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海頓的簡介及其代表作的鑒賞
海頓(1732~1809),奧地利著名作品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自幼在艱苦的條件下學習音樂,后進入匈牙利宮廷,開始創作大量作品,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音樂家。
海頓的創作涉及面很廣,其中以交響樂和弦樂四重奏最為杰出,他把交響樂固定為四個樂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為現代交響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被稱為“交響樂之父”和“弦樂四重奏之父”。
海頓還是現德國國歌的作者。
海頓一生創作了100多部交響樂,海頓是個很幽默的人,他的交響樂都很明快,無不反映他幽默的性格。
海頓的交響樂也有著很風趣的標題,比如“時鐘交響樂”是因為樂章中滴答做響的音樂;“鼓聲交響樂”是因為樂曲不同凡響的開始;“驚愕交響樂”是因為它可以讓任何打瞌睡的人驚醒;而“奇跡交響樂”在上演時出現了奇跡,觀眾席上的一架大吊燈在演出時掉了下來,砸向人群,這時觀眾們恰巧涌向前臺歡呼,所以沒有一個人受傷;“告別交響樂”就更有意思了,海頓用這首交響樂為樂隊的樂手們申請假期。
海頓管弦樂作品的顛峰之作就是他為倫敦音樂會創作的12部交響樂。
在這12部交響樂中,最后一部就是“倫敦交響樂”。“倫敦交響樂”顯示了海頓交響樂的成熟,盡顯古典風格。
海頓在室內樂中的成就也很豐富,他一生創作了70多首弦樂四重奏作品,除此,海頓還創作了一些奏鳴曲和鋼琴三重奏,并創作了一些歌劇、清唱劇、彌撒曲。在海頓的清唱劇中最著名的是《創世紀》和《四季》。
2.海頓的簡介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出生于奧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邊境的風景秀麗的羅勞村。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頗具創造精神的作曲家。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出生于奧地利和匈牙利邊境的一個貧窮的車匠家庭,27歲時受聘擔任匈牙利艾斯臺爾哈奇親王的樂長,任職達30年之久,他一生寫作了104首交響曲,4部清唱劇以“創世紀”和“四季”最為突出,同時也寫作了68首的弦樂四重奏,52首鋼琴奏鳴曲,以及一些20部歌劇(5部散失)、輕歌劇、13部彌撒曲和聲樂作品。
海頓的音樂幽默、悠閑、明亮、輕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始人,將傳統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展自行展開。后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亨德爾的影響,也受莫扎特的影響,產生旋律優美的抒情色彩,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他用弦樂四重奏代替鋼琴,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創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
海頓被尊稱為“交響樂之父”,同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為奧地利古典樂派●的杰出代表,綽號為“海頓老爹”。
3.海頓的簡單生平,作品特點,歷史地位,代表作是哪些
簡單生平:弗朗茨·約瑟夫·海頓出生于奧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邊境的風景秀麗的羅勞村。出生日期:1732年3月31日 ;逝世日期:1809年5月31日 ;師從:喬治·羅伊特爾;學生:貝多芬,胡梅爾,普萊耶爾。
作品特點:海頓音樂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把細微簡單的音樂主題擴展成宏大的結構。他的音樂通常濃烈飽滿,在一個樂章中的關鍵情節經常迅速展開。
他的音樂風格熱情、典雅,充滿了歡樂、幸福、和平的氣氛。他的音樂就象優美的田園詩一樣。他總是用這種筆調來歌頌大自然,歌頌生活。在他的作品中,還經常可以感受到鮮明的奧地利民歌風格。海頓作品的另一個特點是具有巧妙的幽默感,樂曲中充滿了愉快而別致的情趣。
歷史地位: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頗具創造精神的作曲家。
代表作品:《驚愕交響曲》《告別交響曲》《小夜曲》《吉普賽回旋曲》
