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買房的故事對白版搞笑的,在線等,急
男:乖乖,你怎么又生氣了
女:哼,你還好意思說,你看我沒答應做你女朋友之前,你又是給我買早飯,又是給我打水,恨不得替我做所有的事,結果呢,我一答應你,你就對我愛理不理的,也不關心我了,你們男人,真是喜新厭舊,得到的東西就揮之即去,真沒一個好東西。
男:乖乖,你真是冤枉我了啊!我哪里是不疼你了,只不過我現在工作忙,我這么努力還不是為了你以后過得好些,你就不能體諒下我嗎?
女:我想想。你這么說也有道理。哎,我想起來了,你的工資以后百分之八十就上交吧!我給你存起,免得你亂花錢。話說,我看上個包,名牌啊,買不起,你不表示一下。
男:好好好,工資發了,我就買,別說一個,十個都行。
女:這可是你說的。
男:(低聲)叫我嘴賤。不過工資我還得交給我媽呢。她說以后娶媳婦用。
女:你是聽你媽的,還是聽我的。我說給我,你敢不給,當心你連媳婦都丟了。
男:你答應當我老婆了,走,現在就去扯證去,別說工資了,就是我整個人都交給你了。
女:(扭捏)哼,想得美。
(一起下場)
2.搜集新政下的個購房小故事
就從我身邊講吧。
我是做中介的。剛入行不久。好不容易跑完盤。熟悉了流程。不分晝夜的帶客戶看房。
黃天不負苦心人。四月初。一對溫州來的夫婦看中了一個豪宅。覺得還不錯。雖然價格有點高,但是想想現在漲的太厲害了。現在不買以后都不知道漲到多少。狠下心下了20W定金。房東價格什么都談拖,簽了合同拿了定金。就等過戶了。
我那個樂啊。這已經是鐵板定釘的事了。我的中介費也要到手了。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要倒霉喝涼水都能嗆死。沒過兩天新政出臺。整天耳朵里聽的。眼睛里看的都是解約。違約,心里那個撲通跳。最終客戶還是殺來要退錢。不買了。
到手的買賣就這樣沒了。心里痛。想想大環境下就認了。只能怪天。
于是把房東約出來退錢。可誰知房東說合同簽定了。堅決不退。夾在雙方受氣啊。
雙方堅持不下。客戶就把房東告了。告就告了。結果還說我們也有責任。把我們也卷進去了。搞的我那幾天連一個安穩覺都沒睡過。后悔啊。當初不做這個單子什么都沒了。
還好。后來判定違約我們沒有任何責任。才能安心下來。命苦啊。時運不濟.
3.五線城市年輕人的買房有什么故事
與一二線城市動輒上萬元甚至數萬元的房價相比,選擇在家鄉三四五線城市甚至縣城買房,成為眾多從農村涌向城市的年輕人安家置業的一種方式。
家在農村的小韓大學畢業后,回到了家鄉陜西銅川(據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的最新城市排名,銅川排在五線城市之列)某國有銀行工作。小韓的買房故事,要從2016年10月說起。
當時,父母借錢交了首付款,為他買一套房子。小韓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父母催他買房的理由是“有房子方便說媳婦兒”。
房子:結婚的籌碼2017年12月,小韓的房子交房,這讓他終于對買房子有點感覺了。“去年10月份我才辦好公積金貸款,開始還房貸。
直到拿到新房鑰匙,馬上面臨裝修,才感覺到壓力很大。”小韓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的壓力源于裝修的錢還沒有著落。
小韓的父母都是農民,家里的5畝蘋果園是所有家庭收入來源。2014年小韓從西安的一所重點高校畢業后,回到家鄉銅川工作,當時父母就催著小韓趕緊看房子。
按小韓的說法,他的兩個姐姐都已成婚,自己工作也穩定了,父母就想讓他早點買房,把婚事定下來。小韓說,“當時我還沒想好是否就在銅川一直呆下去,而且那時候也沒覺得房價會怎么漲,不想太早背上房貸,再說我也沒女朋友,就一直沒考慮買房。”
時間到了2016年下半年,小韓的父母坐不住了,眼看著房價從2014年的兩千多元漲到了當時的三千多元,再拖下去只會越來越貴。而小韓當時的心態也有了一些變化,幾次相親經歷讓他覺得,“相親時有套房子還是很重要的”。
