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蘇格拉底 的資料 和 名言 誰給點
蘇格拉底(Σωκρ?τη?;英譯:Socrates; 前470年—前399年) 蘇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并稱為“希臘三賢”。他被后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
名言:
最熱烈的愛情會有最冷漠的結局。
我與世界相遇,我自與世界相蝕,我自不辱使命,使我與眾生相聚。
認識你自己(know yourself)。
我們的需要是越少,我們越近似神。
神靈為自己保留了那對于最為重要的東西的認識。
想左右天下的人,須先能左右自己。
認識自己,方能認識人生。
美是難的。
德性就是知識或:美德即知識,愚昧是罪惡之源。
無知即罪惡。
別人為食而生存,我為生存而食。
智慧意味著自知無知。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為什么是那么無知。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快樂的豬,一種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樂的豬。
如果把世上每一個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讓你去選擇,你可能還是愿意選擇自己原來的那一份。
男人活著全靠健忘,女人活著全靠牢記。
唯有理智最為可貴。
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并沒有智慧,不論大的還是小的都沒有。
教育是把我們的內心勾引出來的工具和方法。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訴人們答案,而是向他們提問。
要想向我學知識,你必須先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強烈的求生欲望一樣。
思想應當誕生在學生的心里,教師僅僅應當像助產士那樣辦事。
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主要是如何讓它發光。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
我不是給人知識,而是使知識自己產生的產婆。
最優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我知道自己的無知,我知我無知。
未經審視的生活是毫無價值的 或:一種未經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在多人之前,吾舌尤健。
暗戀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愛情。
不要靠饋贈來獲得一個朋友。
告訴我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樣的人。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陽光、空氣、水和笑容,我們還需要什么呢!
我去死,你們去活,究竟誰過得更幸福,唯有神知道。
我到處走動,沒有做別的,只是要求你們,不分老少,不要只顧你們的肉體,而要保護你們的靈魂。
對哲學家來說,死是最后的自我實現。是求之不得的事,因為它打開了通向真正知識的門。靈魂從肉體的羈絆中解脫出來,終于實現了光明的天國的視覺境界。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
凡是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的,也算是懶!
人可以犯錯,但是不可犯同一個錯。
在你發怒的時候,要緊閉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氣。
如果我能忍受了自己的老婆,也就能忍受任何人了!
好的婚姻僅給你帶來幸福,不好的婚姻則可使你成為一位哲學家。
沒有人因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
任何確實的實驗都說明,任何一種生理或心理的疾病都能靠吃素和喝純水而減輕病情。
我不只是雅典的公民,我也是世界的公民。
想起來,我還欠某人一只雄雞未還。
我的母親是個助產婆,我要追隨她的腳步,我是個精神上的助產士,幫助別人產生他們自己的思想。
我像一只獵犬一樣追尋真理的足跡。
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
2.簡單介紹一下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前470—前399年),既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又是一位個性鮮明、從古至今被人毀譽不一的著名歷史人物。
他的父親是石匠和雕刻匠,母親是接生婆。 青少年時代,蘇格拉底曾跟父親學過手藝,熟讀荷馬史詩及其他著名詩人的作品,靠自 學成了一名很有學問的人。
他以傳授知識為生,30多歲時做了一名不取報酬也不設館的社 會道德教師。許多有錢人家和窮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圍,跟他學習,向他清教。
