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介紹南京的導游詞400~500字的
這些是南京某資深導游自己的導游詞。
內容比較有深度,并且真實。不知道你有沒有用!關于辟邪辟邪的名稱取自與梵語的音譯,原詞的意思為大獅子。
獅子是百獸之王,也是神勇的猛獸。辟邪的名字最早見于《漢書》,從它的形象和命名上來說,是為避除邪惡而設置的。
也是南京的標志。南京地區有30多處南朝帝王的陵墓在那里可以看到辟邪,從雕刻的技法上上乘漢秦下啟隋唐,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石雕珍品。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采用辟邪作為標志是向世人展示南京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也將六朝的時刻藝術展現給世人南京的建城史南京是著名的六朝古都,十朝都會。與北京,西安,洛陽并稱為我國的四大古都。
2500年前吳王闔閭在南京朝天宮地帶建立了-------冶城。冶山是吳國人用來冶煉銅鐵鑄兵器的地方,當時的吳國以擅鑄兵器聞名與世,吳人的形象也遠遠不是后人所見的那種柔靜雅致,他們喜歡用劍,好戰善武。
所以最初進入史學家視野里的南京沒有臺城煙柳,秦淮金粉,只有刀光劍影。2400多年前越王勾踐滅吳后在長干里筑-------越城。
追溯南京城的歷史,越城是一個輕描淡寫的開始。在中國城市的歷史上沒有一個城市象南京一樣,做國十個朝代的都城,但最長的不過百年,有歷史學家說中國古代統一帝國的都城,大多在北緯35度線上,比如西安,河南的開封和洛陽。
南京不在這條緯度線上,建在南京的朝代都偏安一方,長不過百年。2300年前楚成王滅了越楚王怕南京的王氣就在地下埋金人鎮壓,在今南京清涼山置金陵邑,金陵之稱因此得名。
楚王之后秦始皇不喜歡金陵改它的名字叫秣陵,秣就是喂馬的草料。又過了400個年頭秣陵改稱為建業,建業就是建功立業。
為秣陵改名的是孫權,公元3世紀的時候首先在南京稱帝,他政治上的對手諸葛亮評價建業說:“鐘山龍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那個關于秦始皇挖秦淮河是要泄王氣的流言就是那個時代傳開的。
孫家的東吳政權在建業僅僅51年。公元3世紀末以后的100年開始中國由北而南的移民潮。
南京地處與南北交界遷來的中原人以他鄉為故鄉客居的北方人漫漫多于當地的土著。公元317年司馬氏家族建都南京稱東晉。
歷史學家認為江南風氣巨大的轉變,就是魏晉南北朝的時期開始,原來勇猛善戰,現在文弱柔順。北方話逐漸在南京流行取代了原來的吳語。
東晉之后先后在南朝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出現在南京。公元589年,南朝陳后主末日來臨,在隋軍兵臨城下陳后主躲到一口枯井,這口井就是胭脂井。
隋朝統一中國后南京被夷為平地。公元7世紀以后中國的強盛。
統一以北方為中心持續了近二三百年南京的歷史故事還沒有結束。公元10世紀有個史稱南唐的小王朝建都南京,南唐的皇帝李煜當了宋朝的俘虜。
公元1378年正月,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宣布定都南京,南京這個名字就是從那個時候定下來的,南京城建21年,13個城門,一個中華門就能藏兵3000。然而它也只有43年帝國之都的命運。
朱元璋的兒子,鎮守北京的燕王朱棣在朱元璋死后南下攻破南京,燕王朱棣成了皇帝1421年朱棣遷都北京。瑯琊王氏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家族。
從秦始皇時代一直到公元6世紀,800年來王家世代出文官武將。遷南京后200多年里,五品以上的官員里,平均每10個人里,就有一個王家子弟,王氏家族很多人名字帶“之”字。
即使父子也不避諱,對這種奇特的做法學者考證說這是信仰道教的緣故。王羲之最著名的書法《蘭亭集序》被唐朝皇帝李世民帶入墳墓,存在世上的只有摹本。
王羲之的書法比他的家族門第更流傳久遠。王家初渡長江時有詩人預言,淮水絕,王氏滅。
淮水就是秦淮河。關于馬皇后高皇后馬氏是安徽宿州人。
先祖家資豪富。到她父親馬公因為樂善好施,家道很快中落。
母親早逝。馬公拖他的好友郭子興照料馬后。
郭子興是元末起義軍的元帥。看到朱元璋處事果斷,于是將馬后嫁給他。
馬后喜好書史,仁慈而有智慧。朱元璋常常贊馬后賢淑,馬后享年51歲。
馬后病重時群臣請求禱巳廣求良醫,馬后對朱元璋說。死生,命中注定,禱巳有什么用?御醫診治如果服藥沒有效用,希望不要以臣妾的緣故降罪醫人。
