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制格言不超過50字
自由不是無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種能做法律許可的任何事的權力。
——孟德斯鳩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孟德斯鳩支配和統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專制政府中是永遠高舉著君主的鐵拳,但是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孟德斯鳩法律是一切人類智慧聰明的結晶,包括一切社會思想和道德。——柏拉圖沒有絕對的平等,也沒有絕對的權力。
人在天性上類同,就法律而言不平等,在政治上不平等,又不同類。——巴爾扎克人們嘴上掛著的法律,其真實含義是財富。
——愛獻生只要不違反公正的法律,那么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亞當·斯密一個細小的、瞬息即逝的期望可以經常地從純自然的環境中產生出來,而一個強烈而持久的期望,則只能來自于法律。
——邊沁法律的保護比個人的保護更有力。法律有效力國民便昌盛。
造法易,執行難。不確定性在法律中受到非難,極度的確定性反而有損確定性。
法律的解釋具有法律的效力。法學家的共同意見具有習慣的力量。
在用語中不存在模糊性時,不得允許探索用語的意圖。對制定法應當做嚴格解釋。
習慣是法律的最好解釋者。沒有法律就沒有犯罪,沒有法律就沒有刑罰。
(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實施違法行為或者是基于預謀、或者是基于沖動、或者是基于偶然。審判不應依照先例,而應依照法律。
沒有事先公布的法律就沒有刑罰。簡短是法律之友,極度的精確在法律上受到非難。
警察是法庭的仆人。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遲來的正義即非正義。
救濟走在權力之前,無救濟即無權力。法律乃是改革的主要力量,是解決沖突的首要渠道。
2.關于法律的格言
1、法律是人類社會實踐智慧的結晶,是為了維護人類正義道德和利益而制定的。
2、一個國家的法律,維護的是整個國家的穩定和繁榮,更是要保護全體公民的權利和利益不受侵害
3、在法律所規定的范圍內,人類享受著充分的自由,而離開了法律范圍的“自由”,最
終是對自由的毀滅。
4、學法、普法、懂法,不但是對自身利益的一種保護,更是對大多數人和整個社會利
益的一種貢獻。
5、法律是公民行為的準繩,公民以準繩唯命,一旦脫離,何去?何從?何喜?何憂?難了!
6、以法律為導向,用公仆的身份調解民眾之事;用法律作依托,行公民之義務維護法律之神圣。
7、有力不在個子高,有理不在聲音高,學法明理天下事,依法問題全能了。
8、法律與利益同在,依法與文明同行,在關鍵的時候都要想想應盡的義務。
9、法制保障了民主,法治促進了和諧,在非常時期更要維護群眾的權利和利益。
10、法律賦予公民的是權利和義務;公民依附法律的是人格和尊嚴。
3.關于法律的名言警句
1、美國霍姆斯《普通法》中提到的法律名言:
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種預測,即對公共權力通過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動產生影響的預測。
2、法國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提到的法律名言:
社會條約的目的是保護締約者。要想達到目的就必須使用手段,而這些手段和某些冒險,甚至和某些犧牲是分不開的。如果一個人在保全自己生命的時候要依靠別人,那么當別人的生命需要得到保護時,他也要獻出自己的生命。
而且公民自己也不應該去判斷法律要求他去冒的是哪種危險。當君主對他說“你要為了國家去死”,他就應該去死;正因為如此,他才一直都享受著安全,這樣他的生命才不是單純的自然的恩賜,而是國家的一種有條件的贈禮。
3、戰國商鞅在《商君書定分》中提到的法律名言: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白話譯文:制定法令一定使它明白易懂,愚人智者都能懂得。
4、美國的馬丁·路德·金在一次演講中,提及的關于法律的名言:
我們將以自己忍受苦難的能力,來較量你們制造苦難的能力。我們將用我們靈魂的力量,來抵御你們物質的暴力。我們不會對你們訴諸仇恨,但是我們也不會屈服于你們不公正的法律。你們可以繼續干你們想對我們干的暴行,然而我們仍然愛你們。
你們在我們的家里放置炸彈,恐嚇我們的孩子,你們讓戴著KKK尖頂帽的暴徒進入我們的社區,你們在一些路邊毆打我們,把我們打得半死,奄奄一息,可是,我們仍然愛你們。
5、戰國韓非子在《韓非子·詭使》中提到的法律名言:夫立法令者,以廢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廢。
白話譯文:確立法令的目的是為了廢止私行。法令得以貫徹,私行就必被廢止。
