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實踐的名人事例(五則)簡潔回答,謝謝
(1)、愛迪生一生有1000多項發明。這無數次試驗的時間從哪里來?就是從常常連
續工作兩天三天的極度緊張中擠出來的。后來不斷的擠出時間,所以他永遠有用不完
的實驗時間。從而變成了科學家。
(2)、魯迅以“時間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從事無產階級文藝事業30年,視時間
如生命,筆耕不輟。
(3)、巴爾扎克用如癡如狂的拼勁,每天奮筆疾書十六七個小時,即使累得手臂疼
痛,雙眼流淚,也不肯浪費一刻時間。
(4)、愛迪生為了科學發明,緊緊抓住每個“今天”,每天都工作十幾個小時,除
了吃飯、睡覺、活動,幾乎沒有閑過。每天延長工作時間就等于延長了生命。因此,
當地79歲生日時,便稱自己是135歲的人了。愛迪生生活了85歲,僅在美國專利局登
記的發明專利就有1328項,平均15天就有一項發明。
(5)、我國國畫大師齊白石,堅持每日作畫,除身體不適外,從不間斷。85歲那
年,一天他一連作畫四幅后,又特為昨天補畫一幅,并題字道:“昨日大風雨,心緒
不寧,不曾作畫,今朝制此補之,不教一日閑過也。”
2.有關實踐的名人事例(要簡短的2個)
1.彭德懷種小麥的故事: 大意是當時浮夸風盛行,都說畝產過萬斤等等。
彭德懷卻找了兩分地,精耕細作,連鳥都不讓叼。到最后得出結論,畝產也就1千斤,2千斤頂天。
這在當時就是真知,全國都在浮夸的氣氛下,像他這樣清醒的人不多。2.**將共產主義與中國實際i結合,從實踐中反思中國革命拋棄蘇聯的城市包圍農村理論,發明了農村包圍城市戰略,游擊戰戰法等。
3.;李時珍為了寫《本草綱目》,“采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 李時珍編寫過程中,他腳穿草鞋,身背藥簍,帶著學生和兒子建元,翻山越嶺,訪醫采藥,足跡遍及河南、河北、江蘇、安徽、江西、湖北等廣大地區,以及牛首山、攝山(古稱攝山,今棲霞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萬里路,傾聽了千萬人的意見,參閱各種書籍800多種,歷時27年,終于在他61歲那年(1578年)寫成。
因此,《本草綱目》在臨床治療方面亦有伋高的參考價值。
3.誰給我舉幾個關于萬事需要實踐的例子,盡量簡短,寫作
“點墨成金”的書畫家鬼才黃永玉并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書畫教育。
他初中剛讀了兩年就在抗戰的烽火中打破了求學夢,不得不輟學到社會上四處闖蕩。這期間,他當過瓷場的小工,在碼頭上干過苦力,在中小學任過教員,在劇團搞過舞美,在報社當過編輯,還干過電影編劇。
社會是最大的學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生存是最強的動力。黃永玉16歲就能靠木刻養活自己,天性聰穎只是一個方面,恐怕更多的還要歸功于勤于學習,勇于實踐的精神。
為了藝術他不惜翻山越嶺,廢寢忘食。正是憑借這種精神,黃永玉不僅在版畫、國畫、油畫、漫畫、雕塑方面均有高深造詣,而且還是位才情不俗的詩人和作家。
馬伶、李伶是明朝金陵最紅的兩位京劇演員,一次,兩人在東西兩座戲臺上演同一出戲來競技。兩人扮演的都是奸相嚴嵩。
結果觀看馬伶演出的觀眾逐漸被李伶卓越的演唱舞技吸引而去。馬伶含羞而退。
他連夜出走,投到千里之外的京城,在宰相顧秉謙的門下當了一名差役。因為顧秉謙與嚴嵩都是一樣的奸臣,馬伶悉心伺候,更細心揣摩顧宰相的行為舉止。
三年過后,馬伶回到金陵,與李伶相約再行競技。結果李伶的觀眾都成了馬伶的戲迷,他們被馬伶惟妙惟肖、行神兼備的表演所折服。
正是馬伶長達三年的實踐活動,為他贏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4.求幾則關于實踐的小故事,最好是名人的
居里夫婦 比埃爾·居里(Pierre Curie)1859年5月15日生于巴黎一個醫生家庭里。
在他的兒童和少年時期,性格上好個人沉思,不易改變思路,沉默寡言,反應緩慢,不適應普通學校的灌注式知識訓練,不能跟班學習,人們都說他心靈遲鈍,所以從小沒有進過小學和中學。父親常帶他到鄉間采集動、植、礦物標本,培養了他對自然的濃厚興趣,學到了如何觀察事物和如何解釋它們的初步方法。
居里14歲時,父母為他請了一位數理教師,他的數理進步極快,16歲便考得理學學士學位,進入巴黎大學后兩年,又取得物理學碩士學位。1880年,他21歲時,和他哥哥雅克·居里一起研究晶體的特性,發現了晶體的壓電效應。
1891年,他研究物質的磁性與溫度的關系,建立了居里定律:順磁質的磁化系數與絕對溫度成反比。他在進行科學研究中,還自己創造和改進了許多新儀器,例如壓電水晶秤、居里天平、居里靜電計等。
1895年7月25日比埃爾·居里與瑪麗·居里結婚。 瑪麗·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生于沙皇俄國統治下的華沙,父親是中學教員。
16歲她以金質獎章畢業于華沙中學,因家庭無力供她繼續讀書,而不得不去擔任家庭教師達六年之久。后來靠自己的一點積蓄和姐姐的幫助,于1891年去巴黎求學。
