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單易懂的科學小知識
我們刷牙,因為牙齒上會有殘留的食物碎末,他們會腐蝕我們的牙齒,讓牙齒壞掉,造成牙疼,掉牙。
我們用香皂洗手,因為手上有細菌,香皂里面的物質能殺死細菌,保護我們的皮膚健康。
有點小朋友帶眼睛,因為凹透鏡有發散光的效果,讓物體產生的影像在眼睛前面放大,讓我們看的更清晰。
2.求各種生活中的科學小常識,要能自己操作示范的
科學小實驗1. 把一根筷子插入裝著米的杯子中,然后將筷子上提,筷子會把米和杯子提起嗎?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裝著米的杯子中,然后將筷子上提,筷子會把米和杯子提起嗎?材料:塑料杯一個、米一杯、竹筷子一根操作:1、將米倒滿塑料杯。
2、用手將杯子里的米按一按。3、用手按住米,從手指縫間插入筷子。
4、用手輕輕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來了。講解:由于杯內米粒之間的擠壓,使杯內的空氣被擠出來,杯子外面的壓力大于杯內的壓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間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將成米的杯子提起來2. 食鹽黏結劑-科學小實驗食鹽黏結劑-科學小實驗小石頭拿爸爸的釣魚竿玩耍時,被媽媽訓了一頓,他撅起了嘴。
這時,哥哥安慰小石頭說:沒有釣魚竿也能釣冰。于是,小石頭的氣,頓時煙消云散。
“能釣冰?怎么釣啊?”怎么做呢?必備用品線、食鹽或氯化鈣(作干燥劑)、杯、冰塊(最好是四方形)。1.杯里裝冰塊,然后將線的一端搭在冰塊上。
2.在搭著線的冰塊上撒一些食鹽(或氯化鈣)。盡量把少量的食鹽撒在搭線的冰塊上。
3.等10-20秒后小心地提起線。為什么會那樣呢?冰塊隨線被提上來。
因為將食鹽放在冰上時,冰在低于0℃的溫度下也能被融化。所以,把食鹽撒在冰塊上時,結冰點就會更低,在0℃下結冰的冰塊便開始融化。
也就是說,撒有食鹽的部分,冰被融化,變成小水窩,將線埋于其中。但是,隨著冰塊的融化,鹽的咸度逐漸下降,使水的結冰點重新被提高而結冰。
于是線就被凍到冰塊里面了。這個原理被利用于我們生活中的還有哪些呢?冬天的大雪使路面結冰時,被用來做融化雪的物質(除雪劑)的,正是鹽或氯化鈣。
因為氯化鈣比鹽更有效,所以在一些國家主要使用氯化鈣。而平均氣溫稍高的日本,用廉價的鹽來除雪。
3.不會沉下去的硬幣材料:一枚分幣(干燥),一個透明的酒杯(認為這個比較好),水步驟:1.先往酒杯中加水,加到快滿的時候要小心,慢慢倒,讓水面和酒杯的口呈一個微拱形.2.用食指和拇指小心拿起硬幣,并輕輕移動到拱形的中心,在離水面很近的地方,松手(一定要輕,否則會沉下去),你會發現,硬幣就停留在拱形的中央,不會沉下去3.讓同學們觀看,并提問原理:水面的張力托起質量較輕的硬幣,使其停在水面上帶電的報紙思考:不用膠水、膠布等粘合的東西,報紙就能貼在墻上掉不下來。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材料:1支鉛筆;1張報紙。
步驟:1. 展開報紙,把報紙平鋪在墻上。2. 用鉛筆的側面迅速地在報紙上摩擦幾下后,報紙就像粘在墻上一樣掉不下來了。
3. 掀起報紙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會被墻壁吸回去。4. 把報紙慢慢地從墻上揭下來,注意傾聽靜電的聲音。
說明:1. 摩擦鉛筆,使報紙帶電。2. 帶電的報紙被吸到了墻。
3. 當屋子里的空氣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報紙從墻上揭下來,就會聽到靜電的劈啪聲。創造:請試一試,還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劑,而用靜電粘在墻上胡椒粉與鹽巴的分離思考:不小心將廚房的佐料:胡椒粉與鹽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將他們分離開呢?材料:胡椒粉、鹽巴、塑料湯勺、小盤子操作:1、將鹽巴與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攪拌均勻。3、塑料湯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鹽巴與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湯勺上。5、將塑料湯勺稍微向下移動一下。
