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簡短的散文,優美的,100到200字左右
勞倫斯 (節選) 嚴寒持續了好幾個星期,鳥兒很快的死去了.田間和灌木籬下橫陳著田鳧、驚鳥。
畫眉等數不清的腐鳥的血衣,鳥兒的肉已被隱秘的老饕吃京了。 突然間,一個清晨,變化出現了。
風刮到了南方,海上飄來了溫暖和慰藉。午后,太陽露出了幾星光亮,鴿子開始不間斷地緩慢而笨拙地發出咕咕的叫聲。
這聲音顯得有些吃力,仿佛還沒有從嚴冬的打擊下緩過氣來。黃昏時,從河床的薔薇棘叢中,開始傳出野鳥微弱的啼鳴。
當大地還散落著厚厚的一層鳥的尸體的時候,它們怎么會突然歌唱起來呢?從夜色中浮起的隱約而清越的聲音,使人驚訝。當大地仍在束縛中的時,那小小的清越之聲已經在柔弱的空氣中呼喚春天了。
它們的啼鳴,雖然含糊,若斷若續,卻把明快而萌發的聲音拋向蒼穹。 冬天離去了,一個新的春天的世界。
田間里響起斑鳩的叫聲。在不能進入的荊棘叢底,每一個夜晚以及每一個清晨,都會閃動出鳥兒的啼鳴。
…… 當冬天抑制一切時,深埋著的春天的生機一片寂默,只等著舊持續沉重的阻礙褪去.冰消雪化之后,頃刻間現出銀光閃爍的王國.在毀滅一切的冬天的巨浪之下,蟄伏著的是寶貴的百花吐艷的潛力.有一天,黑色的浪潮精力耗盡,緩緩后移,番紅花就會突然間顯現,勝利地搖夷.于是我們知道規律變了,這是一個新的天地,喊出一個斬新的生活!生活! 不必再注視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鳥尸,也無須再回憶嚴寒中沉悶的響雷,以及重壓再我們身上的酷冷.冬天走開了,不管怎樣,我們的心會放出歌聲. …… 生命合死亡全不相容.死時,生便不存在,皆是死亡,猶如一場勢不可擋的洪水.繼而,一股新的浪頭涌起,便全是生命,便是銀色的極樂的源泉. 死亡攫住了我們,一切殘斷,沉入黑暗。.生命復生,我們便變成水溪下微弱但美麗的噴泉,朝向鮮花奔去.當周身的銀色斑點,炙熱而可愛的畫眉,再荊棘從中平靜的發出它第一聲啼鳴時,怎能把它合那些在樹林外血肉模糊,羽毛紛亂的殘骸聯系在一起呢?在死亡的王國里,不會有清越的歌聲,正如死亡不能美化生的世界. …… 從鳥兒的歌聲中,聽到了這場變遷的第一陣爆發.在心底,泉流在涌動,激勵著我們前行.誰能阻撓到來的生命沖動呢?它從陌生的地方來,降臨在我們身上,使我們乘上了從天國吹來的清新的柔風,就如向死而生的鳥兒一樣. 《鳥啼》是英國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勞倫斯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過描寫嚴冬消逝、春天來臨之際鳥兒的啼鳴,表達了作者對生與死的思考和對生命神奇的由衷贊美。鳥兒的囀鳴其目的指向是生命的欲望:創造新生而不是沉湎于死亡,鳥啼這一動物的本能行為由此獲得了意義的升華。
文章開始于對鳥兒死亡場景的描寫,讓人倍感凄涼,然而在天氣轉暖之后,鳥兒不停地啼鳴,呼告了一個春天新世界的到來,顯示了一種生命本身的張力。作者筆下的小鳥充滿了生命的沖動。
鳥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著嚴寒過后新生命的到來。在文中“鳥啼”象征新生命,“鳥尸”象征死亡,兩者在文中起到了 強烈的對比效果,肯定了生命沖動力量的不可阻擋。
文章啟示我們: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們是為著生的,或者是為著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質上不可兼得;同時,他也肯定了生命的價值,春天必然會來臨,誰也無法阻擋生命的沖動,無法阻擋我們對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與追求。 燈 巴金 我半夜從噩夢中驚醒,感覺到窒悶,便起來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氣。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腳下仿佛橫著沉睡的大海,但是漸漸地像浪花似的浮起來灰白色的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漸減淡。
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園,我終于分辨出來了。
在右邊,傍山建筑的幾處平房里射出來幾點燈光,它們給我掃淡了黑暗的顏色。 我望著這些燈,燈光帶著昏黃色,似乎還在寒氣的襲擊中微微顫抖。
有一兩次我以為燈會滅了。但是一轉眼昏黃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來。