根據小韓的觀察,對于農村人來說,如果男方在城里有房子,媒人幫你介紹對象時就會更積極,也更容易獲得女方認可;其次,相親時女方可能不會直接問房子的事,但會通過側面打聽男方是否有房子以及房子的位置、面積等;第三,現在農村很多年輕人都在進城買房,“不光在銅川,我們村在西安買房的人都有不少。” 小韓的房子買在銅川新區,周圍有幾所中小學,地理位置較好。
考慮到未來父母的養老問題,小韓選擇了一套135平方米的三居室。“我爸媽的意思就是,現在房子定了,隨時就可以結婚了。”
小韓說,雖然現在沒對象,但爸媽一直催著,自己也能明顯感覺到,相親時有房子還是很有幫助的。房款:兩代人的壓力 據小韓介紹,2016年下半年,銅川市新區的房價在3500元/平方米左右,加上開發商給的折扣后,最后成交價在3300元/平方米左右。
小韓買的房子總價44萬元,首付款24萬元,貸款20萬元。但24萬元的首付對于一個農村家庭而言算是巨款了。
家里的蘋果園每年有4萬~5萬元收入,買房時小韓父母拿出了10多萬元,小韓自己拿了3萬元。之后,小韓父母又向親戚借了7萬元,補足了首付款。
每月1200元的月供由小韓自己來還。“我每個月工資3000多元,加上公積金還房貸倒沒有什么壓力,但是現在馬上面臨裝修,又得借好幾萬元,感覺對不起父母。”
小韓說,自己父母的觀念是不管貸款還是借錢,都想早點還上,不想背債。“所以買房后,他們工作特別拼,還建起了一個蘋果代收庫房,幫外地蘋果商收蘋果,每年能多收入約一萬元。”
但小韓自己的想法是,親戚的錢如果急用可以先還上,銀行的貸款還是慢慢還比較劃算。加上父母身體都不好,他不想讓父母太過勞累。
“這次新房就打算隨便裝一下,不敢借太多錢。”2017年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數據中心發布的“城鎮化全國入戶調查數據”顯示,21.6%的農村戶籍流動人口家庭已在城鎮買房,80%以上的新生代農民子女選擇在縣城及以上層級的城市定居。
現在,銅川新區的房價已經達到4000元/平方米左右,有的樓盤報價甚至已達4200元/平方米,“總體來看,父母讓買房是對的,畢竟房價漲了。”小韓說。
4.蓋房子的故事中三個年輕人各是怎樣蓋房子的
有三個蓋房子的年輕人,每人蓋一間房. 第一個邊蓋邊罵:“老子累得滿頭大汗卻讓別人來住,我憑什么認真?于是胡亂地蓋,把亂糟糟的牢騷也砌了進去,硬是把那間房蓋得像座墳墓. 第二個默默地干著,心想:”我既然拿了工錢,就理應好好的干.于是認真地干,砌墻的時候,也把自己的責任心小心翼翼地砌了進去,那間房蓋得挺結實. 第三個的心情則極像一首明亮的詩,他一邊揮汗如雨地砌著墻,一邊想:“等這里住上了人,房前種了花草,屋后垂著綠陰,那該多美!"于是越干越有勁,那間房不僅蓋得結實無比,而且蓋得美不勝收——他把自己金燦燦的幸福感全砌進去了. 至于結果——才過了三年,第一間房就列為“危房”,拆了.第二間房挺結實,住在里頭的人也挺安全.再看第三間,屋后結滿了金燦燦的果實,屋里不時傳出孩子們的笑聲,高墻上還爬滿美麗的花枝,遠遠地看吧,就像一個籠罩在花叢中的美麗的童話. 再打聽,才知道,第一個人未老先衰,早就什么也干不動了;第二個則身子骨硬朗,仍然干著他的老本行;第三個呢,因為深刻理解創造的意義,早已成為名揚天下的建筑大師了。
5.房子的故事兒童版20字
有一天,烏云籠罩著天空,漸漸地下起小雨來了,小雨 “淅瀝淅瀝” 地下個不停。
森林里的小猴子和大白兔在大樹底下躲雨,下雨天真冷啊!“唉。。” 大白兔冷的直跺腳,“咳。。” 小猴子冷得直咳嗽。他們說:“明天建座小房子吧!”
第二天,雨停了,太陽公公出來了,小鳥高興地“唧唧喳喳 ”叫個不停。小猴子把昨天說的話全都忘記了。他在大樹底下睡大覺。睡夠了,又是玩,又到樹上采果子吃,非常得快活!
小猴子去找大白兔一起玩,忽然,他聽見樹林里傳來一陣聲響,“嘭,嘭,嘭!” 原來,大白兔撿來了磚塊、樹枝和枯草,在建小房子。沒用多長時間,大白兔的小房子建成了,樹上的小鳥喳喳地叫 :“大白兔的小房子真好!”
