐僧雖為圣僧,卻非木石之人,內心不免微泛波瀾。但為取經大業,他毅然割斷隱隱情絲,謝絕了女兒國王的一片好意。
3.西游記中關于孫悟空的10個故事(不要故事,只要故事的名稱)
1、孫悟空出世從前有座山(故事開頭都是這樣),在東勝神州傲來國的海邊上,山上一塊大石頭,自天地開始便吸收日月光華,慢慢周身生成360竅,開始呼吸,好像嬰兒一樣。
終于有一天能量充滿,從石頭里蹦出來個靈胎,見風化為一個石猴,出來之后,眼里冒出兩道神光,先拜天地,再拜四方,驚動的天上的玉皇大帝,之后石猴喝了人間的河水,把靈氣壓住,成了一個普通的石猴。?2、孫悟空大鬧天宮西游記中,孫悟空去東海龍宮搶了金箍棒,又去地府強銷生死簿。
龍王、閻君去天庭告狀,玉帝把孫悟空召入天庭,授他做弼馬溫。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圣”。
玉帝派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沒有成功,便讓孫悟空管理蟠桃園。孫悟空偷吃蟠桃,毀了王母的蟠桃宴,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離天宮。
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觀音菩薩舉薦二郎真君助戰;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幫助,最后悟空被擒。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燒雷擊,甚至置丹爐鍛煉四十九日,依然無事,還在天宮大打出手。
3、三借芭蕉扇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火焰山是必經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獨芭蕉扇可以扇滅。芭蕉扇是鐵扇公主的寶物。
孫悟空第一次向鐵扇公主借扇,鐵扇公主一扇子扇飛孫悟空,孫悟空變成小蟲進入鐵扇公主的肚子折騰,鐵扇公主給了一把假扇。孫悟空變成牛魔王騙走真扇,牛魔王變成豬八戒騙回真扇;孫悟空大戰牛魔王,鐵扇公主借出芭蕉扇,孫悟空扇滅火焰山,唐僧師徒向西趕路。
4、大鬧黑風山悟空見一黑漢正與一道士和一白衣秀士商量開佛衣會事,遂打死白衣秀士蛇怪,與黑漢熊精相斗。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請貼,變為老住持赴會。
因被識破,只好請來觀音。觀音變為道士,勸熊怪服下悟空變的仙丹。
悟空在肚內使熊怪痛不可忍。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門。
5、大戰九頭怪九頭怪本是九頭蟲修行成精,手使一柄月牙鏟,更奇的是長了九個頭,是亂石山碧波潭的萬圣老龍的駙馬,他盜走祭賽國金光寺的舍利子佛寶,又偷了王母娘娘的九葉靈芝草,嫁禍給金光寺的和尚。唐僧師徒知道后,決心追回佛寶,為佛門弟子討個清白,在二郎真君的幫助下,打敗了九頭怪,追回了舍利子佛寶和九葉靈芝草,救了金光寺的和尚。
祭賽國亂石山碧波潭萬圣龍王女婿(原著第六十三回)戴一頂爛銀盔,光欺白雪;貫一副兜鍪甲,亮敵秋霜。手執著月牙鏟,霞飛電掣;腳穿著豬皮靴,水利波分。
遠看時一頭一面,近睹處四面皆人。前有眼,。
4.西游記的小故事 簡短
第1集
在東勝神州傲來國海濱的花果山頂有一塊仙石。一日,仙石轟然迸裂,驚天動地,化出了一個石猴。這石猴靈敏聰慧,他交結群猴,在水簾洞找到安家的好所在。群猴尊石猴為美猴王。美猴王為尋找長生不老的仙方,獨自駕筏,漂洋過海,來到一所漁村。他拾得衣衫,偷來鞋帽,并去飯館飲酒吃面,鬧了許多笑話,也學了幾分人樣。猴王一路尋訪,終于登上靈臺方寸上,在斜月三星洞拜見了菩提祖師。祖師為他取名孫悟空。從此悟空參禪悟道,學習武藝,掌握了七十二般變化的本領。花果山上,群猴卻面臨危難。悟空駕云回來,與混世魔王展開了一場廝殺。
5.孫悟空的短故事100字
唐僧師徒前往西天取經,來到宛子山。
山中波月洞內住著一只千年尸魔白骨精。她陰謀吃到唐僧肉,所以幻化成村姑但被孫悟空識破,后又變成一個老嫗,又被孫悟空識破。
孫悟空兩次將妖怪的肉身打死,白骨精第三次化身為一個老丈,再次來到唐僧面前。孫悟空一眼認出妖怪,為保師傅安全,將妖怪再次趕跑。
白骨精失敗三次,又生毒計,假冒佛祖之名責怪唐僧處事不當,唐僧果然中計。貶走了孫悟空。
孫悟空返回花果山。隨后,唐僧、沙僧中計就擒,八戒僥幸逃出,跑到花果山請孫悟空回來救師父。
孫悟空得知師父遭難,毅然離開花果山,智斗妖精,救出唐僧師徒。
6.孫悟空的50字故事
大鬧天宮:猴王孫悟空在花果山水濂洞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因拿了龍王的鎮海之寶--金箍棒做為自己的武器,被龍王告上天庭。太白金星獻計:將孫悟空騙上天庭。