6、鹽巴后粘附在湯勺上。講解:胡椒粉比鹽巴早被靜電吸附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重量比鹽巴輕。
創造:你能用這種方法將其他混合的原料分離嗎?帶電的氣球思考:兩個氣球什么情況下會相互吸引, 什么情況下會相互排斥?材料:打好氣的氣球2個、線繩1根、硬紙板1張操作:1 將兩個氣球分別充氣并在口上打結。2 用線將兩個氣球連接起來。
3 用氣球在頭發(或者羊毛衫)上摩擦。4 提起線繩的中間部位,兩個氣球立刻分開了。
5 將硬紙板放在兩個氣球之間,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講解:1 一個氣球上的電排斥另一個氣球上的電。
2 兩個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創造:你能用其它小實驗說明氣球帶電嗎?可愛的浮水印思考:宣紙上漂亮的圖案不是畫出來的,是怎樣制作出來的?材料:臉盆1個、宣紙1—2張、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約半盆)操作:1、在臉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輕輕碰觸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擴展成一個圓形。
2、拿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二、三下。3、然后輕碰墨汁圓形圖案的圓心處,看看有什么現象。
4、把書法用紙輕輕覆蓋在水面上,然后緩緩拿起,紙上印出什么圖案呢?講解:1、棉花棒碰觸時,墨汁會被擴展成一個不規則的圓圈圖形。2、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所涂上的少量油,就會影響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會呈現不規則的同心圓圖形。創造:試試其他的方法,改變水面上墨汁的圖形。
分合的水流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變成一股水流這是為什么呢?材料:鐵罐盒一個、錐子、水操作:1、在空的鐵罐盒底部用一根釘子在上面鉆5個小孔(小孔間隔只在5毫米左右)。2、將罐內盛滿水,水是分成5股從5個小孔中流出的。
3、用大拇指和食指將這些水流捻合。
3.小學生科普知識 短一點的
科技小知識
插頭小常識
為什么電風扇、洗衣機、電冰箱等家用電器大多用三線插頭?三線插頭與三相插頭有什么區別?
三相電器指三根不相同的火線,它們每兩根線之間的電壓都是380伏,一般用于動力系統,多見于工業用電。而家用電器一般采用單相電源供電,其三根線分別是火線、零線(中性線)和地線,火線和零線之間的電壓是220伏,所以這不是三相電,它的插頭和插座也不是三相插頭和三相插座,地線為的是保障安全。
具有降壓作用的水果
山楂;山楂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可選野山楂10粒(鮮品為佳),搗碎加糖30克,水煎常服,有良好的降壓、健胃作用。
香蕉;香蕉含有多種維生素,能清熱降壓,可常食。用香蕉皮或果柄30~60克,煎湯服也有效。有條件的取適量香蕉花煎水服,療效更佳。
荸薺;有清熱降壓的作用。可用鮮荸薺(洗凈、去泥)、海蜇(洗去鹽分)各30~60克,煮湯,日分3次服。既能降壓又可化痰止咳。
菠籮: 常食菠蘿能加強體內纖維蛋白的水解作用,對高血壓水腫、血栓形成等有改善血循環,消除水腫炎癥的良好作用。
烏梅:富含枸櫞酸,蘋果酸,琥珀酸。對高血壓頭暈失眠、夜難入睡,可取烏梅3枚加冰糖適量開水燉服,有降壓、安眠、清熱生津作用。
蘋果:內含蘋果酸、枸櫞酸、維生素A、B、C等10種營養素。常食蘋果可改善血管硬化.