簡介: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譯海登、海典、偕丁,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交響樂之父,出生于奧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邊境的風景秀麗的羅勞村。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頗具創造精神的作曲家。
海頓的音樂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始人,將傳統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展自行展開。后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韓德爾的影響,也受莫扎特的影響,產生旋律優美的抒情色彩,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他用弦樂四重奏代替鋼琴,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創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
他同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杰出代表,綽號為“海頓爸爸”。
人物評價:
海頓的音樂幽默、悠閑、明亮、輕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始人,將傳統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展自行展開。后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亨德爾的影響,產生旋律優美抒情色彩,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他用弦樂四重奏代替鋼琴,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創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
海頓被尊稱為“交響樂之父”,同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為奧地利古典樂派的杰出代表,綽號為“海頓老爹”。海頓29歲任宮廷樂長,從此綁定“老爹”的愛稱,直到77歲駕鶴西游。海頓旺盛的人氣,接得住群眾叫他“老爹”。有意思的是,連英國人贈送他的鸚鵡,但凡見了主人,也一口一個Papa。其實,無論交響曲還是弦樂四重奏都不是由他首創,不過,這兩個尊稱卻并過譽,因為正是在他的培植下,這兩種重要的器樂曲體裁才從草創進入了成熟階段。
德國作曲家瓦格納(1813-1883年)在評論海頓時曾這樣講道:他一生追求平靜安逸的生活和力圖保持受人敬愛的地位,所以他被看做唯命是從、卑躬屈節的人。海頓不像莫扎特那樣,敢于同封建勢力進行斗爭,更比不上貝多芬,英勇主動地向黑暗現實發動猛攻!海頓就是海頓,他雖有時對屈辱的處境感到痛苦,卻能安于現狀,自得其樂。他的音樂風格正如他的個性:樂觀、親切、真誠、爽朗、幽默。
在弦樂四重奏中,他采用“說話的原則”,即各聲部彼此像交談般地呼應,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復調的美感。莫扎特說:“從海頓那里我才第一次學會了寫作四重奏的真正方法。”在交響曲中,他“確立了以短小動機加以動力性展開的奏鳴性發展原則,廢除了數字低音的傳統,以及開始確立了近代管弦樂的編制和配器原則”。這些,都給予莫扎特和貝多芬很大的啟迪。
4.海頓的簡介
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著名的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最早期代表。
自幼在很艱苦的條件下學習音樂。1761年在埃斯特哈齊公爵家里當樂長,工作極繁重,地位卻很低下。但他在艱苦的環境中創作了大量作品,至九十年代初,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音樂家。后兩次去倫敦旅行,寫了十二部《倫敦交響樂》,是他一生中最優秀的作品,從此名震全歐。
他的創作涉及面很廣,其中以交響樂和弦樂四重奏最為杰出。他把交響樂固定為四個樂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為現代交響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他的音樂旋律豐富,經常流露出純樸開朗的鄉間氣息。在四重奏創作中,常用“說話的原則”,即把各部的主題彼此象交談般地呼應,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復調的美。
此外,他在樂曲的發展中常用“主題活用的原則”,這直接啟示著貝多芬“動機發展”的靈感。海頓還是現德國國歌的作者。
5.海頓簡介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德語:Franzz Jo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譯海登、海典、偕丁,奧地利作曲家。
