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桂花樹的資料
桂花 學名 Osmanthus fragrans 別名 木犀、巖佳、九里香、金粟 科屬 木犀科、木犀屬 桂花原產我國西南部喜馬拉雅山東段,印度、尼泊爾、柬埔寨也有分布。
現四 川、云南、廣東、廣西、湖北等省區均有野生;淮河流域至黃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以北則多 行盆栽。比較集中的產區為江蘇蘇州光福、湖北咸寧柏墩、浙江杭州滿覺找、廣西桂林陽朔、四 川新鄉桂朔等處。
此外,武漢、南京、重慶、長沙等城市,近期都有大量種植。 桂花在日本及印度均有栽培。
18世紀70年代由我國廣州傳至英國。英國皇家邱園于1789年開 始栽培,以后歐洲一些國家相繼引種。
不過,引種成功能夠露地栽培的,還只是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國家。 桂花為常綠闊葉喬木,高可達15米,樹冠可覆蓋400平方米.桂花實生苗有明顯的 主根,根系發達深長。
幼根淺黃褐色,老根黃褐色。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異;插條埋入土中各 處易生不定根,但無明顯主根。
掛花分枝性強且分技點低,特別在幼年尤為明顯,因久常呈灌木 狀。密植或修剪后,則可成明顯主干。
樹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時顯出皮孔。葉面光滑,革 質,近軸面暗亮綠色,遠軸面色較談;橢圓形,長橢圓形、卵形、倒卵形、披針形、倒披針形、長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
桂花是喜光樹種,但在幼苗期要求有一定的庇蔭。成年后要求有充分光照,只有在全 日照條件下,方可枝葉茂盛,樹形優美,著花繁密。
它適宜生在溫暖的亞熱帶地區,不很耐寒,但 較之其他常綠闊葉樹種還是比較耐寒的。如在徐州、鄭州和西安等地,冬季極端最低溫度接近 -20℃,但只要小氣候良好,地栽佳花仍可存活、開花。
再向北去,遠離黃河北岸,則只能發展盆 栽桂花。 桂花對土壤、水分的要求不太高。
土壤不宜過濕,尤忌積水。一遇澇漬為害,根系就要腐爛, 葉片也要脫落,導致全株死亡。
它對空氣濕度有一定的要求。"霧密前山佳"、"山云漠漠桂花濕" 等我國古代名人的詩句,形象地說明了桂花開花要求有一段白天晴朗、夜晚冷涼兼有雨露滋潤的 霧濕條件。
桂花葉繁花密,需要耗去大量養分。它適宜生于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上,在粘重土壤上也能正常生長。
但是,它卻不耐土壤干瘠,否則生長特別緩慢,葉片普遍黃化,甚至發 生周期性枯頂現象。它適生在PH 5.5~6.5的微酸性土壤上,土質偏堿會導致桂花的生理缺鐵癥。
桂花的革質葉雖有一定耐煙塵污染的能力,但在經受污染后,常會出現只長葉不開花的現象。 桂花的生長發育規律:在長江流域一帶,桂花每年2月下旬一3月上旬開始抽發新梢。
一般新梢長5~25厘米,也有長達40厘米或以上者。調查表明:掛花枝條長度在50厘米以內者均能形成 花芽并易于開花,尤以5-15厘米的枝條著花最多。
掛花的花芽多著生在花枝頂節及其附近節位, 自頂芽向下6節以外很少著花。花芽的著生還與枝條年齡有關,一般枝齡在8年生以內的都能著 花,但以當年生枝著花最多。
3年生以上的枝條,著花量極少,生產價值不大。 通常花分兩次于國慶節前后開放,相隔2周左右。
花期常受氣溫和濕度的影響:秋季濕潤、氣 溫偏低時,花期較早;反之,如遇高溫干燥天氣,則花期相應延遲。根據蘇州光福產區數百年積累 的經驗,桂花花期物候共可分為10個期:萌動期、圓珠期、頂殼期、鈴梗期、香眼期、初花 期、盛花初期、盛花期、盛花末期、謝花期。
從花芽明顯肥大的圓珠期到謝花期,全部開花歷程約為 半個月。有觀賞價值的最佳觀賞期約為5-6天,而能采花利用的最佳采收期只有2-4天。
桂花的經濟壽命很長。以蘇州光福產區主栽品種俄銀佳,為例:定植5年后始花,10年后投產,每株產花O.5公斤;20年生可收花4-5公斤;50年生可收花15-20公斤;80年生可收花20-25 公斤。
只要管理得當,直至200-300年生,仍可維持一定的產量。這就進一步說明桂花是一個生 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部較高的園林樹種。
桂花果實一般在4-5月間成熟,當果皮由綠色逐漸轉變為紫藍色時即可采收。采收后灑水堆漚,清除果肉,陰干種子,混砂貯藏。
掛花種子有后熟作用,至少要有半年的 砂藏時間,貯藏至當年10月份進行秋播或翌年春播。根據廣西桂林地區經驗,砂藏初期要求砂層 偏于而不宜偏濕,砂的持水量以10%為宜;到了砂藏的中、后期,可逐步增加砂的持水量至50%, 以用手不能提出水分為度,以保證絕大部分砂藏種子能順利發芽。
在砂藏期間,還要注意防止種子雷變和鼠害。 播種一般實行條播。
播種時要將種臍側放,以免胚根和幼莖彎曲,影響將來幼苗的生長。播后 要薄蓋稻草,并搭蓋蔭棚。
