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鑿壁偷光的故事簡短
鑿壁偷光的故事: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墻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
縣里有個大戶人家不怎么識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報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么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鑿壁偷光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西漢大文學家匡衡幼時鑿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終成一代文學家的故事。現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的人。
擴展資料:
鑿壁偷光原文為:
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匡衡(生卒年不詳),字稚圭,東海郡承縣(今棗莊市嶧城區王莊鄉匡談村)人。西漢經學家、大臣,以說《詩》著稱。元帝時位至丞相。
匡家世代務農,但匡衡卻十分好學,勤奮努力,由于家境貧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幫工以獲取讀書資用。他曾拜當時的博士學習《詩經》。
由于勤奮學習,他對《詩》的理解十分獨特透徹,當時儒學之士曾傳有“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之語,是說聽匡衡解說《詩經》,能使人眉頭舒展,心情舒暢,可見匡衡對《詩經》理解之深。但匡衡的仕途在一開始卻并不平坦。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鑿壁偷光
2.詹如柏或顏阿蘭或葉秀蕃或蔡威或范俊或黃淑的簡短事跡
詹如柏
又名詹寅,1902年9月11日出生在福安潭頭鎮后洋村。1929年夏,經施霖介,詹如柏認識了施霖的表弟、**員馬立峰。從此詹如柏與馬立峰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31年加入中國**,是閩東黨組織和游擊隊的領導人之一。建立了閩東第一支紅軍武裝。
1932年夏,組織上決定讓詹如柏致力地方工作,在發動領導農民“五抗”的斗爭中,他表現出了非凡氣魄和組織才能。1932年秋,他在福安北部山區發動了全縣最大規模的秋收斗爭。1933年8月1日,福安革命委員會在北區成立,詹如柏被推選為主席。1935年2月中旬,在安德邊境堅持斗爭的詹如柏驚悉馬立峰被叛徒殺害的噩耗,這位錚錚鐵漢,慟哭了一夜。為了替戰友復仇,詹如柏不顧一切,決意要返回福安中心蘇區,尋找失散的黨組織和紅軍游擊隊,打聽葉飛和獨立師的下落。敵人得知情報后,立即派部隊嚴密封鎖交通要道,并派出許多便衣四處偵緝,抓拿詹如柏。
1935年3月1日,因叛徒出賣,他在后章村被捕。國民黨福安縣長聽說抓到了閩東“共FEI”頭子詹如柏,如獲至寶,駐扎在福安賽岐的國民黨新十師師長企圖用“團長”的官銜來收買他,詹如柏不僅不為所動,反而歷數國民黨的滔天罪行。
3月18日上午,腳戴沉重腳鐐的詹如柏被綁在椅子上抬往刑場。詹如柏知 道最后的時刻到了,他頑強地昂起頭,向前來送行的鄉親們作最后一次演講: “我們**是為窮人打天下的,革命總有一天會勝利。我死沒關系,還有其他人,**是殺不完的……”一群反革命家屬,張牙舞爪地一擁而上,用剪刀、錐子在他頭上、臉上、身上亂剪、亂戳,詹如柏的耳朵被剪掉了,身上的肉被一塊塊剪了下來,全身布滿了錐子的洞眼。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殘忍宰割,詹如柏體無完膚,鮮血淋漓。最后,敵人用一把尖刀刺入他的胸膛,一顆不屈的心臟停止了跳動。犧牲時年僅33歲。
2005年上海電影制片廠以詹如柏和馬立峰為原型拍攝了反映閩東蘇區革命斗爭史為題材的20集電視劇《生死相隨》。反映那段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閩東革命斗爭的歷史片段。在福安、霞浦、福鼎、福州等地進行拍攝。
3.楊振宇鄧稼先的簡短事跡
楊振寧和鄧稼先是安徽同鄉,北京崇德中學同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同學。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長期進行了創造性研究,取得了許多杰出成就,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性的貢獻。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兩個人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1954年,楊—Mills規范場論(即非阿貝爾規范場論)發表。這個當時沒有被物理學界看重的理論,通過后來許多學者于20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70年代引入的自發對稱破缺觀念,發展成標準模型。這被普遍認為是20世紀后半葉基礎物理學的總成就。
鄧稼先(1924—1986),1924年出生于安徽懷寧縣。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回國。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鄧稼先在一次實驗中,受到核輻射,身患直腸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終年62歲。 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4.故事簡短,但寓意深長的成語
操刀傷錦
春秋時,鄭國的大夫子皮打算讓尹何來管理自己龐大的采邑。尹何是子皮的家臣,年紀輕,沒有管理經驗和能力,大家覺得他難以勝任。子皮說:“沒關系,沒經驗可以學嘛。學的時間長了,就會了。”
子產對子皮說:“喜歡一個人,一定會為他著想。一個孩子還不會拿刀,就讓他去割肉,他一定會先割到自己。如果您有一塊貴重的錦緞,您也不會把它交給沒裁過衣服的人去裁:他會毀了這塊錦緞。
大官、大邑要管理許多百姓的,這比錦緞貴重得多。
您不會把錦緞給不會裁衣服的人,為什么要把大官、大邑交給毫無管理經驗的人呢?一個人還不會駕馬車、拉弓箭,就讓他去打獵,不是很危險嗎?”子皮被說服了。
寓意:比喻能力太低,不能勝任任命又要逞強。
5.誰有關于科技弊大的簡短真實事例或名言
弊: 1:環境污染.這個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顯眼的壞處. 2:物種滅絕加快.這是由環境污染和人類的捕殺所造成的.也屬于科技發展的壞處. 3:人身安全越來越沒保障.現在平均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犯罪行為發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與當下時新科技相關.尤其是槍械犯罪,更是讓普通人民防不勝防.而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已經可以看出,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的戰爭所造成的破壞與損失以遠遠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類滅亡的命運. 4:人類身體素質大不如前.隨著科技發展,氣車,火車,飛機等各種交通工具的出現使人類的日常生活發生了重大改變,人類已經不再總是依賴自己的兩條腿,因而現在的人類的身體素質和以前相比已經是不能相提并論.以前項羽"力拔山河氣蓋兮"在當今的社會已經是不可能再出現.而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則有可能使人的四肢萎縮,使人類出現一個新的形態. 5:各種新興病菌不斷出現,很多病菌的殺傷力已經遠遠超過以前的病菌的破壞力.這是由于醫藥科技的迅速發展加快了病毒的變種.以至于科技的發展速度已經跟不上病毒的變種速度.或許有一天人類會滅亡于某一場大的瘟疫. 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