在巴黎大學,她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勤奮地學習,經過四年,獲得了物理和數學兩個碩士學位。 居里夫婦結婚后次年,即1896年,貝可勒耳發現了鈾鹽的放射性現象,引起這對青年夫婦的極大興趣,居里夫人決心研究這一不尋常現象的實質。
她先檢驗了當時已知的所有化學元素,發現了釷和釷的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她進一步檢驗了各種復雜的礦物的放射性,意外地發現瀝青鈾礦的放射性比純粹的氧化鈾強四倍多。
她斷定,鈾礦石除了鈾之外,顯然還含有一種放射性更強的元素。 ? 居里以他作為物理學家的經驗,立即意識到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放下自己正在從事的晶體研究,和居里夫人一起投入到尋找新元素的工作中。
不久之后,他們就確定,在鈾礦石里不是含有一種,而是含有兩種未被發現的元素。1898年7月,他們先把其中一種元素命名為釙,以紀念居里夫人的祖國波蘭。
沒過多久,1898年12月,他們又把另一種元素命名為鐳。為了得到純凈的釙和鐳,他們進行了艱苦的勞動。
在一個破棚子里,日以繼夜地工作了四年。自己用鐵棍攪拌鍋里沸騰的瀝青鈾礦渣,眼睛和喉嚨忍受著鍋里冒出的煙氣的刺激,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提煉,才從幾噸瀝青鈾礦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鐳。
由于發現放射性,居里夫婦和貝可勒耳共同獲得了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6年,比埃爾·居里因車禍不幸逝世,年僅47歲。
比埃爾·居里去世后,居里夫人忍受著巨大的悲痛,接任了她丈夫在巴黎大學的物理學教授職位,成為該校第一位女教授。她繼續放射性的研究工作。
1910年,她和法國化學家德別愛爾諾一起分析出純鐳元素,確定了鐳的原子量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她還測出了氡和其他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衰變的系統關系。
由于這些重大成就,又榮獲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僅有的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居里夫婦親自體驗了鐳的生理效應,他們曾不止一次地被鐳射線燙傷。
他們與醫生一起研究將鐳用于治療癌癥,開創了放射性療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為了自己的祖國波蘭和第二祖國法國,參加了戰地衛生服務工作,組織X光汽車和X光照相室為傷兵服務,還用鐳來治療傷兵,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戰結束后,居里夫人回到巴黎她創建的鐳學研究所,繼續自己的研究工作并培養青年學者。晚年完成了釙和錒的提煉。
居里夫人在無任何防護設施的情況下從事了35年的鐳元素研究,加上大戰期間四年建立X射線室的工作,射線嚴重地損害了她的健康,引起她嚴重貧血。1934年5月她不得不離開自己心愛的實驗室,并于1934年7月4日與世長辭。
居里夫婦一生淡泊、謙虛,不喜歡世俗的恭維與贊揚,不關心個人的名利與地位。在發現鐳和提煉成功以后,他們不請求專利,也不保留任何權利。
他們認為,鐳是一種元素,應該屬于全人類。他們向全世界公開他們的提鐳方法。
對他們花費十幾年制備出來的、約值十萬美元的一克多鐳,全部交給了鐳學研究所,不取分文。對美國婦女界捐贈給她的一克鐳,也不據為私有,一半給了法國鐳學研究所,一半給了華沙的鐳學研究所。
在將鐳用于治療癌癥時,他們本可以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但是他們商定,不要他們的發明帶來的一切物質利益。他們辛勤勞動的目的,是為人類從新發現中獲得幸福。
5.關于名人學習親自實踐的小故事
居里夫婦 比埃爾·居里(Pierre Curie)1859年5月15日生于巴黎一個醫生家庭里。
在他的兒童和少年時期,性格上好個人沉思,不易改變思路,沉默寡言,反應緩慢,不適應普通學校的灌注式知識訓練,不能跟班學習,人們都說他心靈遲鈍,所以從小沒有進過小學和中學。父親常帶他到鄉間采集動、植、礦物標本,培養了他對自然的濃厚興趣,學到了如何觀察事物和如何解釋它們的初步方法。
居里14歲時,父母為他請了一位數理教師,他的數理進步極快,16歲便考得理學學士學位,進入巴黎大學后兩年,又取得物理學碩士學位。1880年,他21歲時,和他哥哥雅克·居里一起研究晶體的特性,發現了晶體的壓電效應。
1891年,他研究物質的磁性與溫度的關系,建立了居里定律:順磁質的磁化系數與絕對溫度成反比。他在進行科學研究中,還自己創造和改進了許多新儀器,例如壓電水晶秤、居里天平、居里靜電計等。
1895年7月25日比埃爾·居里與瑪麗·居里結婚。 瑪麗·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生于沙皇俄國統治下的華沙,父親是中學教員。
16歲她以金質獎章畢業于華沙中學,因家庭無力供她繼續讀書,而不得不去擔任家庭教師達六年之久。后來靠自己的一點積蓄和姐姐的幫助,于1891年去巴黎求學。