這些深夜還燃著的燈,它們(似乎只有它們)默默地在散布一點點的光和熱,不僅給我,而且還給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這時候還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是的,那邊不是起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嗎?誰從城里走回鄉下來了?過了一會兒,一個黑影在我眼前晃一下。
影子走得極快,好像在跑,又像在溜,我了解這個人急忙趕回家去的心情。那么,我想,在這個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燈光會顯得是更明亮、更溫暖罷。
我自己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只有一點微弱的燈光,就是那一點仿佛隨時都會被黑暗撲滅的燈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長長的路。
大片的飛雪飄打在我的臉上,我的皮鞋不時陷在泥濘的土路中,風幾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似乎走進了一個迷陣,永遠找不到出口。
看不見路的盡頭。但是我始終挺起身子向前邁步,因為我看見了一點豆大的燈光。
燈光,不管是哪個人家的燈光,都可以給行人——甚至像我這樣的一個異鄉人——指路。 這已經是許多年前的事了。
我的生活中有過好些大的變化。現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腳的燈光,那燈光跟好些年前的燈光不是同樣的嗎?我看不出一點分別!為什么?我現在不是安安靜靜地站在自己樓房前面的廊上嗎?我并沒有在雨中摸夜路。
但是看見燈光,我卻忽。
2.求名家短篇散文20篇最好短一點
1、朱自清《春》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花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 2、賈平凹《落葉》 窗外,有一棵法桐,樣子并不大的。
春天的日子里,它長滿了葉子。枝根的,綠得深,枝梢的,綠得淺;雖然對列相間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態也各有別。
沒風的時候,顯得很豐滿,嬌嫩而端莊的模樣。一早一晚的斜風里,葉子就活動起來,天幕的襯托下,看得見那葉背面了了的綠的脈絡,像無數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婦,豐姿綽約的,作一個嫵媚的笑。
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溫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間的鳥夫妻,它們停在葉下歡唱,是它們給法桐帶來了綠的歡樂呢,還是綠的歡樂使它們產生了歌聲的清妙? 法桐的歡樂,一直要延長一個夏天。
我總想,那鼓滿著憧憬的葉子,一定要長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葉子并不再長,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來,寒傖起來。
變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峋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軟婀娜,用手一折,就一節一節地斷了下來。
我覺得這很殘酷,特意要去樹下揀一片落葉,保留起來,以作往昔的回憶。想:可憐的法桐,是誰給了你生命,讓你這般長在土地上?既然給了你這一身綠的歡樂,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來年的春上,法桐又長滿了葉子,依然是淺綠的好,深綠的也好。
我將歷年收留的落葉拿出來,和這新葉比較,葉的輪廓是一樣的。喔,葉子,你們認識嗎,知道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嗎?或許就從一個葉柄眼里長上來,凋落的曾經那么悠悠地歡樂過,歡樂的也將要寂寂地凋落去。
然而,它們并不悲傷,歡樂時須盡歡樂;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長過了窗臺,與屋檐齊平了! 我忽然醒悟了,覺得我往日的哀嘆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來法桐的生長,不僅是綠的生命的運動,還是一道哲學的命題的驗證:歡樂到來,歡樂又歸去,這正是天地間歡樂的內容;世間萬物,正是尋求著這個內容,而各自完成著它的存在。