馬后死后朱元璋表示不再復立。洪武31年朱元璋去世,與馬氏和葬與孝陵。
關于貢院中國近代的學校教育開始與公元20世紀。在1905年的1300年里,中國一直通過科舉制度選拔人才,現代有研究認為中國的科舉制度對西方文官體制的影響是中國對西方最寶貴的貢獻。
在明清兩朝,貢院是中國舉行科舉制度考試的地方。北京有順天貢院被稱為北闈,南京有江南貢院被稱為南闈。
江南貢院的舊址就在南京夫子廟一帶。中國的科舉制度開始與公元7世紀的隋朝,止與清光緒三十一年。
也就是1905年。在科舉以前中國選官的制度是世襲的,后來又采取選舉制度,由地方長官在自己的管轄區內,把他們看中的人才推薦給中央政府使用。
隋朝首先用考試的辦法來選拔人才到了唐朝人人都可以進考場,憑自己的才學公平競爭。宋代的時候機會最多,考試的人多,錄取的人也多一考中就能脫掉布衣換上官袍。
宋代133個宰相只有10個不是科舉出身。江南以前有個貢院踏秀的習俗。
沒有考生的時候。
2.南京導游詞作文
南京市地處中國長江下游的寧鎮丘陵地區,東望大海,西達荊楚,南接皖浙,北聯江淮,總面積6597平方公里。南京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年平均降雨量1106毫米。
南京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自公元229年東吳建都南京始,南京曾十次成為京都,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南京地理區位優越,物產資源豐富,地處長江“金三角”地區,是中國區域經濟中的重要城市。南京對外交通四通八達,形成了航空、高速公路、鐵路、長江航運的立體交通體系和網路。
南京,山環水抱,蔥籠毓秀,山水城林融為一體,自然風貌久負盛名。自然界厚賜于南京龍蟠虎踞的山川形勝,歷史在此又遺存下燦爛的文化。孫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誠難覓此佳境”。位于城東(轉載自第一范文網 ,請保留此標記。)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綠色蔥蔥的紫金山中,布局宏偉。太平天國遺址,殿闕巍峨。數十處南朝陵墓刻,碩大洗煉,堪稱一代巨制,國之瑰寶。棲霞寺內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勻稱,裝飾華麗,是我國現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總統府、雨花臺烈士陵園、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梅園新村紀念館、渡江勝利紀念碑是我國民主革命的歷史見證。玄武湖,三面環水,一面臨城,秀峰塔影,碧波蕩漾,堪稱“金陵明珠”。莫愁湖,蘊含動人凄麗的傳說,湖光倩影,花團錦蔟,典雅、幽秀而豁達、奔放。
獨具南京特色被譽為中國織錦工藝“活化石”的云錦及“國之瑰寶”的雨花石,成為南京旅游商品的代表。美味的秦淮風味小吃及鹽水鴨,享譽中外。今天的南京,既是現代文明的經濟都會,更是虎踞龍盤的秀山麗水,城桓殿闕,街巷格局,園林苑囿,綠地廣場。。共同構筑起一幅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多彩畫卷,展現出“綠色古都,文化之城”的獨特魅力。
3.導游詞作文 500字 南京
游吧,一路游來,江南的美景游了不少,美食也品了不少,美女呢,也見過不少。
大家開心我也開心。不過肯定還有不少的遺憾,江南的美景太多了,不可能在這短短的幾天就全部看到,我所能做的就是帶大家欣賞更多的美景,多了解這里的風土人情文物特產。
也許有的人還有機會再來,也許有的人可能再沒有機會來了,一路上大家對我的工作都很支持,我很感謝,讓我們一起拋開遺憾,收藏美麗! 快到南京了,說起南京帶給我的感受,可謂愛恨交加。為什么呢? 聽我慢慢道來。
在南京呆過一年半載的人,都知道,夏天像個大火爐,那個熱呀,恨不得蒼蠅蚊子都能中暑;冬天像個大冰窖,那個冷呀,好像睡覺也會凍翹翹。三言兩語難以表達我的討厭。
為什么會這樣呢?就要說到它的地勢了。聽聽諸葛孔明怎么說的。
在赤壁之戰前,諸葛亮應孫權之約,下江南共商抗曹大計,騎著小毛驢,搖著鵝毛扇,考察建鄴后(今南京),說“鐘山龍蟠,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也就是說,在南京,東有綿延起伏的鐘山,像一條盤龍;西有巍然的石頭城屹立于大江之濱,像一只猛虎蹲踞著,這一切暗合古時傳統的好風水:左青龍,右白虎,后人簡稱為“虎踞龍蟠”。