蘇格 拉底卻常說:“我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過的。
他喜歡在市場、運動場、街頭等公眾場合與各方面的 人談論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戰爭、政治、友誼、藝術,倫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參戰,當過 重裝步兵,不止一次在戰斗中救助受了傷的士兵。
40歲左右,他成了雅典的遠近聞名的人 物。 蘇格拉底一生過著艱苦的生活。
無論酷署嚴寒,他都穿著一件普通的單衣,經常不穿 鞋,對吃飯也不講究。但他似乎沒有注意到這些,只是專心致志地做學問。
蘇格拉底的學說具有神秘主義色彩。他認為,天上和地上各種事物的生存、發展和毀滅 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
他反對研究自然界,認為那是褻瀆神靈的。他提倡人們認 識做人的道理,過有道德的生活。
他的哲學主要研究探討的是倫理道德問題。 蘇格拉底經常和人辯論。
辯論中他通過問答形式使對方糾正、放棄原來的錯誤觀念并幫 助人產生新思想。他從個別抽象出普遍的東西,采取譏諷、助產術、歸納、定義四個步驟。
“譏諷”即通過不斷追問,使對方自相矛盾,承認對此問題無知;“助產術”即幫助對方拋 棄謬見,找到正確、普遍的東西,即幫助真理問世;“歸納”即從個別事物中找出共性,通 過對個別的分析比較來尋找一般規律;“定義”即把單一的概念歸到一般中去。 蘇格拉底教學生也從不給他們現成的答案,而是用反問和反駁的方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 中接受他的思想影響。
請看一個他和學生問答的有趣的例子。 學生:蘇格拉底,請問什么是善行? 蘇格拉底:盜竊、欺騙、把人當奴隸販賣,這幾種行為是善行還是惡行? 學生:是惡行。
蘇格拉底:欺騙敵人是惡行嗎?把俘虜來的敵人賣作奴隸是惡行嗎? 學生:這是善行。不過,我說的是朋友而不是敵人。
蘇格拉底:照你說,盜竊對朋友是 惡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殺,你盜竊了他準備用來自殺的工具,這是惡行嗎?學生:是善 行。
蘇格拉底:你說對朋友行騙是惡行,可是,在戰爭中,軍隊的統帥為了鼓舞士氣,對士 兵說,援軍就要到了。但實際上并無援軍,這種欺騙是惡行嗎? 學生:這是善行。
這種教學方法有其可取之處,它可以啟發人的思想,使人主動地去分析、思考問題、他 用辯證的方法證明真理是具體的,具有相對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轉化。這一 認識論在歐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義。
蘇格拉底主張專家治國論,他認為各行各業,乃至國家政權都應該讓經過訓練,有知識 才干的人來管理,而反對以抽簽選舉法實行的民主。他說: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權柄、以勢 欺人的入,不是那些由民眾選舉的人,而應該是那些懂得怎樣管理的人。
比方,一條船,應 由熟悉航海的人駕駛;紡羊毛時,婦女應管理男子,因為她們精于此道,而男子則不懂。他 還說,最優秀的人是能夠勝任自己工作的人。
精于農耕便是一個好農夫;精通醫術的便是一 個良醫;精通政治的便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失敗,“三十僭主的統治取代了民主政 體。”
三十僭主的頭目克利提阿斯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據說,一次克利提阿斯把蘇格拉底叫 去,命令他帶領四個人去逮捕一個富人,要霸占他的財產。
蘇格拉底拒不從命,拂袖而去。 他不但敢于抵制克利提阿斯的非法命令,而且公開譴責其暴行。
克利提阿斯惱怒地把他叫 去,不準他再接近青年,警告他說:“你小心點,不要叫我們不得不再減少羊群中的一只 羊。”蘇格拉底對他根本就不予理睬,依舊我行我素。
后來,“三十僭王”的統治被推翻了,民主派重掌政權。有人控告他與克利提阿斯關系 密切,反對民主政治,用邪說毒害青年。
蘇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獄。按照雅典的法律,在法庭 對被告叛決以前,被告有權提出一種不同于原告所要求的刑罰,以便法庭二者選其一。
蘇格 拉底借此機會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他自稱無罪,認為自己的言行不僅無罪可言,而且是 有利于社會進步的。結果,他被叛了死刑。
在監獄關押期間,他的朋友們拼命勸他逃走,并 買通了獄卒,制定了越獄計劃,但他寧可死,也不肯違背自己的信仰。就這樣,這位70歲 的老人平靜地離開了人間。
蘇格拉底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熱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對者。他一 生沒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響卻是巨大的。