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來,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舊葉,而以此渴望來年的新生,它才沒有停滯,沒有老化,而目標在天地空間里長成材了。 3、巴金《海上日出 》 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那時天還沒有大亮,周圍非常冷清,船上只有機器的響聲。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顏色很淺。
轉眼間天邊出現了一道紅霞,慢慢地在擴大它的范圍,加強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陽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目不轉睛地望著那里。
果然過了一會兒,在那個地方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真紅,卻沒有亮光。這個太陽好像負著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常可愛。
一霎那間,這個深紅的圓東西,忽然間發出了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它旁邊的云片也忽然有了光彩。 有時太陽走進了云堆中,它的光線卻從云里射下來,直射到水面上。
這時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為我就只看見一片燦爛的亮光。 有時天邊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陽出來,人眼還看不見。
然而太陽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過黑云的重圍,替黑云鑲了一道發光的金邊。后來太陽才慢慢地沖出重圍,出現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
這時候發亮的不僅是太陽、云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4、林清玄《山谷的起點》 一位煩惱的婦人來找我,說她正為孩子的功課煩惱。
我說:“孩子的功課應該由孩子自己煩惱才對呀!” 她說:“林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試考第四十名,可是他們班上只有四十個學生。” 我開玩笑地說:“如果我是你,我一定會很高興!” “為什么呢?” “因為你想想看,從今天開始,你的孩子不會再退步了,他絕對不會落到第四十一名呀!”我說。
婦人聽了展顏而笑。 我繼續說:“這就好像爬山一樣,你的孩子現在是山谷底部的人,惟一的路就是往上走,只要你停止煩惱,鼓勵他,陪他一起走,他一定會走出來。”
過了不久,婦人打電話給我,向我道謝,她的孩子果然成績不斷往上爬。 我想到,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山谷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走進山谷的人所以走。
3.短篇美文100字左右
思想的小魚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氣息. 每一顆石子里,都有沙漠的影子。
所以詩人才說:一支三葉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廣闊的草原。 走在秋月的田野上,我想起一位詩人對老托爾斯泰的叩問: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須/低垂著頭么? 沒有錯,我們走過的每一步路,都將成為往事,無論它們是歡樂的相逢,還是痛苦的別離,但是請你相信,無論是熱切的期待,還是深情的追憶,我們所唱過的每一支歌,都不會轉瞬消失,如同羅莎·盧森堡所言:“無論我走到哪里,只要我活著,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都將與我同在!” 狹隘而自私的心靈,可以變成自己的地獄,廣闊而開朗的心靈,卻可以成為他人的天堂。
地獄和天堂,只有一層之隔。 而一切嫉妒的火焰,總是從燃燒自己開始的。
一位年老的作家告訴我說: “你的雙腳,踏碎了多少時間?但不要懊悔吧,只要踏得真實,誰的步子,都會有深淺。” 在你終于贏得成功的鮮花的時候,難道你不懷念往昔的路口?在你重新營造成功的華貴的屋宇里,難道你不懷念昔日的木頭? 信任 信任一個人有時需要許多年的時間。