明封為弼馬溫--一個管理喂養天馬的小官。暗中則壓制他。
孫悟空去到天庭,識破詭計,搗毀了御馬監,反出南天門,回到花果山,自封"齊天大圣"。玉帝惱羞成怒,命李天王帶領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
于是,在花果山的上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斗。孫悟空奮起神勇,眾天神紛紛敗退。
哪吒出戰也不敵。天王無法,搖旗收兵,逃回天庭,向玉帝請求增兵。
玉帝接受金星獻策,假意封孫悟空為齊天大圣,并將蟠桃圓交他掌管,想把他騙來,軟禁在天上。孫悟空聽說蟠桃園中的仙桃非常稀罕,而且只許在蟠桃會上享用。
孫悟空不服,自各兒挑選個大的仙桃,飽餐了一頓。 正值王母壽辰,七仙女奉命摘桃,來到桃園,驚動了正在酣睡的孫悟空。
經過盤問仙女,孫悟空得知王母要設蟠桃宴,請了各路神仙,惟獨沒他。孫悟空這才看透玉帝的欺騙陰謀,火冒三丈,先是大鬧蟠桃宴,自個兒開懷痛飲,還將所有仙酒仙菜席卷一空,裝進乾坤袋,準備帶回花果山。
哪知酒醉迷糊,撞進太上老君的兜率宮,將專供玉帝服用的金丹吃了個干凈,這才返回花果山,與眾猴孫大開仙酒會。 玉帝和王母氣得咬牙切齒,立命李天王帶領十萬天兵天將,興事問罪。
一場激戰開始了,孫悟空與神通廣大的二郎神斗了幾百回合,不分勝負。最后,因遭到太上老君的暗算,不幸被擒。
天神們無論用斧砍、火燒、箭射,都損傷不了孫悟空一根毫毛。玉帝又將孫悟空打入太上老君的煉丹爐煉燒。
未想孫悟空并未燒死,他跳出丹爐,打上靈霄寶殿。一路上的天兵天將,望風披靡,玉帝狼狽奔逃。
猴王勝利了,回到花果山,重樹齊天大圣旗幡,與猴孫們過著快樂的生活。
7.孫悟空的短故事100字
唐僧師徒前往西天取經,來到宛子山。
山中波月洞內住著一只千年尸魔白骨精。她陰謀吃到唐僧肉,所以幻化成村姑但被孫悟空識破,后又變成一個老嫗,又被孫悟空識破。
孫悟空兩次將妖怪的肉身打死,白骨精第三次化身為一個老丈,再次來到唐僧面前。孫悟空一眼認出妖怪,為保師傅安全,將妖怪再次趕跑。
白骨精失敗三次,又生毒計,假冒佛祖之名責怪唐僧處事不當,唐僧果然中計。貶走了孫悟空。
孫悟空返回花果山。隨后,唐僧、沙僧中計就擒,八戒僥幸逃出,跑到花果山請孫悟空回來救師父。
孫悟空得知師父遭難,毅然離開花果山,智斗妖精,救出唐僧師徒。
8.關于孫悟空的故事
美猴王孫悟空,齊天大圣孫悟空,取經后被如來佛祖(釋迦牟尼)封為斗戰勝佛。
孫悟空,在動畫片《七龍珠》中也出現過。孫悟空:法號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會七十二變(注:指七十二種神通,詳見“裝備技能”一節)、騰云駕霧。
一雙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偽裝的伎倆;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隨心變化,小到繡花針或者看不到,大到頂天立地,上伸可到三十三重天,下伸可以至十八層地獄。他占花果山為王,號稱齊天大圣,攪亂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萬年金丹,打敗十萬天兵天將,又自不量力地與如來佛祖斗法,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后來經觀世音菩薩點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上降妖伏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
9.西游記的故事的簡要概括
《西游記》以豐富瑰奇的想象描寫了師徒四眾在迢遙的西方途上和窮山惡水冒險斗爭的歷程,并將所經歷的千難萬險形象化為妖魔鬼怪所設置的八十一難,以動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動地表現了無情的山川的險阻,并以降妖服怪歌贊了取經人排除艱難的戰斗精神 東勝神州傲來國有一花果山大氣磅礴,山頂一石,產下一猴。
石猴求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七十二般變化,一個筋斗去可行十萬八千里,自稱“美猴王”。他盜得定海神針,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萬三千五百斤。
又去陰曹地府,把猴屬名字從生死簿上勾銷。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議,把孫悟空召入上界,做弼馬溫。
當猴王得知弼馬溫只是個管馬的小官后,便打出天門,返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美猴王連敗巨靈神、哪咤二將。