哲學史家往往把他作為古希臘哲學發展史的分 水嶺,將他之前的哲學稱為前蘇格拉底哲學。做為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后世的西 方哲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3.蘇格拉底的資料
蘇格拉底(∑ωκρ?τη?,英譯:Socrates; 前469年—前399年) 蘇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思想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并稱為“希臘三賢”。
他被后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古西臘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被雅典城邦,公決為離經叛道,并處以極刑,被賜以毒藥。
雖然后來人們普遍意識到,這是整個雅典城邦的恥辱,但歷史的悲劇,已經無可挽回地駐成了。作為當時全西臘學校的雅典城綁,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呢?當時的雅典,雖然經歷了殘酷的斯巴達戰爭的失敗,以及殘暴的專制壓制,但是后來畢竟恢復了,在當時最先進的奴隸主民主政治時期,蘇格拉底之死,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下發生,這才是真正的悲劇色彩。
蘇格拉底是無辜的,那么錯,蘇格拉底想通過一死來諷刺和揭露民主虛偽的一面和實現真正自由的艱難歷程。 他雖然反民主,但是他的死卻成了民主思想的深植于歐陸的起源。
正是通過他的奮身一死,人類反思民主和自由真諦的高度從此得以提升。他和中國的孔子,同時在公元前四世紀對人類的前途和命運提出了最深刻的洞見。
他們離去的身影都如此寂寥和悲壯,但其足音更勝萬鈞雷霆。
4.有關蘇格拉底的小故事,一定要簡短
從下面文字中找自己隨便摘一段就是。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個傍晚,雅典監獄中一位年屆七旬的老人就要被處決了。只見 他衣衫襤褸,散發赤足,而面容卻鎮定自若。
打發走妻子、家屬后,他與幾個朋友侃侃而 談,似乎忘記了就要到來的處決。直到獄卒端了一杯毒汁進來,他才收住“話匣子”,接過 杯子,一飲而盡。
之后,他躺下來,微笑著對前來告別的朋友說,他曾吃過鄰人的一只雞, 還沒給錢,請替他償還。說完,老人安詳地閉上雙眼,睡去了。
這位老人就是大哲學家蘇格 拉底。 蘇格拉底(前470—前399年),既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又是一位個性鮮明、從古至今被人毀譽不一的著名歷史人物。
他的父親是石匠和雕刻匠,母親是接生婆。 青少年時代,蘇格拉底曾跟父親學過手藝,熟讀荷馬史詩及其他著名詩人的作品,靠自 學成了一名很有學問的人。
他以傳授知識為生,30多歲時做了一名不取報酬也不設館的社 會道德教師。許多有錢人家和窮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圍,跟他學習,向他清教。
蘇格 拉底卻常說:“我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過的。
他喜歡在市場、運動場、街頭等公眾場合與各方面的 人談論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戰爭、政治、友誼、藝術,倫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參戰,當過 重裝步兵,不止一次在戰斗中救助受了傷的士兵。
40歲左右,他成了雅典的遠近聞名的人 物。 蘇格拉底一生過著艱苦的生活。
無論酷署嚴寒,他都穿著一件普通的單衣,經常不穿 鞋,對吃飯也不講究。但他似乎沒有注意到這些,只是專心致志地做學問。
蘇格拉底的學說具有神秘主義色彩。他認為,天上和地上各種事物的生存、發展和毀滅 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
他反對研究自然界,認為那是褻瀆神靈的。他提倡人們認 識做人的道理,過有道德的生活。
他的哲學主要研究探討的是倫理道德問題。 蘇格拉底經常和人辯論。
辯論中他通過問答形式使對方糾正、放棄原來的錯誤觀念并幫 助人產生新思想。他從個別抽象出普遍的東西,采取譏諷、助產術、歸納、定義四個步驟。
“譏諷”即通過不斷追問,使對方自相矛盾,承認對此問題無知;“助產術”即幫助對方拋 棄謬見,找到正確、普遍的東西,即幫助真理問世;“歸納”即從個別事物中找出共性,通 過對個別的分析比較來尋找一般規律;“定義”即把單一的概念歸到一般中去。 蘇格拉底教學生也從不給他們現成的答案,而是用反問和反駁的方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 中接受他的思想影響。
請看一個他和學生問答的有趣的例子。 學生:蘇格拉底,請問什么是善行? 蘇格拉底:盜竊、欺騙、把人當奴隸販賣,這幾種行為是善行還是惡行? 學生:是惡行。
蘇格拉底:欺騙敵人是惡行嗎?把俘虜來的敵人賣作奴隸是惡行嗎? 學生:這是善行。不過,我說的是朋友而不是敵人。
蘇格拉底:照你說,盜竊對朋友是 惡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殺,你盜竊了他準備用來自殺的工具,這是惡行嗎?學生:是善 行。