在巴黎大學,她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勤奮地學習,經過四年,獲得了物理和數學兩個碩士學位。 居里夫婦結婚后次年,即1896年,貝可勒耳發現了鈾鹽的放射性現象,引起這對青年夫婦的極大興趣,居里夫人決心研究這一不尋常現象的實質。
她先檢驗了當時已知的所有化學元素,發現了釷和釷的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她進一步檢驗了各種復雜的礦物的放射性,意外地發現瀝青鈾礦的放射性比純粹的氧化鈾強四倍多。
她斷定,鈾礦石除了鈾之外,顯然還含有一種放射性更強的元素。 ? 居里以他作為物理學家的經驗,立即意識到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放下自己正在從事的晶體研究,和居里夫人一起投入到尋找新元素的工作中。
不久之后,他們就確定,在鈾礦石里不是含有一種,而是含有兩種未被發現的元素。1898年7月,他們先把其中一種元素命名為釙,以紀念居里夫人的祖國波蘭。
沒過多久,1898年12月,他們又把另一種元素命名為鐳。為了得到純凈的釙和鐳,他們進行了艱苦的勞動。
在一個破棚子里,日以繼夜地工作了四年。自己用鐵棍攪拌鍋里沸騰的瀝青鈾礦渣,眼睛和喉嚨忍受著鍋里冒出的煙氣的刺激,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提煉,才從幾噸瀝青鈾礦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鐳。
由于發現放射性,居里夫婦和貝可勒耳共同獲得了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6年,比埃爾·居里因車禍不幸逝世,年僅47歲。
比埃爾·居里去世后,居里夫人忍受著巨大的悲痛,接任了她丈夫在巴黎大學的物理學教授職位,成為該校第一位女教授。她繼續放射性的研究工作。
1910年,她和法國化學家德別愛爾諾一起分析出純鐳元素,確定了鐳的原子量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她還測出了氡和其他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衰變的系統關系。
由于這些重大成就,又榮獲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僅有的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居里夫婦親自體驗了鐳的生理效應,他們曾不止一次地被鐳射線燙傷。
他們與醫生一起研究將鐳用于治療癌癥,開創了放射性療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為了自己的祖國波蘭和第二祖國法國,參加了戰地衛生服務工作,組織X光汽車和X光照相室為傷兵服務,還用鐳來治療傷兵,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戰結束后,居里夫人回到巴黎她創建的鐳學研究所,繼續自己的研究工作并培養青年學者。晚年完成了釙和錒的提煉。
居里夫人在無任何防護設施的情況下從事了35年的鐳元素研究,加上大戰期間四年建立X射線室的工作,射線嚴重地損害了她的健康,引起她嚴重貧血。1934年5月她不得不離開自己心愛的實驗室,并于1934年7月4日與世長辭。
居里夫婦一生淡泊、謙虛,不喜歡世俗的恭維與贊揚,不關心個人的名利與地位。在發現鐳和提煉成功以后,他們不請求專利,也不保留任何權利。
他們認為,鐳是一種元素,應該屬于全人類。他們向全世界公開他們的提鐳方法。
對他們花費十幾年制備出來的、約值十萬美元的一克多鐳,全部交給了鐳學研究所,不取分文。對美國婦女界捐贈給她的一克鐳,也不據為私有,一半給了法國鐳學研究所,一半給了華沙的鐳學研究所。
在將鐳用于治療癌癥時,他們本可以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但是他們商定,不要他們的發明帶來的一切物質利益。他們辛勤勞動的目的,是為人類從新發現中獲得幸福。
門捷列夫與元素周期表 宇宙萬物是由什么組成的?古希臘人以為是水、土、火、氣四種元素,古代中國則相信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之說。到了近代,人們才漸漸明白:元素多種多樣,決不止于四五種。
18世紀,科學家已探知的元素有30多種,如金、銀、鐵、氧、磷、硫等,到19世紀,已發現的元素已達54種。 人們自然會問,沒有發現的元素還有多少種?元素之間是孤零零地存在,還是彼此間有著某種聯系呢? 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揭開了這個奧秘。
原來,元素不是一。
6.關于實踐的名人故事啊
徐悲鴻三請齊白石 草廬三顧不容辭,何況雕蟲老畫師。
海上清風明月滿,杖藤扶夢訪徐熙。 這是齊白石為贈與徐悲鴻的《月下尋歸圖》的題詩,由衷感激徐悲鴻“草廬三顧”的識拔之恩。