4.誰有關于法制教育名言警句,:短的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國王,除了法律就沒有別的上司。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象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
法律的真理知識,來自于立法者的教養。
法律解釋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尋獲其時代問題的答案。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后成果。
法律提供保護以對抗專斷,它給人們以一種安全感和可靠感,并使人們不致在未來處于不祥的黑暗之中。
法律顯示了國家幾個世紀以來發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視為僅僅是數學課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法律應該是穩定的,但不能停止不前。
法律職業的社會地位是一個民族文明的標志。
法治概念的最高層次是一種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礎,應該是對于人的價值的尊重。
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付給律師的費用不應據其在法庭上陳述時間的長短,而應據其辯護質量的優劣。
婚姻的結合要求夫妻雙方都要忠實,忠實是一切權利中最神圣的權利。
解釋法律系法律學之開端,并為其基礎,系一項科學性工作,但又為一種藝術。
盡量大可能把關于他們的意志的知識散布在人民中間,這就是立法機關的義務。
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話,全部藏書就會變成廢紙。
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為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為狂信。
民眾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
讓我們維護公平,那么我們將會得到更多的自由。
如果法律沒有恐懼支撐,它絕不能生效。
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
倘若世上沒有壞人,也就不會有好的律師。
憲法創制者給我們的是一個羅盤,而不是一張藍圖。
刑罰的威懾力不在于刑罰的嚴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
刑為盛世所不能廢,而亦盛世所不尚。
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惡行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
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國是距離法治最為遙遠的一種,甚至與歐洲形成了兩極相對的反差。
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么?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
5.關于法律的名人名言,
法律名言
憲法,就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
——列寧
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
——康德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
——孟德斯鳩
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種預測,即對公共權力通過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動產生影響的預測
——【美】霍姆斯《普通法》
法律的真諦,就是沒有絕對的自由,更沒有絕對的平等。
——我國著名法學家郭道暉
法律就像旅行一樣,必須為明天做準備。它必須具備成長的原則。
——著名大法官卡多左
法律所傳達的是一種超越暴力,超越權利的聲音,它所劃定的權利邊界雖然無形,卻深深地刻畫在人們的心靈之中。
——著名的法律學者
為了正義,哪怕它天崩地裂!
——古羅馬格言
法律之內,應有天理人情在。
——安提戈捏
法諺云,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
任何人無義務控告自己。
——法諺
自己不能成為自己案子的法官。
——法諺
法官諳知法律。
——法諺
任何人不得轉讓超過自己權利之權利。
沒有程序的正義就沒有實體的正義。
——法諺
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能看得見的方式得到實現。
——法諺
無救濟即無權利。
——法諺
法不禁止即自由。
——法諺
法無授權不得為,法無禁止不得罰。
舉證責任之所在,即敗訴之所在。
——法諺
在法庭上,只有證據,沒有事實。
——法諺
察是法庭的仆人。
——法諺
存疑時有利于被告。
——法諺
法官不能因沒有法律而不判案.