大山小山整把南京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了個口兒。造物主偏愛南京,又送給她什么?長江,對了。
古人沒翅膀,沒大橋,沒飛機,沒大炮,敵人只能望江興嘆。所以嘛,封建帝王想:“南京好,美景多,美人嬌,躺在里面睡大覺”。
更關鍵的是,南京有個凝聚了金陵王氣的寶物,就是貔貅,南京的市徽。它是上古的神獸,英勇善戰而且招財進寶、驅邪消災。
大家要記得帶個回去喲,是個好東西。 于是乎,11個朝代在南京這個大搖籃中,上演了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的歷史劇。
想當年,蔣家王朝也曾妄想據長江天險二分天下。 哪十一家,有你家嗎?我們游客中有姓孫的,姓朱的嗎? 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有幾家了?十。
還有一家,哪去了?再加上南唐前的“楊--徐政權”。楊指楊行密、徐指徐溫,南唐始建政權者是徐溫的養子---徐知誥,也即唐烈祖李昪。
從去年年底始,南京已被定格為十一朝古都,還說十朝古都的,以后可沒說當初導游沒講過呀。 南京深得帝王寵愛,可總是紅顏薄命。
因為兵家必爭之地,自然會血雨腥風。改朝換代就像小孩子搭積木一樣,不滿意,推翻再重來;犧牲的將士就像朱元璋手中捏的雞,死了還有鴨子替代;從天子到臣子到小卒子最后到凡夫俗子的墳墓就像路上的紅綠燈一樣,沒兩步就亮起來。
不好,不能講了,要不然大家夜里睡不著找我嘮磕,怎辦?不好意思,少說點,就打對折,就說近幾百年的吧。 明朝。
葬朱元璋馬皇后的明孝陵,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提到朱元璋,不能不提長35.267公里的明城墻,這個數據是最新的,用美國佬的軍用衛星測量出來的。
當年朱元璋采納謀士的“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借沈萬三的聚寶盆修筑了固若金湯的城墻。如今以中華門城堡最雄偉,也是保存得最好。
如果有機會,登臨中華門,我們既可領略明城墻的雄偉堅固,又可以回味書上報上口頭上的種種歷史傳說,還可以幻想種種可能的結果。當年,為了不按約定在五更雞叫時還聚寶盆,朱元璋下令殺光全城的雞。
從此,南京沒有雞子,就吃鴨子了。南京的板鹽、鹽水鴨,皮白肉粉骨頭綠,極具地方特色。
至于其中詳細故事過會一一道來。 為了江山社稷安穩,朱元璋建城墻;為了集中政權,樹立朱氏子孫的威信,朱元璋比“杯酒釋兵權”的趙匡胤更狠毒,造了一座功臣樓。
皇上的心計只有劉伯溫一人知曉,就裝病告老還鄉,臨行前到中山王徐達府上——瞻園。忘了,這園子是朱元璋親自在泱泱金陵挑選的寶地,建成豪華的王府作為自己當初的吳王府,后來登基作了皇帝,送給徐達的。
軍師悄悄說:“樓成擺慶功宴時,你要緊追皇上,寸步不離。切記切記。
兄弟過此別過”。結果,除徐達外,其它功臣元老都隨一聲炮響而無影無蹤。
究竟徐達在朱元璋心目中是何等地位,晚上我們瞻園里的江南美美自然會告訴我們的,白天時間比較緊張,我們還要去—— 清朝。南京遭到的罪孽與揚州相比較少,康熙贊朱元璋“治隆唐宋”,就是夸他功勞高過唐太宗和宋太祖。
為什么?得民心者得天下。南京是明都遺都,反清復明的首領都集聚于此,清朝要國泰民安,想讓魚米之鄉的江南搞好農業生產,就得收攏人心。
康熙甚至拜明孝陵,乾坤六下江南也有這原因。所以,南京的清朝的孤魂野鬼較少。
怕人呀。 太平天國。
清軍鎮壓,無數軍兵死于戰亂。天王洪秀全本葬在榮光大殿下,后曾國荃令士兵掘墓、鞭尸、焚燒,最終真可謂灰飛煙滅。
想想生前貴為萬人之上的天子,死后連安身之地都沒有。人生在此,在好好享受每一天的同時,再想想還有什么地方沒去的,什么景點沒玩的,什么好吃的沒嘗的,什么漂亮的沒買的。
短短人生幾十年,少太了,我還要向蒼天再借五百年,唉呀,那不成了老不死的了嗎。扯遠了。
在當年燒成廢墟的天王宮殿上建兩江總督府,后又擴建為總統府。人們常說,北有故宮,南有總統府。
故宮是封建文化的。
4.南京的導游詞怎么寫,該怎么介紹
南京,江蘇省省會,地處長江下游的寧鎮丘陵山區,全市總面積651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976平方公里。總人口529.8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59.71萬人,非農業人口270.11萬人。