一般每畝播種量20公斤,可產苗木25000-30000株。當年苗高約15-20厘米。
留床生長2年,第3年春季進行移栽培大。廣西桂林地區掛花每年結實,常用本法培育供園林綠化用的 大苗。
播種苗始花期較晚,一般在10年生后;又不易保持品種原有性狀。但其適應性較強,可用作本砧嫁接掛花的優良品種。
壓條繁殖: 一般分地面壓條和空中壓條兩種。桂花是灌木狀的小喬木,因此地壓桂花必 須選用低分技或叢生狀的母株,以便進行壓條作業;在蘇州光福地區,花農為不影響采花生產,是 采用局部壓。
2.關于桂花的介紹(短篇)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又名“月桂”、“木犀”。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科,為溫帶樹種。葉對生,多呈橢圓或長橢圓形,樹葉葉面光滑,革質,葉邊緣有鋸齒。樹冠圓球形。樹干粗糙、灰白色。葉革質,對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幼葉邊緣有鋸齒。花簇生,3一5朵生于葉腋,多著生于當年春梢,二、三年生枝上亦有著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黃、橙紅等色,香氣極濃。桂花的品種很多,常見的有四種:金桂、銀桂、丹桂和四季桂。果實為紫黑色核果,俗稱桂子。漢中的漢桂,是桂花中的佼佼者,馳名中外,享譽九州。漢中是蜚聲中外的“桂花之鄉”。
3.桂花的簡介
桂花是中國木犀屬眾多樹木的習稱,代表物種木犀,又名巖桂,系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質堅皮薄,葉長橢圓形面端尖,對生,經冬不凋。其園藝品種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銀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集綠化、美化、香化于一體的觀賞與實用兼備的優良園林樹種,桂花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堪稱一絕。
尤其是仲秋時節,叢桂怒放,夜靜輪圓之際,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在中國古代的詠花詩詞中,詠桂之作的數量也頗為可觀。自古就深受中國人的喜愛,被視為傳統名花。
以桂花做原料制作的桂花茶是中國特產茶,它香氣柔和、味道可口,為大眾所喜愛。桂花在園林建設中有著廣泛的運用。
擴展資料:
桂花適應于亞熱帶氣候地區。性喜溫暖,濕潤。種植地區平均氣溫14-28℃,7月平均氣溫24-28℃,1月平均氣溫0℃以上,能耐最低氣溫-13℃,最適生長氣溫是15-28℃。
濕度對桂花生長發育極為重要,要求年平均濕度75%-8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特別是幼齡期和成年樹開花時需要水分較多,若遇到干旱會影響開花,強日照和蔭蔽對其生長不利。
桂花喜溫暖,抗逆性強,既耐高溫,也較耐寒。因此在中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均可露地越冬。桂花較喜陽光,亦能耐陰,在全光照下其枝葉生長茂盛,開花繁密,在陰處生長枝葉稀疏、花稀少。
4.誰知道桂花的故事,說一個,短點的
父親在世的時候,我們當時住的院子面臨水塘,是一個老式的四合院,中間空的地方,父親種了一棵桂花樹,還有一棵石榴樹和葡萄樹。
因為父親特別的喜歡種花啊草的,父親的知識很淵博,懂的很多,我也是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喜歡花草和文學的吧。每到夏季的時候,我們姊妹幾個就睡在葡萄樹下,圍在父親的身旁,聽他給我們講故事,像織女牛郎,七仙女下凡等都是神話故事。
每年掛花開的時候,父親都要給我們講月里嫦娥和吳剛的故事,那是百聽不厭啊! 那時聽父親講了一個關于桂花樹的傳說,以稀還記住點內容;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桂林島上拄著一個叫象郎的人,他很喜歡桂花,他用了18年的時間培育了一棵桂花樹,但是他不知道桂花樹是桂花仙子變的,更不知道桂花仙子愛上了他。就在這年的仲秋之夜,仙子捧出桂花酒與象郎相見。
這事讓龜王和夫人知道了,他們搶走了桂花酒和仙子,逼迫她造出桂花酒。象郎歷盡艱辛,救出了仙子,但在返回途中背中飛劍遇難漓江邊,桂花仙子力戰龜蛇,為象郎報了仇,她將桂花酒灑向漓江邊。
從此,這里依山傍水,林木蔥蔥,桂樹成林,桂花片片,天降靈實,據說這就是“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廣西桂林得名的由來。
我很喜歡這個神話故事,父親雖然離開我們十多年了,看每到桂花開的季節,我都會想起他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