久慕其名 一九二九年秋,近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出任北京藝術學院院長。他深信只有優秀的師資,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為此用心物色遴選教授,意向聘請的第一人,便是齊白石。
齊白石少年習畫,經半個世紀刻苦精勤不懈努力,終于躋身畫壇大家之列,于一九二零年定居北京,專業賣畫刻印。徐悲鴻一向十分贊賞他的人品畫技,稱他是真正的藝術大師。
兩顧草廬不果 九月初的一天,徐悲鴻來到西單跨車胡同齊白石的寓所。問候過后,道明來意:“先生是揚名遐邇的畫壇大師,想請您來藝術學院任教。”
齊白石婉言辭謝:“承蒙徐院長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聰,目欠明,恕難應命,但只心領了。” “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還不少呢,齊先生老馬識途,點撥指導,誰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時。”
徐悲鴻挽請說。 齊白石還是不答應:“教授責任重大,還是另請高明的為好,以免誤人子弟。”
兩天以后,徐悲鴻再次登門拜訪,又是盛情邀請,齊白石又以年老為由推辭。冒雨三顧金石開 求賢若渴的徐悲鴻不愿就此放棄。
百忙中三顧齊宅,而且是頂風冒雨而來,再次表敬愛之心,誠懇迫切相邀。齊白石感動之余,解釋了“恕難應命”的真實原因:“年老體衰而外,是因為老朽木工出身,并未進過學堂,登臺教授缺少經驗,恐引教師非議,又恐頑皮學生搗蛋,連課都上不成。”
“齊先生的顧慮不無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鴻情真意切道:“教授的資格,在于真才實學,不計出身如何。
有些留過洋的不也是徒有虛名?齊先生融合傳統寫意和民間繪畫的表現技巧,藝術風格獨特。不但能教學生,也可教我徐悲鴻。”
“不敢,不敢,徐院長太謙遜了。”齊白石搖手不迭。
“事實正是這樣,并非過謙。”徐悲鴻繼而保證道:“齊先生上課時,不必做長篇的理論,只要作畫示范稍加要領提示即可。
開學之初,我陪著您上課,為您護駕。以防真有個別學生不守紀律。”
齊白石發自內心的感動,終于點頭了:“那就試一試吧。” 開學那天,徐悲鴻親自乘著馬車把齊白石接到學校,向全校師生恭敬有加介紹了齊白石的高超造詣。
又言出行隨,為齊白石“護駕”。考慮到齊百石的確年事已高,徐悲鴻還給予多方照顧:入冬以后天氣寒冷,給他在講臺邊生個火爐;到了夏天,又給他裝個電扇;刮風下雨,又派車接送往來。
可謂無微不至。王羲之苦練書法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舍地刻苦練習,終于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 "書圣"。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后再傳授。
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于答應了他的要求。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
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
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 "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和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贊許。傳說,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
王羲之的叔父王導是東晉的宰相,與當朝太傅稀鑒是好朋友,稀鑒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眾的女兒。一日,稀鑒對王導說,他想在他的兒子和侄兒中為女兒選一位滿意的女婿。
王導當即表示同意,并同意由他挑選。王導回到家中將此事告訴了諸位兒侄,兒侄們久聞稀家小姐德賢貌美,都想得到她。
稀家來人選婿時,諸侄兒都忙著更冠易服精心打扮。惟王羲之不問此事,仍躺在東廂房床上專心琢磨書法藝術。
稀家來人看過王導諸兒侄之后,回去向稀鑒回票說:"王家諸兒郎都不錯,只是知道是選婿有些拘謹不自然。只有東廂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不介意,只顧用手在席上比劃什么。
稀鑒聽后,高興地說:“東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書法上學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內含不露,潛心學業,正是我意中的女婿。”
于是,把女兒嫁給了王羲之。王導的其他兒侄十分羨慕,稱他為“東床快婿”,從此 "東床"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稱了。
7.實踐的例子
居里夫婦,在提取新元素的實驗中,雖然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他們卻毫不氣餒,信心十足,不斷總結,堅持試驗。