因此,有些人甚至終其一生也沒有真正信任過任何一個人,倘若你只信任那些能夠討你歡心的人,那是毫無意義的;倘若你信任你所見到的每一個人,那你就是一個傻瓜;倘若你毫不猶疑、匆匆忙忙地去信任一個人,那你就可能也會那么快地被你所信任的那個人背棄;倘若你只是出于某種膚淺的需要去信任一個人,那么旋踵而來的可能就是惱人的猜忌和背叛;但倘若你遲遲不敢去信任一個值得你信任的人,那永遠不能獲得愛的甘甜和人間的溫暖,你的一生也將會因此而黯淡無光。 信任是一種有生命的感覺,信任也是一種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種連接人與人之間的紐帶。
你有義務去信任另一個人,除非你能證實那個人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權受到另一個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證實不值得那個人信任。 心泉丁冬 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洗濯你的靈魂,滋潤著你的生命。
只是因為日常的瑣碎生活的紛雜,才掩蔽了她的環佩妙音,朦朧了她的清碧透明。 夜闌人靜,天籟無聲。
每逢這個時刻,你才能卸下沉重的面具,拆去心園的柵欄,真實地審視自己,在生命的深處,你終于傾聽到一絲悠然的脆鳴。這是一首真善美的詩。
像甘霖,像春風,柔慢而雋永。 月隱星現,露重風輕。
每逢這個時候,你才能正視裸露的良知,走出世俗的樊箱,在靈魂的高處,你終于感念到一波必然的律動。這是一支真善美的歌啊!像皓月,像秋陽,淡泊而寧靜。
逆風逆旅的你,每當回望身后的坎坷與泥濘,一道一道,一程又一程,你的心泉便豁然翻涌……終于了悟:生活不相信眼淚,失敗也并不意味著扼殺成功!世上沒什么永恒的僥幸讓你永遠的沾沾自喜,世上又有什么永恒的不幸讓你永久地痛不欲生? 生命的輝煌,拒絕的不是平凡,而是平庸!所以春風得意時多些緬想,只要別背叛美麗的初衷;窘迫失意時多些憧憬,只要別虛構不醒的苦夢! 用心泉熄滅如火的嫉妒,用心泉沖盡如塵的虛榮,生命才會獲得無限的輕松。絮絮低語的心泉明白地告訴你:人心并不是你想像得那樣險惡叢生,生活也不像你渲染得那般黯淡沉重! 遠離卑劣的傾軋,躲開世俗的紛爭,走近丁冬的心泉,傾聽心泉丁冬…… 重溫一抺美麗的心情;撫慰一顆疲憊的心靈;回首一段巷涼的人生。
傾聽心泉,讓思想走向深刻純凈;傾聽心泉,讓生命愈加豐盈生動。 溪 水 透明的溪水,明凈得就像母親的眼睛。
春天,你的眼里是一片斑斕; 夏天,你的眼里是一片濃綠; 秋天,你的眼里是一片澄碧; 冬天,你疲倦了——合上眼睛,也停止了唱歌。 你攝取藍天的云朵、黃昏的晚霞、夜空的星星;還留下我兒時的身影。
呵!這溪邊沙沙作響的甘蔗林,帶甜味的風,曾把我童年的夢吹拂!我躺在你的身邊,感到靠在母親胸膛上的幸福…… 你是我們生活里的一支古老的歌—— 你望見騎毛驢的迎親的隊伍來了,幾支嗩吶奏出悲哀的音樂; 你望見幾個壯實的漢子,抬著笨重的木棺來了,把老人送上山坡; 你也聽見:山腳下的獨輪車,帶著吱吱啞啞的聲音,在貧窮的土地上呻吟而過…… 如果沒有你,誰給我們留下自然的彩色; 誰給我們記載山民的悲哀和歡樂呢? 透明的溪水,你給了我一雙能夠分辨色彩的眼睛。 當我在你身邊,發現自己成為一個少年時,就不得不遠行了。
你像養育我的母親一樣,送我出山吧! 秋天的風雨 我好想淋雨,好想讓雨沖走那段回憶。也許,雨會讓我清醒。
雨點打在臉上的感覺,可以讓人分不清是淚還是雨,于是,我可以說:男孩不哭! 雨水輕輕的、柔柔的灑在大地上,沖洗掉人間地面上一切臟亂的灰塵,給人們帶來清潔干凈的感覺,然而冰冷的雨水卻不能沖洗掉我身上灰色的心情!我從喧鬧的街心走出來,那燈光的世界距我是那樣的遙遠。我走到那條林蔭道中央,站在那里,前后只有雨聲,人們不知藏到哪兒去了。
這樣真好!撐著一把傘,心中有一種柔軟而又溫馨的幾乎不敢呼吸的感覺。曾經有過的一幕一幕,一個又一個鏡頭仿佛早就商量好,慢慢地從我雨中的眼前走過,慢慢地走過…… 雨從天上落在傘上,從傘上濕進我漸冷的身子,。
4.需要短小的美文
世間最美好的事物莫過于愛的力量,它無聲無息地給予你最偉大的勇氣去堅強地面對命運的無情,在平凡的日子里,是愛讓生命更值得珍惜;在悲傷的陰影里,是愛讓生命得以擁有再被珍惜的機會。