提起歷史古都南京,總是令人悠然神往,發思古之幽情。這座建城將近二千五百年之久的古金陵,曾是六朝勝地,十代名都。它,被諸葛亮形容為龍盤虎踞,真是東南的形勝之區;又被劉禹錫賦為山圍故
冬天一場溫泉的盛宴 張藝謀印象主題之旅 冬季出游現在進行時 一路向北 雪景獨好 國;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贊美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鐘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此佳境也。……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
從公元3世紀初到6世紀末的300多年間,中國南方先后有孫吳、東晉和宋、齊、梁、陳6個漢族政權在南京(孫吳時稱建業,東晉、南朝稱建康)建都,史家稱為“六朝”。另有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以此為都城,史稱“十代故都”。金陵懷古——從來就是詩人的好題目。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一詩,精煉憂國,膾炙人口。王安石的《桂枝香》詞,既寫秀麗雄偉的大好河山,又感慨于前代興旺,指責封建統治者的腐敗誤國,成為同題詩詞的千古絕唱。而文學巨匠吳敬梓,卻又在秦淮河畔的清貧生涯中,埋頭寫下他諷世的杰作《儒林外史》。
南京山、水、城、林相映成趣,景色壯麗秀美,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游城市。春游“牛首煙嵐”,夏賞“鐘阜晴云”,秋登“棲霞勝境”,冬觀“石城霽雪”,可見南京美景勝境之一斑。
5.求一篇南京夫子廟1500字左右導游詞
各位游客。
今天,我將帶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廟去游覽。秦淮河旅游區,位于南京老城區城南,從市區出發,坐汽車約需20分鐘才能到達。
它是一個以夫子廟為中心,集游覽、購物、品嘗風味于一體,展示古城風貌和民族風情的旅游地。 【秦淮河的由來和歷史變遷】 秦淮河,是一條曾對古城南京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起過重要作用的河流。
相傳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秦始皇東巡會稽,經過南京時,為方便船只行駛,曾下令開鑿方山,使淮水與長江溝通,因而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
但據地質考察證明,秦淮河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天然河流,當時這條古老的河流確是曾從方山經過,但由于地理變遷,河流改道,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河道。歷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寬綽。
自五代吳王楊行密在長干橋一帶筑石頭城以后,河道開始變窄,并被分隔成內、外“秦淮”。內秦淮河由東水關人城,經夫子廟,再由水西門南的西水關出城與外秦淮河匯合。
河流全長10公里,這就是古往今來令無數文人墨客為之贊美傾倒、尋跡訪蹤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詩人李白、劉禹錫、杜牧等都曾為她寫下詩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吳敬樣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對“十里秦淮”有過生動的描寫。
古老的秦淮河與流經南京城北的長江相比,顯得十分渺小,但是它與南京城的誕生、發展,以及南京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已有人類繁衍生息。
迄今為止,沿河兩岸發現的原始村落遺跡多達五六十處。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宮所需的天然通道。