——法諺
約定必須遵守。
——法諺
遲來的正義即非正義。
——法諺
特例不應成為立法之依據。
——法諺
以公正的邏輯代替武力的邏輯是法律本質的全部所在。
——卜思天·儒佩基奇
人們在利用法律所給予的保護他們權利的機會時,財產是一個決定的因素。
——拉基斯
程序決定了法治與恣意人治之間的基本區別。
——[美]道格拉斯
如果同一批人同時擁有制定和執行法律的權利,這就會給人們的弱點以絕大誘惑,使他們動輒要攫取權力,借以使他們自己免予服從他們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執行法律時,使法律適合于他們自己的私人利益。
——[英]洛克《政府論》
只要愛自由,就足以建立共和國,但是,能夠維護共和國和使它繁榮的,只有愛法律。
——[法]馬布利
你所說的話不一定正確,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法]伏爾泰
那不知道自己缺乏自由之意志的人才是真正的貧窮者。
——[德]尼采
人一出生就口含一枚金幣,一面寫著平等,一面寫著自由,這枚金幣叫人權。
——盧梭
法律應當與道德保持一致。
——[美]富勒
法律應當與權利保持一致。
——[美]德沃金
法律應當與正義保持一致。
——[美]羅爾斯
在民主的國家里,法律就是國王;在專制的國家里,國王就是法律。
——[德]馬克思
6.有哪法律格言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5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6律者,定分止爭也。
8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9威不兩錯,政不二門,以法治國,則舉錯而已。
10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此謂為大治。11地者,政之本也。
13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14立法以典民則祥,離法而治則不祥。
16治大國若烹小鮮。1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19政者,正也。20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21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23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24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27水能載舟,亦能覆舟。28不法先王,不是禮義。
29立法而行私,與法爭,其亂甚于無法。30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32 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辟私怨。34善人賞而暴人罰,則國必治。
35殺盜人,非殺人也。36為國之道,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
37王者之政莫急于賊盜。38凡立公,所以棄私也。
40法者,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乎人間,合乎人心而已。41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為百人分也,由未定。
由未定,堯且屈力,而況眾人乎?積兔滿市,行者不顧,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雖鄙,不爭。
故治天下及國,在乎分定而已矣。42官不私親,法不遺愛,上下無事,唯法所在。
44法之功,莫大使私不行。 45 有權衡者不可欺以輕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長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詐偽。
46有法而行私,謂之不法。46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48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49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
51有治人,無治法。52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
53賞不行,則賢者不可得而進之;罰不行,則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54重其輕者,輕者不至,重者不來,此謂以刑去刑,刑去事成。
55法者,國之權衡也。57刑無等級,自卿相將軍以至大夫庶人,有不從王令,犯國禁,犯上制者,罪死不赦。
58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59 不以私害法,則治。
61法之不行,自上犯之。61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
62當殺而雖貴重,必殺之,是刑上究也。63法敗則國亂。
63法不阿貴,繩不撓曲。64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66國家必有文武,管治必有賞罰。67明法者強,慢法者弱。
68 賞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69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71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72一民之軌,莫如法。
74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75論其稅賦以均貧富。
77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后世。78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
79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81刑新國用輕典,刑平國用中典,刑亂國用重典。
82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83以八辟麗邦法,附刑罰:一曰議親之辟,二曰議故之辟,三曰議賢之辟,四曰議能之辟,五曰議功之辟,六曰議貴之辟,七曰議勤之辟,八曰議賓之辟。
84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86賞罰明則將威行。
88法正則民愨,罪當則民從。89法信于民。
89 志邪者不待成,首惡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論輕。90刺史守令殺人不待奏。
刑罰不足以移風,殺戮不足以禁奸。93法疏則罪漏,罪漏則民放佚而輕犯禁。
94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94刑一而正百,殺人而慎萬。
95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96政令必行,憲禁必從,而國不治者,未嘗有也。
97治國有兩柄:一曰賞,二曰罰。98設而不犯,犯而必誅。
100喜不應喜無喜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101刑罰知其所加,則邪惡知其所畏。
102準五服以制罪。103自始及終,往而不窮,變動無常,周流四極,上下無方,不離于法律之中也。
104夫人君所與天下共者,法也。105刑之為物,國之神器,君所自執,不可假人。
107刑網簡要,疏而不失。國家法令,惟須簡約,不可一罪作數種條。
格式既多,官人不能盡記,更生奸詐。109死者不可再生,用法須務存寬簡。
110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無忌之親戚,便欲撓法邪?111行賞之本,在乎勸善而懲惡。113法,國之權衡也,時之準繩也。
權衡所以定輕重,準繩所以正曲直。114諸化外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異類相犯者,以法律論。
五刑之中,十惡尤切。117 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
119當公法則不阿親戚。119石以砥焉,化純為利;法以砥焉,化愚為智。
121政不可寬,寬則人慢,刑不可急,急則人殘。123政包寬猛,法有弛張。
124賞務速而后有勸,罰務速而后有懲。126負債出舉,不得回利作本,并法生利。
127法令既行,紀律自正。129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
130 以變風俗,立法度為先。131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如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