蘇格拉底:你說對朋友行騙是惡行,可是,在戰爭中,軍隊的統帥為了鼓舞士氣,對士 兵說,援軍就要到了。但實際上并無援軍,這種欺騙是惡行嗎? 學生:這是善行。
這種教學方法有其可取之處,它可以啟發人的思想,使人主動地去分析、思考問題、他 用辯證的方法證明真理是具體的,具有相對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轉化。這一 認識論在歐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義。
蘇格拉底主張專家治國論,他認為各行各業,乃至國家政權都應該讓經過訓練,有知識 才干的人來管理,而反對以抽簽選舉法實行的民主。他說: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權柄、以勢 欺人的入,不是那些由民眾選舉的人,而應該是那些懂得怎樣管理的人。
比方,一條船,應 由熟悉航海的人駕駛;紡羊毛時,婦女應管理男子,因為她們精于此道,而男子則不懂。他 還說,最優秀的人是能夠勝任自己工作的人。
精于農耕便是一個好農夫;精通醫術的便是一 個良醫;精通政治的便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失敗,“三十僭主的統治取代了民主政 體。”
三十僭主的頭目克利提阿斯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據說,一次克利提阿斯把蘇格拉底叫 去,命令他帶領四個人去逮捕一個富人,要霸占他的財產。
蘇格拉底拒不從命,拂袖而去。 他不但敢于抵制克利提阿斯的非法命令,而且公開譴責其暴行。
克利提阿斯惱怒地把他叫 去,不準他再接近青年,警告他說:“你小心點,不要叫我們不得不再減少羊群中的一只 羊。”蘇格拉底對他根本就不予理睬,依舊我行我素。
后來,“三十僭王”的統治被推翻了,民主派重掌政權。有人控告他與克利提阿斯關系 密切,反對民主政治,用邪說毒害青年。
蘇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獄。按照雅典的法律,在法庭 對被告叛決以前,被告有權提出一種不同于原告所要求的刑罰,以便法庭二者選其一。
蘇格 拉底借此機會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他自稱無罪,認為自己的言行不僅無罪可言,而且是 有利于社會進步的。結果,他被叛了死刑。
在監獄關押期間,他的朋友們拼命勸他逃走,并 買通了獄卒,制定了越獄計劃,但他寧可死,也不肯違背自己的信仰。就這。
5.蘇格拉底提出的主張 簡潔點,回答用
背景:雅典社會道德淪喪、世風日下:
智者學派重視人的作用,但忽視道德
主張:倡導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
提出美德即知識,人應該具備美德,美德來自于知識,是關于善的知識
教育對美德同樣重要,可以使人認識自己靈魂內已有的美德
影響:是人類精神覺醒的重要表現,使哲學成為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其崇尚知識和自由探索的精神對后世西方哲學產生深遠影響
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對后來文藝復興運動起到一定的積極影響
6.關于蘇格拉底的資料,還有他的作品
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臘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并稱為“古希臘三賢”,更被后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身為雅典的公民,據記載蘇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進新的神和腐蝕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處死刑。盡管他曾獲得逃亡雅典的機會,但蘇格拉底仍選擇飲下毒堇汁而死,因為他認為逃亡只會進一步破壞雅典法律的權威,同時也是因為擔心他逃亡后雅典將再沒有好的導師可以教育人們了。
蘇格拉底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熱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對者。他一生沒留下任何著作,他的行為和學說,主要是通過他的學生柏拉圖和色諾芬著作中的記載流傳下來。關于蘇格拉底的生平和學說,由于從古代以來就有各種不同的記載和說法,一直是學術界討論最多的一個問題。
/view/*
7.蘇格拉底的個人簡介
蘇格拉底(希臘文:∑ωκρ?τη?(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
與他的學生之一是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并稱“希臘三賢”。 出生于伯里克利統治的雅典黃金時期,死于雅典的敗落時期。
(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后的三十人僭主集團倒臺后的時期)。出身貧寒,父親是一名雕刻師,母親為助產士。
蘇格拉底是一位個性鮮明,被人褒貶不一而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 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論和思想多見于柏拉圖和色諾芬的著作如《蘇格拉底言行回憶錄》。