東吳孫權定都建業(南京)后,曾在秦淮河兩岸作“柵塘”,既可御敵,又可防洪。從六朝時起,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兩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連的繁華之地,秦淮河充當了南京地區對外貿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榮。
據說,舊時的秦淮河兩岸歌樓酒肆林立,河房水閣爭奇斗艷,游艇畫防燈火通明,富豪貴族在這里過著尋歡作樂、紙醉金迷的生活,勞動人民,特別是廣大婦女卻是以淚洗面,飽嘗了人間的辛酸。那時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兩岸。
清代戲劇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寫的不畏權貴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橋畔。 美麗的秦淮河曾流淌過蠻荒時代的寂寞,六朝以來的繁華和奢靡,舊社會的污垢和勞動人民的血淚,甚至還溶有南京大屠殺的血腥。
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經過了歷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發著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現了清澈動人的風姿。它是南京歷史的見證,難怪人們慣于把“秦淮”當作南京的代名詞。
【秦淮畫舫—伴池—夫子廟照壁—廟前廣場—欞星門】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來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畫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風格制造的,船頭掛有大紅彩球和紅燈籠。每當元宵節南京人習慣來這里游玩賞燈。
這種風氣在明代就已盛行,據說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當他來到秦淮河畔,看到兩岸綠樹成蔭,河水清澈,亭臺樓閣,風景宜人,隨口說了句:“惜河中缺游船。”
皇帝開了金口,左右就連夜差人趕造畫舫,以博取皇帝歡心。從此,秦淮畫訪成了這里的一大特色。
尤其到了中秋佳節時分,更是河上水燈萬盞齊放,兩岸龍燈飛舞,歌聲、鼓聲、歡聲、笑聲,連綿不絕,通宵達旦,真可謂“秦淮燈火甲天下”。難怪南京有“家家走橋,人人看燈”的民諺。
我們眼前的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廟(孔廟)成泮池,又稱月牙他。古時候皇帝講學的學宮叫辟雍,諸侯講學成學宮叫泮宮,夫子廟的學宮相當于諸侯講學的地方,所以這池稱“泮池”。
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橋,按等級而論,縣官、學官走中間一座,秀才走兩邊的橋。相傳古時候有位秀才誤上中橋,有犯上作亂之罪,進退兩難,只好自己跳進了泮池。
再請各位看河對岸的一段朱紅色石磚墻,這就是夫子廟的照壁。照壁建于明萬歷三年(歷澤年),長達110米,為全們照壁之冠。
各位游客:這座夫子廟始建于東晉成帝咸康三年(337年),當時成帝采納了王導的建議:“治國以培育人才為重”,決定立大學于秦淮河畔。原來只建有學宮,孔廟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學富基礎上擴建而成的。
所以夫子廟是一個由文教中心演變而成的繁華鬧市,它包括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圍南臨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東端,東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規模龐大。夫子廟雖屢遭破壞,但各代都加以興修擴建,到清末民初,其樓閣、殿宇的結構和布局堪稱東南之冠。
現在的夫子廟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幾年重建的。請大家回頭看,這座樓閣式建筑,叫做奎星閣,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間。
