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詠華山的意思
《詠華山》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詠華山》是宋朝宰相寇準七歲時詠誦的一首詩。詩的大意是: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華山腳下。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
寇準是北宋時期稀世神童,聰慧過人。他詠的這首詩,緣境構詩,詩與境諧。孩子的詩是即景即情之作,與先前的爬山描寫投榫合縫,都突出了華山的高峻陡峭,氣勢不凡,顯得貼合山勢,準確傳神,應該說是難能可貴了。
據記載,寇準小時候,其父大宴賓客,飲酒正酣,客人請小寇準以附近華山為題,作《詠華山》詩,寇準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隨口吟出一首五言絕句:“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詩還要快出許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2.《詠華山》的意思
詠華山》是宋朝宰相寇準七歲時詠誦的一首詩。詩的大意是: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華山腳下。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 寇準是北宋時期稀世神童,聰慧過人。他詠的這首詩,緣境構詩,詩與境諧。孩子的詩是即景即情之作,與先前的爬山描寫投榫合縫,都突出了華山的高峻陡峭,氣勢不凡,顯得貼合山勢,準確傳神,應該說是難能可貴了。 據記載,寇準小時候,其父大宴賓客,飲酒正酣,客人請小寇準以附近華山為題,作《詠華山》詩,寇準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隨口吟出一首五言絕句:“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詩還要快出許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寇準[2] 字平仲,華州下邽(屬今陜西渭南)人。太平興國進士。公元994年(淳化五年)為參知政事,其政治才能深得宋太宗常識。后因剛直不阿,被排斥出朝廷。宋真宗即位后,召寇準回朝。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拜相,時值遼兵進攻,他力排眾議,堅主抵抗,反對南遷,促使真宗往渲州督戰,與遼訂立澶淵之盟。后因受王欽若的挑撥,漸失宋真宗的信任。公元1006年(景德三年)罷相任地方官。公元1019年(天禧三年),再度被起用為宰相,不久罷為太子太傅,封于萊,故世稱寇萊公。后遭副相丁謂誣陷,被一再貶逐,直至雷州(今廣東海康)司戶。后死于貶所。著有《寇萊公集》、《寇忠愍公集》。[
3.詠華山古詩意思
《詠華山》是宋朝宰相 寇準所作,寇準小時候,其父大宴賓客,飲酒正酣,客人請小寇準以附近華山為題,作《詠華山》詩,寇準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隨口吟出一首五言絕句:“只應天山有,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邁,回首白云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詩還要快出許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詠華山》 只有天在上, 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 回首白云低. 緣境構詩,詩與境諧。孩子的詩是即景即情之作,與先前的爬山描寫投榫合縫,都突出了華山的高峻陡峭,氣勢不凡,顯得貼合山勢,準確傳神,應該說是難能可貴了。
4.請問《詠華山》的意思是什么
《詠華山》
天下名山眾,/惟此最險峻。/名山各千秋,/惟此多神韻。/石蓮怒放姿,/蒼龍騰飛陣。/三峰插南斗,/一掌攬北辰。/突兀傲蒼穹,/峭拔垂乾坤。/巨靈傳神話,/老君有軼聞。/群仙天外客,/毛女秦宮人。/造化真奇巧,/引世探迷津。/遂使樂山者,/慕名頻登臨。/李白嘆崢嶸,/韓愈為驚魂。/端的神仙境,/真源費猜尋。/徒羨陳希夷,/云臺隱終身。/往昔我首途,/曾作《華山吟》。/今再來拜謁,/重逢意尤深。/欣喜有纜車,/如鸞飛天門。/松濤壯人懷,/惠風拂衣襟。/不求靈丹藥,/不采茯苓根。/不慕羽客居,/不思歸山林。/自知是凡骨,/豈能免浮沉?!/只望覓凈土,/仰賢沐清芬。/幸又臨絕頂,/頓作方外人。/煩囂俱拋卻,/返璞竟歸真。/東迎旭日升,/西醉火燒云。/始悟天寥廓,/山雄賴地脈。/大塊即華章,/深壑有詩痕。/但愿借飛瀑,/滌我心上塵。/但愿借晴嵐,/潤我筆下文。/快哉逍遙游,/俯仰已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