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兩小兒辯日》翻譯,簡單點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人物對話兒童哲理寓言初中文言文文言文
譯文全譯逐句
孔子到東方游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便問是什么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近。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個盤子,這不是遠處的看著小而近處 的看著大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等到中午的時候像手伸進熱水里一樣熱,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嗎?”孔子不能判決(誰對誰錯)。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您的知識淵博呢?”
注釋
(1)東: 東方。
(2)游: 游歷、游學。
(3)見: 看見。
(4)辯斗: 辯論,爭論.
(5)辯: 爭。
(6)其: 代詞,他們。
(7)故: 緣故,原因。
(8)以: 認為。
(9)始: 剛剛,才。
(10)去: 離;距離。
(11)日中: 正午。
(12)初: 剛剛。
(13)車蓋: 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14)及: 到。
(15)則: 就。
(16)盤盂: 盛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
(17)滄滄涼涼: 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
(18)探湯: 把手伸向熱水里。湯,熱水,開水。(古時還特指沐浴時用的熱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氣很熱。
(19)決: 決斷,判定,判斷。
(20)笑: 在這里不是嘲笑,在這里突出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
(21)孰: 誰。
(22)汝: 你。
(23)知: zhì,通假字。“知”通 “智”聰明、智慧。
作者
列御寇,戰國時期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道家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學家。著有《列子》。那時,由于人們習慣在有學問的人姓氏后面加一個“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稱為“列子”。唐玄宗于天寶年間詔封列子為“沖虛真人”。列子一生安于貧寒,不求名利,不進官場,隱居鄭地40年,潛心著述20篇,約十萬多字。現在流傳有的《列子》一書,其作品在漢代以后已有所散失,現存八篇《天瑞》《皇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其中《愚公移山》、《杞人憂天》、《兩小兒辯日》、《紀昌學射》、《湯問》等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廣為流傳。列子一向低調,有所謂“子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可見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說的“和光同塵”的境界,故而列子在歷史上的事跡也很少。這樣解釋某些人認為列子是后人假托的也不過分。
2.兩小兒辯日這篇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簡短)
孔子向東游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就問他們在爭辯的原因。
一個小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子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比較遠,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比較近。
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時像車的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時就如同盤子一般小了,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涼爽,到了中午的時候熱得如同把手伸進熱水中,這不是近的就感覺熱,而遠就覺得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之后不能判斷他們倆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子笑著對孔子說:“是誰說你智慧多呢?”
3.兩小兒辯日翻譯成白話文簡短
孔子到東方游歷,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辯,問他們爭論的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遠,而正午時距離人近。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近的熱而遠的涼嗎?”
孔子也不能決斷(誰是誰非)。
兩個小孩笑著對孔子說:“誰說你見多識廣呢?”
4.兩小兒辯日文言文簡易翻譯
【原文】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翻譯】孔子去東方,遇間兩個小孩在爭論。
便問他們爭論的緣故。 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日出時離人近,而中午時就離人遠了。”
另一個小孩兒認為日出時離人遠,而中午時離人近。 一個小孩兒說:“日出時太陽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就像盤子一般小了,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另一個小孩兒說:“日出時清清涼涼的,到了中午時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中,這不是近的覺熱遠的涼嗎?” 孔子不能判斷誰對。
兩個小孩兒笑著說:“誰說你知識豐富?” 絕對原創。
5.學奕,兩小兒辯日意思,簡短
【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學習下棋,其中一個人學下棋時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弈秋的教導,可是他心里一直認為天鵝會從頭頂飛過,想拿弓箭去射它。雖然他同前一個人在一起學習,學習的效果卻不如前面的人好。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譯文〕孔子到東方游歷,見到兩個小孩在辯論,(就過去)問他們在辯什么。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時候離人遠。”(另)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遠,而到中午的時候近。”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馬車的車頂那么大。等到中午,就像盤子一樣大,這不就是遠的(看起來)小而近的(看起來)大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很涼快,等到了中午的時候(感覺)就像進入了澡塘,這不就是越近(感覺)越熱越遠(感覺)越涼嗎?”孔子也無法決斷(誰對誰錯)。兩個小孩笑話孔子說:“誰說你知識淵博?”
6.兩小兒辯日的翻譯
孔子坐車向東游學,看見兩個孩子正在為什么事爭辯。孔子問他們爭辯的原因。一個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離人近,而到正午的時候離人遠。”
另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而太陽遠行到中午時離人近。
第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升起的時像車頂蓋般大。到了正午就看起來像盤子一樣,這不是遠的物體小而近的物體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感覺清清涼涼,到了中午就像把手放進熱水里一樣熱,這不是近的物體熱而遠的物體涼的道理嗎?”
孔子不能判斷。
兩個孩子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7.《兩小兒辯日》原文和翻譯
原發布者:喬金寧
兩小兒辯日文言文原文和翻譯
兩小兒辯日原文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yú),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多知(此處念“智”)乎?”
兩小兒辯日詞語解釋
(1)游:游學,游歷。
(2)辯斗:辯論,爭論。
(3)故:原因,緣故。
(4)以:以為,認為。
(5)去:離。
(6)日中:中午。
(7)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8)及:到了。
(9)則:就。
(10)盤盂:過去吃飯的碗,盤子。盤:圓的盤子,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1)為:是。
(12)滄滄涼涼:清涼而略帶寒意。
(13)探湯:把手伸到熱水里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4)決:裁決,判斷。
(15)孰:誰,哪個。
(16)汝:你。
兩小兒辯日譯文
孔子到東方游學,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有一個小孩兒說:
8.兩小兒辯日翻譯簡化一些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翻譯:孔子向東游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就問他們在爭辯的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遠,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近。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升起的時候大得像車蓋。
到了正午就像圓盤一樣大,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很清涼,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把手放進熱水里一樣燙,這不是近的熱而遠的涼嗎?” 孔子不能決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見多識廣啊?” 詞語解釋 (1)辯斗: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始:剛剛,才 (5)去:離。 (6)日中:中午。
(7)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8)及:到了。
(9)則:就。 (10)盂:盛放物體的器具。
(11)為:是。 (12)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3)探湯:把手伸到熱水里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4)決:裁決,判斷。 (15)孰:誰,哪個。
(16)汝:你。 (17)湯:熱水。
告訴我們的道理:1,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2,古人敢于大膽質疑以及孔子確實不愧為圣人:敢于承認自己的無知。
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難做到他這樣,遇到以上這樣的情況,也多半是顧左右而言他,以掩飾自己的無知。圣人的風采的確永遠值得我們景仰和佩服。
9.我急需文言文 兩小兒辯日 的譯文 要十分簡練的
孔子到東方游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
就問他們在辯論什么。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
兩個小孩嘲笑說:“誰說你多智慧呢?”。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兩小兒辯日翻譯要簡短些