海頓是繼巴赫之后又一位偉大的器樂作曲家,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杰出代表。海頓出生于奧地利和匈牙利邊境的一個小村莊羅勞,出身于一個貧窮的車匠家庭,27歲時受聘擔任匈牙利埃施特哈齊親王的樂長,任職達30年之久,他一生寫作了104首交響曲,兩部神劇《創世記》和《四季》,同時也寫作了大量的弦樂四重奏,鋼琴奏鳴曲,以及一些歌劇、輕歌劇、12部彌撒曲和聲樂作品。
海頓的音樂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始人,將傳統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展自行展開。后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韓德爾的影響,也受莫扎特的影響,產生旋律優美的抒情色彩,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
擴展資料人物成就:海頓被公認為交響曲和弦樂四重奏之父,并且是鋼琴協奏曲和鋼琴三重奏的開創者。盡管一些早期古典派如卡爾·菲利普·蒂安·巴赫的兒子)和雷歐波得·莫札特(莫扎特的父親)之于交響曲,都有重要的貢獻,但海頓的地位是無人可及的。
另外海頓將奏鳴曲式從原來的簡單的“兩步式”改進成為一種精巧靈活的風格。海頓還發明了奏鳴回旋曲式,一種帶有兩個主題的曲式。
他還是第一個將賦格和對位法引進古典音樂的杰出作曲家。海頓是奧匈帝國國歌《帝皇頌》、奧地利第一共和國國歌《永久的祝福》和聯邦德國國歌《德意志之歌》的作曲者。
海頓音樂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把細微簡單的音樂主題擴展成宏大的結構。他的音樂通常濃烈飽滿,在一個樂章中的關鍵情節經常迅速展開。
海頓的作曲實踐也影響了莫扎特和貝多芬。貝多芬的初期作品經常是以冗長松散的奏鳴式展開,但緊接著在他所謂的“中期”運用了海頓的方法,這就是在十分簡單的基調上逐漸發展出高度有機的音樂結構。
6.海頓的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
小夜曲 小號協奏曲
清唱劇《創世紀》
G大調第94號交響曲《驚愕》
d小調第一零一交響曲《時鐘》
升f小調第四十五交響曲《告別》
G大調《小夜曲》
《吉普賽回旋曲》
人物簡介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出生于奧地利和匈牙利邊境的一個貧窮的車匠家庭,27歲時受聘擔任匈牙利艾斯臺爾哈奇親王的樂長,任職達30年之久,他一生寫作了104首交響曲,4部清唱劇以“創世紀”和“四季”最為突出,同時也寫作了68首的弦樂四重奏,52首鋼琴奏鳴曲,以及一些20部歌劇(5部散失)、輕歌劇、13部彌撒曲和聲樂作品等。[1]
海頓的音樂幽默、悠閑、明亮、輕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始人,將傳統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展自行展開。后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亨德爾的影響,也受莫扎特的影響,產生旋律優美的抒情色彩,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他用弦樂四重奏代替鋼琴,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創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
海頓被稱為“交響樂之父”,同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為奧地利古典樂派的杰出代表,綽號為“海頓老爹”。
7.你知道海頓的哪些作品
我知道的海頓的作品有
交響曲
6號 D大調《早晨》
7號 C大調《中午》
8號 G大調《黃昏》
22號 降E大調《哲學家》
26號 d小調《悲歌》
30號 C大調《阿萊路亞》
31號 D大調《號角》
43號 降E大調《墨丘利》
44號 e小調《悼念》
45號 升f小調《告別》
48號 C大調《瑪麗亞?特蕾西亞》
49號 f小調弦樂《受難》
53號 D大調《至尊》
55號 降E大調《教師》
59號 A大調《火之交響曲》
63號C大調《羅克梭蘭尼》
69號 C大調《勞登》
73號 D大調《狩獵》
82號 C大調《熊》
83號 g小調《母雞》
85號 B大調《王后》
94號 G大調《驚愕交響曲》
96號 D大調《奇跡》
100號 G大調《軍隊》
101號 D大調《時鐘》
103號 降E大調《鼓聲》
104號 D大調《莎樂美》
歌劇《阿齊德和格拉特阿》序曲,1762年
歌劇《藥商》序曲,1768年
歌劇《不貞受騙》序曲,1773年前后(?)
歌劇《藥商》序曲,1768年
清唱劇《托比亞返回》序曲,1774年
歌劇《哲學家的靈魂》序曲,1794年(?)