in the early '60s, when i was fourteen years old and living in a small town in southern indiana, my father died. while my mother and i were out of town visiting relatives, an unexpected and very sudden heart attack took him. we returned home to find that he was gone. no chance to say “i love you” or even “good-bye”. he was just gone, forever. with my older sister going away to college, our home went from a bustling, happy family of four to a house where two stunned people lived in quiet grief. i struggled terribly with the pain and loneliness of my loss, but i was also very worried about my mother. i feared that if she saw me crying for my father, her pain would be even more intense. and, as the new “man” of the house, i felt a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her from greater hurt. so i devised a plan that would allow me to grieve without causing more pain for my mother. in our town, people rook the trash from their houses out to large barrels in the alleys behind their backyards. there, it would de burned or picked up by the trash men once a week. every evening after dinner, i would volunteer to take out the trash. i would rush around the house with a bag, collecting scraps of paper or whatever else i could find, and then go out to the alley and put it in the trash barrel. i'd hide in the shadows of the dark bushes, and that's where i would stay until i had cried myself out. after recovering enough to be certain that my mother couldn't tell what i'd been doing, i would return to the house and get ready for bed. this subterfuge went on for weeks. one evening after dinner, when it was time for chores, i collected trash and went out to my usual hiding place in the bushes. i didn't stay very long. when i returned to the house, i went to find my mother to ask if she needed me to do anything else. after searching through the entire house, i finally found her. she was in darkened basement, behind the washer and dryer, crying by herself. she was hiding her pain, to protect me. i'm not sure which is greater: the pain you suffer openly or the pain you endure alone to protect someone you love. i do know that on that night, in the basement, we held each other and poured out the misery that had driven us both to our separate, lonely, crying places. and we never felt the need to cry alone again. 咬詞嚼字 1. trash n 垃圾,廢料 2. bustling adj.熙熙攘攘的, 忙亂的 3. stunned adj.目瞪口呆的,發愣的 4. barrel n大桶 5. alley n. 小路, 巷 6. subterfuge n. 托詞 7. chore n. 家務雜事 譯筆生花 六十年代初,我的父親去世了。當時我十四歲,住在印第安納州南部的一個小鎮上。