蘇格拉底最后因觸犯了當時權貴的利益而被冠以腐蝕青年思想之名被迫飲毒堇汁而死。 他長期靠教育為業,蘇格拉底的教學方式獨特,常常用啟發、辯論的方式來進行教育。
蘇格拉底是柏拉圖哲學路線的創始者。蘇格拉底重視倫理學,是古希臘第一個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維去尋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學的創始人,他強調道德是由理性指導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識”,認為善出于知,惡出于無知。
在歐洲哲學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義的目的論,認為一切都是神所創造與安排的,體現了神的智慧與目的。提出了“自知自己無知”的命題,認為只有放棄對自然界的求索(因為那時神的領域),承認自己無知的人才是聰明人。
最有知識的是神,知識最終從神而來,真正的知是服從神。 在邏輯學方面,亞里士多德認為蘇格拉底提出歸納論證,從具體實事中找出確定的論點,并注意一般定義的方法,對概念作出精確的說明。
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主要認為是非有標準。傳說蘇格拉底的家庭生活不幸,其妻子是個潑婦。
蘇格拉底的法庭辯論 雅典的公民們!我①得到那個壞名聲,只是由于我有某種智慧。你們要問,是哪一種呢?我說就是人所能得到的那一種。
也可能我確實有那樣一種智慧;至于我剛才提到的那幾位所具有的,我想也許可以稱為超人的智慧。我想不出別的話來描述它,因為我自己根本不想要它。
誰要是說我想要,那是造謠,是對我的誹謗。公民們,即便你們覺得我下面的話很夸張,也請你們安靜地聽一聽,因為那話并不是我說的。
我要告訴你們,那是一位值得你們尊敬的人物說的。我要為你們引一位值得信任的證人來作證。
這就是那位德爾斐的神②。他會告訴你們我那點智慧是屬于哪一類的。
你們一定知道凱勒豐;他是我自幼的故交,也是你們的朋友,因為他曾經同你們一道被流放③,也是同你們一道回來的。這位凱勒豐的性格,你們都知道,是做什么事都很急躁的。
有一回他跑到德爾斐,冒冒失失地向神提出了一個問題--請不要打斷我的話--求神諭告訴他有沒有人比我更智慧。女祭司傳下神諭說,沒有人更智慧了。
凱勒豐本人已經去世了,可是他的兄弟在這里,可以證明我說的是實話。 為什么我要提這件事呢?因為我要向你們說明自己得到壞名聲的原因。
我聽到這個神諭的時候,心里暗暗地想,神的這句話能是什么意思呢?他這個謎應該怎么解呢?因為我知道自己沒有智慧,大的小的都沒有。那么,他說在人間我最智慧,是什么意思呢?他是神,不可能說謊,那是同他的本性不合的。
我經過長期考慮,想出一個辦法來解決問題。我想,如果能找到一個人比我智慧,那就可以到神那里去提出異議了。
我可以說:你說過我最智慧,可是這里就有一個比我更智慧呀。
于是,我就去訪問一位以智慧著名的人物,對他進行觀察。他的名字我不用說了;這是一位政界人士,我選他來試試。
結果,我一開始同他談話,就不能不想到他實在不智慧,盡管很多人以為他智慧,他也自以為智慧。因此我就試圖向他說明,他自以為智慧,其實并不真智慧。
結果他恨我了,當時在場的一些人聽到我的話也恨我了。于是我就離開了他,心里暗想:好吧,盡管我并不以為我們人中間有誰知道什么真正美、真正好的東西,可我還是比他好一點,因為他一無所知,卻自以為知道,而我既不知道,也不自以為知道。
在這一點上,我似乎比他稍有高明之處。后來我又訪問了另外一位更加自以為智慧的人,結果也是一模一樣。
于是我有樹立了一個敵人,他身邊的許多人也都成了我的敵人。 我一個接著一個地考察人,并不是沒意識到自己激起的敵意。
我也曾為此悔恨、畏懼,但我不能不這樣做,因為我應當首先考慮神的話。我心里想:我必須把所有顯得智慧的人都訪問到,把神諭的意義找出來。
我對你們不能不說實話,公民們,我向你們發誓,憑著犬神發誓,我看來看去,發現那些名氣最大的人恰恰是最愚蠢的,而那些不大受重視的人實際上倒比較智慧,比較好些。我要告訴你們,我到處奔波,付出了巨大的勞動,最后發現那個神諭是駁不倒的。
我看了政界人士以后,有去看那些詩人:悲劇詩人,歌頌酒神的詩人,已經各種各樣的詩人。我對自己說:在他們那里你就會馬上露原形了,就會發現自己比他們無知了。
于是我就拿出幾段他們最得意的作品,請教他們到底是什么意思,心想他們總能教我點東西。你們相信嗎?我幾乎不好意思說出真相,可是必須說,在座的諸位幾乎沒有一位不比他們強,哪一位都能對他們的詩談出些道理,就是他們本人說不出所以然。
我這才明白了,詩人寫詩。
8.我要找蘇格拉底的資料
蘇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是古希臘的哲學家和教育家,生于雅典一個平民家庭,父親是雕刻匠,母親是接生婆。
蘇格拉底一生經歷了雅典民主制度由盛到衰的過程。在他青少年時代,雅典的民主制度蒸蒸日上,盛極一時。
由于伯里克利的改革,過去只有上層貴族能享受到的權利,現在一般公民也能享受到。像蘇格拉底的父親這樣的手工業者也有參加選舉和擔任公職的權利。
希波戰爭的勝利,使雅典成了愛琴海各城邦的盟主,迅速繁榮富足起來。這時雅典工商業發達,文化藝術達到當時最高的水平。
但是繁榮富足背后也隱藏著危機。雅典人開始變得驕傲自滿、奢侈淫逸、見利忘義、道德敗壞。