科學飲乳小常識5則
喝牛奶有益健康,但不少人在喝奶方面還存在一些觀念上的誤區,現介紹一些科學飲乳的小常識。
1.晨起空腹喝奶不宜。因為人體空腹時胃腸蠕動快,牛奶中營養物質往往來不及被吸收就匆匆進入大腸。此外,大口喝奶的方法也不足取,因為這樣會減少在口腔中和唾液混合的機會,不利于消化吸收。喝牛奶前最好先吃些餅干、糕點等,或邊吃點心邊喝牛奶。
2.晚上喝奶更有利。科學研究發現,人體中的鈣代謝會有一個特殊的規律:晚間尤其是午夜之際,血漿鈣含量會出現一個"低谷",迫使機體通過調節機制調運一部分骨骼中的鈣來補充。這樣,血液中的鈣雖暫時得到維持,但骨骼中鈣卻有減少。牛奶中含鈣豐富,因此臨睡前喝杯牛奶,可補償人體夜間對鈣的需求。
3.牛奶不宜加糖煮沸。牛奶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在高溫條件下牛奶中的賴氨酸與糖發生梅拉德反應,生成一種新化合物--果糖基氨基酸。這種物質非但不能為人體消化吸收,反而影響人體健康,牛奶最好新鮮飲用,如太冷稍稍加熱即可。
4.不喜牛奶可飲酸奶。對牛奶有"反感"的人大多患乳糖不耐癥,這些人可嘗試飲用酸奶。酸奶中的乳糖含量大大降低,但幾乎保留了牛奶所有的營養,其中的乳酸菌在人體內能存活繁殖,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并提高免疫力。酸奶中不含抗菌素,易消化吸收所以能空腹飲用。
5.酸奶不能加熱飲用。喝酸奶主要吃它的營養和活菌,如酸奶加熱,人體只能喝到營養卻失去了有生物活性的乳酸菌,因此不要加熱后飲用。
4.急需
問:一列火車重30T,一座橋能載重20T,在沒有采取任何措施的情況下這列火車是怎樣順利通過這座橋的?
答:車長橋短。
有趣的數學小知識 你知道嗎?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著幾把尺子。 假如你“一拃”的長度為8 厘米,量一下你課桌的長為7 拃,則可知課桌長 為56 厘米。 如果你每步長65 厘米,你上學時,數一數你走了多少步,就能算出從你家到 學校有多遠。身高也是一把尺子。 如果你的身高是150 厘米,那么你抱住一棵大樹,兩手正好合攏,這棵樹的一 周的長度大約是150 厘米。 因為每個人兩臂平伸,兩手指尖之間的長度和身高大約是一樣的。要是你想量 樹的高,影子也可以幫助你的。你只要量一量樹的影子和自己的影子長度就可以 了。因為樹的高度=樹影長*身高÷人影長。這是為什么?等你學會比例以后就 明白了。 你若去游玩,要想知道前面的山距你有多遠,可以請聲音幫你量一量。聲音每 秒能走331 米,那么你對著山喊一聲,再看幾秒可聽到回聲,用331 乘聽到回聲 的時間,再除以2 就能算出來了。 學會用你身上這幾把尺子,對你計算一些問題是很有好處的。同時,在你的日 常生活中,它也會為你提供方便的。你可要想著它呀! 冬令時節,天寒地凍,小貓、小狗在睡覺時,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趴著身子, 而是喜歡蜷縮著。那么你是否想過這是為什么呢?它與數學有聯系嗎?我們先來 思考一道熟悉的數學問題,題目是:用12塊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小木塊搭成不 同的長方體,共有幾種不同搭法? 通過動手搭拼、試驗,得到4種不同的搭法。 利用學過的知識,可知道這4個長方體的體積都相等,而它們的表面積分別為: 50(平方厘米)、40(平方厘米)、38(平方厘米)、32(平方厘米), 即(圖4)的表面積最小。 這道題表明這樣一個數學規律:在體積相等的情況下,小正方體之間的重合部 分越多,其表面積就越小。 根據這個數學規律,我們不難悟出:小貓、小狗在冬天喜歡蜷縮著身子睡覺, 正是在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增加身子相互重合部分,因此,減少暴露在外面的表 面積,也就是受寒面積減少,散發的熱量也會減少。小貓、小狗在冬天蜷縮著身 子睡覺可以起到防寒保溫的作用。
5.小學生科學常識 小學生的 簡單點
2.被蚊子咬可以用肥皂水涂在上面,可以止癢.因為被蚊子咬的地方,蚊子會在那里吐一種酸.而肥皂水是堿性的.所以酸堿結合.1.為甚么星星會一閃一閃的? 我們看到星閃閃,這不是因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現變化,而是與大氣的遮擋有關。
