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人名字的來歷和含義簡短版
1、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出生時頭頂有些凹陷,又因其父叔梁紇因家中原有九女一子,但唯一的兒子卻有殘疾,與其母一起到曲阜東南的尼丘山求子,后果真降下一子,春秋時期家中長幼以”伯仲叔季“排序,孔子是家中的第二個男孩,因此取”仲“代表他在家中的排行。其父便為其取名為”孔丘“,字“仲尼”。
2、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但實際上他姓“羋”,并不姓“屈”;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
屈原在楚辭《離騷》中說:“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這四句的大意是:父親認為我的生辰好,為我起了一個好名字,名叫做“平”,字叫做“原”。東漢王逸在《章句》中解釋屈原的名字時說:“正,平也;則法也;靈,神也;均,調也。”,“言正平可法者莫過于天,養物均調者,莫神于地。” 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
“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征;“原”是又寬又平的地形,就是地的象征,這個名字也象征著一種經天緯地之才。
3、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的浪漫詩人,有”詩仙“之美譽。
相傳李白在抓周禮上拿了一本《詩經》,他父親很高興覺得自己兒子一定會成為詩人,但卻想到李白七歲都沒有想出一個好名字來,就在這年春天的某一日,父親對妻子和兒子說:”我想作一首春日絕句,只說兩句,你們各接一句,一句是春風送暖百花開,一句是迎春綻金它先來.“
母親想了又想說到:”火燒杏林紅霞落。“李白立刻接道:”李花怒放一樹白“父親聽了之后反復吟誦,覺得兒子果然文采非凡,十分高興,于是便取”李白“二字為名。
4、張居正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岳,幼名張白圭,張居正十二歲便參加童試,因其機敏靈俐深得荊州知府李士翱的憐愛,李士翱囑咐小白圭要從小立大志,長大后盡忠報國,并替他改名為“居正”。
5、柳如是
柳如是本名楊愛,后改名柳隱,字如是,又稱河東君,明末清初女詩人,秦淮八艷之一。秦淮河畔的勾欄瓦肆間,歌舞升平笙歌徹夜,風塵中世人首推“風骨嶒峻柳如是”。”
如是“也是佛經的常見開卷語中”如是我聞“有相似之處,但柳隱是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后取的名,本意是想同辛棄疾一樣的摒棄塵世心靜如水。
2.烏龍江名字的由來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福州南郊五虎山下并沒有烏龍江,有的只是一條很細的小河。山下的江邊村里有個姑娘叫倩姑。一日,倩姑與村里的姐妹們在小河邊嬉戲時拾到一枚花蛋,姐妹們嘻笑地想搶來看看,倩姑情急之下把小花蛋銜入嘴中,不料誤將小花蛋吞入腹中。
過了一段時日,倩姑產下一子。奇怪的是,這孩子一生下來就會叫娘,但是卻無形無影。倩姑很傷心,對她生下的孩兒說:“孩兒,娘辛辛苦苦把你生下來,你卻不讓為娘見你一眼、摸一下?”倩姑不知,這孩兒乃是烏龍下凡借腹出世,此乃天機,天機一旦泄露,凡間一場災難難免,這就是烏龍不現形的苦衷。但是,江邊村的鄉里在盼望它,娘親在痛苦中受折磨,它又于心何忍?于是它便答應了倩姑于端陽那天午時在枕峰山頂與她見面。
枕峰山古時與五虎山緊緊相連,江邊村就在兩山之間的小江邊。烏龍既已承諾,遂即前來準備現出原形。人道龍過雨來,烏龍所過之地普降大雨,天上烏云翻滾,頃刻間將日頭遮住,一會兒雷電交加,人們個個抱頭掩耳;鳥兒紛紛歸巢;猛獸都躍居山頂,吼聲連天……午時正刻,木盆的水蕩漾起來。不一會,水突然如噴泉,一個大水柱沖天而起。人們看去,一條銀色的蛟龍正朝倩姑搖頭擺尾:“娘!龍兒來啦!拜謝娘親!”倩姑見了龍兒,大喊“龍兒”,奮不顧身地撲上去,騎上龍背,俯身將龍兒緊緊抱住。霎時,木盆的水化作滔滔江水,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東海沖去,將枕峰山劈成兩片,形成峽南峽北對峙,江面寬達五里。江水一瀉千里,直沖東海。就這樣,烏龍江便造成了。
烏龍出世,將五虎山下一條小江沖成寬廣的浩瀚的烏龍江。烏龍江的水滋潤著江峽兩岸,枕峰山下七里一帶的鄉親無不歡欣鼓舞。然而,江邊村的人心里卻不平靜。那天全村人望著倩姑騎著烏龍騰空而去,悲喜交加:悲的是倩姑騎龍一去便再也未回返;喜的是烏龍出世,造江成功。
3.中國名橋名稱的由來要簡短的
雙源橋——橋中間有縱向的石欄隔斷,看去像是兩橋并列而立,據說左橋為升官橋,右橋為發財橋,左右橋各走一遭,意為左右逢源,此也即雙源橋名字的由來。
仙 人 橋 的 由 來 古時候,仙人橋那塊地方叫白龍澗,澗底深不可測,其中有六條白龍盤踞于此,為非作歹,興風作浪。當地百姓每年都要送去童男童女及牛羊祭品,稍有不周,冬刮狂風,夏降暴雨,災害不斷,生靈橫遭涂炭。
當地百姓上山打柴,如果誤入白龍洞,便成了6條白龍的美食。 在金閣山修行的何仙姑看在眼里,氣在心里,她不顧修行道淺,決定為民除害。
何仙姑同六條白龍從地上斗到空中,從山上斗到山下,直到斗得天昏地暗。整整年斗了七七四十九天,六條龍敗陣逃入了深水澗中,何仙姑從腰間抽出桃條笊籬,撈出了六條白龍,并將他們定在白龍澗上,供人們上山通過。
日久天長,六條白龍變成了六塊條石浮架在兩崖之間。人們為紀念何仙姑為民除害,遂命名為仙人橋。
西湖的斷橋: 斷橋位于里西湖和外西湖的分水點上,一端跨著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斷橋之名得于唐朝,其正名反而鮮為人知,當時是一座石橋,宋代稱保佑橋,元代稱段家橋。
在西湖古今諸多大小橋梁中,她的名氣最大。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經建成,時人張祜《題杭州孤山寺》詩中就有“斷橋”一詞。
其名由來,眾說紛紜,一說孤山之路到此而斷,故名;一說段家橋簡稱段橋,諧音為斷橋;一說古石橋上建有亭,冬日雪霽,橋陽面冰雪消融,橋陰面仍然玉砌銀鋪,從葛嶺遠眺,橋與堤斷之感,得名“斷橋殘雪”;也有人說,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多情的畫家取殘山剩水之意,于是擬出了橋名和景名,后一種說法似更為可取。現在的斷橋,是1941年改建,50年代又經修飾。
橋的東北有碑亭,內立“斷橋殘雪”碑。在《白蛇傳》中,白蛇娘子與許仙在此雨中相逢,借傘定情;又在此邂逅重逢,言歸于好。
因這段人與神之間的奇情奇事,斷橋名望冠于西湖且蜚聲天下,享湖上第一情人橋之譽。 上海朱家角的放生橋,則得名于這里有人們在橋頭將魚蝦放生的習俗.明清時代,每逢農歷初一,當地僧人都要在橋頂隆重舉行儀式,將活魚投入河中放生,以此彰顯對生命的尊重。
“放生橋”之名即由此而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虎山名字的來歷要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