在我和母親離開小鎮去看望親戚時,一次始料不及突如其來的心臟病發作奪去了他的生命。我們回到家時,發現他已離我們而去了。
沒有機會說聲“我愛你”,甚至來不及說“再見”。他就那么永遠地走了。
姐姐離家去上了大學,原本熱鬧的四口之家只剩下兩個飽受打擊的人,在悲傷中默默度日。 我在喪父之后的痛苦與孤獨中竭力掙扎,同時也為母親憂心忡忡。
我擔心他看到我為父親哭泣而更加痛苦。并且作為家里新的“男子漢”,我有責任保護她,不讓她受到更大的傷害。
于是我制定了一個計劃,可以讓自己悲傷,卻不會給母親帶來痛苦。在我們這個小鎮,人們把垃圾從家里拿出來,放到后院外小巷的大垃圾桶里。
垃圾在那里會被焚燒掉,或者由清潔工每周收一次。每天晚上吃過飯,我都會主動去倒垃圾。
我會拿著一個袋子飛快地在屋里到處收集紙屑或其他任何能找到的東西,然后拿到巷子里,把它倒進垃圾桶。接下來我就躲進漆黑的樹叢影子里。
我會呆在那里,哭到筋疲力盡為止。等到恢復過來,肯定不會被母親發覺我在做什么事情,我就回到家里,準備睡覺。
這個借口持續了幾個星期。有一天吃過晚飯該做家務時,我收集好垃圾,出門來到樹叢里我一貫藏身的地方。
我沒有待多久。回到家里我去找母親,問她是否需要我做其他什么事情。
我尋遍了整個房子,最后找到了她。她在漆黑的地下室里,躲在洗衣機和烘干機后面獨自啜泣。
她在掩藏自己的痛苦,以便保護我。 在公開遭受的痛苦和為了保護心愛的人而獨自承受的痛苦這兩者中,我不道那種痛苦更強烈。
但我知道,那天晚上,就在地下室里,我們互相擁抱,讓那曾使我們兩個分局異處、獨自垂淚的痛楚傾瀉一空。我們再也不用孤零零地哭泣了。
5.急~~請問誰有20篇短小精悍的美文
1、云在低處飛姐姐家在福建山區,那一年,她在家對面的半山腰上辦了一個黑木茸種植園。
在幾萬截朽木段里挖孔填菌,讓它們自然生發。一年下來,姐姐培植的黑木茸,產量并不高,辛辛苦苦360天,保本都有點困難。
后來,姐姐請了一個林科所的專家來把脈,才知癥結之所在。原來,黑木茸培植基地處在半山腰上,這里經常飄浮著山云,濕氣大,對黑木茸最初的生長不利。
專家給姐姐提了個建議,云只在低處飛,只要把基地搬到山頂上去,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姐姐在專家的指導下,把基地上移,當年就喜獲豐收。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云只在低處飛,它遮住的只是在底層徘徊的人的去路。若要獲得人生的晴空,路徑只有一條,就是拼命地向上,向上! 2、寬容得福 一個老婦人在她金婚紀念日那天,向來賓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訣。
她說:“從我結婚那天起,我就準備列出丈夫的10條缺點,我向自己承諾,每當他犯了這10條錯誤中的任何一項時,我都愿意原諒他。”有人問她,10條缺點到底是什么?她回答說:“老實說吧,50年來,我始終沒有把這10條缺點具體地列出來,每當我丈夫做錯了事,讓我氣得直跳腳時,我馬上提醒自己:算他運氣好,他犯的是我可以原諒的10條錯誤之一。”
這位老婦人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訣不是別的,就是寬容。寬容是福,這位閱歷豐富的婦人,同樣令人佩服。
3、幸福很多時候與貧富無關 窮和富是相對的,一個外企白領,月薪3000元,還是覺得緊巴巴的。而一個退了休的老大爺,雖然每月只拿1000多元退休金,卻對生活滿足得很。
收入越高的人越覺得自己是窮人,這并不荒誕。收入高往往支出也高,反倒入不敷出了;收入高的人常常眼光也高,總覺得身價還沒有抬夠,還可以更高,當然他要叫窮。
調查顯示,多數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已經達到小康,而部分月薪超過3000元甚至5000元的人卻認為自己的生活與小康標準還有很大的距離。 對于那些特別窮困的人來說,探討“你為什么是窮人”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因為他們無力改變現狀,他們對窮富的認識都是從有限的生活經驗中得來,是根據對生活必需品的擁有來判斷的。
而城市中的窮人,或者富裕地區的窮人,困擾他們的不是一日三餐,而是發展問題。 現代人不會完全以物質標準去評判一個人的價值,并非富人就是快樂的,窮人就很痛苦。
人生的幸福很多時候與窮富無關。4、天下何人快活 史載,明太祖朱元璋曾問群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言功成名就者快活,有言金榜題名者快活,有言富甲天下者快活……朱元璋聽后面露不悅之色。