這座臨街傍水的建筑曾兩次被毀,1985年重建。 現在我們來到了清代開辟的廟前廣場,廣場東西兩端豎有兩塊碑,高有一丈許,上面刻有滿漢兩種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馬”,表示對圣人孔子的崇敬。
左側的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薈萃之意。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也曾幾經興廢,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寧鄉賢朱芙峰等人籌資重建。
6.求介紹南京梅花山的導游詞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首先,對大家來到梅花山旅游觀光表示熱烈歡迎!希望大家在踏青賞梅觀景中,能夠得到較大的收獲,留下美好的記憶。[旅游聯盟2009-2-19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
“春為一歲首,梅占百花魁”,梅花作為四君子之首,自古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旅游聯盟2009-2-19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在我國八大賞梅勝地中,無論是植梅的歷史、規模、數量、品種,還是其 豐富的自然與文化積淀,位于 明孝陵景區的梅花山堪稱魁首,所以這里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梅山”。[
梅花山又稱孫陵崗,乃東吳大帝孫權墓所在據記載, 梅花在我國已有2500年的歷史,南京的梅花栽培盛于南朝。[旅游聯盟2009-2-19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
傳說南朝宋武帝之愛女壽陽公主,一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女一時俱仿效之,由此可知1500多年前南朝劉宋時期,南京已盛行植梅賞梅。[旅游聯盟2009-2-19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
自此以后,南京人植梅賞梅之風歷代相沿,到明代時,紫金山下出現一處賞梅勝地,叫做梅花塢
明代萬歷年間的南京國子監祭酒馮夢楨在《靈谷寺探梅記》寫道:“越靈谷而東二里許,北行百步,達梅花塢下. 其位置應在靈谷寺東南 梅花塢系明代宮廷所設梅園,所結梅子供太廟祭祀皇帝的祖先之用,每株梅樹上都懸掛著書有“御用”二字的木牌明代刑律嚴酷,絕沒人敢攀枝折花,因此梅花茂盛,不下千株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當時的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將孫陵崗這里一帶辟為總理紀念植物園的薔薇花木區,開始更大規模的植梅'到抗戰前夕,這里的梅林愈加茂盛起來,每逢梅花盛開之際,游人絡繹不絕.孫陵崗的名稱,也逐漸在老百姓口中演變成為了梅花山。
梅花山坐落在明孝陵景區內,自然與明孝陵有著密切的聯系,從地理位置上看,二者相互交融、密不可分。明孝陵的神道與歷代帝王陵墓的神道不同,它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曲折地繞過了梅花山。據記載,朱元璋在建陵時曾說: “孫權也是條好漢,就留著為朕看門吧”,于是修建陵墓神道時便繞過了梅花山。這一繞,不僅保留了這塊風水寶地,更成就了如今香雪似海、游人如織的梅花山。
7.急
網上搜索的 又修改了一下 也學了不少東西 呵呵~供樓主參考吧 八里溝景區導游詞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是八里溝景區。
八里溝景區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深山區,距新鄉市50公里,輝縣市25公里,總面積42平方公里。景區森林覆蓋面積率達90%,植物有1100多種,動物60多種。
景區內有7大險谷、36奇峰、處處皆有神秘奇異之感。這里薈萃了太行山水之精華,集奇、險、峻、秀、幽于一谷,自古即為游覽勝地。
景區內劍峰千仞,溝壑奇幽,飛瀑鳴澗,清泉潺流,林木蔥蘢,花草馥郁,獼猴嬉戲,群鹿呦呦。她是太行山水精粹所聚之地,兼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九寨、青城之幽,黃山、峨眉之秀,人稱“太行之魂”。