民主制度逐漸變質,變成無政府主義,國家政權被一些爭權奪利和平庸無能的人所掌握,民主徒有形式。這樣,雅典經過一段時期的繁榮之后,逐漸走向衰落,最后竟在與斯巴達的戰爭中吃了敗仗。
中年以后的蘇格拉底目睹了雅典的衰落過程。 蘇格拉底熱愛祖國雅典,熱愛雅典的人民,眼看著雅典城邦日益衰落,民風日下,他十分悲痛,決心用自己畢生的精力來挽救祖國的命運。
為了保衛祖國,他三次從軍作戰。在戰斗中,他機智勇敢,不僅能英勇殺敵,而且能保護戰友,曾兩次冒死救出他的學生和戰友。
和他一起作戰的戰友都說,與蘇格拉底在一起作戰就會感到安全。在行軍中蘇格拉底特別能吃苦耐勞。
有一次行軍正值嚴冬,他穿著單薄的衣服,光著腳在冰上行走,卻和穿著鞋的士兵走得一樣好。他從小注意鍛煉身體,體格強健,這為他行軍作戰置若等閑、奮不顧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提高雅典人的道德水平和造就治國人才,蘇格拉底潛心研究哲學并積極從事教育工作。 在他以前,希臘的哲學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構成的等問題,后人稱之為“自然哲學”。
蘇格拉底認為再研究這些問題對拯救國家沒有什么現實意義。出于對國家和人民命運的關心,他轉而研究人類本身,即研究人類的倫理問題,如什么是正義,什么是非正義;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誠實,什么是虛偽;什么是智慧,知識是怎樣得來的;什么是國家,具有什么品質的人才能治理好國家,治國人才應該如何培養,等等。
后人稱蘇格拉底的哲學為“倫理哲學”。他為哲學研究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使哲學“從天上回到了人間”,在哲學史上具有偉大的意義。
蘇格拉底終生從事教育工作,具有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論。但是他并沒有創辦自己的學校。
那么他在哪里施教呢?他怎么施教呢?廣場、廟宇、街頭、商店、作坊、體育館,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場所。青年人、老年人、有錢人、窮人、農民、手藝人、貴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對象,不論是誰,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熱情施教。
當時的其他教師——智者,是收取學費的,他們以當教師作為賺錢的手段,而蘇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學費的,他是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義務教師,因此蘇格拉底一生都很清貧。 蘇格拉底對教育的意義、目的、內容和方法,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張。
他認為,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他認為,無論是天資比較聰明的人還是天資比較魯鈍的人,如果他們決心要得到值得稱道的成就,都必須勤學苦練才行。
蘇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國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沒有好的領導人,民主制度變成了極端民主化,變成了無政府主義,連國家領導人都用抓鬮或抽簽的辦法選出來。
蘇格拉底對此十分痛心。他認為治國人才必須受過良好的教育,主張通過教育來培養治國人才。
為了培養治國人才,他付出了畢生的精力。 關于教育的內容,他主張首先要培養人的美德,教人學會做人,成為有德行的人。
其次要教人學習廣博而實用的知識。他認為,治國者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
他說,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贊揚的人都是那些知識最廣博的人,而受人譴責和輕視的人,都是那些最無知的人。最后,他主張教人鍛煉身體。
他認為,健康的身體無論在平時還是在戰時,對體力活動和思維活動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體不是天生的,只有通過鍛煉才能使人身體強壯。
在教學的方法上,蘇格拉底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特的教學法,人們稱之為“蘇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則稱之為“產婆術”。他母親是產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學方法。
他母親的產婆術是為嬰兒接生,而他的“產婆術”教學法則是為思想接生,是要引導人們產生正確的思想。 “蘇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終是以師生問答的形式進行的,所以又叫“問答法”。