大氣隔在我們與星星之間,當星光通過大氣層時,會受到大氣的密度和厚薄影響。大氣不是絕對的透明,它的透明度會根據密度的不同而產生變化。
所以我們在地面透過它來看星星,就會看到星星好像在閃動的樣子了。 2. 為甚么人會打呵欠? 當我們感到疲累時,體內已產生了許多的二氧化碳。
當二氧化碳過多時,必須再增加氧氣來平衡體內所需。因為這些殘留的二氧化碳,會影響我們身體的機能活動,這時身體便會發出保護性的反應,于是就打起呵欠來。
打呵欠是一種深呼吸動作,它會讓我們比平常更多地吸進氧氣和排出二氣化碳,還做到消除疲勞的作用呢。 3. 為甚么蛇沒有腳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鱗片,這是它們身上最外面的一層盔甲。
鱗片不但用來保護身體,還可以是它們的「腳」。 蛇向前爬行時,身體會呈S形。
而每一片在S形外邊的鱗片,都會翹起來,幫助蛇前進時抓住不平的路面。這些鱗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并能推動身體向前爬行,所以蛇沒有腳也可以走動呀! 4. 為甚么向日葵總是朝著太陽開花 向日葵花盤下面莖部的地方,含有一種叫做「植物生長素」的物質。
這物質有加速繁殖的功用,但卻具有厭旋光性,每遇到光線時,便會跑到背光的一面去。 所以太陽升起時,向日葵莖部便馬上躲到背光的一面去,看起來整棵植物就向著太陽的方向彎曲了。
5. 為甚么人老了頭發便會變白? 我們的頭發中有一種叫「黑色素」的物質,黑色素愈多頭發的顏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話,頭發便會發黃或變白。
人類到了老年時,身體的各種機能會逐漸衰退,色素的形成亦會愈來愈少,所以頭發也會漸漸變白啊! 6. 為甚么螢火蟲會發光? 螢火蟲會發光因為在它們的腹部末端有發光器,發光器內充滿許多含磷的發光質及發光酵素,使螢火蟲能發出一閃一閃的光。 螢火蟲發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還有求偶、警戒、誘捕等用途。
這也是它們的一種溝通的工具,不同種類螢火蟲的發光方式、發光頻率及顏色也會不同,它們藉此來傳達不同的訊息。 7. 為甚么肚子餓了會咕咕叫? 肚子餓了便會咕嚕咕嚕地叫,這是因為之前吃進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雖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會繼續分泌。
這時候胃的收縮便會逐漸擴大,內里的液體和氣體便會翻攪起來,造成咕嚕咕嚕的聲音。 下次不要再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尷尬啊!因為這是正常的生理動作呢。
8. 為甚么駝鳥不會飛? 身型龐大的駝鳥類的一種,但它們卻不會飛上天啊!這不是因為它們的翅膀不管用,而是它們的羽毛都太柔軟,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適合飛行。另外,駝鳥的肌肉不發達,胸骨又平平的,對飛行都沒有幫助。
駝鳥生活在非洲,由于長期居于沙漠地區,身體為了適應環境,便逐漸演化成現在的樣子。 9. 為甚么罐頭里食品不容易變壞? 午餐肉、豆豉鯪魚、茄汁豆。
都是美味的罐頭食物,它們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變壞。
這因為罐頭是密封的,細菌便無法進入。 人們在制造罐頭食品的時候,把罐頭里的空氣全部抽出,然后把它封口。
在沒有空氣的情況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許細菌,它們也無法生存或繁殖啊! 10. 為甚么嬰兒剛出生時都會哭個不停? 嬰兒剛出生時都會呱呱大哭,這不是因為他們感到不開心,而是他們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著第一口的空氣呢! 當嬰兒離開媽媽身體出生時,他們吸進的第一口空氣會沖到喉部去,這會猛烈地沖擊聲帶,令聲帶震動,然后發出類似哭叫的聲音。 11. 為甚么蜥蜴的尾巴斷落后仍然不斷彈跳著? 為了保護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護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當受到襲擊時,尾巴更會因肌肉劇烈收縮而導致斷落。