大白兔請小猴子來瞧瞧。小猴子說:“這小房子,我才不喜歡呢!”
幾天后,天上“轟隆轟隆”打起了雷,“呼呼呼”刮起了風,“嘩嘩”下起了雨。大白兔躲在自己建的小房子里,淋不著雨。小猴子呢,沒地方住,只好躲在樹底下,“咳咳”的咳嗽,冷的直發抖。
大白兔招呼小猴子:“下雨了,快進我的小房子躲雨呀!”
大白兔和小猴子,互相緊挨著身子,親親熱熱。雨雖然越下越大,可他們一點也不冷,也沒有淋著雨兒。小猴子悄悄地對大白兔說:“你真好啊!我以后不貪玩,今天的事情今天做。”
大白兔笑著點點頭,他們就這樣緊挨著,一起聽著那雨點兒打在小房子的房頂上,發出“啪嗒,啪嗒”的聲音,那聲音就像琴聲一般,真好聽啊!
6.誰有關于不同消費觀的故事,除了中國美國老太太買房的故事
一個中國老太太和一個美國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中國老太太說:“我攢夠了30年的錢,晚年終于買了一套大房子。”美國老太太說:“我住了30年的大房子,臨終前終于還清了全部貸款。”這個故事在上世紀末廣為流傳,有的版本說老太太不是在天堂,而是人間相遇拉家常說的話。故事包含的意思很明顯:中國人觀念落后,不懂得超前消費貸款買大房子享受。一位研究房產市場走向的學者認為,中國城市居民這些年超越經濟實力大量買房和買大房,與此類宣傳有很大關系。中國人被“美國老太太”忽悠了。
當下中國的房產市場出現四種景觀:一是擁有私房者達到76%。美國是68%,英國67%,德國42%;二是房子越做越大,許多新房面積比發達國家普通市民的住房寬得多,想買小房買不到;三是買房者91%用按揭,按揭人群中31%的人月供占其收入50%以上,越過公認的警戒線,被稱為“房奴”;四是房價居高不下,又大又貴的房子使無房者處于兩難境地,不買吧,左鄰右舍大多都買了,而且房價上揚推動租價上漲;買吧,只能加入新的“房奴”隊伍中。
面對當前中國嚴峻的房產形勢,我想知道,當初講“老太太買房故事”的人到哪里去了?他現在怎么看中國的房市?
當然,把中國目前房市問題都歸咎于一個故事,或者講故事的人,肯定不符合事實,也不公平。實際情況是,當時中國老百姓手里多少有些積蓄,而住房條件普遍很差,急于改善。在那樣的大環境里,即使沒有老太太買房的故事,也會有別的故事或者說法,論證按揭買房的正確性。但我認為,制造或者轉述此故事的人,還是有一定責任的。
改革開放后,國人十分重視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的信息,凡是能模仿的事物都很快加以模仿,尤其是消費方面巴不得馬上與國際接軌。但是絕大多數人不可能到國外去看,去了的人也未必了解整體情況。
在這種背景下,首先講述“老太太買房故事”者,理應告訴人們:富裕的美國,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故事中老太太一樣貸款買私房,也有不少人像“中國老太太”一樣攢錢買房,甚至攢了錢也不買房而是租房。至于住房面積,發達和中等發達國家城市普通百姓也不追求寬敞,韓國城市里面積小于59平方米的小型住宅達到40%,日本普通人家的住房面積,大都是六七十平方米;而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為了省租金,租住兩室的公寓,女兒來了就加一個床,一間房睡三個人。比德國、日本和韓國窮得多的中國,現在城市里造的新房八九十平方米的房型都算是小的,動輒100多平方米,沒有錢節衣縮食借巨債購買,這是多么荒謬的事!
“老太太買房的故事”首創者和轉述者,對上述信息是不了解還是知道了故意隱瞞?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以上信息與買房故事一樣廣為傳播,中國人買房時就會多一份理智,中國城市房情或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值得憂慮的是,類似的片面性信息不只是住房,還有醫療衛生、教育、社會風氣等方面。去了趟國外的人,回來就喜歡在報章上大談見聞大講故事,動輒人家怎么樣,動輒發達國家如何如何。這些故事很多是夸大和失真的,即使是親眼所見,也往往是“片面和局部的”。有鑒于此,接受信息和聽故事的人要以自己的理性加以分析,千萬不能盲從,盲目模仿造成的苦果只能由自己去品嘗。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2017買房故事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