他們終于成功了,發現了鐳,對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中國近、現代的革命史上,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孫中山先生實踐了自己的誓言“愈挫愈奮”,最終推翻了清政府;中國**人更是不怕失敗,前仆后繼,由弱至強,成長壯大。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終于勝利了。
可見,失敗并不可怕,把每一次失敗都看做新手工勞動 起點,萬里關山從頭越,堅持不懈,加倍努力,那一定能到達勝利的彼岸。 在艱難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失敗,別灰心,莫喪氣,要振作,去奮斗。
失敗只是暫時的,鼓起勇氣,去戰勝新困難,去迎接勝利的明天。笑在最后的才笑得最甜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失敗者同樣光榮。
8.有關實踐的名人事例
哥倫布曾是海邊的一個窮孩子,他熱愛大海,渴望航行,航海的夢想鼓舞著他悉心研究地理,千方百計存照契機。
他先后到葡萄牙,英國,法國,但均被拒絕,后來他得到西班牙國王支持,率領船隊四次駛進茫茫大西洋,臨近千心萬苦,終于發現了美洲大陸 英國人亞克敦一生酷愛讀書,讀書多達7萬卷,卻連一篇象樣的文章也寫不出來,一位學者很惋惜地說:"就像沙漠吸收流水,雖然喝了一江春水,最后卻連一泓清泉也沒有噴涌到地面上。" 司馬遷寫到魏國的歷史時,聽說秦為了滅掉魏國,曾引黃河水來淹魏都城大梁,為了弄清史詩,他親臨大量,來到城墻上,爬高走低,尋找當年的痕跡,又找當地老人耐心調查,終于掌握了大量資料,證實當年秦國確實水淹大量,這才把這一史實記入《史記》。
9.小學生簡單的實踐活動,舉三個例子
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是廣大青少年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增長知識、增加才干的有效載體。通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寓教于樂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廣大青少年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增強他們愛祖國、愛家鄉的美好情感,使他們在活動中磨煉意志、鍛煉品格,從小培養他們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為他們今后走上社會奠定基礎。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大力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穆棱市團市委利用暑期動員和組織廣大團員(學生)參加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
1、市實驗小學組織開展以“城鄉少先隊員肩并肩,共促穆棱新發展”為主題的“六個一”少先隊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即開展一次“城鄉少先隊員手拉手贈書” 活動、開展一次“節約能源從我做起”活動、開展一次“人人爭當小小志愿者”行動、開展“一次體驗教育行動日”活動、開展一項“少先隊員手抄報”、開展一次 “法制宣傳教育日”活動。
2、市逸夫學校緊密結合建設“平安穆棱”、“生態穆棱”,開展“共創和諧,快樂成長”的“四個一”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選讀一本好書、開展一次自護教育、做一名小小宣傳員、開展一次文體活動。
3、市第三中學遵循學生成長的身心規律,切合學生認知的內在特點,為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廣泛整合資源,推出“體驗之旅,精彩夏天” 千人十項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提供菜單式的活動,供廣大青少年學生選擇,并定期向學生免費金城公園、避暑山園、武警中隊、消防大隊等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4、下城子鎮中心校為進一步推進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提高學生就業和創新能力,服務青年學生健康成長,以“回鄉學子喜看家鄉變化”為主題,組織志愿小分隊開展素質訓練、法律宣傳、環境保護、志愿服務、社會調查、倡導文明等一系列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動。在中學生中倡導“社會實踐、體驗生活,革除陋習、文明生活,健康生活,愛護環境、環保生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