歌劇《月亮世界》第三幕序曲,1777年
歌劇《無人島》序曲,1779年
歌劇《阿爾米達》序曲,1783年
歌劇《堅貞的結婚戒指》序曲,1777年
歌劇《勇士奧蘭多》序曲,1782年
歌劇《藥商》序曲,1768年
《我們的救世主被釘上十字架前的臨終七言或七部奏鳴曲帶有引子,結尾處是一場地震》樂隊曲,1785年
海頓的音樂風格熱情、典雅,充滿了歡樂、幸福、和平的氣氛。他的音樂就象優美的田園詩一樣。他總是用這種筆調來歌頌大自然,歌頌生活。在他的作品中,還經常可以感受到鮮明的奧地利民歌風格。海頓作品的另一個特點是具有巧妙的幽默感,樂曲中充滿了愉快而別致的情趣。
8.海頓的介紹
弗朗茲·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 著名的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最早期代表。
自幼在很艱苦的條件下學習音樂。1761年在埃斯特哈齊公爵家里當樂長,工作極繁重,地位卻很低下。
但他在艱苦的環境中創作了大量作品,至九十年代初,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音樂家。后兩次去倫敦旅行,寫了十二部《倫敦交響樂》,是他一生中最優秀的作品,從此名震全歐。
他的創作涉及面很廣,其中以交響樂和弦樂四重奏最為杰出。他把交響樂固定為四個樂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為現代交響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他的音樂旋律豐富,經常流露出純樸開朗的鄉間氣息。在四重奏創作中,常用“說話的原則”,即把各部的主題彼此象交談般地呼應,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復調的美。
此外,他在樂曲的發展中常用“主題活用的原則”,這直接啟示著貝多芬“動機發展”的靈感。海頓還是現德國國歌的作者。
9.海頓的個人簡介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奧地利音樂家。
海頓是繼巴赫之后的第一位偉大的器樂作曲家,是古典音樂風格的杰出代表。海頓出生于奧地利和匈牙利邊境的一個貧窮的車匠家庭,27歲時受聘擔任匈牙利艾斯臺爾哈奇親王的樂長,任職達30年之久,他一生寫作了96首交響曲,兩部清唱劇“創世紀”和“四季”,同時也寫作了大量的弦樂四重奏,鋼琴奏鳴曲,以及一些歌劇、輕歌劇、12部彌撒曲和聲樂作品。
他同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杰出代表,綽號為“海頓老爹”。青少年 海頓出生在當時奧匈邊境的一個叫做Rohrau的村子,父親是車匠。
盡管父母親不識樂譜,但在海頓的記憶里,一家人還有鄰居們經常在一起唱歌。在海頓很小的時候,人們就發現了他的音樂天賦。
他五,六歲時,也就是1737或1738年,被送到Hainburg an der Donau附近的親戚家,在那里接受教堂唱詩班的訓練。1740年,在當時維也納的斯蒂芬大教堂音樂總監Georg von Reutter下鄉選苗子的時候被相中。
Reutter把海頓帶到了維也納,在其后的九年里,海頓一直在兒童合唱團唱歌。在最后的四年是和他的弟弟 Michael在一起。
其間海頓學習唱歌、鋼琴和小提琴。Reutter修改了海頓的第一首作曲,但并未對他正規教授作曲課。
盡管如此,海頓還是學到了很多--主要是通過自學,另外他很小就開始享受維也納音樂環境的熏陶,這對一個音樂家來講是至關重要的。關于他是否在那時已經研習了Johann Mattheson的Der vollkommene Capellmeister和Johann Joseph Fux的Gradus ad Parnassum 歷史還無定論。