蘇格拉底在教學生獲得某種概念時,不是把這種概念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先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如果學生回答錯了,他也不直接糾正,而是提出另外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從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確的結論。 蘇格拉底倡導的問答法對后世影響很大,直到今天,問答法仍然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
盧梭、布魯納等人提倡的“發現法”,也明顯受到蘇格拉底方法的啟發。 由于蘇格拉底堅持真理、主持正義,經常批評雅典統治階層的腐敗,甚至批評一些**,因而遭到他們的忌恨。
在他70歲的時候,他被雅典的統治者以“不敬神”。
9.希臘的蘇格拉底的介紹
蘇格拉底出身平民,他的父親是一個石匠。
他從小跟父親學手藝,掌握了一手熟練的雕刻技術。本來蘇格拉底有可能成為一個雕刻家的,但他的興趣并不在雕刻石頭,工作之余,他總是挑燈夜讀,朗誦那膾炙人口的荷馬史詩和其他著名的詩篇。
有些時候,他出入雅典劇院,欣賞埃斯庫羅斯的悲劇,或者徘徊于市政廣場,緬懷英雄們的業績。 史書記載,蘇格拉底的長相丑陋,禿腦袋、大扁臉、突眼睛、朝天鼻,還有一張其大無比的嘴巴。
但蘇格拉底對自己的相貌卻有著與眾不同的看法:“實用才是美的。一般人的眼睛深陷,只能往前看;而我的眼睛可以側目斜視。
一般人的鼻孔朝下,因而只能聞到自下而上的氣味;而我可以聞到整個空氣中的美味。至于大嘴巴、厚嘴唇,可以使我的吻比常人更加有力、接觸面更大。”
他的怪模樣常常成為朋友們的笑柄,但他從不介意。 他雖然很貧困,但對自己的石匠工作并不十分賣力,只要收入夠一家糊口就不多干了。
他寧愿上街去和人聊天。 他總是在天亮前起床,匆匆忙忙地吃些浸了酒的面包,穿上長袍,披上件粗布斗篷,便出門去了。
他常在商店、寺廟、朋友家、公共浴室,或者是一個街口與人辯論。雅典當時辯論成風,形成熱潮。
他的妻子是個愛嘮叨的女人,而且脾氣暴躁,常為一點小事就拿蘇格拉底出氣。有時候,他妻子當街怒罵他,蘇格拉底只是低頭聆聽著,并不回嘴。
這時,連他的學生們都看不下去了。但事后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我每天要同各種人打交道,如果我能忍受她的壞脾氣,那么,在與別人的交談中,就不會有什么事能令我不快了。”
蘇格拉底生活在雅典的全盛時期。這時雅典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蘇格拉底開始了他在哲學領域里的遨游。他既不局限于前人的知識,也不滿足于自己所學,他整日思考、探索,甚至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終于,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提出了一系列哲學命題,成為西方一代哲學大師。 他在講授哲學、探討道德問題時,并不是一味地說教,而是談吐優雅,性情溫和,絕不自以為是,好為人師。
他思路敏捷,語言生動,充滿幽默,洞察秋毫。 蘇格拉底的談話方法,也被人稱為“蘇格拉底方法”,就是引導人們去不斷思索。
他總是裝出自己什么也不懂的樣子,引起別人提出問題,然后他不斷地反問請教,啟發對方去懷疑自己的前提,發現真理。他認為,自己的任務就是充當“智慧的助產士”。
在辯論中,他常常走到講話人的前面,不管他是一位偉大的演說家還是什么人,問他究竟是否知道自己在談論什么。 一次,一個著名的政治家在演說。
演說的內容是如何愛國,講到最后,那人卻滔滔不絕地大談勇氣,大談為國獻身的光榮。這時蘇格拉底走上前去問他:“這位先生,請原諒我打斷您的講話。
請問,您說的勇氣,究竟是指什么呢?” “勇氣就是要在危急的時刻堅守崗位。”那人簡短地回答。
“但是正確的戰略要求你撤退呢?”蘇格拉底又問道。 “那——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你不應該再堅守崗位了。” “這么說,勇氣既不是堅守崗位,又不是撤退了?那么,您說的勇氣到底是什么呢?” 這個演說家皺眉頭了:“你贏了。
說實話,我也不太清楚。” “我也不清楚,”蘇格拉底說,“不過,我覺得勇氣是去做合理的事情,不管是否危險。”
“這話說得不錯。”人群中有人喊道。
蘇格拉底繼續說:“勇氣就是在危險的時刻,保持頭腦的清醒,鎮定而沉著。從這一意義來說,它的反面就是感情的過度沖動,以至失去理智。”
蘇格拉底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公元前406年,他六十二歲,在雅典的最高行政機構五百人院任職。
這一年,雅典正在與斯巴達進行戰爭。雅典海軍在一次海戰中擊敗斯巴達海軍而獲大勝,但由于突然來了暴風雨,指揮官把打撈陣亡將士的工作給耽擱了。
這引起死者家屬的不滿。這時,反對派趁機攻擊當政的十位將軍,法庭表決的結果,十位將軍因玩忽職守罪被判死刑。
蘇格拉底獨自一人反對眾人的意見。他認為,不管他們是否有罪,把個別人作為一個整體來審判是不公正的。
因此,他決定不參與表決。 蘇格拉底堅持自己的信仰,并不惜為此獻出自己的生命。
在學生們眼里,蘇格拉底是一個最和藹可親的人。但在那些保守派眼中,他是一個危險分子。
他的執著、正直得罪了不少人,最終招來了殺身之禍。 公元前399年的一天,一位悲劇作家狀告蘇格拉底。
他對法官說:“法官大人,我認為蘇格拉底從不敬神,而且還向年輕人宣揚他那離經叛道的主張。” 蘇格拉底拒絕認罪,他在法庭上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諸位先生,你們誰都清楚,我的言行一直有利于國家,有利于社會。