這里的主要景點有三潭、三龕、石門水庫姚家墳、八里溝大瀑布、獼猴自然保護區、桃花渡、山神廟、羊洲地、紅石河等40余處,步移景異,各有所奇。其中八里溝大瀑布與紅石河二處為景區精中之華,故景區形象口號為“天河奇瀑,太行之魂”。
還可登太行主峰玉皇峰,東觀日出,西望云海,南眺黃河九曲,北覽千峰競秀。萬山偃伏此峰高,舉目四觀天下小。
景區內年平均氣溫14度,三伏盛夏,午前如春,午后如秋,夜如初冬,“三伏炎熱人難熬,清涼到此樂陶陶”,極宜消夏避暑。景區空氣清新,沁人心脾,山泉甘甜,環境清幽,是一處天然氧吧,山水精品畫廊。
“常來八里溝,能活九十九”。她是您觀賞原始山水的理想勝地,休閑度假的溫馨家園,回歸自然的世外桃源。
1990年我國園林專家來此考察,認為八里溝景區貴在原始、美在自然,稱此景為“亞洲一絕”。 在車上,我們沿途將看到柳葉泉水庫、三潭,石門廟等景區柳葉泉位于三潭之下、石門溝口之外。
泉水從亂石中汩汩涌出,水面細長,狀如柳葉,故稱柳葉泉。泉水四季不斷,緩緩注入柳葉泉水庫,形成清澈透明的山間平湖。
湖水深則碧綠,視若無底;淺則透明,沙石可見。魚躍蟹浮,日月臨照,青山入映,是理想的游泳和垂釣場所。
三潭,位于石門溝口處兩峰對峙的河溝之內,由內向外稱頭潭、二潭和三潭。又名白龍潭、黃龍潭和黑龍潭。
潭潭相掛,面積各有數畝。其中三潭最大,潭水呈黛色,深不可測。
相傳潭中有神靈,人不敢犯,投入瓦石,風雨立起,求雨甚靈。潭上原建有三仙宮、朝陽宮等,殿堂樓閣建筑雄偉,寺廟倒映潭中,如水晶宮一般。
現僅存一通石碑,其余皆毀. 石門廟,系指三潭之上所有廟院的總稱。有關帝、龍王、靈宮、王母洞等,其中規模宏偉,密集緊湊的有朝陽宮、太平宮、三仙宮、合稱石門三宮。
創建于宋,最盛時期三宮為入進院落,院院相通,有房屋130余間。三宮中朝陽宮最大,大殿敬奉王母娘娘,配殿供奉十一神像。
相傳朝陽宮很有靈氣,因此每日香客絡繹不絕,每年二月,十月都要在此舉行一個月的盛大廟會,商賈云集,熱鬧非凡,香火集盛。抗日時期,八路軍武工隊在此活動,日偽軍曾多次進攻這里,屢攻屢敗,日偽軍認為這是神靈在保佑我軍,于是便火燒三宮,整整燒了七天七夜,所有建筑化為灰燼,然而敵軍還是未能取勝。
壯士崖,位于三潭西岸。1948年6月,太行軍區48團與國民黨反動派在此激戰,消滅敵軍400多人。
為掩護主力撤退轉移,8名戰士奉命留下阻擊,在彈盡路絕的情況下,他們堅貞不屈,英勇跳崖,除一人被樹叢攔截而幸存外,其他人皆壯烈犧牲,列為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8月1日,又在此建“英烈亭”。
《平原游擊隊》中李向陽的原型,曾獲太行英雄稱號,曾任北疆軍區司令員的輝縣籍郭興同志,親手書寫“勇士屹立太行頭,浴血奮戰殺敵寇,糧盡彈絕無退路,一躍黑潭寫春秋。”一詩立碑,以示紀念。
石門水庫,因水庫位于石門溝而得名。1973年為解決輝縣市西北地區干旱缺水狀況,在原上八里鄉的一座小型水庫基礎上,輝縣人們用了一年半的時間,修起了庫容3000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該水庫壩高90米,基寬80米,壩頂寬5.5米,壩長291米。
就地取材,紅石漿砌,蔚為壯觀。豐水季節,水面達10余里,碧水微波,千尺深泓,堪稱高峽平糊。
三龕,位于石門水庫西側的丹壁崖下,內凹30余丈成龕形的洞天福地,遠看三龕,實有五龕,龕龕相連。簡稱一龕井二龕塔,三龕里面住菩薩,四龕娘娘樓,五龕老雕窩。
說的是一龕內有一廟,旁有一方圣井,水清見底,旱不涸,澇不溢。二龕有一明代磚塔,塔高10米有余,造型別致,巧奪天工,現塔毀,基存。
三龕更為深括俊秀,山門上題有“云峰寺”三個大字,創建于宋,興廢不知何時。明嘉靖年間重修時,基址拓寬,先后建殿堂樓閣十幾座,房舍30余家,原名云峰庵,后改名云峰寺,屢有重建。
北岸有一懸泉,注入殿前池中,猶如蒼龍吐珠,十分壯觀。四龕內有一巨石鋪地,如姑娘之秀樓。
五龕內有一可兩人合抱的老雕窩,相傳幾百年前形成,懸立與絕壁半腰,常見蒼鷹盤旋,烏鴉成群,別有一番情趣。 黑老潭,位于松樹坪村南二里許的石門水庫內,潭長14余里,寬5-6米,深不可測,水呈黛色,故叫黑老潭。
聽說常有一黑婆婆出入水面,故又叫黑老婆潭。 八里溝景區到了,請大家下車,隨我一起游覽這奇山秀水! 太行獼猴區到。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描寫南京簡短的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