基于斷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經活著,它會不斷彈跳,從而分散敵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脫。別以為他們的生命會這樣完結,其實只需多個月,尾巴又會重新長出來,繼續生活。
12. 為甚么松鼠的尾巴特別大? 別看輕松鼠的尾巴!松鼠在樹上跳來跳去的同時,它的尾巴正發揮很大的功用。它能夠令松鼠在樹上跳躍時得到平衡,避免掉下來受傷。
此外,這條大大的尾巴更能于冬天發揮保護的功用,緊緊圍著松鼠的身軀,既方便,又實用。 13. 為甚么人的大拇指不可以有一或三節? 一般人有五只手指,而手指的長度各有不同。
但是,有沒有人察覺到,除了大拇指外,其它手指也有三節,而唯獨大拇指只有兩節呢? 原來,它的節數正好配合其它四指。要是三節的話,大拇指會顯得沒有力,以致不能提起較重的物件;要是只得一節,它便不能自如地與其它四指配合抓緊東西! 14. 為甚么自己搔自己時不感到痕癢? 當別人搔自己時,我們會倍感痕癢,而且不斷大笑;可是,當自己搔自己的時候,我們不單不會大笑,而且更不感痕癢。
基于我們的思想上已有了準備,大腦會發出一種 「不會有危險」的訊息,神經亦隨之放松,所以便不會大笑起來和感到痕癢了! 15. 為甚么海水大多是藍、綠色? 望向大海,很多時也發現海水呈現藍。
6.生活與科學短篇短一點
我來回答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科學小常識。例如:“脫毛衣的時噼啪作響是怎么回事?”、“扁了的乒乓球為什么用開水一燙就會鼓起來?”等等。現在,我就一一解釋給你們聽吧。
記得去年暑假,媽媽帶了幾個乒乓球回來,我們爭先恐后地拿乒乓球。我們把乒乓球當做彈彈球一樣,扔在地上,讓它彈起來。突然,“嘎”的一聲吸引了我們的視線。原來是我表弟的球不小心被他踩扁了,他頓時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來。媽媽把它的球放在一個裝了開水的碗里,慢慢地,球鼓了起來。表弟不要那個濕了的球,就和我換了一個。我問媽媽:“媽媽,為什么扁了的乒乓球放在開水了一會兒就鼓起來了?”媽媽說:“這是利用了熱脹冷縮的原理,乒乓球里的空氣受熱后體積膨脹,把扁的地方頂起來,乒乓球就復原了。”
一年冬天,我又發現了一個問題。
一天晚上,在我脫下厚厚的毛衣準備睡覺的時候,聽見毛衣發出了噼噼啪啪的聲音,我很好奇。我跑去問媽媽:“媽媽,我脫毛衣的時,毛衣怎么會發出聲音呢?”媽媽說:“可能是靜電,我也不清楚。”
我立刻穿好衣服去查資料。哦,原來,這是摩擦產生的靜電發生了放電現象。我們白天穿著毛衣的時候,由于不停地運動,毛衣與襯衣,襯衣與身體之間不斷地摩擦,使得身體和衣服上都帶上了電荷。這些正負電荷重合,發生放電現象,于是,我們就會聽見“噼啪”的聲音。啊,原來是這樣啊。原來生活中有這么多關于科學的小竅門呀!
所以,我們要勇敢地去探索、探究,靠自己獲得知識。
7.有關生活的科學常識
1。
在家中的浴室或廚房里,有沒有一些利用吸盤壓在墻上的勾子?你有否留意這些勾子要比用膠紙黏附在墻上的勾子更為有力呢?你知道為什么會這樣的嗎? 2. 當你吃薯條或牛扒的時候,很多時都會加入一些茄汁。若把茄汁垂直倒出來的話,茄汁會流得很慢,但如果把茄汁傾斜,便沒有問題了。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會這樣的呢? 3. 當我們更換水族箱內的污水時,只須拿一條注滿了水的軟膠喉,把膠喉的一端放在水族箱里,另一端放在一個位置較低的水桶里,便可把污水從水族箱里抽出。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4. 你有否發現當我們傾倒煉奶的時候,如果只在罐上插上一個孔,煉奶便很難倒出來。
可是,如果在罐上插上兩個相對的孔,煉奶便很容易倒出來了。你知道這是甚么原因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