法庭不僅不應該審判我,而且應該賜給我榮譽,讓我到衛城的圓頂餐廳上免費就餐。” 陪審團認為蘇格拉底太頑固,竟敢蔑視法庭,決定判處他死刑。
他的學生們到監獄去看望他,并極力勸說他逃走。蘇格拉底卻說:“我一生都享受了法律的利益,我不能在晚年做不忠于法律的事。
服從法律是每個公民的天職,盡管法律也有不對的地方。作為一個好公民,我必須去死。”
最后的時刻到了,他的學生圍攏。
10.蘇格拉底所在時代背景
蘇格拉底(∑ωκρ τη );英譯: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臘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并稱為“古希臘三賢”,更被后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身為雅典的公民,據記載蘇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進新的神和腐蝕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處死刑。盡管他曾獲得逃亡雅典的機會,但蘇格拉底仍選擇飲下毒堇汁而死,因為他認為逃亡只會進一步破壞雅典法律的權威,同時也是因為擔心他逃亡后雅典將再沒有好的導師可以教育人們了。
姓名:蘇格拉底
外文名:∑ωκρ τη
國籍:古希臘
出生地:雅典
出生日期:公元前469(癸卯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399
職業:哲學家、教育家
主要成就:古希臘三賢之一,西方哲學的奠基者
英譯名:Socrates
著名思想:蘇格拉底教學法、蘇格拉底反詰法
主要領域:科學哲學、倫理學
師承:米利都學派、畢達哥拉斯
嗣響:后世的每一個人
分享百科名片:
生平
兒時
蘇格拉底出生于希臘雅典一個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是雕刻匠,母親是助產婦。 蘇格拉底生就有著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體。他容貌平凡,語言樸實,卻具有神圣的思想。他出生在希波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時刻,成長在伯里克利的盛世,當時正值智者從全希臘各地云集雅典,給民主制度雅典帶來了許多新知和自由論辯的新風尚的時期。當然,蘇格拉底也屬于智者派的代表。年輕的蘇格拉底曾向著名的智者普羅泰格拉和普羅第柯等人求教,討論各種重要的社會人事和哲學的問題。又曾從女智者狄俄蒂瑪受業。自稱有“靈跡”伴隨,預示以何事不當為,終身信奉。亦受奧爾斐秘教及畢達哥拉斯派的影響。蘇格拉底一生過著艱苦的生活。無論嚴寒酷暑,他都穿著一件普通的單衣,經常不穿鞋,對吃飯也不講究。但他似乎沒有注意到這些,只是專心致志地做學問。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記錄。
青年
蘇格拉底曾跟父親學過雕刻手藝。后來他熟讀荷馬史詩及其他著名詩人的作品,靠自學成了一名很有學問的人。他以傳授知識為生,30多歲時做了一名不取報酬也不設館的社會道德教師。蘇格拉底把自己看作神賜給雅典人的一個禮物、一個使者,任務就是整天到處找人談話,討論問題,探求對人自己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因此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過的,喜歡在市場、運動場、街頭等公眾場合與各方面的人談論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什么是虔誠?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氣?什么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什么知識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如果是,關于統治你學會了什么?你是不是教師?在教育無知的人之前你怎樣征服自己的無知?等等。貫穿這些討論的主題就是引導人們認識:在這些對于人至關重要的問題上,其實人是非常無知的,因此人們需要通過批判的研討去尋求什么是真正的正義和善,達到改造靈魂和拯救城邦的目的。蘇格拉底說:“我的母親是個助產婆,我要追隨她的腳步,我是個精神上的助產士,幫助別人產生他們自己的思想。”他還把自己比作一只牛虻,是神賜給雅典的禮物。神把他賜給雅典的目的,是要用這只牛虻來刺激這個國家,因為雅典好像一匹駿馬,但由于肥大懶惰變得遲鈍昏睡了,所以很需要有一只牛虻緊緊地叮著它,隨時隨地責備它、勸說它,使它能從昏睡中驚醒而煥發出精神。蘇格拉底把批評雅典看作神給他的神圣使命,這種使命感和由此而來的思考探索,便成為他生活與哲學實踐的宗旨。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會使許多人十分惱怒,要踩死這只牛虻,但神給自己的使命不可違,故冒死不辭。在此意義上,他自稱是針砭時弊的神圣牛虻。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蘇格拉底的資料簡短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