沉默片刻,一個叫萬剛的大臣答道:“畏法度者快活!”朱元璋頓時大悅,夸其見解“甚獨”。 “畏法度者快活”,于今人仍有所啟迪,尤其對于領導干部。
大凡畏法度者,必不肯違反法度干見不得人的勾當,也就用不著整天提心吊膽,害怕半夜鬼敲門,更用不著擔心東窗事發后坐牢獄、掉腦袋。沒有了這些費心勞神的憂愁,自然就活得灑脫自在。
5、永不太遲 當希臘文化開始侵入羅馬帝國的時候,羅馬政治家柯圖那時年已80,決心修習希臘文。法國著名風景畫家柯樂在70歲時還說:“上主讓我再活10年,我想我會學畫畫。”
中國的孔子也說過類似的話:“假我數年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那時他已年近70。
音樂家莫扎特雖然英年早逝,但是他成名很早,就在他的聲譽如日中天的時候,仍然在學音樂理論和對位法。加拿大前最高法院院長威廉爵士在90歲高齡時告訴人:“時間的群山那一邊,還藏著許多最好的東西,等待我去學習。”
因此一個人若是要生活得有勁,應該不斷學習。學無止境,永不太遲。
6、感恩者富有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曠達地處理。
當挫折、失敗來臨時,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萎靡不振,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感恩不純粹是一種心理安慰,也不是對現實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
感恩,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與希望。 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即使家財萬貫,他仍是個貧窮的人;懂得感恩并知恩報恩,才是天下最富有的人。
7、生活如蛋糕 一個男孩向祖母抱怨自己的生活多么糟糕,學校與家庭矛盾重重,還有健康問題等等。祖母這時候正在烤制蛋糕,她問男孩是否喜歡吃蛋糕,男孩回答說喜歡。
“那么吃點烹調油吧。”“惡心。”
男孩說。“來幾個生雞蛋如何?”“不好,奶奶!”“那么吃點面粉?或者發酵用的蘇打?”“奶奶,那些東西都很難吃!” 祖母接著說:“是的,那些東西單獨吃味道都不怎么樣,但把它們用適當的方法處理后,就能做出美味的蛋糕!” 8、貧窮不是理由 去年,我在天安門廣場碰到了一對母子,兒子四十多歲,拉著一輛三輪車,母親就坐在車里。
他們的裝束很土,風塵仆仆,和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 我問男子:“你們從哪里來的?”男子說話聲音很輕,卻帶著滿滿的自豪:“山東。
我騎三輪車來的!娘說一輩。
6.好點的文章,短點的
有一則阿拉伯的傳說:兩個朋友在沙漠中旅行,旅途中他們為了一件小事爭吵起來,其中一個還打了另一個一記耳光。
被打的人覺得深受屈辱,一個人走到帳篷外,一言不語地在沙子上寫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們繼續往前走,一直走到一片綠洲,停下來飲水和洗澡。在河邊,那個被打了一巴掌的人差點被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來了。
被救起之后,他拿了一把小劍在石頭上刻下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他的朋友好奇地問道:“為什么我打了你后,你要寫在沙子上,而現在要刻在石頭上呢?”
他笑著回答說:“當被一個朋友傷害時,要寫在易忘的地方,風會負責抹去它;相反,如果被幫助,我們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處,那里任何風都不能磨滅它。”
7.誰有幾篇簡短而優美的散文
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一
在那冷落凄清的季節里,所有人都會渴望一種相逢。思念在分手之后開始瘋長,長成矗立岸邊的棵棵楊柳,盼望著青衫上酒漬斑斑的你乘一葉扁舟從暮靄沉沉的煙波中駛來,輕訴千鐘風情。
——柳永,婉約如丁香一般,那曉風殘月,依舊醉著,你可曾紀得執手相看的淚眼,離別里是誰與你淺酎低吟?
二
煙火迷離的秦淮河只能出現在夢里,沒有哪只紅袖能拭去你流淌的清淚。只有在寂靜人空的庭院處才能吐出你那重重的嘆息。從此,懂詞和不懂詞的人,都明白了那一江春水里流淌的到底是什麼。
——李煜,哀愁纏綿如同杜鵑一般,有多少帝王的玉砌雕闌都在歷史的風雨中灰飛湮滅,而你在馀音裊裊的淺吟中,傾訴著一中種家園的至情和衰亡的傷痛。今夜你是否聽到了子規啼血?