但這兩首作品成為海頓以后成長的基石。 1749年,海頓身體已經成熟,已經無法唱出兒童合唱團要求的童聲,于是被找了個借口趕出合唱團。
據說他在公園長凳上過了一夜,但隨后被朋友收留,開始了他的自由音樂人的生涯。 在這之后十年的艱難歲月里,海頓做過很多不同的工作,當過意大利作曲家Niccola Antonio Porpora的隨從。
他努力學習,以填補自己專業上的不足之處。并寫出了他的第一首四重奏和第一部歌劇。
在這期間,海頓的專業造詣逐漸提高,羽翼漸豐。 從1754年海頓開始擔任維也納出生的當時10歲的Marianna Martines 的鋼琴教師。
在他開始教她的時候,Marianna Martines已經彈得很好了。海頓住在學生家,不收學費以抵房費。
大概在1757年,海頓得到了他的第一個重要職位, 即擔任在Pilsen的Lukavec城堡的公爵Karl von Morzin的樂長。在他擔任這一職位的那些年里,他寫出了第一首交響樂作品。
作為樂長他指揮一個小樂隊,并為之寫出他的第一首交響樂、弦樂三重奏、卡薩欣(Cassationen)、弦樂四重奏。這些曲譜多為手寫,并沒有印刷。
Morzin公爵不久出現財政困難,于是不得不解散樂隊。但很快海頓就于1761年在Esterházy家族找到了一個類似的副樂長職位。
Esterházy家族在當時的奧匈帝國地位顯赫。后來樂隊的老樂長Gregor Werner于1766年去世,海頓升任正職。
在Esterházys擔任樂長時期 Ludwig Guttenbrunn所作海頓肖像, 大約在1770作為身穿制服并擁有官銜的宮廷樂長,海頓跟隨這個家族住過三個地方:大約離維也納50公里的艾森施塔特; 維也納冬宮,以及一個叫做Eszterháza的新城堡。這座城堡于1760年在匈牙利地界修建。
海頓當時的職責主要是作曲,領導合唱團,為宮廷成員演奏室內樂,以及組織歌劇創作。盡管眾多職責在身,海頓感覺很充實和快樂。
Esterházy的王公們(先是保羅二世-Paul Anton,然后尼古拉一世-Nikolaus I.)都很懂音樂,欣賞海頓的工作并給他創造必要條件以使他的才能得以發揮。他們每天都去聽合唱團的演出。
Eszterháza全景1760年,在擁有一份穩定樂長工作后,海頓與Maria Anna Keller結婚,但婚后感情不好。Maria Anna不生育,這讓海頓很失望。
有傳聞他與同是Esterházy樂團的歌唱演員Luigia Polzelli有染,并是她的兒子Anton的生父。 海頓在Esterházy三十多年擔任樂長期間,不但創作出大量音樂作品,風格也不斷有所創新,而且名聲在外。
逐漸地開始不但為雇主,也為公眾寫作。這期間他的著名作品如巴黎交響曲 (1785~1786年) 和最早為合唱版本的臨終七言就應國外邀請而作。
在1781年海頓和莫扎特成為好朋友,并從那時起對他以后的作品有了很深的影響。兩人經常喜歡一起演奏弦樂四重奏。
眾所周知,海頓在那時已經停止創作歌劇和交響樂,而這正是莫扎特的強項。莫扎特為此特意寫了首四重奏,以配合海頓剛剛完成的Op. 33系列。
莫扎特將這首作品獻給了海頓。 海頓于1785年2月11日加入共濟會所Zur wahren Eintracht。
莫扎特未能參加他的入會儀式,因為當天他必須出席他父親列奧波德·莫扎特的音樂會。莫扎特也是該組織的成員。
正是這種關系更加加深了海頓和莫扎特之間的深厚友情。 獨立音樂人 1790年Nikolaus大公去世,他的繼承人沒有絲毫的音樂品位,因此解散了宮廷樂隊并讓海頓退休。
海頓隨后接受了德國音樂經理人Johann Peter Salomon的邀請前往倫敦,加入他新組建的交響樂團及合唱團。 這兩次出行(分別于1791~1792年 和1794~1795年)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