孫悟空又被請上天管理蟠桃園。他偷吃了蟠桃,攪鬧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盜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離天宮。
玉帝又派天兵捉拿。孫悟空與二郎神賭法斗戰,不分勝負。
太上老君用暗器擊中孫悟空,猴王被擒。經刀砍斧剁,火燒雷擊,丹爐鍛煉,孫悟空毫發無傷。
玉帝請來佛祖如來,才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如來派觀音菩薩去東土尋一取經人,來西天取經,觀音點化陳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經。
唐太宗認玄奘做御弟,唐三藏西行,在五行山,救出孫悟空。孫悟空被帶上觀世音的緊箍,。
師徒二人西行,在鷹愁澗收伏白龍,白龍化作唐僧的坐騎。在高老莊,收伏豬悟能八戒,豬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個徒弟;在流沙河,又收伏了沙悟凈,沙和尚成了唐僧的第三個徒弟。
觀音菩薩欲試唐僧師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賢,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為婿,唐僧等三人不為所動,只有八戒迷戀女色,被菩薩吊在樹上。在萬壽山五莊觀,孫悟空等偷吃人參果,推倒仙樹。
為了賠償,孫悟空請來觀音,用甘露救活了仙樹。白骨精三次變化,欲取唐僧,都被悟空識破。
唐僧不辨真偽,又聽信八戒讒言,逐走悟空,自己卻被黃袍怪拿住。八戒、沙僧斗不過黃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變成老虎。
八戒在白龍馬的苦勸下,到花果山請轉孫悟空,降伏妖魔,師徒四人繼續西行。烏雞國國王被獅精推人井內淹死,獅精變作國王。
國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從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從太上老君處要來金丹,救活國王。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據守火云洞,欲食唐僧肉。
悟空抵不住紅孩兒的三昧真火,請來菩薩降妖。菩薩降伏紅孩兒,讓他做了善財童子。
西梁女國國王欲招唐僧做夫婿,悟空等智賺關文,堅意西行,唐僧卻被毒敵山琵琶洞蝎子精攝去。悟空請來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化作雙冠子大公雞,才使妖怪現了原形。
不久,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攔路強盜,再次把他攆走。六耳獼猴精趁機變作悟空模樣,搶走行李關文,又把小妖變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樣,欲上西天騙取真經。
真假二悟空從天上殺到地下,菩薩、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認真假,直到雷音寺如來佛處,才被佛祖說出本相,獼猴精被悟空打死。 師徒四人和好如初,同心協力,趕奔西天。
在火焰山欲求鐵扇公主芭蕉扇扇滅火焰。鐵扇公主惱恨悟空把她的孩子紅孩兒送往洛伽山做童子,不肯借。
悟空與鐵扇公主、牛魔王幾次斗智斗法,借天兵神力,降伏三怪,撲滅了大火。比丘國王受白鹿變化的國丈迷惑,欲用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做藥引,悟空解救了嬰兒,打退妖邪。
壽星趕來把白鹿收回。滅法國王發愿殺一萬僧人,孫悟空施法術,把國王后妃及文武大臣頭發盡行剃去,使國王回心向善,改滅法國為欽法國。
在天竺本國,唐僧被月宮五兔變化的假公主拋彩球打中,欲招為駙馬,悟空識破真相,會合太陰星君擒伏了玉兔,救回流落城外弧布寺的真公主。 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終于來到靈山圣地,拜見佛祖,卻因不曾送人事給阿儺、伽葉二尊者,只取得無字經。
唐僧師徒又返回雷音寺,奉送唐王所贈紫金缽做人事,才求得真經,返回本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難還缺一難未滿,在通天河又被老黿把四人翻落河中,濕了經卷,至今《佛本行經》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