三
未打開的劍匣已隱隱聽到那龍吟般的錚錚劍鳴,那把劍曾被你無數次在醉酒后的深夜里挑燈看過,看那青冷的劍身在昏暗的燈火下閃爍著幽幽的光,不敢再登上那落日樓頭,空把欄桿拍遍。
——辛棄疾,堅毅稟然如寒梅一般,一腔壯志未酬的悲憤化作一把青劍,在那里,熱血撞擊你心壁的聲音清晰可辨。
宋詞,你的婉約,深情默默;你的哀愁,催人淚下;你的豪壯,氣勢磅礴……
陽光下
你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絕世的奇葩
8.短小優美的散文詩,越多越好
最低0.27元/天開通百度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微力圖文 竭誠為您提供優質文檔/雙擊可除優美短小的散文篇一:經典優美散文欣賞經典優美散文欣賞經典優美散文欣賞導讀:散文講究“形散神不散”,作者往往會描繪一幅唯美的畫面,看似在寫景,實則是借景抒情。
也許以下美文中會有一處讓你熟悉的景色,能夠令你感慨萬分,產生和作者相似的情感。以下是數篇經典優美散文,欣賞作者的文筆之余,更要體會作者字里行間表達的情感。
寫景優美散文欣賞《三言兩語》,作者:小迪精彩段落:溫情的東南風向北吹著,這風綿潤而有力,空氣便顯得濕漉漉的,它很清爽,并沒有沾濕我的衣服。右側的荒野里有幾棵粗壯的柳樹,在霞光的懷抱里格外引人注目,它沒有因年久時長而顯出老氣滄桑、一點沒有,反而充滿著朝氣、充滿了正的能量,青春不減、蒼翠欲滴。
它的地上根遍布四面八隅、錯**橫,每條根上都覆蓋著一層墨綠色的苔蘚,而且很密,三三兩兩的螞蟻在懶散著爬動著,有種在高空俯視大地上的斑斑點點一般,只不過他們是動的、我是靜的而已。《多態的夏》,作者:隨心所想精彩段落:樹枝繁密地掩住了那湛藍的蒼穹。
樹葉輕晃,帶來了清涼的風。遠方是不知名的鐵軌,喧囂的聲音卻打不破樹林的寧靜。
陽光透過縫隙精靈般地匍匐在大地上,很是溫暖。但我卻就在那時,愛上了寂寞。
或許花季有了寂寞的點綴,才會變得更加奪目璀璨,讓人禁不住一次次地流連于回憶之中。但寂寞,卻是一個人的狂歡。
正是因為有了寂寞,所以才不叫孤單。余暉輕輕地折射在地上,把我寂寞的影子拉。
9.幾篇簡短的美文
鄧皓 《一個半朋友》 莫懷戚 《散步》 沒有說教的內容,讀來意味深長。
我爺爺給我講過一個這樣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仗義的廣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臨終前對他兒子說:“別看我自小在江湖闖蕩,結交的人如過江之鯽,其實我這一生就交了一個半朋友。”
兒子納悶不已。他的父親就貼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對他說:“你按我說的去見見我的這一個半朋友,朋友的要義你自然就會懂得。”
兒子先去了他父親認定的“一個朋友”那里。對他說:“我是某某的兒子,現在正被朝廷追殺,情急之下投身你處,希望予以搭救!”這人一聽,容不得思索,趕忙叫來自己的兒子,喝令兒子速速將衣服換下,穿在了眼前這個并不相識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讓自己的兒子穿上了“朝廷要犯”的衣服。
兒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關的時刻,那個能與你肝膽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的親生骨肉來搭救你的人,可以稱做你的一個朋友。
兒子又去了他父親說的“半個朋友”那里,抱拳相求把同樣的話訴說了一遍。這“半個朋友”聽了,對眼前這個求救的“朝廷要犯”說:“孩子,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這里給你足夠的盤纏,你遠走高飛快快逃命,我保證不會告發你……”
兒子明白了:在你患難的時刻,那個能夠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可稱做你的半個朋友。
那個父親的臨終告誡,不僅僅讓他的兒子,也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交友的道理:你可以廣交朋友,也不妨對朋友用心善待,但絕不可以苛求朋友給你同樣回報。善待朋友是一件純粹的快樂的事,其意義也常在此。如果苛求回報,快樂就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時隱伏。畢竟,你待他人好與他人待你好是兩碼事,就像給予與被給予是兩碼事一樣。你的善只能感染或者淡化別人的惡,但不要奢望根治。當然,偶爾你也會遇上像你一樣善待你的人,你該慶幸那是你的福氣,但絕不要認定這是一個常理。
因為人生只有一個半朋友。
散步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后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對我說。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